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光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光地
李光地

"原圖連結""來自泉州歷史網的圖片"


大清光祿大夫文淵閣大學士
籍貫 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湖頭鄉
(今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
族裔 漢族閩南人
字號 字晉卿、號厚庵、又號榕村
諡號 文貞
出生 崇禎十五年
泉州府
逝世 康熙五十七年五月己丑
京師
親屬 李先春(祖父)

李兆慶(父,華山吳氏
李鍾倫(子)
李鍾修(子)
李鍾佐(子)
李鍾倎(子)
李鍾僑(子)
李鍾旺(子)
李清藻(孫)
李維翰(玄孫)
愛新覺羅·胤礽(弟子)
何焯(弟子)

出身
  • 康熙九年進士
經歷
著作
  • 周易通論等(詳見內文)

李光地(1642年-1718年),晉卿厚庵,又號榕村福建泉州安溪湖頭人,閩南人清聖祖康熙九年(1670年)登進士第五名,官至直隸巡撫、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1681年並推保薦施琅領軍,結束明鄭;是初著名的政治人物與理學家。同時代的學者尊稱為「安溪先生」,或「安溪李相國」。[1]

生平

崇禎十五年(1642年),李光地出生於有詩書教養的富紳之家。史載其自「幼穎異」,五歲便入塾從師授讀,「未嘗一啟齒,發聲試之,輒已成誦,不失一字。善屬對,矢口驚人。塾師弗能教也」。13歲遍讀群經,18歲編寫《性理解》,19歲寫《四書解》,20歲寫《周易解》,24歲輯《歷像要義》,25歲通律呂之學,後又從著名學者顧炎武音韻之學。

李光地因涉及陳夢雷「賣友案」而聲名不好。三藩之亂時,耿精忠佔領福建,臺灣的鄭經起兵攻泉州,李光地一家匿藏於深山,鄭經、耿精忠誘降,李光地嚴拒。李光地與陳夢雷同為康熙九年(1670年)進士。陳夢雷因在福建,遭到耿精忠掠去。光地與夢雷合謀,由光地上蠟丸密疏向清廷提供福建前方情報,透過福建籍的大臣富鴻基轉述,受到康熙讚許,但李光地早就將奏章的「陳夢雷」之名刪去,以獨享功勞。平叛之後,身陷叛軍的陳夢雷便成了附逆罪臣,逮捕下獄,貶戍奉天。李光地卻扶搖直上,官至文淵閣大學士。李光地非但不救陳夢雷,反而落井下石。陳夢雷被逮入獄。陳夢雷悲憤至極,於七月份寫下了《告都城隍文》,揭露李光地的背信棄義行為。陳夢雷十分憎恨李光地,罵他是「欺君負友」之徒,還寫了《與李光地絕交書》。[2]

康熙十九年(1680年),刑部尚書徐乾學代李光地起草一份疏稿,反映陳夢雷在耿精忠叛亂時有功國家的表現,逼李光地上奏。李光地難以拒絕,遂具名上奏康熙帝,請求寬免陳夢雷,改為流放奉天。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帝巡視盛京(今瀋陽),陳夢雷獻詩,甚受康熙帝賞識,遂被召回京師。侍奉三皇子誠親王胤祉讀書。康熙五十七年五月,李光地病逝京寓

李光地是理學家,思想守舊,倡導禮樂,實行海禁措施,限制了礦業的發展<ref>李光地奏對:「今議開礦以蘇民困,請著令禁止。土著貧民無產業職事者,許人持一銚而越境者有誅,則奸民不致聚徒山澤以生事端矣。」(方苞:《安溪李相逸事》)。晚年的李光地仍大受康熙寵信,出任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等職。康熙稱他「謹慎清勤,始終一節,學問淵博。朕知之最真,知朕亦無過光地者」。太子被廢後,李光地開始輔助後來的雍正帝。雍正帝稱李光地為「一代之完人」,雍正元年(1723年)追贈太子太傅。曾奉敕編纂了《性理精義》、《朱子全書》、《周易折中》等書。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曾評其曰:「光地之學,源於朱子,而能心知其意,得所變通,故不拘墟於門戶之見。其詁經兼取之說,其講學亦酌采陸王之義,而於其是非得失,毫釐千里之介,則辨之甚明,往往一語而決疑似。」在全祖望眼中李光地是個偽君子:「其初年則賣友,中年則奪情,暮年則居然以外婦之子來歸。」

家族

先輩

  • 李森(先祖)、李懋檜(先輩)、李先春(祖父)
  • 李兆慶(父,贅華山吳氏)、李日成(叔)、李日火呈(叔)、李日燝(伯)

同輩

  • 李光龍、李光垤、李光垠、李光坡、李光型、李光斗、李光宣、
    李祈卿、李宏卿、李奠卿、李魏卿、李杏卿、李獻卿、李任卿、李石卿、李順卿、李衍卿、
    李遠卿、李睿卿、李萘卿、李蓋卿、李廣卿、李儀卿、李上卿、李宣卿、李文卿、李爽聊、
    李伯卿、李肈卿、李同卿、李若卿

後輩

  • 子:李鍾倫、李鍾修、李鍾佐、李鍾倎、李鍾僑、李鍾旺
  • 族:李鐘準、李仲寧、李世來,李世邠、李世志、李世蕡、李世允、李世禹、李世瞻、李世淳、李世質、李世羽、
    李夢鰲、李夢開、李夢植、李夢則、李志利、李志楚
  • 孫:李清藻、李清植、李清芳、李清瑞、李清馥、李清徊、李清機、李清時(從孫)
  • 後裔:李維翰(玄孫)、李宗文、李宗鳳、李榮惠、李秬英、李壯英、李祐英、李攀英
  • 弟子:胤礽何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