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魏文帝 | |
---|---|
概要 | |
姓名 | 曹丕 |
庙号 | 高祖(一作世祖)[1] |
谥号 | 文皇帝 |
陵墓 | 首阳陵 |
政权 | 曹魏 |
在世 | 187年-226年6月29日 |
在位 | 220年12月11日-226年6月29日 |
父 | 魏武王 |
子 | 魏明帝 |
年号 | 黄初:220年12月11日-226年6月29日 |
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属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开国皇帝,曹操的嫡长子[2],之后继承父亲的魏王封号与丞相的大权,最终胁迫东汉皇帝汉献帝刘协禅让,篡汉自立,建立魏朝,史称曹魏,谥文皇帝。
除军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学,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及其弟曹植并称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与父亲曹操、其子曹叡并称“魏氏三祖”。
目录
生平
187年冬天,曹丕生于沛国谯县(今属安徽毫州)。《魏书》记载,曹丕文武双全,八岁能提笔为文,善骑射,好击剑,博览古今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
197年,长兄曹昂随父出征宛城,与大将典韦、堂兄曹安民一同战死于宛城,嫡母丁夫人因养子之死与父亲曹操离异,生母卞夫人被扶为正妻,所生长子曹丕也就取代长兄曹昂成了嫡长子。
建安十六年正月辛巳日(211年2月12日)[3],被任命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
217年,在夺嫡之争中击败弟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正式成为曹操的继承人。
220年正月二十三日,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十月十三日乙卯(11月25日)曹丕篡汉,逼迫汉献帝刘协禅让帝位,廿九日辛未(12月11日)正式登基。自谓:“舜、禹之事,吾知之矣。”(传闻舜、禹通过禅让成为天子)
221年八月,孙权遣使奏章臣服。十九日丁巳(9月23日[4]),文帝遣太常邢贞封孙权为吴王。同年四月,汉中王刘备称帝建立蜀汉。
221年,后宫生乱,留在邺城的甄夫人因为没有任何封号而口出怨言,被文帝赐死。
222年九月,册立郭女王为皇后。
224年八月与225年八月,发生广陵事变。
226年,五月十六日丙辰(6月28日)文帝病危,立平原王曹叡为太子,召曹真、曹休、陈群、司马懿,并受遗诏辅佐嗣主。十七日丁巳(6月29日)崩于嘉福殿,终年四十岁。曹叡继位,是为魏明帝。六月九日戊寅(7月20日),葬首阳陵。
治国理政
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冀州牧,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同年十月,逼迫汉献帝禅位,篡汉称帝,国号为魏,改元黄初,定都洛阳。
内政
- 改革选官制度。采纳陈群建议,实行九品中正制,使门阀士族的政治特权得到确立和巩固,得到他们对曹魏政权的支持。此项制度受后人指责颇多,直接导致晋朝士族垄断政治、人事的局面。
- 限制宦官、外戚权力。颁令“其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保证了魏始终没有因为宦官、外戚干政造成政治危机。
- 削夺藩王权力。曹魏藩王的封地时常变更,没有治权和兵权,举动受到严格监视,形同囹圄。这个政策虽然吸取了汉朝诸侯国作乱的教训,却留下隐患,导致宗亲势单力薄,日后无力阻止外臣夺权。
- 重视文教。黄初二年(221年),下令人口十万以上的郡国每年察举孝廉一人,如有特别优秀的人才,可以不受户口限制。黄初五年,封孔子后人孔羡为宗圣侯,重修孔庙,在各地大兴儒学,立太学,置五经课试之法,设立春秋穀梁博士。在短期内使封建正统文化复兴。
- 恢复社会生产。除禁令,轻关税,禁止私仇,广议轻刑,与民休养,使北方地区重现安定繁荣局面。
- 听任典农治生,民屯的成效受到影响,出现弊端[5]。
- 在货币政策上,虽曾于登基时发行钱币,但却遭到失败;之后更因谷物价格高腾,罢除了五铢钱(汉钱),自此之后终曹魏一代“以物易物”反成为北方主要的经济型态[6]。
外交
作风
- 曹丕心胸狭窄爱记恨,成为太子之前曾向堂叔曹洪借钱不成怀恨在心,称帝后不顾开国元勋及血缘情谊直接栽赃罪名将曹洪下狱,卞太后得知后主动介入处理才让曹洪免于牢狱之灾,但是仍然被曹丕削爵贬为庶人。
- 曹丕知人善任但性格偏狭处事不公,更会挟怨报复。称帝前为了形象就接受崔琰建议停止打猎,称帝后已无争储压力而不听鲍勋和戴陵停止打猎的建言,更对戴陵处以比死刑低一等的处罚,鲍勋也在日后被曹丕强硬处死。
- 力行简葬。曹丕在《终制》中表示,寿陵因山为体,不封树,不立庙,不造园邑神道,不含珠玉,敛以时衣,陶器陪葬。曹丕提出“夫葬也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见也。骨无痛痒之知,冢非栖神之宅”“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深受当时社会风气和他父亲曹操的影响。曹丕死后,按《终制》葬于首阳陵。
文学成就
诗歌
《善哉行》
有美一人(刘古苑),婉如清扬。
妍姿巧笑,和媚心肠。
知音识曲,善为乐方。
哀弦微妙,清气含芳。
流郑激楚,度宫中商。
感心动耳,绮丽难忘。
离鸟夕宿,在彼中洲。
延颈鼓翼,悲鸣相求。
眷然顾之,使我心愁。
嗟尔昔人,何以忘忧?
曹丕诗歌形式多样,而以五、七言为长,语言通俗,具有民歌精神;手法则委婉细致,回环往复,是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题材的个中能手。
代表曹丕诗歌最高成就的《燕歌行》,据考写于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三郡乌桓期间,采用乐府体裁,开创性地以句句用韵的七言诗形式写作,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燕歌行》从“思妇”的角度,反映了东汉末年战乱流离的现状,表达出被迫分离的男女内心的怨愤和惆怅。全诗用词不加雕琢,音节婉约,情致流转,被明朝王夫之盛赞“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
曹丕的一些为后人称道的作品都在担任五官中郎将至魏太子期间所作,他的诗歌细腻清越,缠绵悱恻,缺乏曹操、曹植的慷慨之气,后世对他的评价不如“三曹”中的另外两人。
学者叶嘉莹在《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里,列举锺嵘《诗品》、刘勰《文心雕龙》和王夫之《姜斋诗话》对曹丕的评价。《诗品》将曹丕排在中品,认为他的诗不及弟弟曹植,原因是曹丕诗“率皆鄙直如偶语”(“偶语”,即两个普通人在讲话),反观曹植则是“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文心雕龙》(才略篇)说曹丕“魏文之才,洋洋清绮,旧谈抑之,谓去植千里......子桓虑详而力缓,故不竞于先鸣”,与曹植“思捷而才俊”不同,又谓“俗情抑扬,雷同一响,遂令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未为笃论也”,世人都同情曹植的处境,曹丕是兄弟争位的胜方,人们也因此忽略他文章的美妙。明末清初,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直言:“实则子桓天才骏发,岂子建所能压倒耶?”,可谓为曹丕文学成就“平反”的宣言。叶嘉莹说,曹丕是一位“理性诗人”,有节制有反省,“以感与韵胜”。
理论
-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学理论与批评著作,写于曹丕为魏王太子时,文中要点有:
- 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称“他(曹丕)说诗赋不必寓教训,反对当时那些寓教训于诗赋的见解,用近代的文学眼光来看,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影响
- 《典论‧论文》开创了文学批评的风气,为中国文学批评之祖。
评价
- 诸葛亮:“曹丕篡弑,自立为帝,是犹土龙刍狗之有名也。”(《三国志·卷四十二·蜀书十二·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第十二》)
- 孙权:“及操子丕,桀逆遗丑,荐作奸回,偷取天位,而叡么么,寻丕凶迹,阻兵盗土,未伏厥诛。”(《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二·吴主传第二》)
- 曹植:“祥惟圣贤,歧嶷幼龄。研几六典,学不过庭;潜心无妄,抗志清冥。才秀藻朗,如玉之莹。”(《曹集诠评》卷十《文帝诔》)
- 卞兰:“研精典籍,留意篇章,览照幽微,才不世出,禀聪睿之绝性,体明达之殊风,慈孝发于自然,仁恕洽于无外。是以武夫怀恩,文士归德。窃见所作典论,及诸赋颂,逸句烂然,沈思泉涌,华藻云浮,听之忘味,奉读无倦。”(《艺文类聚》十六《赞述太子赋》)
- 陆逊:“曹丕大合士众。外托助国讨备,内实有奸心。”(《三国志·吴书·陆逊传第十三》)
- 陈寿:“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 《晋书·礼志上》:“大魏三圣相承,以成帝业。武皇帝肇建洪基,拨乱夷险,为魏太祖。文皇帝继天革命,应期受禅,为魏高祖。上集成大命,清定华夏,兴制礼乐,宜为魏烈祖。于太祖庙北为二祧,其左为文帝庙,号曰高祖昭祧,其右拟明帝,号曰烈祖穆祧。三祖之庙,万世不毁。其馀四庙,亲尽迭迁,一如周后稷、文武庙祧之礼。”
- 刘渊:“黄巾海沸于九州,群阉毒流于四海,董卓因之肆其猖勃,曹操父子凶逆相寻。”(《晋书·卷一百一·载记第一》)
- 葛洪:“自建安之后,魏之武文, 送终之制,务在俭薄,此则墨子之道, 有可行矣。”(《抱朴子外篇》)
- 刘勰:“魏文之才,洋洋清绮,旧谈抑,之谓去植千里。然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子桓虑详而力援,故不竞于先鸣。而乐府清越,《典论》辩要,选用短长,亦无懵焉。但俗情抑扬,雷同一响,遂令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未为笃论也。”(《文心雕龙·才略第四十七》)
- 垣荣祖:“昔曹操、曹丕上马横槊,下马谈论,此于天下可不负饮矣!”(《南齐书 卷二十八 列传第九》)
- 释道恒:“光武尚能纵严陵之心,魏文全管宁之操,折至尊之高怀,遂匹夫之微志。”(《释文纪》卷八)
- 沈约:“自魏氏膺命,主爱雕虫,家弃章句,人重异术。又选贤进士,不本乡闾,铨衡之寄,任归台阁。”(《宋书》卷五十五)
- 萧统:“不追子晋,而事似洛滨之游;多愧子桓,而兴同漳川之赏。漾舟玄圃,必集应、阮之俦;徐轮博望,亦招龙渊之侣。”(《答湘东王求文集及书》)
- 颜之推:“自昔天子而有才华者,唯汉武、魏太祖、文帝、明帝、宋孝武帝,皆负世议,非懿德之君也。”(《颜氏家训》卷四)
- 《陈思王庙碑》:“魏高祖文皇帝,绍即四海,光泽五都,负彰魈茫朝宗万国,允文允武,庶绩咸熙,正践升平,时称宁晏。”(《全隋文·卷二十九》)
- 王勃:“文帝富裕春秋,光应禅让,临朝恭俭,博览坟典,文质彬彬,庶几君子者矣。”(《全唐文·卷一百八十二》)
- 郝处俊:“昔魏文帝著令,虽有幼主,不许皇后临朝,所以杜祸乱之萌也。”(《资治通鉴 卷第二百二》)
- 刘知几:“文帝临戎不武,为国好奢,忍害贤良,疏忌骨肉。”(《史通·探赜第二十七》)
- 李隆基:“叹节气之循环,美君臣之相乐,凡百在会,咸可赋诗,五言纪其日端,七韵成其大数,岂独汉武之殿盛,朝士之连章,魏文之台壮,辞人之并作云尔。”(《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并序》)
- 张说:“周文王之为太子也,崇礼不倦;魏文帝之在青宫也,好古无怠,博览史籍,激扬令闻,取高前代,垂名不朽。”(《张燕公集》)
- 王锴:“文帝八岁能属文,博览古今,贯穿经史。及居帝位,益尚谦和。坐不废书,手不释卷。”(《全唐文 卷八百九十》)
- 范仲淹:“魏文帝宠立郭妃,谮杀甄后,被发塞口而葬,终有反报之殃。”(《范文正集 卷十五》睦州谢上表)
- 黄庭坚:“盖世英雄不自知,暮年初志各参差。南阳陇底卧龙日,北固樽前失箸时。霸主三分割天下,宗臣十倍胜曹丕。寒炉夜发尘书读,似覆输筹一局棋。”(《山谷诗集注》)
- 苏辙:“臣伏观历代帝王,如汉武,魏文,唐徳、文、宣三宗皆工于诗骚杂文,与一时文士比长絜大。至于经纶当世,讲论利害,以文墨尽天下事,则皆不足以仰望先帝之万一。”(《栾城集卷四十七》进御集表)
- 司马光:“于禁将数万众,败不能死,生降于敌,既而复归。文帝废之可也,杀之可也,乃画陵屋以辱之,斯为不君矣!”
- 陈亮:“至于欲使当时累息之民得阔步高谈无危惧之心,未尝不为之三复也,于是时吴蜀争帝,中国庶几乎息肩矣,是以在位七年而谥曰文也。”(《龙川集·卷七》)
- 耶律楚材:“仲谋服孟徳,孔明倍曹丕。唯晋成全统,平吴混八维。”(《湛然居士集》)
- 郝经:“丕特负赃胠箧之盗。操死丕直取,自以为可也,乃从容禅让,自以为舜、禹复出,其自欺也甚矣!且轻薄佻靡,未除贵骄公子之习,不矜细行,隳败礼律,刻薄骨肉,自戕本根,乱亡基兆,已在于是。孔明谓为土龙刍狗,宜哉!”(《续后汉书 卷二十六》)
- 曹丕假借禅让,逼汉献帝刘协退位备受非议。直到明朝末年,复社领袖张溥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的《魏文帝集题辞》中首次对曹丕德政品行作全面评价。张溥写到:“魏王帝业无足称,惟令宦人为官,不得过诸署令。诏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不得常辅政任,石室金策,可宝万世。彼亲见汉室炎隆,女主中人手扑灭之,麦秀黍离,伤心目。霸朝初创,力更旧辄,至待山阳公以不死,礼遇汉老臣杨彪不夺其志,盛德之事,非孟德所及……甄后塘上,陈王豆歌,损德非一。崇华首阳,有余恨焉。”他认为曹丕的施政有可取之处,礼遇汉室君臣,可见并非无德,但杀妻、害弟罪名昭著。
- 胡应麟:“诗未有三世传者,既传而且煊赫,仅曹氏操、丕、睿耳。然白马名存钟《品》,则彪当亦能诗。又任城武力绝人,仓舒智慧出众。阿瞒何徳,挺育多才?生子如此,孙仲谋辈讵足道哉!”(《诗薮》)
- 方孝孺:“汉高祖、魏文帝皆中才之主,非有圣智之度,高祖犹能不杀子婴,文帝犹能奉山阳终其身。曾谓武王圣人而忍其君至此乎?吾决知其不然矣。”(《逊志斋集卷四》)
- 谭嗣同:“若夫汉武帝命所忠求相如遗书,魏文帝诏天下上孔融文章,渐昭风轨,犹无集名。自荀况诸集,编题后人,张融玉海,标目己意,乃始波颓雾靡,不可胜遏。”(《谭嗣同全集》)
- 王世贞:“自三代而后,人主文章之美,无过于汉武帝、魏文帝者。”(《艺苑疤言》)
- 王夫之:“曹子建铺排整饰,立阶级以赚人升堂,用此致诸趋赴之客,容易成名,伸纸挥毫, 雷同一律。子桓精思逸韵,以绝人攀跻,故人不乐从,反为所掩。子建以是压倒阿兄,夺其名誉。实则子桓天才骏发,岂子建所能压倒耶?曹子建之于子桓,有仙凡之隔, 而人称子建,不知有子桓,俗论大抵如此。”(《姜斋诗话》)
- 章太炎:“今人皆谓汉代经学最盛,三国已衰,然魏文廓清谶纬之功,岂可少哉!文帝虽好为文,似词章家一流,所作《典论》,《隋志》归入儒家。纬书非儒家言,乃阴阴家言,故文帝诏书未引一语。岂可仅以词章家目之!”(《经学略说》)
- 刘师培:“魏文与汉不同者,盖有四焉,书檄之文,骋词以张势,一也。”(《中古文学史论汉魏之际文学变迁》)
- 鲁迅:“他(曹丕)说诗赋不必寓教训,反对当时那些寓教训于诗赋的见解,用近代的文学眼光来看,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 毛泽东:“曹丕也是他(曹操)儿子,也有些才华,但远不如曹操。曹丕在政治上也平庸,可他后来做了皇帝,是魏文帝。历史上所称的‘建安文学’,实际就是集中于他们父子的周围。一家两代人都有才华、有名气,在历史上也不多见哪!”
- 郭沫若:“曹丕在政治见解上也比乃弟高明得多,而在政治家的风度上有时还可以说是胜过他的父亲。如令宦人为官不得过诸署,禁母后预政,取士不限年资但纠其实、轻刑罚、薄赋税、禁复仇、禁淫祀、罢墓祭、诏营寿陵力求俭朴等等,处处都表示着他是一位旧式的明君典型。”(《郭沫若全集·历史篇·第四卷》)
- 马植杰:“从曹丕的政治设施来看,也有些不错的。拿曹丕与其他封建帝王相比,尚属中等偏上者。”
- 叶嘉莹:“魏文帝在即位后,曾下了息兵诏,下了薄税诏,下了轻刑诏。他实在是一个很有理想的皇帝,希望能够把天下治理得更好。但是很可惜,他只做了七年的皇帝就死了,死的时候只有四十岁。”(《汉魏六朝诗讲录》)
轶闻
- 曹丕当五官中郎将时,有一次宴请,曹丕问相士朱建平自己的寿命,朱建平说:“您的寿命是八十岁,四十岁时会有小灾难,希望您多加小心。”曹丕果然四十而终。(《三国志‧魏志二十九‧方技传》)
- 曹丕善击剑骑射,好博弈弹棋,在《典论》的自叙中更自诩其非凡箭艺,能“左右射”,可谓文武兼备。
- 曹丕喜爱葡萄和葡萄酒。
- 魏文帝诏群臣曰:“中国珍果甚多,且复为说蒲萄。当其朱夏涉秋,尚有余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涓,脆而不酸,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又酿以为酒,甘于曲糵,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咽唾,况亲食之邪?南方有桔,酢正裂人牙,时有甜耳。远方之果,宁有匹之者?”(一说出自《与吴监书》)
- 《与群臣诏》:“南方有龙眼、荔枝,宁比西国葡萄、石蜜乎!”
- 甄后塘上。文昭皇后甄氏原为袁绍次子袁熙之妻,建安九年城破被俘,曹丕纳之。后曹丕称帝,眷宠文德皇后郭氏,甄氏失宠口出怨言,触怒曹丕。曹丕下令赐死甄氏,殓时“被发覆面,以糠塞口”。
- 陈王豆歌。陈思王曹植曾与曹丕争储,曹丕称帝,曹植备受迫害,屡次迁封。《世说新语‧文学》中,曹丕命令曹植七步成诗,否则问罪,曹植才思敏捷,逃过一劫,即著名的《七步诗》故事。
- 诛杀忠臣鲍勋,鲍勋为曹操大将鲍信之子,为人刚正不阿,却因私人恩怨遭曹丕杀害。鲍勋被曹丕处死后二十日,曹丕也暴毙逝世。(三国志·魏志十二·鲍勋传)
艺术形象
影视形象
- 电视剧《洛神》(1975年):由梁天饰演曹丕。
- 电视剧《三国春秋》(1976年):由潘志文饰演曹丕。
- 电影《华佗与曹操》(1983年):由杨新洲饰演曹丕。
- 电视剧《诸葛亮》(1985年):由唐品昌饰演曹丕。
- 歌仔戏《金缕歌》(1987年):由许俪龄饰演曹丕。
- 电视剧《三国演义》(1994年):由杨俊勇饰演曹丕。
- 台湾台视电视剧《杨丽花歌仔戏洛神》(1994年):由李如麟饰演曹丕。
- 电视剧《曹操》(1999年):由果静林饰演曹丕。
- 电视剧《洛神》(2002年):由陈豪饰演曹丕。
- 电视剧《三国》(2010年):由于滨饰演曹丕。
- 电影《钟繇》(2011年):由王志刚饰演曹丕。
- 电影《铜雀台》(2012年):由邱心志饰演曹丕。
- 电视剧《新洛神》(2013年):由张迪饰演曹丕。
- 电视剧《曹操》(2013年):由郭展饰演曹丕。
- 电视剧《半为苍生半美人》(2015年):由刘子赫饰演曹丕。
- 电视剧《军师联盟》(2017年):由李晨饰演曹丕。
- 电视剧《三国机密》(2018年):由檀健次饰演曹丕。
动漫游戏
家庭
先祖 | ||||||||||||||||||||||||||||||||||||||||||||||||||||||||||||||||||||||||||||||||||||||||||||||||||||||||||||||||||||||||||||||||||||||||||||||||||||||||||||||||||||||||||||||||||||||||||||||||||||||||||||||||||||||||||||||||||||||||||||
---|---|---|---|---|---|---|---|---|---|---|---|---|---|---|---|---|---|---|---|---|---|---|---|---|---|---|---|---|---|---|---|---|---|---|---|---|---|---|---|---|---|---|---|---|---|---|---|---|---|---|---|---|---|---|---|---|---|---|---|---|---|---|---|---|---|---|---|---|---|---|---|---|---|---|---|---|---|---|---|---|---|---|---|---|---|---|---|---|---|---|---|---|---|---|---|---|---|---|---|---|---|---|---|---|---|---|---|---|---|---|---|---|---|---|---|---|---|---|---|---|---|---|---|---|---|---|---|---|---|---|---|---|---|---|---|---|---|---|---|---|---|---|---|---|---|---|---|---|---|---|---|---|---|---|---|---|---|---|---|---|---|---|---|---|---|---|---|---|---|---|---|---|---|---|---|---|---|---|---|---|---|---|---|---|---|---|---|---|---|---|---|---|---|---|---|---|---|---|---|---|---|---|---|---|---|---|---|---|---|---|---|---|---|---|---|---|---|---|---|---|---|---|---|---|---|---|---|---|---|---|---|---|---|---|---|---|
|
父母
兄弟
曹丕一共有24位兄弟:
- 曹昂,曹操长子,庶出,但是由曹操原配丁氏抚养长大,年轻时曾举孝廉。因张绣反叛而死于战乱之中。
- 曹彰,绰号“黄须儿”,为一勇将,曾大破代郡乌丸。223年封任城王。
- 曹植,擅长文学,曾作《洛神赋》。虽然得到曹操宠爱,但与其兄曹丕争位失败,从此在政治上无从施展抱负。225年立为陈王。
- 曹熊,早薨。
- 曹铄,早薨。
- 曹冲,为著名神童,未成年便夭折。
- 曹据,太和六年(232年)封为彭城王。
- 曹宇,太和六年(232年)封为燕王。
- 曹林,太和六年(232年)封为沛王。
- 曹衮,太和六年(232年)封为中山王。临终病重时魏明帝曹叡对其爱护备至,死后又获厚葬。
- 曹玹,建安十六年(211年)封为西乡侯。
- 曹峻,太和六年(232年)封为陈留王。
- 曹矩,早薨。
- 曹干,太和六年(232年)封为赵王。
- 曹上,早薨。
- 曹彪,太和六年(232年)封为楚王。嘉平三年(251年)与太尉王凌谋反事泄,被赐死。
- 曹勤,早薨。
- 曹乘,早薨。
- 曹整,建安廿二年(217年)封为郿侯。
- 曹京,早薨。
- 曹均,建安廿二年(217年)封为樊侯。
- 曹棘,早薨。
- 曹徽,太和六年(232年)封为东平王。
- 曹茂,与曹操及曹丕不和,太和六年(232年)封为曲阳王。
姐妹
后妃
- 郭皇后,字女王。初为曹丕爱妾,222年立为皇后。无嗣,养长子平原王曹叡。曹叡即位尊为皇太后。死后与曹丕合葬,谥为文德皇后。
- 甄夫人,生子曹叡、女东乡公主。后被曹丕赐死。曹叡即位,追谥为文昭皇后。
- 李夫人,甄氏死前将曹睿托于李夫人,与曹协母李贵人是否为同一人,已不可考。
- 李贵人,生子曹协。
- 阴贵人,与郭女王同时入曹魏后宫,曹丕因宠爱阴贵人,使夫人甄氏失意。
- 柴贵人,郭女王为皇后当时柴贵人有宠,郭后教训奖导她。
- 潘淑媛,生子曹蕤。
- 朱淑媛,生子曹鉴。
- 仇昭仪,生子曹霖。
- 徐姬,生子曹礼。
- 苏姬,生子曹邕。
- 张姬,生子曹贡。
- 宋姬,生子曹俨。
- 刘氏,汉献帝女。
- 刘氏,汉献帝二女。
- 任氏,出身乡党名族,多与曹丕不和,被曹丕遣归。
- 薛灵芸
子女
有子10位:
- 曹叡(206年 - 239年),甄夫人生,221年封齐公,次年封平原王,226年立为太子,同年继位,为魏明帝,239年逝世。
- 曹协(? - ?),李贵人生,早薨。生有一子曹寻。
- 曹蕤(? - 233年),潘淑媛生,232年改封北海王,233年薨
- 曹鉴(? - 225年),朱淑媛生,225年封东武阳王,同年薨
- 曹霖(? - 250年),仇昭仪生,232年改封东海王,父、兄爱宠异于诸王,249年薨。254年魏帝曹芳被废,霖子高贵乡公曹髦即位,后来被司马昭党羽杀害
- 曹礼(208年 - 229年),徐姬生,225年改封元城王,魏文帝长有意立其为太子,229年薨
- 曹邕(? - 229年),苏姬生,225年改封邯郸王,229年薨
- 曹贡(? - 223年),张姬生,222年封清河王,223年薨
- 曹俨(? - 223年),宋姬生,222年封广平王,223年薨
- 曹喈(? - ?),母不详,早薨,曹植为其作《仲雍哀辞》
有女1位:
- 东乡公主(? - ?),甄夫人生
参考文献
注释
- ↑ 庙号“世祖”仅见于《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目录》、《资治通鉴考异》、《三国志》、裴松之注引王沈《魏书》、《晋书·礼志上》等均作“高祖”。
锺会《檄蜀文》载“高祖文皇帝应天顺民,受命践阼。”和裴松之注毌丘俭文钦表载“臣等先人皆随从太祖武皇帝征讨凶暴,获成大功,与高祖文皇帝即受汉禅,开国承家,犹尧舜相传也。” - ↑ 史仲文 (编). 39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 中国全史(百卷本).:“建安二年,曹丕的长兄曹昂在征张绣之役中战死,曹操元配即曹昂养母丁夫人为此与曹操离婚,使卞夫人得以成为曹操正妻。进而按宗法原则,接替曹昂成为嫡长子的曹丕取得嗣子的地位。”
- ↑ 《后汉纪·卷30》:(建安)十六年春正月辛巳,以曹操世子丕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
- ↑ 两千年中西历换算
- ↑ 马植杰《三国史》-军屯http://su.gotdns.com/subook/htmpage/9/8085/htm/44.php[失效链接]
- ↑ 《晋书‧食货志》:及黄初二年,魏文帝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