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
塞爾維亞共和國(Република Србија/Republika Srbija),通稱塞爾維亞(Србија / Srbija),是一個巴爾幹半島的國家,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中部的內陸國,與黑山、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克羅地亞、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馬其頓以及阿爾巴尼亞接壤。
目錄
歷史
塞爾維亞在六千年前已有村落,已是當時歐洲比較大型的村落。公元6~7世紀,南斯拉夫人的一支塞爾維亞人定居於巴爾幹半島薩瓦河中下游迤南至亞得里亞海沿岸一帶。
斯拉夫民族於公元8世紀時來到現在的塞爾維亞共和國,並且在拜占庭帝國的影響下改信東正教。最早以「塞爾維亞」為名的國家是10世紀中葉由察斯拉夫·卡羅尼米洛維奇(Кнез Часлав Клонимировић,拉丁語:Časlav Klonimirović)所建立。12世紀時尼曼雅王朝崛起,14世紀中葉的沙皇斯特凡·杜尚在位期間更是把塞爾維亞國家的發展推向巔峰。
鄂圖曼帝國於此時開始征服巴爾幹半島,並於1389年在科索沃戰役中擊潰塞爾維亞人(該戰役的結果現在尚有爭議),到15世紀末,鄂圖曼帝國已完全征服了塞爾維亞,開始了長達5個世紀的統治。
塞爾維亞在1804年和1815年兩次革命當中獲得了高度自治。1878年,塞爾維亞在俄國的協助下獲得完全的獨立,1882年成立王國,其國土僅包括今塞爾維亞的中部。在1910年代初的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和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當中,塞爾維亞的國土向南擴展,收復了科索沃地區、併兼並了今馬其頓共和國等地區,但北部的伏伊伏丁那地區當時為奧匈帝國所管轄,不在塞爾維亞國土範圍之內。
- 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愛國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在薩拉熱窩街頭用伯朗寧M1900型自動手槍連開七槍,刺殺了正在對薩拉熱窩進行訪問的奧匈帝國王儲弗朗茨·斐迪南和他的妻子索菲。7月28日,奧匈帝國因此事向塞爾維亞宣戰,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塞爾維亞於1914年末成功地抵抗了奧匈帝國三次進攻,1915年,同盟國(包括奧匈帝國、德國、保加利亞)共同向塞爾維亞發動攻勢,占領了全境。
- 1918年,同盟國戰敗,塞爾維亞得以復國。該年12月,塞爾維亞、鄰國蒙特內哥羅以及由原奧匈帝國所管轄的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伏伊伏丁那共同組建了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人和斯洛文尼亞人王國,即南斯拉夫王國的前身。
-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南斯拉夫三面受敵,除希臘外所有鄰國都是軸心國成員。1941年4月,軸心國侵入南斯拉夫,並將其瓜分,如伏伊伏丁那大體被匈牙利兼併,科索沃併入阿爾巴尼亞,塞爾維亞其餘部分則由德軍占領。此時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在狄托的領導下開始反抗德國的占領。
- 1945年,蘇聯紅軍進入南斯拉夫,狄托在其幫助下成為國家最高領袖,建立了共產主義國家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南聯邦),但在1948年南聯邦與蘇聯決裂。1961年狄托和埃及總統納賽爾、印度總理尼赫魯共同創立了不結盟運動。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在狄托的領導下,推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着重各民族團結以及國家的統一。南斯拉夫在這個時期成為了東歐共產主義國家當中較富裕的國家。
- 狄托於1980年逝世後,民族矛盾開始激化,最終導致了南斯拉夫在1990年代初期解體。南斯拉夫的六個加盟共和國中的四個先後宣布獨立。1992年之後,剩下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國,重組成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南聯盟)。1999年,塞爾維亞共和國在科索沃戰爭中遭到北約的轟炸,戰爭以西方列強接管科索沃告終。
- 2003年,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重新組建,將國名改為塞爾維亞和黑山。
- 2006年5月21日,黑山透過公民投票決定正式獨立,6月3日蒙特內哥羅議會正式宣布獨立,6月5日塞爾維亞國會亦宣布獨立並且成為塞蒙聯邦的法定繼承國,塞蒙聯邦因而解散。10月28日,塞爾維亞就是否接受新憲法草案舉行全民公決。結果顯示草案獲得通過。
- 2007年1月21日,塞爾維亞共和國舉行獨立後的首次議會選舉。塞爾維亞激進黨在議會250個席位中獲得81席,民主黨64席,塞爾維亞民主黨-新塞爾維亞黨聯盟47席,塞爾維亞名人黨19席,塞爾維亞社會黨16席,塞爾維亞自由民主黨為首的競選聯盟15席,另外8個議席由5個少數民族政黨和競選聯盟分享。
另外,塞爾維亞共和國南部的科索沃和梅托希亞自治省自1999年科索沃戰爭結束以來,就脫離了塞爾維亞共和國的實際管轄,並且成為了聯合國的保護地,由聯合國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臨時管治。各方於2006年2月20日起就科索沃問題展開談判。科索沃於2008年2月17日,自行宣布獨立,獨立為科索沃共和國。
地理
塞爾維亞原是位於巴爾幹半島的臨海國家,隨着南斯拉夫在1990年代的解體和2006年黑山及2008年科索沃的獨立而變成了內陸國。
塞爾維亞大部分地區山丘起伏。東、西部分別為斯塔拉山脈和迪納拉山脈的延續;北部的伏伊伏丁那平原為多瑙河中游平原的組成部分,河網稠密,土壤肥沃;南部多山脈、丘陵,由科索沃盆地和梅托西亞盆地組成。塞爾維亞最高點位於阿爾巴尼亞和科索沃邊界的賈拉維察山,海拔2656米。
多瑙河在此與支流薩瓦河、蒂薩河匯合後,折向東南流,構成與羅馬尼亞的界河;另一支流大摩拉瓦河南流縱貫。
塞爾維亞大部分地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天寒冷夏天熱,年降水量550~750毫米。
行政區劃
塞爾維亞共和國有科索沃、伏伊伏丁那兩個自治省,其中科索沃僅在法律上為塞爾維亞共和國的一部分,科索沃戰爭後實際上由聯合國管轄,並已於2008年2月17日自行宣布獨立。而塞爾維亞共和國其餘地區通稱「中塞爾維亞」,但是該地區沒有相應的行政建制。
塞爾維亞共和國分為29州和一個直轄市,其中科索沃5州(已獨立),伏伊伏丁那7州(自治),中塞爾維亞17州,首都貝爾格萊德為唯一的直轄市。州下再分區,全國有108區,其中科索沃有30區,伏伊伏丁那有54區。
塞爾維亞由中塞爾維亞、科索沃及伏伊伏丁那共分為29個州、及直轄市貝爾格萊德所組成,其中中塞爾維亞可依地區分為舒馬迪亞和西塞爾維亞及東南塞爾維亞兩區,州及直轄市下可再分為150個縣及24個市。雖然塞爾維亞聲稱科索沃共和國為該國境內之領土,但科索沃自1999年以來就已經脫離了塞爾維亞的實際管轄,並於2008年2月17日自行宣布獨立。
外交
與歐盟關係
目前,塞爾維亞正積極申請加入歐洲聯盟,但歐盟方面對塞爾維亞加入設定了多個前提條件,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塞爾維亞必須先承認科索沃的獨立地位,或實現與科索沃關係正常化。而目前塞爾維亞並不願對此作出妥協,這就使得其加入歐盟的前景變得渺茫。不過在2014年年初,塞爾維亞終於願意和科索沃關係正常化,向邁進歐盟的路又更進一步,且塞爾維亞希望可以在2020年前加入歐盟,而歐盟也評「雄心勃勃,但並非沒有可能」。
與科索沃關係
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單方面宣布從塞爾維亞獨立,建立科索沃共和國。塞爾維亞共和國、俄羅斯、中華人民共和國、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希臘、墨西哥、巴基斯坦、羅馬尼亞、烏克蘭、西班牙、印度、巴西、尼日利亞、南非、阿根廷、白俄羅斯、巴勒斯坦、玻利維亞等國家拒絕承認科索沃的獨立地位。塞爾維亞亦正在阻止科索沃加入其它國際組織。科索沃共和國現時尚未是聯合國成員國。目前共有111個聯合國成員國、馬耳他騎士團、紐埃以及庫克群島承認科索沃的獨立地位。儘管如此,由於來自俄羅斯以及中國方面的強大壓力,科索沃成為聯合國成員國的可能性依然渺茫。[1]
塞爾維亞方面對承認科索沃獨立的國家,則採取撤回大使的方式以示抗議。[2]這些國家包括美國、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馬其頓共和國、哥倫比亞、克羅地亞、法國、德國、匈牙利、土耳其、斯洛文尼亞以及英國。Serbia relations.|科索沃的國際地位{legend|black|塞爾維亞|}}
{legend|red|承認科索沃獨立的國家和地區}}]]
政治
議會
總統及總理
選舉權
軍事
1999年塞爾維亞共和軍在科索沃戰爭中遭到北約的轟炸,戰爭以西方列強接管科索沃告終。塞爾維亞此後軍事受到西方圍堵,只能採用俄式武器為主,空軍僅由四架米格29、十一架米格21、26架J22及二十架G-4 Super galeb組成。
人口
全國人口約700萬左右(2017年),近年塞爾維亞人口有加快下跌趨勢,主要是因為生育率低和人口遷移所致。而當中塞爾維亞族為整個塞爾維亞的主要民族,其他少數民族包括阿爾巴尼亞人、匈牙利人、波斯尼亞克人(穆斯林族)、羅姆族、克羅地亞人、斯洛伐克人、保加利亞人、羅馬尼亞人、土耳其人等。其中,阿爾巴尼亞人主要居住在科索沃(從2008年2月17日起單方面宣布獨立),匈牙利人則主要居住在伏伊伏丁那自治省,但並不在該省占絕對多數。
大部分塞爾維亞族信奉東正教,其他少數民族信奉伊斯蘭教、天主教。
語言
塞爾維亞官方語言為塞爾維亞語,為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的標準形式,88%的塞爾維亞人口使用這一語言[4]。塞爾維亞是全歐洲唯一仍舊使用雙文制的國家,西里爾字母和拉丁字母均得到使用。塞爾維亞語西里爾字母為該國官方文字[5]。
受官方承認的少數語言包括匈牙利語、斯洛伐克語、阿爾巴尼亞語、羅馬尼亞語、保加利亞語和盧森尼亞語,以及另兩種標準化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言:波斯尼亞語和克羅地亞語。在所有相應少數族裔人口占總人口超過15%的市鎮,這些語言均為官方語言[6]。
經濟
塞爾維亞共和國的經濟主要以服務業為主。在2008年服務業占了國民生產總值的63%,而製造業和農業則占了24.2%和12.3%。
現時塞爾維亞整體經濟狀況較中西歐及部分巴爾幹半島國家(如克羅地亞、羅馬尼亞、斯洛文尼亞)為差,但較阿爾巴尼亞及摩爾多瓦為好。
體育
排球最突出 有博斯科維奇 米哈伊洛維奇 近年塞爾維亞共和國的網球運動員表現突出,包括首個男子單打大滿貫得主以及世界排名第一諾瓦克·德約科維奇、首個女子單打大滿貫得主及世界排名第一安娜·伊萬諾維奇、前女子世界排名第一耶萊娜·揚科維奇、揚科·蒂普薩雷維奇、男子雙打大滿貫得主及前世界第一內納德·齊莫尼奇等。
足球是塞爾維亞人最為熱衷的集體運動項目,塞爾維亞國家足球隊亦是歐洲足壇的一支勁旅,著名球員包括曾經效力英超班霸曼聯的維迪奇、現在効力曼聯的馬迪,效力意甲勁旅國際米蘭的斯坦科維奇以及費內巴切的克拉西奇、曾經效力切爾西的伊萬諾維奇等。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 ↑ Rift Emerges at the United Nations Over Kosovo. New York Sun. 2008-02-19.
- ↑ {webarchive |url=https://web.archive.org/web/*/http://www.ekonomskitim.sr.gov.yu/et.php?str=novost_detalji&jez=eng&nov=1852 |date=* |title=PROTEST CONVEYED TO FRANCE, BRITAIN, COSTA RICA, AUSTRALIA, ALBANIA }}
- ↑ V. Mijatović – B. Hadžić. I Kinezi napuštaju Srbiju. Novosti.rs.
- ↑ 存檔副本 (PDF). [2016-12-17].
- ↑ Ronelle Alexander. Bosnian, Croatian, Serbian, a Grammar: With Sociolinguistic Commentary. Univ of Wisconsin Press. 2006-08-15: 1–2. ISBN 978-0-299-21193-6.
- ↑ Application of the Charter in Serbia (PDF). European Charter for Regional or Minority Languages. 2013-06-11.
外部鏈接
- Official website|1=http://www.srbija.gov.rs/?change_lang=en
- dmoz|Regional/Europe/Serbia
- wikiatlas|Serbia|塞爾維亞
- osmrelation-inline|53294|bullet=no
- CIA World Factbook link|ri|塞爾維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