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共和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塞爾維亞共和國 |
本名 塞爾維亞共和國 首 都 貝爾格萊德 主要城市 諾維薩德, 國慶日 2月15日 國 歌 《上帝,給我公正吧!》 國家代碼 SRB 官方語言 塞爾維亞語 貨 幣 塞爾維亞第納爾 時 區 UTC+1 政治體制 議會共和制 |
塞爾維亞共和國:(塞爾維亞語西里爾字母:Република Србија,塞爾維亞語拉丁字母:Republika Srbija,英語:Republic of Serbia),簡稱「塞爾維亞」,是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中部的內陸國。 [1]
簡介
塞爾維亞共和國(塞爾維亞語:Република Србија/Republika Srbija),簡稱塞爾維亞(塞爾維亞語:Србија/Srbija),是一個巴爾幹半島的國家,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幹半島中部的內陸國,與黑山、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克羅地亞、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北馬其頓以及科索沃接壤。
歷史
早在距今八千五百年前,塞爾維亞的首都貝爾格萊德(有時譯作貝爾格勒)已經有較為成熟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斯塔賽沃文化 ,在距今約六千年前,這片地區已經出現是當時歐洲比較大型的村落溫查文化。在西南部的伊利里亞人遷移之前,色雷斯人統治著塞爾維亞,公元前4世紀,希臘人在其南方殖民,後成為亞歷山大大帝帝國的最北端 。羅馬人在公元前2世紀開始征服塞爾維亞,並將其納入統治中心,有十七位羅馬皇帝出生在今天的塞爾維亞境內 。
到6世紀早期,大量遷入拜占庭帝國的斯拉夫人與當地的達契亞人、伊利里亞人、色雷斯人融合,形成了現代塞爾維亞人的民族起源的基礎 。弗拉斯蒂米羅維奇王朝的開國君主維謝斯拉夫(Višeslav)在768年左右開始統治今天的塞爾維亞地區。並且在拜占庭帝國的影響下改信東正教,成為拜占庭的大公。924年保加利亞第一帝國入侵併吞塞爾維亞,927年塞爾維亞在拜占庭支持下脫離保加利亞但受拜占庭控制,最早以「塞爾維亞」為名的國家是10世紀中葉由察斯拉夫·卡羅尼米洛維奇(英語:Časlav Klonimirović)所建立。拜占庭帝國在969年吞併了塞爾維亞公國 。1169年斯特凡·尼曼雅時期尼曼雅王朝崛起,1190年拜占庭承認其獨立,1217年稱王,1330年斯特凡·烏羅什二世擊敗保加利亞第二帝國並納為附庸,14世紀中葉的沙皇斯特凡·杜尚(1331~1355年)在位期間更是把塞爾維亞國家的發展推向巔峰並頒布《斯特凡·杜尚法典》 。
奧斯曼帝國於14世紀後期開始征服巴爾幹半島,並於1389年在科索沃戰役中擊潰塞爾維亞人,到15世紀末,奧斯曼帝國已完全征服了塞爾維亞,開始了長達5個世紀的統治。 塞爾維亞在1804年和1815年兩次革命當中獲得了高度自治。1878年,塞爾維亞在俄國的協助下獲得完全的獨立,1882年成立王國,其國土僅包括今塞爾維亞的中部。在1910年代初的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和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當中,塞爾維亞的國土向南擴展,收復了科索沃地區、併兼並了今馬其頓共和國等地區,但北部的伏伊伏丁那地區當時為奧匈帝國所管轄,不在塞爾維亞國土範圍之內。
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加夫里若·普林西普在薩拉熱窩街頭用伯朗寧M1900型自動手槍連開七槍,刺殺了正在對薩拉熱窩進行訪問的奧匈帝國王儲弗朗茨·費迪南德和他的妻子索菲。7月28日,奧匈帝國因此事向塞爾維亞宣戰,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塞爾維亞於1914年末成功地抵抗了奧匈帝國三次進攻,1915年,同盟國(包括奧匈帝國、德意志帝國、保加利亞王國)共同向塞爾維亞發動攻勢,占領了全境。
1918年,同盟國戰敗,塞爾維亞得以復國。該年12月,塞爾維亞、鄰國黑山以及由原奧匈帝國所管轄的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伏伊伏丁那共同組建了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人和斯洛文尼亞人王國,即南斯拉夫王國的前身。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南斯拉夫三面受敵,除希臘外所有鄰國都是軸心國成員。1941年4月,軸心國侵入南斯拉夫,並將其瓜分,如伏伊伏丁那大體被匈牙利王國兼併,科索沃併入義屬阿爾巴尼亞,塞爾維亞其餘部分則由德軍和保加利亞占領。此時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在鐵托的領導下開始反抗納粹德國的占領。
1945年,蘇聯紅軍進入南斯拉夫,鐵托在其幫助下成為國家最高領袖,建立了共產主義國家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南聯邦),但在1948年南聯邦與蘇聯決裂。1961年鐵托和埃及總統納賽爾、印度總理尼赫魯共同創立了不結盟運動。南斯拉夫在鐵托的領導下,推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着重各民族團結以及國家的統一。南斯拉夫在這個時期成為了東歐共產主義國家當中較富裕的國家。
鐵托於1980年逝世後,民族矛盾開始激化,最終導致了南斯拉夫在1990年代初期解體。南斯拉夫的六個加盟共和國中的四個先後宣布獨立。1992年之後,剩下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國,重組成立由塞爾維亞主導的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南聯盟)。1999年,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在科索沃戰爭中遭到北約的轟炸,此次轟炸導致南斯拉夫軍隊從科索沃撤離,聯合國建立聯合國科索沃臨時行政當局特派團,並結束20世紀90年代的南斯拉夫內戰。
2003年,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重新組建,將國名改為塞爾維亞和黑山。 2006年5月21日,黑山透過公民投票決定正式獨立,6月3日黑山議會正式宣布獨立,6月5日塞爾維亞國會亦宣布獨立並且成為塞黑聯邦的法定繼承國,塞黑聯邦因而解散。10月28日,塞爾維亞就是否接受新憲法草案舉行全民公決。結果顯示草案獲得通過。
2008年2月17日,科索沃自行宣布獨立為科索沃共和國。 現時塞爾維亞至今一直拒絕承認其獨立,但亦拒絕再度使用武力解決爭議。
地理
塞爾維亞位於中部和南歐的十字路口 ,是一個內陸國家,位於巴爾幹半島和潘諾尼亞平原。塞爾維亞位於北緯41°和47°以及東經18°和23°之間。該國總面積為88,361平方公里(包括科索沃),位居世界第113位;不包括科索沃,總面積為77,474平方公里,第117位。其與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邊境302公里、保加利亞318公里、克羅地亞241公里、匈牙利151公里、北馬其頓62公里、黑山124公里、羅馬尼亞476公里、科索沃352公里。潘諾尼亞平原覆蓋了該國的北部三分之一 ,而塞爾維亞最東端則延伸到瓦拉幾亞平原。該國中部的地形,以舒馬迪亞地區為中心,主要由河流穿過的山丘組成。山脈占據了塞爾維亞南部三分之一的地區。迪納里克阿爾卑斯山沿着德里納河和伊巴爾河的流動延伸到西部和西南部。喀爾巴阡山脈和巴爾幹山脈在塞爾維亞東部沿南北方向延伸 。塞爾維亞大部分地區山丘起伏。東、西部分別為斯塔拉山脈和迪納拉山脈的延續;北部的伏伊伏丁那平原為多瑙河中游平原的組成部分,河網稠密,土壤肥沃;南部多山脈、丘陵,由科索沃盆地和梅托西亞盆地組成。塞爾維亞最高點位於阿爾巴尼亞和科索沃邊界的賈拉維察山,海拔2656米。 塞爾維亞幾乎所有的河流都通過多瑙河流入黑海。多瑙河是歐洲第二大河流,在塞爾維亞境內全長588公里(占其總長度的21%) ,是該國的重要水源 ,大摩拉瓦河是完全在塞爾維亞境內最長的河流,長度為493公里 。
塞爾維亞的氣候受歐亞大陸和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影響。1月平均氣溫約為0°C,7 月平均氣溫為22°C,可歸類為暖濕大陸性氣候或濕潤亞熱帶氣候。 海拔差異、靠近亞得里亞海和大型河流流域以及暴露於風中是氣候變化的原因 。塞爾維亞南部受地中海影響 。迪納里克阿爾卑斯山和其他山脈有助於冷卻大部分暖空氣團。群山環繞的高原冬天非常嚴酷 ,冬季寒冷的東南風從喀爾巴阡山脈開始沿着多瑙河向西北穿過鐵門到貝爾格萊德 。塞爾維亞記錄的最低溫度是1985年1月13日的-39.5°C,最高記錄是2007年7月24日的44.9°C 。
塞爾維亞29.1%的領土被森林覆蓋,森林總面積為2,252,000公頃 ,它的2019年森林景觀完整性指數平均得分為5.29/10,在全球172個國家中排名第105位 。塞爾維亞擁有歐洲39%的維管植物群、51%的歐洲魚類動物群、40%的歐洲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群、74%歐洲鳥類動物群和67%的歐洲哺乳動物動物群 。其豐富的山脈和河流使其成為各種動物的理想環境,其中許多動物受到保護,包括狼、猞猁、熊、狐狸和雄鹿。全國生活着17種蛇,其中8種有毒 。塞爾維亞是大約380種鳥類的家園 。烏瓦克峽谷被認為是歐洲禿鷲最後的棲息地之一 。在該國最北部有大約145隻瀕臨滅絕的長耳貓頭鷹,是這個物種最大的聚居地。該國也有很多受威脅的蝙蝠和蝴蝶物種 。
行政區劃
塞爾維亞由中塞爾維亞、科索沃及伏伊伏丁那共分為29個州、及直轄市貝爾格萊德所組成,其中中塞爾維亞可依地區分為舒馬迪亞和西塞爾維亞、東南塞爾維亞兩區,州及直轄市下可再分為150個縣及24個市。雖然塞爾維亞聲稱科索沃共和國為該國境內之領土,但科索沃自1999年以來就已經脫離了塞爾維亞的實際管轄,並於2008年2月17日自行宣布獨立。塞爾維亞共和國分為29州和一個直轄市,其中科索沃5州(已獨立),伏伊伏丁那7州(自治),中塞爾維亞17州,首都貝爾格萊德為唯一的直轄市。州下再分區,全國有108區,其中科索沃有30區,伏伊伏丁那有54區。
塞爾維亞共和國有科索沃、伏伊伏丁那兩個自治省,其中科索沃僅在法律上為塞爾維亞共和國的一部分,科索沃戰爭後實際上由聯合國管轄,並已於2008年2月17日自行宣布獨立。而塞爾維亞共和國其餘地區通稱「中塞爾維亞」,但是該地區沒有相應的行政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