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洣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洣水

中文名稱;洣水

外文名稱;The Mishui River

所屬水系;湘江

發源;炎陵縣下村鄉

經過地:炎陵縣、茶陵縣、攸縣、衡東縣

水電站1;桐壩水電站、榮桓水電站

水電站2:甘溪水電站、洋塘水電站

最大支流:210公里長的永樂江

總長度;296公里

洣水,是湘江一級支流,長江的二級支流, 洣水是湘江除耒水、瀟水外第3大支流,洣水出口又剛好位於湘江大源渡航電樞紐的下游2公里處有利於通航。 洣水水源充足,落差大,水能豐富,洣水最大的支流是210公里長的永樂江。衡東縣人民經過多年建設,已實行洣水的梯級分段渠化(築壩分段疏浚)項目,建有榮桓、甘溪、洋塘等水電站,使衡東縣成為全國百個農村電氣之一。

幹流主要流經炎陵縣、茶陵縣、攸縣、衡東縣,于衡東縣西部新塘鎮南部注入湘江。洣水幹流設置有炎陵、茶陵、龍家山、攸縣、甘溪等國家基本水文站和雨量觀測站網,流域有洮水、酒埠江兩座大型水庫和青年、龍家山、蘇洲壩、桐壩、榮桓、甘溪、洋塘等中型水利水電樞紐工程, 洣水因流經炎帝之寢陵而被世人稱為"聖水河"。 洣水曲折迂迴,兩岸群峰簇擁,風光旖旎,宛如一幅神奇而美妙的山水畫,為歷代名人墨客所詠嘆。現已開發洣水風光帶、洣水漂流、潭江漁村農家樂等旅遊休閒項目,是國家級水利風區。

序言介紹

歷史習慣上,認為洣水發源於湘贛邊境羅霄山脈西麓的炎陵縣枝山腦天障沖,它的源頭有一個山村叫正門裡,下經炎陵縣平樂鄉,於羅浮江村匯合炎陵縣龍渣瑤族鄉的龍渣河,此段稱羅浮江。羅浮江至中村鄉深渡村納吊排寺河後稱斜瀨水。吊排寺河源於郴州市桂東縣八面山,經桂東桃寮,炎陵縣五爪坪,紅星大橋,龍潭至深渡入斜瀨水。吊排寺河河長較羅浮江為長,多以吊排寺河為斜瀨水源頭。斜瀨水經中村鄉於船形納船形河(資興來水)和澎溪。水量漸弘,斜瀨水下游就是中華民族先祖的安息之地炎帝陵。斜瀨水在炎陵縣三河鎮西台村合河漠水後,一般稱為洣水。斜瀨水河長82公里,流域面積720平方公里。[1]

河漠水有兩條較大的河流。一為策源河,源於炎陵縣策源鄉洪水江。源頭有湖南省最高峰神農峰,又稱酃峰。下經上洞,打鳥坳,策源,漿村,於水口鎮官倉下合另一條較大的河流水口河(源於炎陵縣下村鄉田心村曾屋湘贛分界)後,稱河漠水。河漠水經木灣,江洲於炎陵縣霞陽鎮五里牌納坎坪河,在炎陵縣三河鎮西台村合斜瀨水。河漠水流域面積904平方公里,幹流長88公里。因河漠水河長較斜瀨水為長,流域面積也更大。

2011年春,全國第一次水利普查根據河源唯遠原則,初定炎陵縣策源鄉洪水江為洣水的正源。經過在實地的詳盡勘測,2011年11月,全國第一次水利普查河湖普查組綜合流域面積和流量因素,確定水口河為洣水正源。2011年12月,河源勘查組沿南源向湘贛交界進發,在海拔1580米處窮盡水源,即測定經緯度座標,確定下村鄉田心村大嶺背組與江西省遂川縣營盤圩交界山嶺鞍部以下之山谷為洣水正源。 據此可推斷,源頭經緯度約為26.25°N,113.99°E。

洣水,是湘江下游支流。源出炎陵縣南境八面山,西北流經茶陵縣、攸縣,在衡東縣新塘鎮入湘江。全長296公里,流域面積10505平方公里。《水經注》載:"洣水出茶陵縣上鄉,西北過其縣西。……又西北過攸縣南。"洣水經茶陵縣從菜花坪鎮紫仁橋進入攸縣縣境,在菜花坪鎮李家大屋入衡東縣。在攸縣境內,洣水幹流長29.5公里,包括攸水、濁江、永樂江,全縣洣水流域面積為1929.1平方公里。

洣水上游,水流湍急,河道相對狹窄。入攸縣境,坡度降小,納攸水,水流量增大,江面較寬闊。基於此,攸縣縣治在五代後梁(907~923)從東北部的網嶺鎮羅家坪村遷入瀕臨洣水北岸的今址。攸縣縣城曾為洣水水運的一個重鎮,不僅是攸縣,還是茶陵、酃縣的物資集散地。上游的小船運載貨物在這裡過艙到大船上,上游的木竹小排筏在這裡集組成大的排筏。到清末和民國時,攸縣縣城建有譚家、學門前、同仁宮3個水運碼頭。江中高桅行帆,百舸爭流;碼頭邊泊舟篙杆如林,人聲鼎沸;江岸上人來車往,貨運不歇。

相關視頻

洣水濕地公園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