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曾國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曾國藩
曾國藩


大清光祿大夫武英殿大學士兩江總督一等毅勇侯贈太傅
爵位 一等毅勇侯
籍貫 湖南省湘鄉縣
族裔 漢族
原名 初名子城,譜名傳豫
字號 伯涵,號滌生
諡號 文正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清朝人,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曾國藩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兩江總督同治年間封一等毅勇侯,又授世襲罔替,諡文正。1811年11月26日(嘉慶十六年十月十一),曾國藩生於湖南省。父親曾麟書是塾師,屢試不第,年近50方才中秀才。

戰役

圍剿太平軍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851年1月),洪秀全廣西發動金田起義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四月,曾國藩上《敬陳聖德三端預防流弊疏》,咸豐帝將奏摺怒擲於地。次年,又上《備陳民間疾苦疏》。同年生母去世,丁憂回籍。此時太平軍已攻入湖南,氣勢正盛。咸豐二年底(1853年1月),曾國藩接到幫辦湖南團練旨。經郭嵩燾力勸,離家前往長沙,與湖南巡撫張亮基商辦團練事宜。一月後,太平軍攻佔江寧(今江蘇南京)且定都於此,改稱天京

曾國藩依靠師徒、親戚、好友等複雜的人際關係,以湖南同鄉為主,仿傚已經成軍的楚勇,建立了一支地方團練,並整合湖南各地武裝,稱湘軍。咸豐三年(1853年)八月,曾國藩獲准在衡州練兵,「凡槍炮刀錨之模式,帆檣槳櫓之位置,無不躬自演試,殫竭思力」[1],並派人赴廣東購買西洋火炮,籌建水師

咸豐四年(1854年),發佈《討粵匪檄》,率師出征,不久在靖港水戰中被太平軍石祥禎部擊敗,投水自盡,被部下所救。休整後,重整旗鼓,當年攻佔岳州武昌咸豐帝大喜過望,令曾國藩署理湖北巡撫。然而,大學士祁雋藻進言,稱「曾國藩以侍郎在籍,猶匹夫耳,匹夫居閭里,一呼,蹶起從之者萬餘人,恐非國家福也。」咸豐帝收回成命,僅賞曾國藩兵部侍郎頭銜

咸豐六年(1856年)坐困南昌。9月2日,洪楊內訌,史稱天京事變南昌解圍。咸豐八年(1858年)5月,湘軍攻佔九江,氣勢頗盛;十年(1860年),湘軍圍安慶

同治三年(1864年)7月,湘軍破太平天國的天京(南京),對無辜平民展開屠殺與搶掠,當時的南京城被燒毀,平民死傷無數,南京人咸恨湘軍,稱曾國藩、曾國荃兄弟為「曾剃頭」、「曾屠戶」。

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創所所長郭廷以在其所著《近代中國史綱》引趙烈文《能靜居日記》記載曾國藩弟曾國荃率湘軍攻入南京城後的情景:「湘軍『貪掠奪,頗亂伍。中軍各勇留營者皆去搜括』,……『沿街死屍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被戳以為戲,匍匐道上。婦女四十歲以下者一人俱無(均被虜),老者負傷或十餘刀,數十刀,哀號之聲達於四方。』凡此均為曾國荃幕友趙烈文目睹所記,總計死者約二、三十萬人。」是為湘軍版的「南京大屠殺」,屠殺漢人亦成全了曾國藩為報滿洲朝廷知遇之恩的忠臣美名。[2]

7月,朝廷加曾國藩太子太保、一等侯爵曾國荃太子少保、一等伯爵,此起曾與平定太平天國戰功居次之湖廣總督官文雙方形成集團政爭白熱化。8月,奏准裁撤湘軍25000人。

「曾國藩是被滿清付與大權的第一個漢人,因為他以血腥的手腕暫時撲滅了漢族人民的大反抗,暫時拯救了滿清統治者的大危機。」「曾國藩及其領導的一群人,絲毫沒有民族思想。他甘心做滿洲皇族的忠實奴隸,屠殺漢人,對新來的外國侵略者又甘心當忠實的代理人,認為反革命的洋人不滅滿清,直接參加反革命的內戰為『有德於我』,不必再計較『關稅之多寡』及洋奴、教民欺壓人民一類『小處』。」這種評價是從反對滿族屠殺漢人、反對外國侵略者的角度,批判曾國藩「絲毫沒有民族思想」。 [3]

直隸總督

同治七年(1868年),曾國藩改任直隸總督。同治九年(1870年),朝廷命其處理「天津教案」。曾國藩十分驚恐,甚至出發前立下遺囑,他深知當時中國遠非西方列強對手,因此主張對外讓步。

曾國藩發布《諭天津士民》的告示,對天津人民多方指責,誡其勿再起事端,隨後釋放犯法教民和涉案拐犯,引起天津紳民的不滿。處理「天津教案」,不少人罵他是賣國賊,全國輿論大嘩,「自京師及各省皆斥為謬論,堅不肯信」,朝廷官吏及民眾輿論均甚為不滿,「詬詈之聲大作,賣國賊之徽號竟加於國藩。京師湖南同鄉尤引為鄉人之大恥」,甚至直接稱其為「曾國賊」。

回任兩江

同治九年(1870年),兩江總督馬新貽被平民張汶祥刺殺於後,朝廷命曾國藩再任兩江總督,前往南京審理該案。同治十一年正月,腳部抽筋並有失語異狀,自覺「大限將至」,二月初四(3月12日)在金陵總督轅門病逝。[4]朝廷追贈太傅文正。其家族後代多出官宦,如曾紀澤曾廣鈞等。

曾國藩善用人才,晚清一些名臣如左宗棠李鴻章都與他有密切關係。李鴻章等稱呼他為老師。曾國藩曾說「李少荃拚命作官,俞蔭甫拚命著書」。

評價

正面

梁啟超在《曾文正公嘉言鈔》序內指曾國藩「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其所遭值事會,亦終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鑠今而莫與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於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歷百千艱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銖積寸累,受之以虛,將之以勤,植之以剛,貞之以恆,帥之以誠,勇猛精進,堅苦卓絕……」[5]

左宗棠對曾國藩的輓聯:「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功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6]

民國著名的清史學家蕭一山將曾國藩與左宗棠對比:「國藩以謹慎勝,宗棠以豪邁勝。」[7]

雲南蔡鍔將軍對曾氏以愛兵來打造仁義之師的治兵思想推崇備至:「帶兵如帶子弟一語,最為慈仁貼切。能以此存心,則古今帶兵格言,千言萬語皆付之一炬。」[8]

徐中約在《中國近代史》中如此評價曾:「曾國藩的政治家風度、品格及個人修養很少有人能予匹敵。他或許是十九世紀中國最受人敬仰、最偉大的學者型官員」,他隨後說到「但是他卻被馬克思主義學者斥責為漢奸劊子手,為了滿清異族統治者的利益,背叛及屠殺了同胞」。[9]徐評論道「曾國藩雖然並非才華橫溢,但卻是一位堅持信念、孜孜不倦的士人」,「在居留京城其間,他與一些宋派理學的首要人物交友,並從他們那裡獲取了對「靜」、「耐」和「約」的領悟,這些信念運用到實際事務中,即意味着處變不驚、臨危不懼和務實克己。他在日後的生涯中將大大利益於這些品格」[10]

中國現代史上兩位著名人物蔣中正毛澤東都高度評價過曾國藩。青年時代的毛澤東曾說「愚意所謂本源者,倡學而已矣。博學如基礎,今人無學,故基礎不厚,進懼傾記。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滿無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滿乎?」[11]即使在晚年,他還曾說:「曾國藩是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蔣中正對曾國藩更是頂禮膜拜,認為曾國藩為人之道,「足為吾人之師資」,「其著作為任何政治家所必讀」。他把《曾胡治兵語錄》當作教導高級將領的教科書[12],自己又將《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終生拜讀不輟。

負面

曾國藩也是心狠手辣之軍事家[註 1],曾國荃克安慶時,一日之內屠殺一萬餘名戰俘,其中參雜大量平民,曾國荃怕受到報應,寫信給曾國藩。曾國藩在家書中竟然回應「自以殺賊為志,何必以多殺為悔」[13]

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在《能靜居日記》有詳細記載南京城破:「……沿街死屍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斫戮以為戲,匍匐道上。婦女四十歲以下者一人俱無,老者無不負傷,或十餘刀,數十刀……」。湘軍大將彭玉麟見狀不滿,先後二次(1861年安慶之圍與1864年金陵之圍)致函曾國藩,要求大義滅親。當時金陵士大夫有隱語:「昨夜諸侯今庶人,江寧民家盡死人!」(昨夜諸侯今庶人,指「曾」為「國藩」)[14][15]。南京百姓至今仍以「曾剃頭」、「曾屠戶[註 2]等詞稱呼曾國藩、曾國荃兄弟,形容曾國藩、曾國荃兄弟攻打南京時,屠殺平民無數。太平天國天京城破三十餘年後,譚嗣同南京仍聽當地人說:「(湘軍)一破城,見人即殺,見屋即燒,子女玉帛掃數入於湘軍,而金陵遂永窮矣。至今,父老言之,猶深憤恨。」[16]

1870年「天津教案」處理失當,一味指責天津民眾,將犯法的教民釋放,並親自向法方道歉,全國輿論大嘩,「自京師及各省皆斥為謬論,堅不肯信」,輿論甚為不滿,稱其為「曾國賊」,使曾國藩的聲譽大受影響,曾國藩只好屢屢道歉,自稱:「外慚清議,內疚神明」,曾國藩接下來隱蔽不出,避免被直隸人民詬罵。這件事情讓他「憂憤成疾」,健康大受影響,一年後即病死。

逸事

曾國藩全身患有牛皮癬[17],傳說是蟒蛇轉世[18]。曾國藩最愛吃,又最怕雞毛。曾國藩見到「雞毛令箭」時,總是毛骨悚然[19]。據說蛇很怕焚燒雞毛的味道[20]

注釋

  1. 曾國藩的心狠手辣還可以從他刻意製造冤案,濫殺無辜,充分了解其性格。林明光冤案即是曾氏早年故意誤判的冤案,曾國藩在審理此案時也知道疑點頗多,但仍將林明光處死。到了晚年曾國藩仍不惜犯錯。任恆俊《非常規則:晚清社會的真實遊戲》一書第六章「疲軟的監督」提到曾國藩在直隸總督任上時,一位民婦的丈夫出外長期未歸,曾氏按謀害親夫定了案,最後處以極刑。誰知民婦死了之後,那位丈夫竟然歸來,知道妻子已經替自己償了命,憤然要上訴。其時曾氏已調任兩江總督,後任的直隸總督把此事壓了下來。
  2. 柴萼在《梵天廬叢錄》記載一日曾國藩路過,見賣桃人與顧客爭吵,賣者說還沒付款,買者說付了。後來證明是賣者撒謊,曾國藩立即下令將其斬殺,「一時街市大嘩,民眾驚呼:『欽差殺人了!』因而得名曾屠戶。」

參考文獻

引用

  1. 薛福成:《代李伯相擬陳督臣忠勛事實疏》,丁鳳麟、王欣之編:《薛福成選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48頁。
  2. 蘇瑞鏘, 引趙烈文《能靜居日記》,《近代中國史綱》(香港中文大學,超越「國恥」――從「南京大屠殺」談起, 《彰中人》187期,2001年9月30日
  3. 關於曾國藩評價的幾個問題
  4. 《崇德老八十自述年譜》載: 「至二月初四日 ,飯後在內室小坐。余姊妹剖橙以進,公少嘗之。旋至署西花園中散步。花園甚大,而滿園已走遍,尚欲登樓,以工程未畢而止。散步久之,忽足屢前蹴,惠敏在旁,請曰: 『納履未安耶? 』公曰: 『吾覺足麻也。』惠敏亟與從行之戈什哈扶掖,漸不能行,即已抽搐;因呼椅至,拔坐椅中,兒非以入花廳。家人環集,不復能語。端坐三刻遂薨。」
  5. 《曾文正公嘉言鈔》[1]
  6. 左宗棠:《左文襄公全集·文集》;另見《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左宗棠給朝廷的奏摺中讚揚他「謀國之忠,知人之明,非臣所及」,萃文堂刻刷局光緒十六年版,第28卷,第29頁。
  7. 蕭一山:《清代通史》
  8. 蔡鍔輯錄,《曾胡治兵要錄》,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11月,第93頁,ISBN 978-7-5633-6882-2
  9.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第248頁
  10.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第239頁
  11.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澤東早期文稿》編輯組. 《毛澤東早期文稿》. 湖南長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8-11-01: 第85頁. ISBN 9787543855113 (中文(簡體)‎). 
  12. 蔣於1925年9月9日對第二期畢業生訓話中強調:「現在你們將要出去教人,最要緊的幾種書籍增補《曾胡治兵語錄》、《軍官學校日課問答》、《革命軍刑事條例》、《新兵精神教育問答》等書,都時時要看! 」
  13. 《曾文正公家書》卷七
  14. 南京歷史上湘軍洗劫屠城
  15. 後人點評:曾國藩的聲名甚高,如何被最後被毀了
  16. 《譚嗣同全集》
  17. 《清稗類鈔》:曾文正膚如蛇皮 曾文正有皮膚病,膚如蛇皮,時時爬搔之,鱗屑簌簌散於地,雖見客亦不輟也。而宋人王安石亦有斯疾。王為進賢饒氏甥,其舅黨以其膚理如蛇皮,目之曰:「此行貨亦欲求售耶?」王尋舉進士,以詩寄之曰:「世人莫笑老蛇皮,已化龍鱗衣錦歸。傳語進賢饒八舅,如今行貨正當時。」
  18. 大清中興重臣曾國藩與其巨蟒轉世之謎
  19. 曾國藩軼聞趣事三則
  20. 袁枚撰《隨園隨筆》記載說:「焚雞毛,修蛇巨虺,聞氣即死,蛟蜃之類,亦畏此氣。」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