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血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血脂是血漿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類脂(磷脂、糖脂、固醇、類固醇)的總稱,廣泛存在於人體中。它們是生命細胞的基礎代謝必需物質。一般說來,血脂中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其中甘油三酯參與人體內能量代謝,而膽固醇則主要用於合成細胞漿膜、類固醇激素和膽汁酸。


組成

所有的血脂都和蛋白質結合成脂蛋白。而脂蛋白的基本結構是不同含量的甘油三酯為核心,周圍包圍一層磷脂、膽固醇和蛋白質分子。脂蛋白根據密度分為:乳糜微粒CM、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其中甘油三酯的主要攜帶者是乳糜微粒和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主要攜帶者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

簡介

血漿中所含脂類統稱為血脂,血漿脂類含量雖只占全身脂類總量的極小一部分,但外源性和內源性脂類物質都需經血液運轉於各組織之間。因此,血脂含量可以反映體內脂類代謝的情況。食用高脂肪膳食後,血漿脂類含量大幅度上升,但這是暫時的,通常在3~6小時後可逐漸趨於正常。檢測定血脂時,常在飯後12~14小時採血,這樣才能較為可靠地反映血脂水平的真實情況。由於血漿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的升高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有關,因此這兩項成為血脂測定的重點項目。

形成原因

人體內血脂的來源有兩種途徑,即內源性和外源性。內源性血脂是指在人體的肝臟、脂肪等組織細胞中合成的血脂成分;外源性血脂是指由食物中攝入的血脂成分。具體來說,內源性血脂是指通過人體自身分泌、合成的一類血清脂類物質。


內源性血脂先經過肝臟、脂肪細胞,並與細胞結合後釋放到血液中,便可成為供給人體新陳代謝和生命活動的能量來源。相對於內源性血脂而言,來自外界、不能由人體直接合成的血脂稱為外源性血脂,這類血脂大多是人體從攝取的食物中吸收而來的。食物在經過胃腸道的消化和吸收後脂類物質進入血液,從而成為血脂。


人體的血液猶如汽車的汽油,血漿中膽固醇或甘油三酯含量高,就相當於汽油中的雜質多或油路不通暢,那麼高血脂及其併發症的發生就不可避免。因此,正確認識高血脂,聽聽專家的指導與建議,掌握一些高血脂的調治方法,飲食得當,平時也可以用決明子烏龍茶等組方為決烏湯茶這類組方茶長期泡飲,堅持運動,並始終如一地貫徹執行,相信高血脂一定會得到有效控制並向良性發展。

血脂在正常情況下是趨於穩定狀態的,但血脂水平也易受非疾病因素的影響,如某人平時空腹血脂正常,食用高脂肪膳食2小時後抽血檢查血脂,就會發現此時的血脂水平比平時空腹水平高出許多。但是這種膳食所造成的影響只是暫時的,通常在3-6小時之後血脂即可恢復正常。這就不難理解你到醫院檢查血脂時,醫生要求你在進完晚餐後,不要再吃其他東西,空腹12小時後再抽血了。當然,短期飢餓也可因儲存脂肪的大量動員,而使血脂含量暫時升高。

代謝和調節

甘油三酯

來源

食物中的脂肪經過消化在小腸中形成乳糜微粒(這就是外源性甘油三酯)。

乳糜微粒攜帶的甘油三酯通過血液循環運往脂肪組織並儲存其中。

脂肪組織中的甘油三酯一部分分解為甘油和脂肪酸,運輸到肝臟,肝臟將它們重新合成為甘油三酯儲存,也能以極低密度脂蛋白的形式運送的血液(這就是內源性甘油三酯)。

去路

體內有部分的脂肪酸會被氧化為水和二氧化碳提供能量。當機體處於寒冷、飢餓時,也能轉化為葡糖糖、供重要器官使用。

調節

在正常的人體中的血液中甘油三酯來源去路是基本平衡的。

一般血脂代謝受到激素調節。

胰島素促進糖轉變成甘油三酯,抑制甘油三酯轉變成糖。

胰高血糖素促進甘油三酯向糖轉變。

腎上腺素促進甘油三酯分解,脂肪酸向糖轉化。

膽固醇

來源

每天從食物中直接吸收300-500mg。

每天身體合成1g,70-80%來自肝臟,10%來自小腸。

由低密度脂蛋白攜帶,運輸到全身。

去路

用於合成脂質類激素,組成細胞膜等。

高密度脂蛋白吸收組織中多餘的膽固醇,運輸到肝臟,加工為膽汁酸排出體外。

調節

在正常的人體中的血液中甘油三酯來源去路是基本平衡的。

一般通過高密度脂蛋白調節。

常規檢查

【血脂四項檢查】

總膽固醇:2.8~5.17mmol/L

甘油三酯:0.56~1.7mmol/L

膽固醇脂:2.8~5.17mmol/L(110~200mg/dl),占總膽固醇的0.70~0.75(70~75%)

高密度脂蛋白:男性:0.96~1.15mmol/L;女性:0.90~1.55mmol/L

低密度脂蛋白:0~3.1mmol/L

【脂肪肝血脂化驗單】

臨床上常用的化驗項目主要有: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載脂蛋白A1(ApoA1)、載脂蛋白B(ApoB)等6項。它們正常值為:

TC:成人:2.86-5.98mmol/L(110-230mg/dl)

TG:0.22-1.21mmol/L(20-110mg/dl)

HDL-C:0.9-2.19mmol/L(35-85mg/dI)

LDL-C:<3.12mmol/L(120mg/dl)

ApoA1:110-160mg/dl

ApoB:69-99mg/dl

脂肪肝本身即為一種代謝性疾病,主要表現為脂肪代謝異常。脂肪肝患者血脂檢查可見血脂明顯增高,表現為TC、TG、ApoB均明顯增高,另幾項可不增高或增高不明顯。

上述各指標數值因各個醫療單位檢測方法、實驗條件差異可出現不完全相同的正常值。一般情況下,在化驗單上都標有正常參考值,可對比測定的各項指標是否超過了正常範圍。

對待方法

正常人的血脂成分含量波動範圍均較大,也就是說正常人之間血脂含量的差異也很大,單憑一兩種血脂成分的高低來判斷病理變化,似乎顯得說理不夠。儘管血脂只占全身脂類很少一部分,但血脂的變化卻可基本反映體內脂類代謝的狀況。在膳食改變,劇烈運動及患病情況下,血脂都會有較大的變動。高脂肪飲食時,血脂含量明顯升高,甚至形成乳糜色,但在3~6小時後逐漸恢復正常,因此,臨床上測定血脂都是在早晨空腹時取血,才能反映病人血脂的實際水平。


因血脂的變化,主要與體內脂肪含量的多少及機體動用脂肪庫的情況有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人體脂肪代謝方面的情況。有人在做肥胖與正常人的血漿脂類含量對比中,證明肥胖人群的血脂含量明顯高於正常組,但超出正常含量範圍者只占30%左右,比非肥胖者高1倍以上。另外,還證明隨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血脂含量呈上升趨勢。這也說明了為什麼肥胖人群的動脈粥樣硬化症、冠心病、腦血栓、高血壓、高脂血症發病率高的原因。因此,預防身體"發福",及肥胖者積極減肥,清淡飲食,多吃芹菜、喝些逍降血脂的茶,對身體健康有很大好處。


值得指出的是,由於害怕血脂增高,人們甚至拒食脂類食物,這是很不公平的。就拿膽固醇來說,除了有與動脈粥樣硬化有密切關係的LDL膽固醇外,還有能轉化為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HDL膽固醇,在機體內產生重要作用。HDL如轉化成膽汁酸鹽,有助於脂肪的消化吸收;轉化為腎上腺皮質激素,發揮對物質代謝的調節作用;轉化為性激素(雌激素和雄激素),發揮其對生育及物質代謝的調節作用等等。這種膽固醇主要來自脂肪食物中,也就是說合理攝入"肥肉"。

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是指血漿中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中其中一種或多種水平升高。是一類較常見的疾病,除少數是由於全身性疾病所致外(繼發性高脂血症),絕大多數是因遺傳基因缺陷(或與環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原發性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兩大方面:

(1)脂質在真皮內沉積所引起的黃色瘤。

(2)脂質在血管內皮沉積所引起的動脈粥樣硬化,產生冠心病和周圍血管病等。由於高脂血症時黃色瘤的發生率並不十分高,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則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所以多數高脂血症患者並無任何症狀和異常體徵發現。而患者的高脂血症則常常是在進行血液生化檢驗(測定血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時被發現的。

四大誤區

誤區一

高血脂就是甘油三酯高,就是血黏度高、血流緩慢。血脂是血中所含脂質的總稱,其中主要包括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引起嚴重危害主要是膽固醇異常,尤其是LDL-C(低密度脂蛋白)過高。研究顯示,甘油三酯的增加未能顯示與冠心病、缺血性心血管病的相對風險增加相關。而如果血液中有過多的低密度脂蛋白,沉積於動脈血管壁,就會形成粥樣斑塊。有斑塊的血管狹窄或破裂就直接導致急性心梗、中風甚至猝死。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目前最重要的血脂檢測指標,並非甘油三酯。

誤區二

體檢化驗單沒有"箭頭"就是正常。如今很多人都格外關注體檢結果中的膽固醇指標,但鮮有人發現自己有膽固醇異常問題,因為化驗單上並未發現有"箭頭"。為什麼流行病學專家的統計數據卻如此之高呢?一般人群和已有冠心病或糖尿病等疾病,或者已經發生過心梗、中風的患者,血脂治療值和目標值與化驗單上顯示的正常值是不同的。他們的血脂目標值要求更嚴格,要低於血脂化驗單上的參考值,即"壞"膽固醇LDL-C需低於80mg/dL或者2.1mmol/L。重點人群,即40歲以上男性、絕經女性、肥胖、有黃色瘤、有血脂異常及心腦血管病家族史者的膽固醇指標也不能僅僅參考化驗單上"不高於3mmol/L"這一指標。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此類人群應每年檢測一次血脂。

誤區三

膽固醇異常是慢性問題,即使不達標也不會有大礙。膽固醇異常在很多人眼中是一種慢性問題,就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一時半會兒不會導致健康出大問題。


實際上,以冠心病為主的心腦血管疾病往往與動脈粥樣硬化密不可分,它的特徵是:慢性進展、急性突變、全程炎症。"壞"膽固醇在動脈血管內壁慢慢沉積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使血管變窄、被阻塞住。並且,這些斑塊就像一個個"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破裂,導致急性心梗、中風。如果不儘早控制,年紀輕輕的患者也同樣會遭遇斑塊破裂帶來的惡果。近年來,影視明星中突發心腦血管疾病者中就不乏中青年人。


在2004年公布的一項報告中,僅在短短15年內,35~44歲之間的北京男性居民因冠心病而死亡的比率就增加了111%,45~54歲之間女性死亡率增加了40%。

誤區四

保健品可以軟化血管、降低血黏度,服用無副作用。對於頑固型血脂高患者,醫學界公認"他汀"類藥物是降膽固醇治療的主導藥物,在臨床醫師的嚴密指導下,"他汀"類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是有保障的。[1]

忌吃食物

一、碳水化合物食品。應忌的食品--番薯(產生腹氣的食品)、干豆類、味濃的餅乾類。

二、脂肪類食品。應忌的食品--動物油、生豬油、熏肉、油漬沙丁魚。

三、蛋白質性食品。應忌的食品--脂肪多的食品(牛、豬的五花肉、排骨肉、鯨魚肉、鯡魚、鰻魚、金槍魚等)、加工品(香腸等) 。

四、維生素、礦物質食品。應忌的食品--纖維硬的蔬菜(牛蒡、竹筍、玉米)、刺激性強的蔬菜(香辛蔬菜、如芥菜、蔥、芹菜類)。

五、其他食品。應忌的食品--香辛料(辣椒、芥末、咖喱粉、酒類飲料、咖啡、濃紅茶等)、碳酸飲料、鹽漬食品(鹹菜類、咸鮭魚、鹹魚子、腥魚子、糖醬油煮的菜、醬菜類)。

飲食調理

對於一般高血脂患者的合理飲食結構,有關專家將其歸納為一句話,即"一、二、三、四、五"。第一句話為"一、二、三、四、五":"一"是指每日飲1袋牛奶,內含250毫克鈣,既補充了鈣和蛋白質,又減少了高血脂的發病機會。"二"是建議結合經典中醫組方茶,長期飲用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三"是指每日進食3份高蛋白質食品,每份可為瘦肉50克,或雞蛋1個,或雞鴨肉100克,或魚蝦100克,或豆腐100克,以每日早、中、晚餐各1份為宜;"四"是指"不甜不咸,有粗有細,三四五頓,七八成飽"即每天可吃3頓、4頓或5頓,每頓可吃七八成飽。"五"是指每日進食500克蔬菜和水果,一般每日吃400克蔬菜,100克水果。[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