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焦達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焦達峰

焦達峰(1886-1911)辛亥革命烈士。字鞠蓀,湖南瀏陽人。早年入瀏陽高等小學/長沙高等普通學堂預備科學習。後加入哥老會,參加1906年萍、瀏、醴起義,任起義軍將領李金奇的參謀。失敗後逃亡日本,入東斌學校學軍事。不久加入同盟會,任調查部長,專事聯絡會黨。1907年8月,與鄧文翬、劉公等組織共進會,為同盟會外圍組織,改同盟會綱領中的「平均地權」為「平均人權」,以便聯絡會黨。1909年先後在武漢、長沙設立共進會機關部,開展革命活動。

人物概述

焦達峰(1886-1911),原名大鵬,字鞠蓀,湖南瀏陽焦家橋人,「達峰」為其在日本時署名,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烈士。

焦達峰出身於富裕的地主家庭,他4歲入私塾,人極聰慧,9歲即能作詩。1899年,入瀏陽縣立南台高等小學堂,開始接受新知,因不滿清廷腐敗顢頇,逐漸產生反清思想。16歲時經人介紹加入洪福會,這一經歷為他革命後長期從事會黨工作打下了基礎。

日本以明治維新走上富國獨立之路令焦達峰心嚮往之,因此,1903年,他進入長沙高等普通學堂學習,兼習日語以為留日準備。1905年,焦達峰自費前往日本留學,在東京東亞鐵道學校學習鐵路管理與爆破技術。日本留學生活開闊了焦達峰的視野,也促使他走上了革命道路。8月同盟會成立,焦達峰加入同盟會從事會黨聯絡工作。1906年,焦達峰奉黃興之命回湘參加萍澧瀏起義,擔任瀏陽會黨鐵血軍總司令李金奇的聯絡參謀。起義失敗後,焦達峰遭清廷通緝,逃亡日本。[1]

1907年,焦達峰擔任新成立的同盟會調查部長,成為同盟會骨幹。因不滿同盟會集中全力經營華南的策略,焦達峰與張百祥、孫武等人在日本組織成立共進會,以圖在長江流域中部地區進行革命。

1909年初,焦達峰和孫武奉命回國籌划起義,4月,在漢口設立共進會總機關。8月,焦達峰前往湖南成立湖南共進會機關,並積極聯絡集聚湘贛會党進入共進會,為將來起義準備基礎。

1911年4月廣州黃花崗起義前,焦達峰在湖南策劃準備以響應之。但是黃花崗起義慘遭失敗,焦達峰只好和楊任等人前往武漢與孫武等商議兩湖共舉義事。7月回湘,加緊聯絡新軍及巡防營工作,並說服立憲派共同合作。

武昌起義後,焦達峰與陳作新於10月22日在長沙領導新軍起義,因提前做好了內應工作,起義軍兵不血刃占領長沙。次日,湖南軍政府成立,宣布脫離清廷獨立,焦達峰被推為都督。之後,焦達峰立即派出主力軍隊增援武昌革命軍,卻忽視了身邊最危險的敵人——立憲派。31日,長沙北門外和豐火柴公司發生了擠兌風潮,立憲黨人騙請都督前往彈壓,焦達峰命陳作新前往查看處理,毫無警惕的陳作新剛至北門鐵佛寺,即被立憲派策反、預先埋伏的新軍管帶梅馨殺死。隨即,梅馨又指揮所部衝進都督府,焦達峰被執殺於都督府門外。而事前,曾有人勸焦達峰暫避,他卻浩氣凜然的說:「余惟一身受之,毋令殘害我湘民;且余信革命終當成功,若輩反覆,自有天譴。」焦達峰死時,年僅25歲。

焦達峰一生雖然短暫,但卻志向堅定,一旦確立革命目標,即勇往直前,不為任何挫折所動搖。他遵從組織之命,長期從事於運動會黨工作,率先促成湖南獨立,對革命事業厥功甚偉。此外,他淡泊名利、大公無私,為了人民利益不惜殺身成仁,此行此舉可歌可泣。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後,為緬懷革命元勛,追贈焦達峰為「開國陸軍上將」。1916年,劉人熙督湘,感於焦達峰死之悲壯,在長沙嶽麓山其墓前特立「瀏水墜淚碑。」

人物生平

1887年1月16日 出生於中國湖南省瀏陽縣龍伏鎮焦家橋。

1899年 入瀏陽縣南台書院小學就讀。

1902年 加入洪福會,開始參與會黨活動。

1903年 入長沙高等學堂遊學預備科學習日文,並在華興會的東文講習所學習,後加入華興會外圍組織同仇會,與黃興禹之謨等交往密切。

1904年 赴日本留學,入東京鐵道學校學習鐵路管理。

1905年 在東京加入同盟會。

1906年 任同盟會聯絡部長,負責聯絡中國地下會黨,將同盟會活動範圍由南方沿海推進到長腳流域。同年回中國參加萍瀏醴起義,任李金奇參謀,起義失敗後返回日本,組織四進社。

1907年 在東京東斌學堂學習軍事。與孫武、張百祥等成立共進會,將同盟會宗旨中的「平均地權」改為「平均人權」。

1908年 回到中國與孫武等謀劃兩湖軍事暴動,創建共進會湖南總堂,任龍頭大哥。

1911年4月 圖謀響應廣州黃花崗起義,未果而避居武漢。

1911年10月22日 與陳作新率湖南新軍最先響應武昌起義,攻占長沙,次日建立湖南軍政府,被推舉為都督。

1911年10月28日 派出援鄂軍從長沙出發支援武昌。

1911年10月31日 被從邵陽趕到長沙的新軍第50協第二營管帶梅馨殺害,同一天陳作新也被殺害。隨後梅馨迎立譚延闓任湖南都督。

1912年 中華民國臨時總統孫中山在南京追授焦達峰大將軍銜,遺體安葬於長沙嶽麓山。

革命事跡

光緒三十二年(1906),萍瀏醴會黨醞釀起義,黃興派焦達峰迴國聯絡。他先回瀏陽,後到醴陵,擔任哥老會首領李經奇的聯絡參謀。李被清兵追捕溺死後,焦達峰再到日本,進入東京東斌步兵學校。光緒三十四年(1908)九月,共進會在東京組織實行機關,焦達峰被推選為湖南都督。十二月到漢口,與革命黨人商設湖北共進會。當時,長江流域眾會黨各樹一幟,不相統屬。焦達峰便以「共進會中華山」名義促其統一。宣統元年(1909)初,縣人周海文、劉肯堂到漢口銷售布疋,捐出布款資助革命。焦達峰化名左耀國,與周、劉同回湖南,運動各縣會黨統一行動。眾推焦達峰為首領。宣統三年(1911)春,焦達峰準備響應廣州起義。旋因起義失敗,遂避走漢口,與湖北共進會孫武、居正等商議兩湖起義,訂下「長沙先發難,武漢立即響應;武漢先發難,長沙立即響應。」的盟約。

這年五月,反對鐵路國有的風潮席捲湖南。焦達峰急回長沙,與革命黨人、新軍排長陳作新等商定起義方略。決定由陳負責運動新軍、焦負責調集會黨合力起義。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13日,焦達峰才得到消息。因急於踐約,遂定23日在長沙舉事。事泄,湖南巡撫余誠格決定搜捕革命黨人。焦斷然把起義時間提前到22日,自統新軍攻小吳門,陳作新攻北門。清巡防營猝不及防,巡撫慌忙逃走。新軍兵不血刃,起義成功。當即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府湖南都督府」,焦、陳分別被推為正、副都督。旋清廷派軍南下反撲,武漢危急,向湖南求援。焦達峰先後派第四十九標、五十標軍赴鄂助戰。

先此,以譚延闓為首的湖南立憲派,投機革命,企圖坐享勝利成果。後來焦達峰被推為都督,譚延闓心甚嫉恨,乃一面操縱成立參議會,以削弱都督權力,一面散布謠言,說焦「貪污軍餉,利用會黨排擠新軍」,煽動舊軍官反焦。同盟會員譚人鳳勸焦警惕立憲派陰謀,採取適當對策。焦達峰卻認為「理論應如此,而事實或有窒礙」,且說:「我認為種族革命,凡我族之附義者,不問其昔為官僚,抑為士紳,余皆容之。」

焦達峰分兵援鄂之際,譚延闓幕後指揮舊軍官梅馨,乘機發動變亂,於31日刺殺任職僅10日的焦、陳。焦年僅24歲。譚延闓取得都督職位後,假裝正經,一面揚言追查兇手,一面盛斂焦達峰,禮葬於嶽麓山,並立其銅像。劉人熙題墓碑,曰:「瀏水墮淚之碑」。

焦達峰墓

焦達峰墓,位於嶽麓山禹王碑下方。1916年10月重新安葬於此。占地面積約400平方米,墓冢及塋地均以花崗石鋪砌。墓呈圓形,平頂,立漢白玉碑三通。主碑刻楷書「陸軍上將光復湖南大都督焦公達峰之墓」,左碑刻:「故都督生於清光緒丙戌年十二月二十三申時,薨於中華民國紀元前一年,辛亥九月初十日未時,安葬嶽麓山主嶺上,坐向戌山辰兼辛乙」;右碑刻:「嗣子傳統,中華民國元年十月五日豎」。

墓上方立有劉人熙題書「瀏水墜淚之碑」一通,兩旁刻嵌字聯:

達向九霄雲路近;

峰連五嶽眾山低。

外圍石柱,其入口石欄刻聯:

大翼垂天九萬里;

長松拔地五千年。

原鑄有銅像一尊立於墓前,「文化大革命」中毀。1983年公布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焦達峰(1886-1911),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家。原名大鵬,字鞠蓀。長沙府瀏陽人。1903年進長沙高等學堂預備科。1906年赴日習軍事,加入同盟會,任調查部長。1909年回國與孫武等在漢口設共進會。1911年圖謀響應廣州起義,事敗避居漢口,與湖北黨人共謀湘鄂同時舉事。武昌起義爆發後,與陳作新等組織湖南會黨及新軍響應,10月率軍光復長沙,被舉為湖南軍政府都督。同月立憲派發動兵變,被害。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授為大將軍。同盟會員、寧鄉成邦傑《挽焦達峰》聯云:

抱關亭要扶漢襟期,一鼓定長沙,過古吊橋應有感;

同岳少保吞胡氣概,三字成冤獄,讀南京史能無傷。

參考文獻

  1. 焦達峰概述資料. [2011-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