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玉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9年3月26日 (二) 19:43 由 钢丝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前往: 導覽搜尋

張玉書

張玉書(1642年7月22日-1711年7月3日),字素存,一字京江,號潤浦[1]江南丹徒(今江蘇鎮江)人。清朝政治人物。深諳史學,精「春秋三傳」。[2]

丹徒縣誌》謂其人:「性端重,寡言笑,讀書過目成誦」。

生平

明思宗崇禎十五年(1642年),六月二十二日生於江南丹徒(今江蘇鎮江)。張九徵次子,長兄為張玉裁。自幼刻苦讀書,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國子監司業侍講學士,官至文華殿大學士戶部尚書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隨皇帝征噶爾丹叛亂。歷官五十年,為太平宰相二十年,朝廷依以為重。康熙十八年(1679年)主持修《明史》,先後出任《平定朔漠方略》、《佩文韻府》(1704年—1711年)、《康熙字典》的總裁官。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告病辭官,仍慰留在朝。康熙五十年(1711年),以七十歲高齡隨康熙至熱河,五月十八日病死塞外,諡文貞。着有《文貞集》。

有子張逸少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甲戌科進士。

着述

着有《張文貞集》。並主持修《明史》,及編《平定朔漠方略》、《佩文韻府》(1704年—1711年)、《康熙字典》。

相關史實

張玉書是清朝名相。《清代七百名人傳》記載:"太平宰相二十年。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即康熙登基之年)進士及第。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即相國)兼戶部尚書,直至康熙五十年五月隨駕於熱河避暑山莊因病而逝。歷官五十年,為太平宰相二十年。風度凝然,得大臣體。所作古文辭,典雅,稱一代大手筆"。這位清朝名宦與豐縣的不解之緣,與他的前任宰相徐元文極為相似,是比徐元文晚一屆的進士、晚一任的宰相。

清·順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江南丹徒舉子張玉書(字素存),打點行裝,徒步赴京趕考。由於距離考期尚遠,便一路漫遊,飽覽大江南北的錦山秀水。當他千里跋涉到達豐縣時,已是疲憊不堪、步履維艱了。這一天,他勉力支撐到豐城西北三十餘里的張土城村時,已是掌燈時分。他見天色已晚,又無店鋪可投,便欲借一家農舍暫住一宿。偶見村頭有一獨立的茅草屋,且無燈光。想到鄉下人就寢較早,不便吵擾主人,就悄悄的在沒設門戶的柴草屋內和衣而臥。夜半時分,突然發起高燒,呻吟不止,驚動了家中的主人張老十夫婦。老夫婦以磨香油為生,無有子女。朦朧中聽到柴房有動靜,挑燈見是一個年輕的書生在發病。老夫婦趕忙招呼到屋裡,煎湯驅寒,並請醫延治。在老夫婦的精心護理下,醫治半月有餘。剛有好轉,他就急於進京趕考,怕誤了考期。張老十夫婦無奈,只好給他準備足盤纏,送他登程。張玉書感激涕零,依依惜別,並說定考場過後一定再來看望二老。

當他匆匆趕到京城意圖一搏之時,豈料考期已誤,再也無法進入考場一展雄才了。空勞一場的張玉書心情十分懊惱,只好敗興而歸。

回程途中,為了報答張老十夫婦的活命之恩,特又回到張老漢家中,意欲告別後重返江南繼續苦讀。張老漢夫婦知他誤了考期,便安慰他說:"這次不行還有下次,你離家千里遙遠,病體又剛好,不能再作長途奔波,不如就在我家複習功課,下期再考就方便了。你可先向家中寫封信,告知你的情況,免得家人牽掛。"張玉書十分感激,但想到老人家的日子也不寬裕,自己在這裡只能白吃飯,這當如何是好?張老十見他猶豫不決,便明白了他的心意,就說:"俺這個莊子很大,加上鄰近的張老家、張小樓,都是本門張家。這麼一個大家族,卻沒有一個學館,我去給他們說一說,把你留下來設個私塾館,你一邊教書一邊溫習功課,他們一定高興。"

果然這事一說就成,合族之眾都很贊成,學館設在兩就近的張小樓村,張玉書就在這裡開始了三年的寄居生活。張家祠堂落成時,由他題寫了"張家祠堂"的匾額,並為張氏的林門禮柱上撰寫了一幅楹聯:山右數來蹤,罔阜千秋傳勝概;江南綿世澤,淵源百代發潛光。從這幅楹聯中可以看出:他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他的書體遒勁有力,使閱者盛讚不已,直至"文化大革命"時始被摧毀。

物換星移,時光荏苒。張玉書在這裡教書習課,不覺間每三年一屆的大比之期已到。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即康熙登基後的第一年),張玉書告別眾鄉親,如期赴京會試。果然不負眾望,得賜進士及第,進而選為庶吉士,累官至翰林院編修、國子監司業、侍講學士、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刑部尚書、禮部尚書。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相國徐元文病逝後,他晉升為文華殿大學士(即相國)兼戶部尚書。

在任期間,輔佐康熙帝治理朝政,清正廉明,國泰民安,被譽為"太平宰相"。直至康熙五十年(公元1771年)壽終正寢,享年70歲。康熙皇帝親書挽章,加贈太子太保,諡號"文貞"。正是:有緣千里能相會,絕非偶然得惠澤;不是龍飛鳳翔地,何孕帝王將相群。

參考資料

官銜
前任:
梁清標
兵部漢尚書
康熙二十七年二月壬戌-康熙二十七年十二月己酉
(1688年3月20日-1689年1月1日)
繼任:
李天馥

Template:順治十八年辛丑科殿試金榜

  1. 虞萬里. 《康熙字典》總閲官、纂修官行歷考實. 2009-01-06 [2018-08-20]. 
  2. 先生為清初朝廷重要典籍主纂者,先後出任《平定朔漠方略》、《佩文韻府》(1704年—1711年)、《康熙字典》的總裁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