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株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株洲(湖南省地級市 )

株洲市原圖鏈接

簡介

株洲,古稱建寧,湖南省轄地級市。為位於湖南省東部偏北,湘江下游,東接江西萍鄉市、蓮花縣、永新縣及井岡山市,南連省內衡陽郴州二市,西接湘潭市,北與長沙市毗鄰。株洲市轄天元區、蘆淞區、荷塘區、石峰區4區,株洲縣、攸縣、茶陵縣、炎陵縣4縣,代管縣級醴陵市,此外設立有雲龍示範區。

株洲是新中國成立後首批重點建設的八個工業城市之一,是中國老工業基地。京廣線、浙贛線和湘黔線在株洲交匯使株洲成為中國最重要的鐵路樞紐之一。株洲是長株潭城市群三大核心之一,是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一部分。此外株洲還擁有國家綠化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榮譽稱號,從2006年開始,株洲一直保持中部六省非省會城市綜合實力第一的稱號。株洲一直保持中部六省非省會城市綜合實力第一的稱號。[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株洲

面積:11262平方公里

外文名稱:Zhuzhou

人口:402.15萬人(2017年常住人口)

別名:櫧洲

方言:湘語

行政區類別:地級市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所屬地區:中國湖南省

著名景點:炎帝陵、桃源洞、酒埠江、神農城、方特歡樂世界與夢幻王國等

下轄地區:5區、3縣、代管1個縣級醴陵市

機場:株洲通用機場、長沙黃花國際機場

政府駐地: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區天台路58號

火車站:株洲站、株洲西站、株洲北站

電話區號:0731(+86)

車牌代碼:湘B

郵政區碼:412000

地理位置:湖南省東部偏北

行政代碼:430200

大學:湖南工業大學

地區生產總值:2580.40億元(2017年)

人均生產總值:64165元(2017年)

市樹:樟樹

市花:紅檵木

歷史沿革

株洲古稱建寧,後又名櫧洲,最早見於南宋人文集。「株」字可能取自株田之「株」。株洲、株田相距數里,五代時株田已較著名。「洲」字取自古人以湘水兩岸為 洲之「洲」。聯綴而成地名。一說因地多櫧木,且「櫧」、「株」同音,故又名「櫧洲」。自南宋紹熙元年(公元1190年)正式定名株洲後,株洲的龍山文化遺址。

春秋戰國時期,株洲屬楚國之黔中郡。

公元前223年,秦滅楚,株洲屬黔中郡。

公元前202年,建長沙國,株洲是長沙國領地。

東漢建安十九年(214年),孫權割湘南縣以東和醴陵、修縣沿湘江東岸地帶置建寧縣,築縣城於今株洲市慶雲山解放街、南湖街沿建寧港兩岸,屬長沙郡,乃株洲建縣之始。

三國吳太平二年(257年)建寧縣治從櫧洲遷駐淦田(今株洲縣淦田村,現存有建寧故城)。

三國吳寶鼎元年(266年),建寧縣治又復遷櫧洲。

265~420年,晉代一統中國,建寧縣治仍駐櫧洲,屬古荊州長沙郡。

420年~589年,南朝齊時期,建寧縣屬湘州長沙郡。

隋開皇九年(589年),隋滅陳,廢建寧縣入湘潭縣。

唐武德四年(621年),復置建寧縣,屬南雲州(州治在今攸縣縣治)。

唐貞觀元年(627年),廢除南雲洲,取消建寧縣。建寧縣域劃歸湘潭、醴陵兩縣。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設株洲廳。「株洲撫民府」位於現蘆淞區樟樹坪。

民國元年(1912年),清亡,存在近五年的「株洲廳」建制被取消,株洲再度納入湘潭縣管轄。

民國23年(1934年),設湘潭縣株洲鎮。

民國36年(1947年),湘潭縣株洲鎮和白關鄉、昭陽鄉合併為株洲鄉。

1949年8月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株洲,8月12日成立湘潭縣株洲區人民政府。

1951年由湘潭縣析置縣級株洲市,屬長沙專區。

1953年改為省轄市,郊區分為郊東區、郊北區。

1955年2月22日,株洲市郊東區、株洲市郊北區合併為株洲市郊區,設立株洲市郊區區公所,轄22個鄉。

1956年3月,株洲升格為地級市,由省委直接領導,成為湖南省除省會長沙外第1個地級市。

1958年9月5日,撤銷鄉級建置,株洲市郊區所轄5個大鄉合併組成株洲市郊區公社。

1965年4月30日,析設株洲縣,以株洲市的部分地區為其行政區域,駐淥口鎮,株洲縣歸株洲市。

1966年1月18日,復置郊區。

1970年7月8日,城區設立3市轄區(縣級)即東區、南區和北區。

1983年3月1日,株洲市實行市管縣體制,將原湘潭地區攸縣、茶陵縣、醴陵縣、酃縣劃歸株洲市管轄,轄區人口308.12萬人。1985年8月15日,醴陵縣改為設醴陵市;1994年4月5日,酃縣更名為炎陵縣。

1997年7月,撤銷東區、南區、北區、郊區,調整設立荷塘區、蘆淞區、石峰區和天元區。

2009年3月11日,株洲市委、市政府決定設立株洲雲龍示範區黨工委、管委會,分別為中共株洲市委、株洲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行使市級行政、經濟管理權限。

2018年6月19日,國務院正式批覆同意撤銷株洲縣,設立株洲市淥口區。

行政區劃

根據2018年政府官網顯示,株洲市轄天元、蘆淞、荷塘、石峰、淥口5區,攸縣、茶陵縣、炎陵縣3縣,代管縣級醴陵市,另設有雲龍示範區。市政府駐地天元區。

地理環境

地形地勢

株洲市境位於羅霄山脈西麓,南嶺山脈江漢平原的傾斜地段上,市域總體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北中部地形嶺谷相間,盆地呈帶狀展布;東南部均為山地,山巒迭障,地勢雄偉。水域637.27平方公里,占市域總面積的5.66%;平原1843.25平方公里,占16.37%;低崗地1449.86平方公里,占12.87%;高崗地738.74平方公里,占6.56%;丘陵1916.61平方公里,占17.02%;山地4676.47平方公里,占41.52%。山地主要集中於市域東南部,崗地以市域中北部居多,平原沿湘江兩岸分布。

氣候

株洲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熱充足,風向冬季多西北風,夏季多正南風,無霜期在286天以上,年平均氣溫16°C至18°C,是名副其實的膏腴之地,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為湖南省有名的糧食高產區和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長江流域第一個糧食畝產過噸的縣(市)就產生在株洲代管的醴陵市。

植被

株洲市域的植物種屬古老,種類繁多,群落交錯,分布混雜。自然分布和引種栽培的約有106科、296屬、884種。其中珍稀鄉土樹種約有40餘種。全市共有古樹名木3萬餘株,其中500年以上的國家一級古樹245株。全市森林覆蓋率42.2%,活林蓄積量1179.85萬立方米。炎陵縣桃源洞有原始森林面積10萬多畝。

水系

株洲市域的河流長度5公里以上的341條,30公里以上的19條,100公里以上的7條,均屬湘江水系。湘江幹流在株洲市域內全長89.6公里,占湘江總長的10.46%。市域內湘江一級支流較大的有洣水、淥水;湘江二級支流長度在100公里以上的有洮水、攸水、澄潭江、鐵水等4條。

自然資源

株洲境內物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產有煤、鐵、鎢、鉛、鋅、錫、鈾、銅、鈮、鉭、稀土、螢石、石膏、硅石土、高嶺土、石灰石、花崗岩等40餘種,為有名的有色金屬之鄉。豐富的農產和礦藏資源,加上氣候、土壤、地質、植被所具有的多樣性特徵,為多層次開發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人口民族

概況

根據《2013年株洲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3株洲全市總人口395.8萬人,常住人口393.5萬人。常住人口中,城鎮人口236.6萬人,鄉村人口156.9萬人。全市城鎮化率為60.1%。年末,全市從業人員241.2萬人。

構成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株洲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196.9萬人,占51.07%;女性人口為188.7萬人,占48.93%。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4.38。另外,株洲人口老齡化現象較嚴重。株洲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約六萬,文盲率為1.75 %。

風景名勝

景區景點

AAAA級景區

  • 炎帝陵景區:位於炎陵縣城西19公里處鹿原陂,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氏的安息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新瀟湘人文八景。
  • 株洲方特歡樂世界:位於雲龍新區,華中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第四代主題公園。
  • 神農谷國家森林公園:位於炎陵縣十都鎮,保存着中國南方地區面積最大的10萬畝原始森林,景區內珠簾瀑布區域空氣負氧離子含量達13.6萬個/cm3,為亞洲第一。 
  • 雲陽山風景區:位於茶陵城關鎮十八丘,第八代神農炎帝封地。
  • 酒仙湖景區:位於攸縣酒埠江鎮,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 神農城:位於天元區,全球華人炎帝景觀中心。

AAA級景區

  • 茶陵縣工農兵政府:城關鎮前進村三角坪.
神農公園原圖鏈接
  • 李立三同志故居:醴陵市立三路7號。
  • 先農壇:醴陵市東正街30號。
  • 仙人橋風景區:攸縣漕泊鄉七里村。
  • 大京風景區:株洲縣大京管委會。
  • 蘆淞服飾市場群:蘆淞區蘆淞路三交叉巷28號,湖南省首個國家級購物旅遊景區。
  • 紅軍標語博物館:炎陵縣新市街02-4號,全國首家紅軍標語專題博物館。
  • 新世紀陶瓷藝術館:醴陵市左權南路198號。

其他景點

  • 株洲湘江風光帶:湘江沿岸,將被打造成「東方萊茵河」。
  • 株洲市規劃展覽館:天元區天台路旁,湖南省首個城市規劃展覽館。
  • 湘山公園:炎陵縣炎陵西路, 湖南省級森林公園。
  • 洣泉書院:炎陵縣新市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酃峰(神農峰):炎陵縣下村鄉,湖南省第一高峰,海拔2115.2米。

歷史遺址

恐龍化石遺址可以見證株洲境域億萬年的滄海桑田;漂沙井磨山文化遺址、茶陵棗市獨嶺坳文化遺址、炎陵龍渣瑤族寨址等可以見證株洲至少六千多年的人類活動史;五代馬王故城遺址、北宋金州故城遺址、三國建寧古城遺址、南宋茶陵城舊址、容陵侯故城、陰山縣故城、攸縣故城、三國吳建寧縣新城遺址、醴陵古城遺址等古城遺址可以見證醴陵兩千多年的城市聚落髮展史;醴陵南橋鞭炮作坊遺址、楠竹山窯址、窯下灣磚窯址、溈山窯大遺址,炎陵桃嶺窯址、洞下窯址,茶陵中瑤窯址、陵窯背窯址、陵窯塘下窯址,株洲縣窯堆子窯址等古窯遺址可以見證株洲古代手工業的繁榮。

炎帝廣場原圖鏈接

紅色旅遊

株洲是革命老區,革命史跡地眾多:如市區的協豐長綢布店、羅哲烈士墓、十九人堆等;炎陵的水口戰略決策 、水口連隊建黨 、中村分田運動、朱毛第一次會面、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團部——洣泉書院,毛澤東指揮酃城戰鬥舊址——接龍橋、紅軍標語博物館等;茶陵縣的工農兵政府舊址、中國共產黨茶陵縣委員會舊址、中共茶陵縣委、茶陵縣蘇維埃政府舊址、九渡沖戰鬥遺址、茶陵烈士陵園、紅軍村和紅軍牆、紅軍學校茶陵縣立列寧高級小學校舊址、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肅反的湖口挽瀾舊址、茶陵縣烈士陵園等;攸縣東沖兵工廠、南岸列寧室、攸縣烈士公園、六十分烈士墓群,譚震林墓等;醴陵毛澤東考察農民運動舊址東富寺、毛澤東革命活動紀念地—先農壇、李立三故居、左權將軍紀念碑等。

著名人物

政治軍事

譚震林 龍永圖 左權 周玉書 譚冬生 李立三 霍揆章

耿飈 宋時輪 楊得志 肖旭初 譚仲麟 劉鼎漢 張少松 劉三吾

程潛 陳明仁 蔡申熙 羅學瓚 羅哲 廖海光 劉詠堯 何孟雄 張平化 何鍵 周里 張經武 唐縱[2]

文學藝術

楊華方 馮子 歐陽一葉 蔡儀 鄧文來 袁昌英 李東陽 李鐸 李立 潘力生

科學技術

蘇紀蘭 李惕碚 胡躍福 唐來儀 郭光榮 楊仁斌 湯飛凡 丁國華 肖啟明 金慶民 黎澍

體育娛樂

劉若英(祖籍株洲) 馬可 湯燦 王麗達 鄒翔 李珍妮 鄧莎

教育理論

胡庶華 顏元叔 何炳麟 易鼎新 李傳信 陳志武

參考文獻

  1. 美麗株洲-總概株洲市政府門戶網站
  2. 歷史人物株洲市政府門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