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駱秉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駱秉章(1793年~1867年),原名俊,37歲時改名秉章,字籲門,儒齋。廣東花縣人,乾隆初年居佛山東華里。父珝元,號誠齋。

生平簡介

自少勤學,書法有很高的造詣,佛山市博物館藏有他的《楷書聯》,佛山園林建築"群星草堂"匾額就是他書寫的,現懸掛在佛山祖廟前殿的木刻對聯"逞披髮仗劍威風,仙佛焉已矣;有降龍伏虎手段,龜蛇雲乎哉"也是他的手跡。

曾國藩左宗棠等人並稱為「晚清八大名臣」,是中國近代史很有影響的人物。2013年12月,駱秉章被花都區列為首批9位「花都先賢」之一。 著有《駱文忠公奏議》、《駱秉章自撰年譜》等。 [1]

做事幹練,公正無私而仕途順暢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三月十八日出生於廣東省花縣炭步鎮華嶺村。道光十二年(1832年)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遷移為江南道、四川道監察御史等職。外官任湖北雲南藩司。不過因做事幹練,公正無私而仕途順暢。 道光二十年(1840年),受命稽察吏部銀庫,因銀庫虧空案,坐失察罪,褫職罰銀,但道光知其「持正無私」,並未嚴懲。

史稱「廣羅英俊之士,練勇助剿,軍威漸振」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任湖北按察使、道光三十年(1850年)由貴州布政使升任湖南巡撫。入湘十載,位居封疆,治軍平亂,功績卓著。

1851年太平軍起,駱秉章輔助調任湖南的湖廣總督程矞采督辦防務。 鹹豐二年(1852年),太平軍入湖南,駱秉章因早時未能嚴加預防而被革職留任。後太平軍圍攻長沙八十餘日不能克,駱以功復職,復署湖南巡撫。在其任內,駱極力支持曾國藩辦團練,並獨具慧眼延聘左宗棠為幕僚,史稱「廣羅英俊之士,練勇助剿,軍威漸振」。

聘左宗棠為幕僚,事無巨細,皆聽之

咸豐三年(1853年)支持曾國藩辦團練,又聘左宗棠為幕僚,事無巨細,皆聽之。咸豐十年(1860年),奉命督辦四川軍務,率軍入川。咸豐十一年(1861年)任四川總督,鎮壓雲南藍朝鼎領導的起義勢力,解綿州之圍,殺四萬餘人。賞加太子省保銜。同治元年(1862年),駱秉章派重兵防守大渡河,斷石達開後路,石達開被圍於安順場,之後石達開請求和談,駱秉章佯稱答應,後將石達開俘虜,解至成都凌遲處死。不忍全軍餓死,寫信給駱秉章,希望「宥我將士,請免誅戮」駱佯稱答應,後將石達開俘虜,被解成都處死。

同治四年(1865年),有眼病,力疾視事。同治六年(1867年)被任命為協辦大學士、四川總督。 同治六年(1867年)農歷十一月十七日(公歷12月12日),駱秉章因病死於任上。終年74歲。清政府贈太子太傅,入祀良祠,和林則徐、胡林翼、李鴻章同被朝廷追諡「文忠」,名垂史冊。在湖南、四川兩省建專祠紀念。

最為人推頌的一點即能從大處著眼,放心任用人才

駱秉章最為人推頌的一點即能從大處著眼,放心任用人才。曾國藩曾親率水師戰靖港,不利。駱的屬下請對曾上奏罷官,駱秉章一概拒絕,並稱:「曾公謀國之忠,不可以一時勝敗論也。」駱秉章察人之明,用人之賢集中體現在對於左宗棠的放手任用上。史稱,駱秉章對左宗棠「推誠相與,軍事一切專以相付」,左宗棠就說駱秉章對於自己,「所計畫無不立從。一切公文,畫諾而已,絕不檢校。」左宗棠逞其才智,駱秉章「端拱無為」,共同保證了政治軍事的順利進展。時人有「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之語。潘祖蔭則稱:「楚軍之得力,由於駱秉章之調度有方,實由於左宗棠之運籌決勝」。駱秉章與左宗棠在時人心目中的形象與地位可見一斑。[2]

身為封疆大吏、湘軍統帥,卻是兩袖清風、廉潔奉公

駱秉章身為封疆大吏、湘軍統帥,為官領軍數十年,雖然軍功卓越,地位崇高,權傾一時,卻是一名兩袖清風、廉潔奉公的官員,加上他平日慷慨大方,樂善好施,經常接濟同僚和窮人,其清貧令人難以置信。在他死後,成都將軍崇實問駱之侄治喪情形。其侄拿出駱秉章所有的家當,僅箱笥五六具。裏面除官服外,其餘衣服全是舊衣,其中還有粗布縫製的。餘有銀子八百兩,每封都有藩司印花,證明全是官俸銀。崇實大為感動,最後奉旨賞銀五千兩治喪,其侄方才有能力扶柩回鄉。這在晚清政壇極為罕見,左宗棠也被稱為清官,還留下了二萬五千兩存款,李鴻章的遺產更達到了四千萬兩白銀的天文數位,而駱秉章隻有八百兩。


光祿大夫家廟是清朝欽賜給駱秉章的家廟

清史稿中有關於駱秉章的記載:《清史稿·卷四百六·列傳一百九十三》 駱秉章父親是駱珝元,人們為紀念,為他修建了家廟,現在是文物保護單位; 光祿大夫家廟是清朝欽賜給駱秉章的家廟,由朝廷出資在炭步鎮華嶺村,建造,建於清同治年間(1866年)。1939年,遭日軍燒毀,僅存遺址。光祿大夫家廟重建完成後,將作為鄉土歷史,愛國主義和廉政歷史文化教育的場所。 家廟坐南朝北,三間二進,總面闊約30米,總進深約45米,建築佔地1000多平方米,鍋耳山牆,石灣陶脊,碌灰筒瓦,青磚牆,建築莊嚴、氣勢宏偉、工藝精細,有精美的木雕、磚雕、石雕、灰塑、陶塑、壁畫,現被列為花都區文物保護單位。[3] 2013年3月,經省、市文物專家考證鑑定,花都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批准,由駱秉章第六代孫駱鼎捐資1000萬元開始重建光祿大夫家廟。建成後將闢為駱秉章紀念館。


參考文獻

1.《清史稿》列傳一百九十三《駱秉章傳》 2.鄭峰:《駱秉章、左宗棠關係考論》,《求索》2007年第9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