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长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长沙市行政区图原图链接

简介

长沙,(英语: Changsha )是湖南省省会,是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节点城市。东邻江西宜春萍乡,西连娄底、益阳,南接株洲湘潭,北靠岳阳。长沙是综合交通枢纽,京广高铁、沪昆高铁、渝厦高铁在此交汇。

长沙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长浏盆地西缘。总面积11819平方公里;辖6个区、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2018年,常住人口815.47万,城镇化率77.59%,地区生产总值11003.41亿元。境内地势起伏较大,地貌类型多样,地表水系发达。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湘江穿城而过。

长沙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经三千年城名、城址不变,有“屈贾之乡”、“楚汉名城”、“潇湘洙泗”之称。有马王堆汉墓四羊方尊三国吴简岳麓书院铜官窑等历史遗迹。凝练出“经世致用、兼收并蓄”的湖湘文化。长沙既是清末维新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策源地之一,又是新民主主义的发祥地之一。走出了黄兴蔡锷刘少奇等名人。

长沙是中国(大陆)国际形象最佳城市、东亚文化之都、 世界“媒体艺术之都。 打造了“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等文化品牌。长沙有高校51所,独立科研机构97家,两院院士52名,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15个;有杂交水稻育种、“天河”超级计算机、国内首台3D烧结打印机等科研成果。 2019年2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市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长沙

外文名称: Changsha

别   名:星城、潭州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所属地区: 中国 华中地区 湖南省

下辖地区: 6区1县、代管2县级市

政府驻地:岳麓区岳麓大道218号

电话区号: 0731

长沙橘子洲头全景原图链接

邮政区码: 410000

地理位置: 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和湘浏盆地西缘

面   积: 11819平方公里

人   口: 815.47万人(2018年常住人口)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岳麓山、橘子洲、世界之窗、马王堆汉墓、湖南省博物馆等

机   场:长沙黄花国际机场

火车站:长沙站、长沙南站、长沙西站等

车牌代码: 湘A

行政代码: 430100

地区生产总值: 11003.41亿元(2018年)

著名高校: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大等 军校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历史名人:曾国藩、黄兴、刘少奇、雷锋等

城市精神: 心忧天下,敢为人先

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

轨道交通:长沙轨道交通

最高建筑:长沙国际金融中心(452米)

特色美食:糖油粑粑、火宫殿臭豆腐等

历史沿革

长沙历史发展,可追溯到远古时代。据考古判断,在距今15-2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长沙地区即有原始人类活动。新石器时代,已形成氏族及部落。

殷商之世,长沙属扬越之地,是百越部落的分支。

春秋战国时期,长沙属楚国黔中郡。

秦设长沙郡,为秦初全国三十六郡之一,长沙自此列入中原政权的行政区划,郡治湘县。

西汉置长沙国,治临湘县,辖临湘、罗、连道、益阳、下隽、攸、酃、承阳、湘南、昭陵、茶陵、容陵、安成13县。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改长沙国为填蛮郡,改临湘县为抚睦县。

东汉复置长沙郡,改抚睦县为临湘县,仍为郡治,上隶荆州。辖临湘、攸、茶陵、安成、酃、湘南(侯国)、连道、昭陵、益阳、下隽、罗、容陵、醴陵13县。

三国时期属东吴。

长沙夜景原图链接

吴晋南朝,临湘县析出湘西县,临湘县为长沙郡首邑,南朝宋开始,湘西县为衡阳郡(长沙郡析出)首邑,上隶荆州或湘州(西晋怀帝永嘉元年即公元307年分荆、江二州置)。

公元589年,隋统一中国,废州郡,行州县二级制,长沙郡改潭州,辖长沙、衡山、益阳、邵阳4县。临湘县(省湘西县)改称长沙县,为潭州州治(大业三年隋一度改潭州为长沙郡)。

唐武德三年入唐版图;贞观元年设十道,潭州(天宝元年即742年,潭州改为长沙郡,至德元年十二月十五日即758年1月19日复改为潭州)属江南道,辖长沙、衡山、醴陵(武德四年分长沙县立)、湘乡(武德四年析衡山县置)、益阳、新康(武德四年析益阳设,七年又并入益阳)等6县。开元二十一年分十五道,潭州属江南西道。

后唐天成二年六月十七日(927年7月18日)马殷“以潭州为长沙府”,长沙为楚国都城,周太祖广顺二年(952年),南唐边镐陷长沙,湖南政治中心移至朗州(常德)。

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二月,入宋版图,至道三年(997年)分全国为十五路,潭州为荆湖南路路治。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分长沙县5乡及湘潭县2乡设善化县,与长沙县同附廓,潭州辖长沙、善化、浏阳、宁乡、湘潭、湘乡、益阳、安化、湘阴、醴陵、茶陵、攸县等12县,直至民初,长沙城为路、州及长善二县治所。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正月初一(1276年1月18日),长沙入元版图,设安抚司。十四年设潭州行省,十八年二月初九(1281年2月28日)迁潭州行省于鄂州,称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徙湖南道宣慰司治潭州路。天历二年三月初九(1329年4月8日),文宗以“潜邸所幸”,改潭州路为天临路,辖长沙、善化、衡山、宁乡、安化5县,醴陵、浏阳、攸、湘乡、湘潭、益阳、湘阴7州,长沙、善化两县依郭。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吴王朱元璋甲辰年九月二十四日)(1364年10月19日)徐达领兵至潭州,改天临路为潭州府。

洪武五年六月,潭州府更名长沙府,辖长沙、善化(洪武十年省入长沙,十三年五月复置)、湘阴、湘潭、浏阳(洪武二年降为县)、醴陵、宁乡、益阳、湘乡、攸、安化11县及茶陵州,府城依旧设于长沙、善化两县,上隶湖广布政使司。

清顺治四年四月初八(1647年5月12日),高士俊领兵入长沙,长沙纳入清版图,沿明制设长沙府,上隶湖广,仍辖12州县。康熙三年(1664年)湖广省设右布政使司、湖南按察使司于长沙,偏沅巡抚移驻长沙。清雍正元年(1723年)改湖广右布政使司为湖南布政使司。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偏沅巡抚为湖南巡抚(仍隶湖广)。长沙(府)城自此为湖南省会。长沙府上有盐法长宝道。乾隆时长沙府城不仅为巡抚治,亦为布政、提学、提法三司,巡警、劝业、盐法、长宝四道治所。

民国元年(1912年)4月,并县归府,长沙、善化二县合并为长沙府直辖地。

民国二年(1913年)9月,改定旧长沙府附廓首县裁府改县,长沙府直辖地改为长沙县。

民国三年(1914年)6月2日,湖南划为四道,长沙县属湘江道(即原长宝道,1916年裁撤武陵道,其中11县划归湘江道)。1914年废都甲设乡镇,长沙县辖7乡11镇。

民国九年(1920年),长沙设市政厅,年底设市政公所。省会警察厅设东、南、西、北、外东、外南、外北、商埠8个警察署(区)。当年废除“道”,县直属省。

民国十九年(1930年)7月27日,中国工农红军攻入长沙,成立长沙市苏维埃政府。年底,长沙城分设东、南、西、北、外东特、商埠6个区,下辖158街团,街团下辖甲、牌、联(结),5家为1联,2联为1牌,10牌为1甲。

民国二十年(1931年)5月,裁商埠入西区。

长沙IFS原图链接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5月,裁商埠入西区。8月11日,市县分治,析长沙县城区设长沙市,国民政府行政院同意长沙设市,是第14个设为行政区划的市,也是第7个设市的省会,面积48.5平方公里。11月3日,废除街团制。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4月29日,划长沙市为4个区,按东南西北顺序命名为一、二、三、四区,每区分4坊,每坊设2至4保,共58保,40~60户为一甲。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上属湖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8月11日,改区坊保甲4级制为镇(乡)保甲三级制,原4区为8镇,市郊为4乡。“文夕大火”后缩编为城南、城北两镇及两乡。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8镇4乡改为4镇4乡。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2月,设城东、城南、城西、城北、文艺、金盆、岳麓、会春8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9月,有83保1843甲。

1949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辖8区82保1838甲。长沙为湖南省省会。

1950年3月30日,设郊区办事处领导外四区。

1953年1月,设水上区。

1955年,内四区建306居委会2909居民组。

1956年5月,撤销市郊外四区,辖乡并为7乡1镇。同年撤水上区。

1957年,内四区辖26街道275居委会2766居民组;郊区辖7个乡、镇。

1958年9月,农村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郊区建立万年红、东风、岳麓公社。城区辖4区25街道233居委会2731居民组。12月24日,湖南省调整县市行政区划,原属湘潭专区的长沙、望城二县划归长沙市管辖。

1983年2月8日,长沙市增辖浏阳、宁乡、湘阴(1983年7月13日湘阴回归恢复后的岳阳地区)。当年着手改变政社合一建制。

2015年4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湖南湘江新区,成为全国第12个、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面积490平方公里。

2017年11月1日,长沙从全球多个城市中脱颖而出,正式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为亚洲首个、中国首座获评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称号的城市。[2]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49年8月至1958年为不管县时期,只管市、郊,没有辖县。1959年以后为管县时期,有辖县。

1949年8月,长沙市辖8区:城东区、城南区、城西区、城北区、文艺区、金盆区、岳麓区、会春区,下辖82保、1838甲。

1950年8月,废除保甲制度。

1955年10月,东、南、西、北4区建306个居委会、2909个居民组,区名去掉“城”。

1957年内4区辖26街道(东区6个、南区5个、西区8个、北区7个),275居委会,2766居民组;郊区辖7乡1镇,44村。

1958年9月,农村撤消乡镇,建立人民公社,郊区建万年红、东风、岳麓3个公社,18个大队;城区辖4区、25街道、233居委会、2731居民组。12月,长沙县、望城县划归长沙市管辖。

1959年2月,撤消郊区。3月,长、望两县合并称长沙县,属长沙市领导。长沙市辖25街道5镇26个公社、227居委会、2489居民组。

1962年1月12日,恢复长沙市郊区。

1977年12月,恢复望城县建置,将长沙县分为长沙、望城两县。

1978年底,长沙市辖5区2县,16县辖区,84公社6镇,29街道,1132大队,308居委会。

1983年2月,浏阳、宁乡、湘阴划归长沙市管辖,湘阴县随即划归岳阳地区。

1984年2月,长沙市辖4县1郊的人民公社先后改为同名的乡(镇)。

长沙桃花岭公园原图链接

1993年1月,浏阳撤县改市。

1995年7月,辖县(市)撤区并乡建镇,长沙市辖5区3县1市,38街道67镇53乡,648居委会3091村。

1996年,辖区区划调整,撤销东、南、西、北、郊5区,设立芙蓉、天心、岳麓、开福、雨花5区。

2002年底,长沙市辖5区3县1市,54街道79镇39乡,568居委会2727村。

2001年10月1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长沙市人民政府驻地由芙蓉区藩正街迁至岳麓区岳麓大道。

2007年,长沙市辖5个区: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4个县(市):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浏阳市。各区、县(市)共辖83个镇,比2006年增加3个,2007年共31个乡,53个街道。各镇、乡和街道共辖村1258个,社区566个,与2006年相同。

2008年,望城县坪塘、含浦、莲花、雨敞坪四镇划归岳麓区,雷锋镇由望城县委托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同年八月长沙县榔梨镇韶光社区居委会正式划归芙蓉区东岸乡管辖。至此长沙市城区面积由573平方千米变为975平方千米。

2011年7月,望城撤县改区,成为长沙市城区,长沙市城区由975平方千米增至1938平方千米。

2015年1月14日,长沙县暮云街道、南托街道划入天心区,长沙县跳马镇划入雨花区。 [20-21] 至此,长沙市城区面积增加至2185平方千米。

2017年4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宁乡县,设立县级宁乡市,以原宁乡县的行政区域为宁乡市的行政区域。宁乡市人民政府仍驻玉潭街道金洲大道5段398号。宁乡市由湖南省直辖,长沙市代管。[3]

区划现况

截至2017年,长沙辖6个区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长沙市区(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及浏阳市、宁乡市、长沙县;80个街道、95个镇、14个乡,715个社区、1169个村。 [24-26] 政府驻岳麓区岳麓大道218号。[4]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长沙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长沙盆地西缘。介于东经111°53′~114°15′,北纬27°51′~28°41′之间。东邻江西省宜春、萍乡两市,南接株洲、湘潭两市,西连娄底、益阳两市,北抵岳阳、益阳两市。东西长约230公里,南北宽约88公里。幅员面积11819平方公里。[5]

地质特征

长沙市境内地质特征是:地层出露齐全,花岗岩体广布,地质构造复杂,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在长沙市均有出露,最古老的地层大约是10亿年以前形成的。约6亿年前,长沙是茫茫大海,但海水不深。以后,海水逐步由东而西退出,浏阳、长沙与望城大部分地区升出海面,成为江南古陆的西北缘。距今约1.4亿年,长沙地区海浸结束,上升成为陆地,由于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的影响,形成长条形的山间坳陷盆地——长(沙)平(江)盆地。新生代开始,整个长平盆地上升为陆地。距今约350万年前,地球上发生第三次冰期,浏阳保留冰川地貌遗迹。

地形地貌

长沙市地貌总的特征是:地势起伏较大,地貌类型多样,地表水系发育。长沙市东北是幕阜~罗霄山系的北段,西北是雪峰山余脉的东缘,中部是长衡丘陵盆地向洞庭湖平原过渡地带。东北、西北两端山地环绕,地势相对高峻,中部递降趋于平缓,略似马鞍形,湘江由南而北斜贯中部,南部丘岗起伏,北部平坦开阔,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形如一个向北开口的漏斗。城内为多级阶地组成的坡度较缓的平岗地带,湘江中的橘子洲长5公里。

长沙市东有连云山、大围山、九岭山等呈东北~西南走向作雁行状排列,峡谷平行相间,海拔800米以上山峰有50多座,最高峰七星岭海拔1607.9米。长沙西有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13座,望城区乔口湛湖的海拔23.5米,为长沙市最低点;最高点与最低点相差1584.4米。在平岗区有孤峰高耸,与周围平地显现较大的高低差异。

气候

长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气候温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四季分明。长沙市区年平均气温17.2℃,各县16.8℃—17.3℃,年积温为5457℃,市区年均降水量1361.6毫米,各县年均降水量1358.6~1552.5毫米。长沙夏冬季长,春秋季短,夏季约118—127天,冬季117—122天,春季61—64天,秋季59—69天。春温变化大,夏初雨水多,伏秋高温久,冬季严寒少。3月下旬至5月中旬,冷暖空气相互交绥,形成连绵阴雨低温寡照天气。从5月下旬起,气温显著提高,夏季日平均气温在30℃以上有85天,气温高于35℃的炎热日,年平均约30天,盛夏酷热少雨。9月下旬后,白天较暖,入夜转凉,降水量减少,低云量日多。从11月下旬至第二年3月中旬,节届冬令,长沙气候平均气温低于0℃的严寒期很短暂,全年以1月最冷,月平均为4.4℃—5.1℃,越冬作物可以安全越冬,缓慢生长。

长沙天心阁原图链接

土壤

长沙土壤种类多样,可划分9个土类、21个亚类、85个土属、221个土种,总面积1366.2万亩,其中,以红壤、水稻土为主,分别占土壤总面积的70%与25%。其余还有菜园土、潮土、山地黄壤、黄棕壤、山地草甸土、石灰土、紫色土等,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

水文

长沙市的河流大都属湘江水系,除了湘江外,还有汇入湘江的支流有15条,主要有浏阳河、捞刀河、靳江河和沩水河。 [29] 支流河长5公里以上的有302条,其中湘江流域289条。按支流分级:一级支流24条,二级支流128条,三级支流118条,四级支流32条;另有13条属资江水系;形成相当完整的水系,河网密布。长沙水文特征:水系完整,河网密布;水量较多,水能资源丰富;冬不结冰,含沙量少。 [6]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长沙矿产种类繁多,尤以非金属矿独具特色。共查明的有铁、锰、钒、铜、铅、锌、硫、磷、海泡石、重晶石、菊花石、煤等50余种,有全国独有的菊花石,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海泡石,生产规模居全省第一的永和磷矿等。其中大型矿床10处,小型矿床16处,矿点300多处。[7]

植物资源

长沙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有自然生长和引进栽培树102科、977种,其中常绿树462种,落叶树515种,乔木457种,灌木414种,竹藤类106种。主要林木有松、杉、栎、樟、楠、椿、茶、油茶、柑橘、毛竹等。

水资源

长沙市境内年平均地表径流量82.65亿立方米,径流深550~850毫米。湘江 2018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815.47万人,比上年增长3.0%。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口出生率为13.67‰,死亡率为6.77‰,自然增长率为6.90‰。城镇化率为79.12%,比上年提高1.53个百分点。 流经长沙市的常年径流量年均692.50亿立方米,全年可通航。长沙市水能蕴藏量24.53万千瓦,地下水总储量9.35亿立方米/年,仅利用16.72%。 最大的水库为宁乡县境内的黄材水库和浏阳市境内的朱树桥水库。[8]

人口民族

人口

2018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815.47万人,比上年增长3.0%。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口出生率为13.67‰,死亡率为6.77‰,自然增长率为6.90‰。城镇化率为79.12%,比上年提高1.53个百分点。[9]

民族

2010年,长沙市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回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门巴族、赫哲族、裕固族、鄂伦春族、乌孜别克族等54个少数民族,共计7.35万人,其中过万人的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10]

历史文化

方言

长沙方言属新湘语长沙话,主要以长沙城区和长沙县、望城区为代表。长沙也有一些与其他地方不同的忌讳,比如以前因为有虎出没而忌说“虎(fu音)”,把“腐乳”读作“猫乳”、“府正街”读作“猫正街”。

地方戏

长沙湘剧是湖南地方大戏中的一个主要剧种,其腔调最初以江西弋阳腔与长沙等地的民间宗教音乐结合而形成,旧称“人戏”、“大戏”。由高腔、低牌子、昆腔、弹腔4种声腔构成,用长沙方言演唱。其风格或粗犷、奔放,或委婉。当今湘剧缺乏青少年群众为主的市场,逐渐走向没落。

长沙花鼓戏是长沙地区流传最广的一个剧种,唱遍大江南北,风靡海内外的花鼓戏名剧《刘海砍樵》其脍炙人口的“比古调”唱段,深受全国各地的人民群众所喜爱。

长沙弹词是长沙城市曲艺的一种,它源于道情,因用长沙方言说唱,也称长沙道情,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俗

长沙过汉族的所有节日,其中一些节日有地方特色,也在一些日子有很多特有的民俗,陶公庙庙会为赶集的一大特色。农历三月三时,长沙人都有地菜煮鸡蛋的习俗。立夏时有吃立夏粳之习。惊蛰时农家于暗处点灯,用石灰撤房屋四周及潮湿暗角。小孩点燃一个个爆竹,丢向屋角墙下,边丢边喊:“凉蛰惊蛰,炸得虫蚁笔直”。

美食

长沙境内主要以湘菜为主,湘菜源远流长,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其著名诗篇《招魂》中,就记载了湖南的许多菜肴。西汉时期,湖南的菜肴品种就达109个,烹调方法也有九大类。六朝以后,湖南的饮食文化丰富与活跃。明、清两代,是湘菜发展的黄金时期,湘菜的独特风格基本定局。清朝末叶,在长沙先后出现了轩帮和堂帮两种湘菜馆。民国初年,出现了著名的戴(杨明)派、盛(善斋)派、肖(麓松)派和祖庵派等多种流派,奠定了湘菜的历史地位。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得到更好发展。

长沙小吃主要有:口味虾、长沙臭豆腐、糖油粑粑、黄鸭叫、德园包子、麻辣子鸡、杨裕兴等。

入冬的第一场雪原图链接

宗教

长沙的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兰教五大宗教俱全,有宗教教职人员近300人,受洗和皈依的信徒几万人,信众10万人以上。 [75]

文化遗产

2014年12月,长沙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有325名会员;红星木雕城计划腾出3000平方米的空地,打造“非遗博物馆”,长年举行展示和演出;宁乡大成桥镇81岁农民谢国恩自费建立长沙首家非遗民俗馆,搜集散落在民间的“沧海遗珠”。长沙共有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7项市级非遗项目,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分别为7人、11人、32人,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基地14个、非遗专题博物馆7个。[11]

城市象征

市树

香樟树为一种常绿乔木;原产于中国东南沿海,隋唐时即传入长沙地区。据园林、文化部门普查,长沙市200多株古树名木中,古樟占了三分之一,有86株,高居首位。圆通寺(今琅梨镇长沙县农机厂)的古樟,树龄近千年,胸径达2.28米。1985年11月30日,确定香樟树为长沙市市树。

市花

杜鹃花与报春花、龙胆花合称中国三大名花,而且位列其首,长沙地区的气候和土壤十分适合杜鹃花的生长,长沙人称杜鹃花为“映山红”。1985年11月30日,确定杜鹃花为长沙市市花。

地名由来

“长沙”之名最早见于3000多年以前的西周。此后历朝历代,长沙均为湖湘首邑和南方重镇,新中国成立后,长沙作为湖南省省会,成为国务院首批颁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长沙一名是怎么得来的,历来众说纷纭,史籍记载各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说:

一、得名于长沙星

《史记·天官书》云:“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二十八宿中轸宿有一附星名为“长沙”,古人按星象分野的理论,将长沙之地以应长沙星,认为长沙地名源于星名,故长沙又有“星沙”之称。

二、得名于万里沙祠

万里沙祠一说最早见于晋阚马因所著《十三州志》:汉“有万里沙祠,而西自湘州,至东莱万里,故曰长沙。”此后,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援引《东方朔记》云:“南郡有万里沙祠,自湘州至东莱可万里,故曰长沙。”唐杜佑《通典》中潭洲“秦为长沙郡”的自注亦云:“有万里沙祠,故曰长沙。”于是以后的各代地方志,多引此说作长沙得名之源,并加以阐发考释,认为长沙在古代有祭礼沙土之神的活动。

三、得名于“沙土之地”

长沙的地质结构为以石英砂岩、砂砾岩、粉砂岩及页岩等为基础,经过长年的外力作用,地层崩塌的岩石,经风化和水流的冲刷,使大量的砂、石都聚积于地表,特别是现长沙市区所在的湘江河谷地带,分布着大片的沙滩,沙洲等,每当枯水时节,这些洲、滩露出,向人们展现出成片的砂土,尤其是沙粒长大,“白沙如霜雪”,这种景象很是引人注目,故古籍中多有称长沙为沙乡或沙土之地。如唐大历间长沙太守张谓著《长沙土风碑铭》引《遁甲记》云:“沙土之地,云阳之墟。”又《路史》曰:“沙,为长沙;云阳,为茶陵。”又《元和郡县志》云:“《禹贡》荆州之域,春秋为黔中地,楚之南境。秦并天下,分黔中以南之沙乡为长沙郡,以统湘川。”

四、得名于长形的沙洲

长沙湘江中的水陆洲,长约5000米,宽约100米,是一较有特色的地理景观。

五、得名于“蛮越”语“祭礼女神的地方”

在楚国“南平蛮越”之前,长沙居民属“蛮越”族。在蛮越语中,“长”是“祭坛”的意思,“沙”是“女神”的意思,而不是“沙土之神”。“长沙”在蛮越中的含义就是“祭祀女神的地方”。至今,壮、侗诸民族聚居区还有女神崇拜的风俗,他们的成语中有“未立村塞,先立长沙”之语。

结论

后经过各时代文人学者的研讨,第一、二种说法逐渐被否定。而第三说和第四说的依据基本相同,都是突出长沙的地物特征,相对较为可信。长沙地名,应是先民们根据长沙古代的自然环境特征而逐步确认,最后约定俗成,流传后世;理应“始于洪荒之世”,至西周时被确认。至于第五说,虽无定论,但亦可作为一家之言。

地方特产

长沙最重要的特产是“长沙三绝”,即湘绣、棕编(另一说为中国红瓷器)和菊花石雕。

湘绣的起源和发展都在长沙县(今开福区沙坪一带),为四大名绣之一。长沙也建有湘绣博物馆以供研究、参观和销售。

菊花石雕,其中重要的菊花石产于浏阳大溪河底岩石层中,天然生有白色的菊花图案,其雕品为长沙的一大特色。

中国红瓷器最早出现于1100年前的晚唐长沙窑,但包括之后出现的瓷器在内,都没有纯正的红色。1998年底,尹彦征在长沙才研制出纯正的红瓷器,并在长沙隆平高科技园建立了中国红陶瓷工艺园。

浏阳有“花炮之乡”的美称,其生产的花炮在中国和世界各地都有销售。

风景名胜

主要景区

国家AAAAA(5A)级旅游景区

岳麓山—橘子洲旅游区(包含岳麓山、橘子洲、岳麓书院、 新民学会旧址四个景区);

花明楼(含刘少奇纪念馆、刘少奇故居等)。

国家AAAA(4A)级旅游景区

长沙世界之窗、湖南省石燕湖生态旅游公园、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湖南省博物馆、雷锋纪念馆和天心阁,长沙洋湖湿地公园。

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包括岳麓山、岳麓书院和橘子洲)。

国家森林公园

黑麋峰国家森林公园、天际岭国家森林公园和大围山国家森林公园。

国家水利风景区

长沙湘江水利风景区(湘江风光带)、长沙市千龙湖生态度假村。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

湖南湘绣城

国家级重点开发基地、绿色低碳示范新城

梅溪湖国际新城(桃花岭、梅溪湖、象鼻窝)

长沙十景

世界之窗,岳麓书院,天心阁,开福寺,湖南省博物馆,仙剑瀑布,杜甫江阁,马王堆,靖港古镇,刘少奇故居。

历史古迹

长沙由于八年抗战、文夕大火和破四旧,导致长沙城区古建筑古文物几乎损失殆尽。完整保存的麻石街仅存4条。历史街区:太平街、潮宗街、化龙池、小西门、天心阁历史文化街区。

长沙地下文物丰富,重要的考古发现有长沙马王堆汉墓,宁乡炭河里遗址的青铜器,长沙走马楼简牍,春秋战国楚墓,铜官窑等。

著名人物

国家领导人及革命先烈

毛泽东 刘少奇 彭德怀 陈明仁 毛泽民 毛泽覃 毛岸英

任弼时 徐特立 胡耀邦 李富春 朱镕基 李铁映 谭嗣同

焦达峰 陈赓 许光达 萧劲光 谭政 宋任穷 王震

甘泗淇 陶峙岳 彭绍辉 李志民 杨得志 宋时轮 唐亮

何叔衡 杨勇 蔡和森 向警予 郭亮 雷锋 杨开慧

晚清重臣,民国政要

曾国藩 左宗棠 曾国荃 胡林翼 黄兴 谭廷闿 章士钊 程潜 宋希濂 - - - - -

文艺、科学、经济

怀素 贾谊 张仲景 欧阳询 朱熹 张拭 胡安国 胡宏 田汉 欧阳予倩 张天翼 萧三 周立波 何绍基

齐白石 陈寅恪 杨昌济 李肖聃 杨树达 范源濂 傅角今 丁文江 袁隆平 李谷一 龙永图 张跃 欧亚平 -

体育文娱

刘璇 李小鹏 熊倪 鲍春来 谭盾 归亚蕾 李湘 何炅 汪涵 奇志 大兵 舒高 周笔畅 黄雅莉 陆俐 曾媛 徐励 肖晓琳 杨丹 邰智源 -

经济科技界长沙人

王又曾 王令麟 周光召 王之 丁亮 龙秋云 杨德泉 邹其雄 柳军飞 吴铁 王维延 陈俭 罗成 黄沁。 (以上统计包括在长沙工作学习成长的人士)

长沙之最编辑

世界最早的铸铁件——春秋晚期铁凹形锄和铁鼎,铸造于春秋晚期(约前6、7世纪)。

世界最轻的丝织品——素纱襌衣,长沙马王堆出土。重仅49克(一说48克),由于丝纤度非常细,现代工艺无法仿制。

世界最早的印花织物——印花绸被面,战国楚墓出土。参见中国古代印染。

世界最早的毛笔——长沙左家公山出土,制作于战国时期。

世界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实物——西汉《五星占》和《天文气象杂占》,长沙马王堆出土。

世界最早的釉下彩瓷器——长沙窑出土,长沙窑也因此被认为是釉下彩发源地。

世界最多的简牍出土——长沙走马楼一次出土三国吴简14万余枚,超过历年出土的简牍数量之和。

中国最早的钢制品——春秋晚期钢剑,长沙杨家山出土;

中国最早的性医学著作——马王堆汉墓房中书,有《十问》、《天下至道谈》、《合阴阳》等共六种。

中国最大的商代铜铙——商代象纹大铜铙,宁乡出土,重220.76公斤。

中国最大的商代方尊——四羊方尊,宁乡出土,高58.3厘米,重约34.5公斤。中国最大的商代铜瓿——宁乡出土。通高62.5厘米,口径58厘米,腹径89厘米,重55公斤。

中国最早的金属称量货币——1959年宁乡出土的商代铜铙中藏有224只小青铜斧,具有货币功能。

中国第一条标准的汽车公路——长潭(长沙至湘潭)公路,于1913年修建。

中国规模最大、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汉代诸侯国王陵——汉长沙国王陵区。

世界第一跨——长沙洪山大桥主桥结构形式为无背索斜塔斜拉桥,主跨206米,跨下没有一个桥墩,比“第二跨”西班牙阿拉米罗桥长出6米。

参考文献

  1. 长沙概况长沙市政府门户网站 2019-07-11来源:市地方志编纂室
  2. 长沙概况长沙市政府门户网站 2019-07-11来源:市地方志编纂室
  3. 区划历史长沙市政府门户网站 2019-07-11来源:市政府办公厅
  4. 长沙概况长沙市政府门户网站 2019-07-11来源:市地方志编纂室
  5. 地理位置长沙市政府网
  6. 长沙概况长沙市政府门户网站 2019-07-11来源:市地方志编纂室
  7. 长沙概况长沙市政府门户网站 2019-07-11来源:市地方志编纂室
  8. 环境资源长沙市政府网
  9. 人口构成长沙市政府网
  10. 长沙概况长沙市政府门户网站 2019-07-11来源:市地方志编纂室
  11. 长沙概况长沙市政府门户网站 2019-07-11来源:市地方志编纂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