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西遊記 |
全名:西遊記 別名:西遊釋厄傳 撰者:吳承恩 類型:小說 文字:中文 國家:明朝 成書年代:16世紀(明朝中葉) 章回:100 版本: 金陵世德堂本 西遊真詮(清代陳士斌點評) 華陽洞天主人校本 西遊證道書(清代汪象旭) 新說西遊記 西遊原旨 通易西遊正旨 |
《西遊記》成書於16世紀的明朝中葉,故事取材於唐朝玄奘法師赴西域取經的真實事件,借鑑了大量古代神話和民間傳說,加上作者的大膽創造和想象,塑造了孫悟空、豬八戒、唐僧、沙僧等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西遊記》的故事曾多次被移植到後世的戲曲、電影、小說中,在日本等其他亞洲國家也出現了以孫悟空為主角的各類作品。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神魔小說中的巔峰之作,書中講述了唐僧師徒四人一路降妖伏魔,歷經整整九九八十一難取經的故事。作者細膩而深刻地塑造了四個極其經典的形象:慈悲、寬厚但軟弱、迂腐的師父唐僧;富有反叛精神、神通廣大的孫悟空;自私狡猾、好吃懶做的豬八戒;任勞任怨、忠心耿耿的沙僧……他們懷着不同的目的走上了同一條取經路,面對各種難以想象的妖魔鬼怪、險惡絕境,他們既有矛盾,又有合作與情誼。 《西遊記》作者吳承恩豐富的知識與驚人的想象力、非同一般的幽默感和妙筆生花的高超寫作技巧,相信會令每位朋友都獲益匪淺,從中取得人生路途中的「真經」。[1]
目錄
作者簡介
吳承恩(1506—1582),字汝忠,號射陽,我國明代著名文學家,自稱「射陽居士」,人稱「射陽山人」。祖籍江蘇漣水,後隨父母舉家遷至淮安山陽。吳承恩自幼喜歡聽父親談說史傳,講述民間神魔故事;也愛讀野言稗史,淮河水神及僧伽大聖等古代神話和民間傳說。而且他勤奮好學,有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的本領。他還擅長繪畫書法,愛好譜曲填詞,對圍棋也很精通,很小就因文才出眾而聞名。但在青年時代他依舊熱衷於搜集如《百怪錄》、《酉陽雜俎》之類的神怪小說,再加上狂放不羈、輕世傲物的性格,使得他的社會地位低下。吳承恩二十歲那年,與同鄉中姓葉名淇的姑娘結婚,婚後生活和睦。 嘉靖十年,吳承恩在府學歲考和科考中取得了科舉生員的資格,便與朋友結伴前往南京參加鄉試,但由於他不同流合污,剛毅正直而名落孫山。後來他流落到南京,長期用自己寫的一些小文章換取錢財維持家庭生計。晚年因生活窘迫不得已出任太湖邊長興縣的縣丞,由於無法忍受官場的黑暗,不久便憤而辭官回到家鄉,終日過着貧窮困苦,放浪詩酒的生活。科場失意,生活艱辛,官場的腐敗,嘗盡苦辣的吳承恩,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封建科舉制度的不合理、社會現實的黑暗,並促使他運用鬼怪小說的形式來發泄內心的不滿和憤怒。吳承恩從小就養成了搜奇獵怪的嗜好,而且隨着年齡的增大,興趣越發濃厚,這為他創作《西遊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步入中年的吳承恩已經廣泛搜集了滿胸滿腦精怪鬼魅的奇聞軼事,他從中吸取創作養分,溶入自己對生活的深刻體會,將唐僧西遊的故事,結合唐人傳奇、佛道精髓、民間故事以及淮安地方的典故創作了《西遊記》的前十幾回。後因故停寫了一段頗長的時間,直到晚年他辭去官職回到故鄉才又開始繼續《西遊記》的創作。所以《西遊記》從動筆到問世經歷了七年。 [2]
故事來源
現在通行的《西遊記》是根據宋、元以來關於唐僧取經的故事和有關作品,如《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楊景賢雜劇《西遊記》等,加以擴充、組織和再創作而寫成。
玄奘本事
629年,唐朝僧人玄奘違反朝廷當時禁止百姓擅自西行的規定,從涼州偷渡出關,隻身赴印度學習佛教教義。經過16年,在644年回國,並向唐太宗寫信報告了情況。唐太宗下詔讓他口述西行見聞,玄奘本人口述,由他的弟子辯機執筆寫出《大唐西域記》。在玄奘逝世後,他的另外兩名弟子慧立、彥悰將玄奘的生平以及西行經歷又編纂成一本《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為了弘揚師父的業績,在書中進行了一些神化玄奘的描寫[3],這被認為是《西遊記》神話故事的開端。此後取經故事在社會流傳,神異的色彩越來越濃厚。
佛經故事
某些人認為《西遊記》有參考印度神話成分。陳寅恪指出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故事,出自《賢愚經》卷一三《頂生於像品》六四。豬八戒的故事出自佛家經典《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說得是牛臥比丘驚犯宮女的故事。《西遊記》有孫悟空入妖魔腹中,並威脅要喫掉對方的內臟的故事,在《中阿含經》亦有類似記載:「彼時魔王化作細形入尊者大目犍連腹中。大目犍連知魔王在其腹中,即從定寤,語魔王曰:汝波旬出!汝波旬出,莫觸嬈如來,亦莫觸嬈如來弟子。莫於長夜無義無饒益,必生惡處受無量苦!於是魔波旬化作細形,從口中出,在尊者大目犍連前立。」。[4]但是,此說無法提供證據表明《西遊記》作者知道這些印度故事,當時,這些印度故事在中國流傳不廣,這些佛經也並不廣為人知,各種妖魔鬼怪的故事在中國文學史上也有先例(例如《搜神記》),這些故事也僅僅是個別地方與《西遊記》有點類似而已,並不能確證它們一定起源於印度,很可能只是巧合。
內容概括
內容主要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介紹孫悟空的神通廣大,大鬧天宮;第二部分,講述三藏取經的緣由;第三部分是全書故事的主體,寫師徒四人西去過程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終到達西天取回真經。
主要人物介紹
唐僧:小說里的唐僧是虛構的人物,與歷史上的真實人物玄奘法師是有區別的。小說里的唐僧,俗姓陳,名禕(音譯)小名江流,法號玄奘,號三藏,原為佛祖第二弟子金蟬子投胎。他是遺腹子,由於父母悽慘、離奇的經歷,自幼在寺廟中出家、長大,在化生寺出家,最終遷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戶、修行。唐僧勤敏好學,悟性極高,在寺廟僧人中脫穎而出。最終被唐朝皇上選定,前往西天取經。在取經的路上,唐僧先後收服了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沙僧。【金蟬子投胎——旃檀功德佛 】誠實善良,一心向佛,膽小怕事,迂腐,鑑別能力差。
孫悟空:又名孫行者、悟空、外號美猴王、號稱齊天大聖。東勝神州傲來國花果山靈石孕育,因迸裂,見風而成之靈明石猴。在花果山中,有一群猴子指着花果山的瀑布說了一聲,有誰敢進去,為我們尋個安家之地,不傷身體者,我等拜它為王,石猴發現水簾洞,並藉此機會將「石」字隱去了。後歷經八九載,跋山涉水,在西牛賀洲靈台方寸山拜須菩提為師,習得七十二變化之本領。兵器為從東海龍王那搶來的「定海神針」並取名金箍棒。此後,孫悟空自封為齊天大聖,大鬧天宮,被如來佛祖壓制於五行山(五指山)下,無法行動。五百年後唐僧西天取經,路過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孫悟空。孫悟空感激涕零,經觀世音菩薩點撥,拜唐僧為師,同往西天取經。取經路上,孫悟空降妖除怪,屢建奇功,然而三番兩次被師傅唐僧誤解、驅逐。終於師徒四人到達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經。孫悟空修得正果,加封鬥戰勝佛。孫悟空生性聰明、活潑,勇敢、忠誠,嫉惡如仇、敢於反抗,熱愛自由,除惡務盡,充滿鬥爭精神,在中國文化中已經成為機智與勇敢的化身。所以孫悟空很容易就會成為中國小男孩崇拜的偶像【如意金箍棒】封建社會的叛逆者和反抗者,好動,調皮,武藝高強,勇敢機智,嫉惡如仇。
豬八戒:又名豬剛鬣(liè) . 豬悟能,孫悟空常稱他「呆子」。原為天宮中的天蓬元帥,因調戲嫦娥,被罰下人間。但錯投了豬胎,長成了豬臉人身的模樣。在高老莊搶占民女,後被孫悟空降伏。修得正果,封號為淨壇使者。豬八戒的兵器是九齒釘鈀。豬八戒只會三十六種變化。豬八戒這個形象是吳承恩塑造很成功的形象,它雖好吃懶做,卻是孫悟空的左膀右臂。雖然自私,卻討人喜歡,雖然喜歡撥弄是非,一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但對師傅卻很忠誠。【天蓬元帥(戲嫦娥)——淨壇使者】(36變)【九齒釘鈀】憨厚淳樸,貪吃好睡,滑稽荒唐,作戰勇敢,不畏妖魔,有小生產者、小市民的意識特點。
沙和尚:又名沙悟淨原為天宮中的捲簾大將,因在蟠桃會上打碎了琉璃盞,惹怒王母娘娘,被貶入人間,在流沙河畔當妖怪(塘虱精),後被唐僧師徒收服,負責挑擔。得成正果後,被封為「金身羅漢」。使用的兵器是月牙鏟。書中又將沙和尚稱為「沙僧」。 沙和尚淳樸憨厚,忠心耿耿,從電視劇里他喊「大師兄」那種厚重的聲音和真誠的眼神可以看出來。他不象孫悟空那麼叛逆,也不象豬八戒那樣好吃懶做、貪戀女色,自他放棄妖怪的身份起,他就一心跟着唐僧,正直無私,任勞任怨,謹守佛門戒律。雖然個性不鮮明的他戲份不多,但他是《西遊記》里不能缺少的人物。
白龍馬:任勞任怨。【龍王三太子(縱火燒了殿上玉帝的明珠,被貶蛇盤山)——八部天龍馬】 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師徒四人歷經十四年寒暑,九九八十一磨難,與各路妖魔鬼怪進行搏鬥,最後到達西天取回真經。白龍馬後在化龍池得復原身,盤繞在大雷音寺的擎天華表柱上。其中最經典的故事有孫悟空大鬧天宮、高老莊收八戒、八戒大戰流沙河(藉機收沙和尚)、三打白骨精、人參果、盤絲洞、火焰山、真假美猴王等。在與妖魔鬼怪進行鬥爭中刻畫了師徒四人鮮明的個性,故事十分生動。
觀世音菩薩相貌端莊慈祥,經常手持淨瓶楊柳,具有起死回生的神奇法力,也是如來佛祖得意的徒弟之一。他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災難。在人們遇到災難時,只要念其名號,他就可以聽見世上苦難的聲音,所以稱觀世音。唐僧師徒西天取經路上,孫悟空毀傷鎮元大仙的人參果樹無法醫活,只好請觀世音菩薩幫忙。只見觀音菩薩左手持淨瓶,右手持楊柳枝,稍蘸甘露,就使人參果樹死而回生。他在唐僧取經路上,幫助孫悟空收服紅孩兒、天蓬元帥、西海龍王三太子等等,才使唐僧師徒到西天取得真經,是使人間萬民得到慈愛、平安、幸福的救世主。
玉皇大帝也叫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皇,簡稱玉皇大帝或玉帝,自幼修行,經歷了三千多年才成金仙,又經過一千五百五十五劫,每劫為十二萬九千六百年,才享受到無極大道,成為掌管天、地、人三界的最高主宰,也被佛教、道教尊為最崇高的神。玉帝住在金闕雲宮靈霄寶殿,由三十三座天宮、七十二重寶殿組成,手下十代冥王管人間生死;四海龍王管天氣變化;九曜星、五方將、二十八宿、四大天王等等神勇蓋地;太白金星、二郎真君、五方五老各路神仙,個個法力無邊;而且有西天如來佛祖暗中保護。玉帝大慈大悲,也是普救眾生的大救星。
王母娘娘住在瑤池,所以又叫瑤池娘娘。她在瑤池中開蟠桃盛會,宴請各路神仙,不料被齊天大聖孫悟空攪亂了蟠桃盛會。她種的蟠桃最為神奇,小桃樹三千年一熟,人吃了體健身輕,成仙得道;一般的桃樹六千年一熟,人吃了白日飛升,長生不老;最好的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同壽,與日月同輝。她是天宮最受尊奉的女神仙,在天上掌管宴請各路神仙之職,在人間管婚姻和生兒育女之事。是玉皇大帝的妻子。[5]
藝術特色
《西遊記》的藝術特色,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一是幻,一是趣;而不是一般的幻,是奇幻,不是一般的趣,是奇趣。小說通過大膽豐富的藝術想象,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創造出一個神奇絢麗的神話世界。《西遊記》的藝術想象奇特,豐富、大膽,在古今小說作品中罕有其匹的。孫悟空活動的世界近於童話的幻境,十分有趣,而且在這個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稀奇有趣的妖怪,真是千奇百怪,豐富多彩。浪漫的幻想,源於現實生活,在奇幻的描寫中折射出世態人情。《西遊記》的人物,情節,場面,乃至所用的法寶,武器,都極盡幻化之能事,但卻都是凝聚着現實生活的體驗而來,都能在奇幻中透出生活氣息,折射出世態人情,讓讀者能夠理解,樂於接受。 《西遊記》的藝術魅力,除了它的奇異想象,就要數它的趣味了。在中國古典小說中,《西遊記》可以說是趣味性和娛樂性最強的一部作品。雖然取經路上儘是險山惡水,妖精魔怪層出不窮,充滿刀光劍影,孫悟空的勝利也來之不易,但讀者的閱讀感受總是輕鬆的,充滿愉悅而一點沒有緊張感和沉重感。 《西遊記》的奇趣,跟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相輝映。孫悟空豪爽、樂觀的喜劇性格;滑稽諧趣卻憨厚樸實的豬八戒形象。他們幽默詼諧,機趣橫生的對話使文章增色不少。人物的性格常常通過富於揩趣的對話得到生動的表現,這也是《西遊記》充滿奇趣的又一大特點。在人物描寫上將神性、人性和自然性三者很好地結合起來,也是造成《西遊記》奇趣的重要原因。所謂神性,就是指形象的幻想性;所謂人性,就是指形象的社會性;所謂自然性,就是指所具有的動物屬性。《西遊記》展現了一個神化了的動物世界,同時又熔鑄進社會生活的內容。[6]
後世影響
自《西遊記》之後,明代出現了寫作神魔小說的高潮。有朱星祚的《二十四尊得道羅漢傳》,鄧志謨的《鐵樹記》、《飛劍記》、《咒棗記》、許仲琳的《封神演義》等,《西遊記》中有些沒展開的情節,卻在《封神演義》中展開且變化。《西遊記》對戲曲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清代宮廷大劇《昇平寶筏》是西遊戲,十本,240齣;以至於後來京劇中的猴戲也被人喜聞樂見。《西遊記》不但有續作、仿作,對後世的小說、戲曲、寶卷、民俗都產生影響,清朝子弟書里都有《西遊記》的鼓詞,可見影響之大。[7]
世界觀
三藏取經路線
部洲 | 地名 | 到達回數 | 途中遇到的妖魔 |
---|---|---|---|
南贍部洲 | 唐國長安 | 第十二回 | |
唐國法門寺 | 第十三回 | ||
唐國鞏州城 | |||
唐國河州衛 | |||
唐國雙叉嶺 | 寅將軍、山君、處士 | ||
兩界山 | 第十四回 | 五行山心猿 | |
西番哈咇國
蛇盤山鷹愁澗 |
第十五回 | 西海龍王三太子 | |
西牛賀洲 | 觀音禪院 | 第十六回 | 黑風山熊羆怪 |
烏斯藏國高老莊 | 第十八回 | 福陵山雲棧洞豬剛鬣 | |
浮屠山 | 第十九回 | ||
黃風嶺 | 第二十回 | 黃風洞黃風怪 | |
流沙河 | 第二十二回 | 捲簾大將沙悟淨 | |
萬壽山五莊觀 | 第二十四回 | ||
白虎嶺 | 第二十七回 | 白骨夫人 | |
黑松林 | 第二十八回 | 碗子山波月洞黃袍怪 | |
寶象國 | 第二十九回 | ||
平頂山 | 第三十二回 | 蓮花洞金角大王、銀角大王、壓龍山九尾狐狸、狐阿七大王 | |
寶林寺 | 第三十六回 | ||
烏雞國 | 第三十七回 | 獅猁王 | |
枯松澗 | 第四十一回 | 火雲洞聖嬰大王 | |
黑水河 | 第四十三回 | 涇河龍王第九子鼉龍 | |
車遲國 | 第四十四回 | 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 | |
通天河 | 第四十七回 | 蓮花池金魚 | |
金皘(鸊、兜)山 | 第五十回 | 金皘(鸊、兜)洞獨角兕 | |
子母河 | 第五十三回 | 解陽山聚仙庵如意真仙 | |
西梁國 | 第五十四回 | 琵琶洞蠍子精 | |
草舍 | 第五十八回 | 六耳獼猴 | |
火焰山 | 第五十九回 | 翠雲山鐵扇仙 | |
祭賽國 | 第六十二回 | 亂石山碧波潭萬聖龍王、九頭蟲 | |
荊棘嶺木仙庵 | 第六十四回 | 十八公、孤直公、凌空子、拂雲叟、杏仙 | |
小雷音寺 | 第六十五回 | 黃眉大王 | |
駝羅莊 | 第六十七回 | 紅鱗大蟒 | |
朱紫國 | 第六十八回 | 賽太歲 | |
盤絲嶺 | 第七十二回 | 盤絲洞蜘蛛精 | |
黃花觀 | 第七十三回 | 百眼魔君 | |
獅駝國獅駝嶺 | 第七十四回 | 獅駝洞青毛獅子怪、黃牙老象、雲程萬里鵬 | |
比丘國 | 第七十八回 | 白鹿、白面狐狸 | |
鎮海禪林寺 | 第八十回 | 陷空山無底洞金鼻白毛老鼠精 | |
滅法國 | 第八十四回 | ||
隱霧山 | 第八十五回 | 折岳連環洞南山大王 | |
天竺國鳳仙郡 | 第八十七回 | ||
天竺國玉華縣 | 第八十八回 | 竹節山九曲盤桓洞九靈元聖 | |
天竺國金平府 | 第九十一回 | 青龍山玄英洞辟寒大王、辟暑大王、辟塵大王(俗稱犀牛精) | |
天竺國百腳山布金禪寺 | 第九十三回 | ||
天竺國都 | 蟾宮玉兔 | ||
天竺國銅台府地靈縣 | 第九十六回 | ||
天竺國靈山雷音寺 | 第九十八回 |
藝術成就
結構特點
《西遊記》分為三大部分,前七回為第一部分,講述了孫悟空的出身,經歷和性格,主要事件是大鬧天宮。第二部分是江流兒的故事,講唐僧的出身,家世,魏徵夢斬涇河龍、唐王入冥,為取經做伏筆。第三部分從第十三回到全書的末尾,寫八十一難,取經成佛。第三部分為全書的重點,八十一難的描寫,包括四十一個小故事,前後聯繫、互相串聯。
幻想豐富
《西遊記》是中國神魔小說、神話文學、浪漫文學的代表作。故事想像奇持,幻想豐富,情節神奇莫測,緊張曲折,佈局嚴謹,文境恣肆,創造出無數引人入勝的故事,成功塑造許多生動的神話人物形象。
《西遊記》創作了一個光怪陸離、神奇瑰麗的虛幻神話世界,有真有假,亦假亦真,有佛教的天堂地獄、道教的天宮神仙、民間的土地神、廟王,還有一群各色妖怪。人物塑造上,把人、神和動物原型的特點,巧妙的結合在一起。有浪漫主義的幻想,也有細節的合理和真實。浪漫主義的一個特點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如:老鼠精住在無底洞;蠍子精有個蜇人的尾巴;白象王用鼻子卷人;獅子王一口吞入十萬天兵;蜘蛛精的肚臍眼冒出蜘蛛絲,都符合動物的原型,也富有神奇的想象。浪漫主義的另一個特點是誇張的描寫方法。孫悟空,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金箍棒可長可短,可大可小;芭蕉扇,可以把人扇出八萬四千里,同時又可以含在嘴裡;流沙河,飄不起鵝毛;火焰山可以融化任何物品;人參果是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
詼諧諷刺
《西遊記》善於諷刺現實中的醜惡事物,並揭露可笑可鄙的現象,詼諧幽默惹笑。所描寫的幻想世界和神話人物,都賦予人情世故的精神實質,和現實生活現實思想的基礎,寄託了作者的美好願望。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以及嚴峻的批判藝術地結合起來,使不少章回妙趣橫生,圓滿地表達了深刻的思想內容,與作者的鮮明愛憎。
詼諧、諷刺的語言是《西遊記》的一個重要特點。從玉皇大帝、老君、如來佛祖、阿儺、迦葉、各國的國王都是作者筆下的諷刺對象,如豬八戒挖苦朱紫國王說:「這皇帝失了體統,怎麼為老婆就不要江山?」;孫悟空在花果山時說「大王我是老孫,我們都姓孫,是二孫、三孫、細孫、小孫……家孫、一國孫、一窩孫!」
語言生動
《西遊記》用經過提煉加工的活口語寫成,活潑生動,語言有散文、有韻語,汲取了民間說唱和方言口語的精華。善於運用對話形式,往往在對話中滲透人物的個性特徵。書中夾雜不少詩詞歌賦,而散文、韻文又穿插配合得非常自然。
《西遊記》中的語言是口語化、通俗化、散文化和韻文化。如豬八戒罵孫悟空「破猴子!弼馬溫!」、「毛臉雷公嘴」;孫悟空叫土地神和老君、玉帝等是「老兒」。同時書中有許多方言,如:「拐呀拐的」、「蹦呀蹦的」、「溜呀溜的」。書中的諺語、俗語也是一大亮點,如「樹大風高風撼樹、人為名高名喪人」、「強龍不壓地頭蛇」、「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湯里來,湯里去」。韻文化的句子主要表現為一些詩詞歌賦的詠嘆。如第十三回「雙叉嶺伯欽留僧」的詩句「寒颯颯雨林風、響潺潺澗下水。香馥馥野花開,密叢叢亂石磊。鬧嚷嚷鹿與猿,一隊隊獐和鹿。喧雜雜鳥聲多,靜悄悄人事靡。那長老,戰兢兢的不寧,這馬兒,力怯怯蹄難舉」
影響、地位
《西遊記》中的許多形象,例如孫悟空、豬八戒等對於中國人來說幾乎是家喻戶曉的。《西遊記》系統地反映了中國儒、釋、道三教合流的思想體系,將道教的天上、地獄和海洋的神仙體系與佛教的西天揉合到一起,並在同時執行「世上沒有不忠不孝的神仙」的儒教思想。《西遊記》提出「皇帝輪流作,明年到我家」的大膽言論。同時這本書中神仙體系的描繪正是作者當時生活的明朝政治社會的縮影。西遊記被認為是隱喻很深的雜合道、佛的書籍。
馮夢龍將《水滸傳》與《三國演義》、《西遊記》、《金瓶梅》定為「四大奇書」。《紅樓夢》出現後取代《金瓶梅》,《西遊記》與《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共列中國古典「四大名著」,成為今日通行觀點。法國當代文學權威艾登堡稱:「沒讀過《西遊記》正像沒讀過托爾斯泰或陀斯妥也夫斯基一樣,這種人侈談小說理論,可謂大膽。」
影視視頻
西遊記:孫悟空取回寶扇,牛魔還禮幻化八戒再次將寶扇騙回
西遊記:悟空鬥不過紅孩兒還嘴硬,讓菩薩好好上了一課!
參考文獻
- ↑ [1]中國經典文學名著:西遊記
- ↑ [2]中國經典文學名著:西遊記
- ↑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有一段寫道:「是時四顧茫然,人鳥俱絕,夜則妖魑舉火,燦若繁星;晝則驚風擁沙,散如時雨。雖遇如是,心無所懼,但苦水盡,渴不能前。是時四夜五日,無一滴沾喉,口腹幹燋,幾將殞絕,不復能進。遂臥沙中,默念觀音,雖困不捨。啟菩薩曰,玄奘此行,不求財利,無冀名譽,但為無上正法來耳,仰惟菩薩慈念群生以救苦為務,此為苦矣,寧不知耶,如是告時,心心無輟,至第五夜半忽有涼風觸身,冷快如沐寒水,遂得目明,馬亦能起,體既蘇息,得少睡眠,即於睡中夢一大神長數丈,執戟麾曰:「何不強行而更臥也?」法師驚寤,進發行可十里,馬忽異路,制之不回。經數里,忽見青草數畝,下馬恣食。去草十步欲回轉,又到一池水,甘澄鏡澈,即而就飲,身命重全,人馬俱得蘇息。計此應非舊水草,固是菩薩慈悲為生,其至誠通神皆此類也。即就草池一日停息,後日盛水取草進發,更經兩日方出流沙到伊吾矣,此等危難百千不能備序。」胡適認為這段描述開啟了後人寫《西遊記》的興趣,夏志清亦同意此說。詳見〈四遊記考證〉、《中國古典小說史論》。
- ↑ 《中阿含經》(大正藏編號二六)卷三十〈降魔經〉第十五
- ↑ [3]百度知道 西遊記的資料 2018-04-15
- ↑ 吳聖昔.涉筆成趣 妙在自然——論《西遊記》的詼諧性[J] 文學遺產 1987-06-05
- ↑ [4]《西遊記》的藝術特色及對後世的影響 中國網 2006-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