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麴色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紅麴色素 |
---|
|
紅麴色素是由紅麴菌(Monascus)生產而來的色素,經萃取純化而成。其色為紅色至深紅色,是天然色素,有良好的染著性和耐熱性,但耐光性較弱。[1]它的功能非常廣泛,主要是增進食品的色、香、味,近年也常製成保健食品。
簡介
在發酵食品中,人們常想到紅麴,雖然它不會被當主食,但功能廣泛,可當作食用色素、增味、肉類保存及釀酒原料使用,是個多功能的配角,因為甘醇的甜香,在許多料理中都可以增添美味,由於營養價值高,近年被製成保健食品販售。[2]不過食藥署提醒,消費者要挑選培養得當的紅麴產品,避免吃到橘黴素,最好選擇來自於合格廠商或是獲得健康食品認證的產品,相對比較有保障,且應盡量避免購買來路不明,或是沒有做好妥善品管的產品,若本身肝、腎功能不好,或是懷孕期間,食用前最好先詢問醫師等專家意見。
紅麴菌
紅麴菌(Monascus)是中國已使用數千年的食品發酵菌種。古籍中早有記載其特殊功效,在中國和日本,紅麴菌更被視為傳統的自然食品呈色劑,家常料理中常見的紅糟,便是紅麴菌將熟糯米發酵後形成的產物,能為食材增添風味及色澤。長久以來,紅麴已被國人做為食品著色劑及香料使用,而且經由許多中外學者的研究報告證實紅麴色素的安全性極高,故紅麴色素被視為是很安全的食品添加物。
穩定性高
紅麴色素在自然狀態下易受光、溫度及pH值的影響。Budavari研究團隊的實驗結果顯示,紅麴菌所產生的色素,在中性或鹼性的環境下較安定,在肉製品的加工過程中添加紅麴色素,生產出具有「紅麴萃出物」的香腸,該產品可以在4度C真空保存3個月,且紅麴色素穩定性達92~98%,同時該產品在食品官能品評時,相較於傳統肉製品,有較佳的風味及口感,研究團隊認為紅麴色素可取代傳統肉製品之亞硝酸鹽或人工色素。此外還有其他研究單位亦得到類似之結果,經液體紅糟的浸漬,能賦予豬肉漂亮的紅色。
用途
天然來源的色素
由紅麴菌產生的紅麴色素是一種可用於食品的天然食用色素,把食物染上紅色可以刺激食慾。而在日本與歐洲作為食品著色的應用也非常廣泛,紅麴色素的特色是不會因為酸鹼值改變而變色,而且耐熱性佳不易退色。
調味
紅麴發酵的過程中會產生許多有機酸、醇等成分,因此增添了許多風味,並且會分泌出許多酵素,如澱粉分解酵素、果膠分解酵素、核醣核酸分解酵素等,這些都是其特殊風味的來源。如果將紅麴米進一步製為紅糟,紅糟的發酵過程會產生更多的具有揮發性及含香氣的物質,是可口的調味料。
肉類保存
紅麴發酵過程中會產生一些特殊的成分,這些成分具有延長保存的功能,因此古人也用於肉品的保存,利用紅麴和米飯混合後發酵所製出的紅糟,應用在紅糟肉、紅糟雞、紅糟魚或紅糟蛋等料理上。並有製成紅露酒…等。
調節血脂
坊間標榜其「調節血脂」的保健功效,但僅止於保健食品。目前亦可申請做為第二軌的健康食品,消費者挑選紅麴保健產品時可以仔細看看外包裝,衛生福利部核准通過之「健康食品」,於產品包裝上有標示「健康食品」字樣、許可證字號、標準圖樣及核准功效等內容,但這類產品只能作為保健用途,不能治療任何疾病,有疾病者仍需就醫。
作用
近年來,許多研究進一步顯示,紅麴可產生許多對人體有益的高經濟價值產物,包括了菌體外水解酵素、一次代謝產物、二次代謝產物等等。由於菌體外水解酵素及一次代謝產物可使發酵食品色香味具全,因此多用於食品染色加工或釀酒原料;二次代謝產物具備預防心血管疾病、婦女病及抗癌特性而成為時下研究的方向,使紅麴自食品加工業跨入生物科技產業。
紅麴二次代謝物中的橘色素、monacolin K、GABA 這些代謝產物統稱為 Polyketide 類化合產物,具備降膽固醇、預防阿茲海默症、抗癌、降血壓、利尿等功能。但是在代謝合成的過程中容易使紅麴產生橘黴素 citrinin 毒素,對人體恐造成不良影響,因而降低紅麴所產生的橘黴素citrinin毒素亦成為紅麴基因體研究的重要範疇之一。
綜上所述,紅麴的紅色素僅是用來染色用的,確實對人體有益的是橘色素、monacolin K、GABA 這些代謝產物。
保健食品
紅麴之醫療保健功效在歐美醫學界為備受重視的課題,在台灣也有獲得健康食品認證之產品上市,台灣對紅麴製品中橘黴素含量已訂出最低含量標準,使民眾在使用紅麴保健與健康食品時能有所依循標準。
紅麴產生的色素,除了使食物呈現紅色之外,也被食品加工製造業研究其營養成分。紅麴菌其實也分為許多不同的種類,不同菌株特性不同,會產生不同產物,具有不同功效。而並不是所有的紅麴菌都能產生 monacolin K、ABA這2個成分,有些紅麴會產生γ-胺基丁酸,也稱做 GABA(佳保),是一種可以降[[血壓的成分。因為許多人同時有高膽固醇、高血壓,所以台大正在研究的紅麴菌株則可同時產生這2個成份。其他抗氧化、抗疲勞、治療老人癡呆..等功效有待科學多方驗證。
紅麴色素KG-1
紅麴色素KG-1是從紅麴菌 (MONASCUS PURPREUS) 經由 MONASCUS ANKA 培養而得赤色色素,主成份為 MONASCORUBRIN。
- 特性:1.色澤由微暗紅到橙紅,PH 3-10最佳,不因PH 改變而變色。2.溶解性高,易溶於水,丙二醇,酒精。3.耐熱性高,加熱到100℃ 幾乎不變色。4.對蛋白質染著性特佳,染色後色調不變。5.金屬離子不影響其染色特性。
- 使用例:魚肉、火腿、熱狗、味噌、醬油、調味液等製品。
- 使用基準:不得使用在下例食品:1.昆布、食肉、豆類 、蔬菜、海帶芽 (加工品除外)。2.鮮魚、貝類、茶、海苔類。[3]
橘黴素
橘黴素雖是肝腎毒素,卻鮮少有因紅麴含有橘黴素而引起毒性。橘黴素也是一種肝腎毒素,曾有報導指出其對動物及人體具有毒害作用,其 LD50 值在小鼠為35mg/kg、在大鼠為67mg/kg。橘黴素的主要影響部位是在腎臟,同時也會對肝臟、心臟、腸胃與肺臟等組織器官造成傷害。人類的地方性巴爾幹腎病、豬之腎臟炎、牛之搔癢症、熱病及出血症狀等,都與橘黴素有關。在生物毒性的研究中曾有學者指出,以20~80µmol/kg 的橘黴素靜脈注射至受麻醉的狗會引起血管擴張,使血壓急降 (類似交感神經之作用)。腹腔注射 20~160µmol/kg 的橘黴素於有知覺的狗會產生嘔吐現象,當注射劑量超過20µmol/kg,除了會有嘔吐現象外,亦會出現下痢、極端脫水與電解質失調等反應;當注射劑量超過40µmol/kg,則會引起腎臟構造的損害,例如:遠側小管的空泡形成、近曲小管細胞排列失常等。[4]
此外,目前已有研究指出橘黴素具有致畸形毒性 (teratogenicity)。當注射橘黴素於雞胚胎中會造成胚胎畸形,如腦畸形、腳的變形、眼球凸出、形成交叉喙及頭頸部扭曲方向不正常等,注射量越高致畸形比率越高。不過以上橘黴素之毒性,均係以純橘黴素所試驗而得,鮮少有因紅麴含有橘黴素而引起毒性之報導。
參考資料
- ↑ 紅麴色素鑫隴興業
- ↑ 健康網》食品中的紅寶石 紅麴4大功能報你知自由健康網
- ↑ 加工用品天然色素-紅麴色素億元食品
- ↑ 保健食品當紅炸子雞「紅麴」中的橘黴素,到底安不安全?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