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靈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靈山景區位於無錫馬山的太湖之濱,占地面積約30公頃,規模龐大、氣勢恢宏,集自然山水與佛教文化於一身,融傳統藝術與現代科技於一體,擁有88米神州之最靈山大佛,已成為華東旅遊的新熱點、太湖明珠——;無錫的標誌。小靈山的千年古剎不僅恢復重光,且建成了高達88米的中國第一大佛,迎來了千餘年前所未有之盛,成就了今天令世人稱道的「靈山勝境」。靈山景區包括著名的靈山大佛、祥符禪寺、小靈山、靈山文化園等景點。源遠流長的佛教文化與自然山水完美結合,堪稱江南福地,人間淨土。靈山景區不僅是佛教朝拜的聖地,也是遊客博覽中華佛教文化藝術的大觀園。

靈山梵宮是無錫靈山勝境新建景觀。它以華藏塔風格為主,糅合了中國佛教石窟藝術與傳統佛教建築元素,集世界佛教三大語系的建築精華,多維立體地展現了佛教的神聖莊嚴和博大精深,美輪美奐,如法如律,莊嚴神聖,雄偉壯觀,天下第一掌位於佛手廣場行道的左側,是按靈山大佛右手複製,且形狀大小完全一樣的銅質手掌,在靈山,有「摸佛手有福氣,摸佛腳有靈氣」的說法。這是因為這隻右手的印上是「施無畏印」,佛教的說法是寓意除卻眾生痛苦,撫慰眾生心靈,佛掌心的千輻輪,是佛的三十二相之一。

九龍灌浴是一座古銅色的銅製蓮花台。這蓮花台上的蓮花含苞未放,下面的一座獅子鼓和四大天王支撐起蓮花,底部還襯托着白色的圓形大理石水池,九條飛龍和八位形態各異的仙女模樣的供養人環繞着巨大的水池,六片巨大的蓮花瓣隨着音樂徐徐綻開,一尊金身太子的佛像便從蓮花中冉冉升起。這時,周圍的九條龍就會一齊噴射出30多米高的弧形水柱,這水柱直衝天際,在空中轟然交匯,為太子佛像沐浴。頃刻間,四周鼓樂齊鳴,噴泉百媚千姿。噴泉隨着音樂的高低起伏不斷地變幻着,一股股水柱忽高忽低,忽揚忽抑,忽起忽落。這些清水把太子佛像沖洗得閃閃發亮。之後,太子佛像旋轉一周。太子佛像沐浴的水將變成聖水,從4尊16個鳳口中噴撒而出隨着音樂聲減弱蓮花也慢慢合攏。

唐代貞觀年間(627~649),玄奘法師從西天取經回來以後,就在全國各地弘揚佛法,後來到了這裡,發現原稱為「秦履峰」的地方周圍風景秀麗,非常像他曾到過的印度靈鷲山,於是賜名「小靈山」。當地的杭將軍舍地出資建了「小靈山寺」,玄奘法師還留他的大弟子辨基在此講經說法,任第一任方丈。到了北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重修山寺,並改名為「祥符禪寺」一直延用到現在,在1938年時祥符禪寺被日本人的三光政策徹底毀掉。於1994年開始修復,也在此建造了靈山大佛。在大照壁的兩邊也可以看到靈山的整個緣起和始末,得以圓滿了東方靈山大佛、南方天壇大佛、西方樂山大佛、北方雲岡大佛、中原龍門大佛之「五方五佛」的格局。作為世界上最高大的露天青銅釋迦牟尼立像,靈山大佛比四川樂山大佛還要高17米,由1560塊青銅壁板拼裝焊接而成的,總用銅量達到了700多噸,全部銅板展開面積可達到9000多平方米,焊接它們的焊縫總長度達了35公里。在大佛的建造過程中,運用了現代高新科技,如先進的抗風、防震、避雷等措施,其中,避雷針就被巧妙的藏在大佛的髮髻里。由於使用了特型銅壁板和先進的焊接技術,大佛的外型達到「天衣無縫」的程度。大佛右手指天,稱為「施無畏印」,那是大佛在為眾生除去痛苦;左手指地,稱為「與願印」,那是在保佑眾生平安快樂。莊嚴安詳的大佛,時時刻刻都在祝福遊客呢。可以說,靈山大佛是集文化、藝術和宗教於一體的大型藝術珍品。 如此浩大的工程,也只有在國泰民安、國富民強的盛世。[1]

景區介紹

大佛底層為靈山佛教文化博覽館,佛教文化博覽館展示了中國五方五佛,藏傳、南傳、漢傳三大佛教體系等豐富的文化內容,集中體現了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有佛博館「鎮館之寶」——用揚州出土的的漢代金絲楠木,請名家雕刻的萬壽山五百羅漢堂。清乾隆年間,先由畫師王方岳根據佛經記載的羅漢境界描繪出10幅羅漢圖。2年後乾隆皇帝親筆御書《萬壽山五百羅漢堂》,以敘建堂之緣起,並作10篇題記,以細緻的解釋10幅羅漢圖之內容,與羅漢圖一併勒石於羅漢堂內。《萬壽山五百羅漢堂》原本放在北京圓明園,1860年英法聯軍攻陷北京,被付之一炬,而長卷拓本則被保存下來。為了讓稀世珍寶得以重見天日,安徽徽州老藝人王金生按照長卷的拓本,在揚州出土的漢代金絲楠木上以徽派木刻重新摹刻,前後歷時一年時間才完成,於此同時,王金生還在五百羅漢像背面的金絲楠木上,雕刻了中國佛教協會會長、朴老手書的經文長卷——《妙法蓮花經·普門品》、《心經》。

佛祖釋迦牟尼是在菩提樹下覺悟成道的,所以菩提大道又稱為覺悟大道。在大道兩邊種植了百餘棵銀杏樹,在我國歷來是把銀杏樹視為佛門聖樹來代替菩提樹的。因為銀杏樹的樹齡很長,可以稱為植物中的活化石,也象徵着佛教文化的源遠流長,在菩提大道中間飾有七朵蓮花是取自佛祖出生時步步生蓮的典故,在蓮花邊上還有不斷雲,喻意好運不斷,福氣連連。

靈山大型音樂動態景觀「九龍灌浴,花開吉祥」,展示了佛祖釋迦牟尼誕生時恢宏壯觀的祥瑞景象,《佛之誕》音樂奏響,頂端六瓣蓮花會緩緩綻本行經》中記載釋迦牟尼佛剛誕生便不同於常人,他能說話會走路,每走一步腳下便會湧現一朵金色蓮花,最後他站在一朵蓮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獅子般大吼「天上天下,唯我獨尊」,頓時大地也為之震動,虛空中出現九條巨龍灌下香水為他沐浴。開,金身太子佛像從中冉冉升起,當蓮花瓣完全打開後,周圍蹲踞的九條巨龍將一齊噴出高達三十多米的水柱,轟然交匯,沐浴佛身。整座青銅群雕高27.5米,蓮花中小太子像高7.2米,全身鎦金,重12噸。

阿育王柱,高16.9米,直徑有1.8米。最頂端的四隻獅子面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也象徵着要把佛教弘揚到四面八方。獅子下面刻有法輪和四種動物,分別為獅子、牛、馬及大象。法輪喻意法輪常轉的意思,獅子代表釋迦王族,牛代表忍辱負重,馬代表子逃離皇宮,大象代表大行大力,天下第一掌,這是按靈山大佛右手以1:1的比例複製而成,也就是說形狀大小完全一樣。掌印相為「施無畏印」,寓意驅除眾生痛苦,大家有幸來到這裡就不如去摸摸佛手,因「佛手」與「福壽」諧音,所以我們常說「摸摸佛手,增福添壽;抱抱佛腳,平安如意。」靈山勝境,大佛為您驅除煩惱,保佑您一生平安。


祥符禪寺」。這座寺始建於唐代,初名小靈山寺,後歷經風雨,宋大中祥符年間重建,改名「祥符禪寺」,王殿,可以看到鐘樓、鼓樓。鐘樓里設置有「江南第一鍾」。重12.8噸,高3.5米,下口直徑2.5米。每年的元旦和除夕都會舉行隆重的撞鐘儀式,佛經中記載人生有108個煩惱,每撞一下便能去除一個煩惱,撞完108下,你就去除人生的108個煩惱,所謂「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增」。

「大雄寶殿」一匾為朴老題寫。它是專門供奉佛教締造者——「佛」的大殿,大雄是對佛祖釋迦牟尼的尊稱,意思是指能夠進行非凡的努力和奮鬥、擁有非凡的決心和毅力、非凡的成就和智慧的覺者。中間坐着的是佛祖釋迦牟尼的金身說法相,佛祖的兩邊,一老一少立着兩為弟子,少者阿難,老者伽葉。兩側是十六羅漢。後面則是由整塊漢白玉雕成的淨瓶觀音像,靈山大佛高88米,連同三層基座在內通高101.5米。靈山大佛佛像總共耗用銅725噸,佛體由2000塊鑄造銅壁板拼裝焊接而成的,每塊銅壁板的壁厚為6-8毫米,最大的面積有20多平方米,全部銅板展開面積可達到9000多平方米,約有一個半足球場大小,把這些銅壁板焊接在一起,焊縫總長度竟達35公里。佛教提倡感恩,所以靈山將當時捐資建造大佛者的姓名全部刻在蓮花瓣上。蓮花座共分四層由88瓣蓮花瓣所組成。

殿內供奉四大天王,分別代表着風調雨順,寓意國泰民安。為什么正面供奉的又是笑呵呵的彌勒佛呢?因為佛分過去、現在、未來三世,過去佛是燃燈古佛,釋迦牟尼是現在佛,彌勒佛便是釋迦牟尼佛的接班人,但要過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以後才能繼承佛位,所以稱之為未來佛。其實現在我們所見的彌勒形象,並非彌勒本身,而是依據五代時期的契此和尚,也就是常說「布袋和尚」的原型塑造而成。因其形象和藹可親,所以千百年來深得老百姓認可。彌勒背面的是寺廟護法神韋馱菩薩,他手拿降魔杵,能除一切妖魔鬼怪。韋馱與伽藍殿的關公是同一職位,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國防部長。手中的降魔杵位置不同含義就不同:杵地代表不掛單,合掌捧在肘中,代表掛單,還有一種向上,擁有無私助人的美德,才能真正走上人生的大覺之路,成就大智慧,獲得大福報。

靈山梵宮頂端總共錯落五座蓮花聖塔,代表了佛教五方五佛,現在所來到的是五方五佛中境界最高的毗盧遮那佛華塔之下,也是最梵宮中最華彩的部分。塔廳上下貫通總高度達到65米高,分三層。代表我們通過修習善業可以到達的三重境界。[2]

歷史介紹

靈山史卷,記載靈山從唐玄奘弟子窺基法師開寺弘法到靈山大佛開光的重要歷史,千百年來佛教徒膜拜的聖物,據說,佛祖在世時,不主張世人為他造像膜拜,在他即將圓寂時佛祖留下腳印,並對其弟子說:「見到足印,如同見我」。日後,信眾便以佛足作為膜拜之聖物。據說玄奘走了釋迦牟尼成道的足跡一一隆重膜拜,並將圖案帶回中國,呈給唐太宗,後奉旨按圖刻石供奉。大家不妨走近瞻觀,佛祖底有法輪和萬字符,這些都屬於佛祖不同於常人的祥瑞之相。

自古印度傳向世界各地時分為了三條線路,有漢傳、南傳以及藏傳佛教代表建築——五印壇城,五印代表佛五種基本掌印,即施無畏印、與願印、說法印、觸地印和禪定印,也稱「釋迦五印」。整座壇城座落於水中,連水域面積在內總共達到5000平方米,環繞於壇城周圍的水面叫作香水海,據說海中注入的都是八功德水,也正所謂趙朴初所說「太湖三萬六千頃,八功德水繞靈山。如來百福莊嚴相,無量光明照世間。」各位此時也正沐浴在佛光之中。佛教論壇會期間,所有高僧大德都是繞壇城一周再沿着紅地毯走入梵宮,代表對佛的尊敬。

秦始皇統一了中國的話,那麼阿育王就統一了整個印度。我們知道統一一個國度肯定要經歷很多的戰爭。在阿育王年老時他覺得自己罪孽深重,因為戰爭中有無數命被殃及,於是他在一位比丘的點化下皈依了佛教,並把佛教定為國教。在全國各地豎這麼一根石柱,石柱上都刻經文以此來弘揚佛法。人們就把這樣的石柱,稱為阿育王柱。如果說我們釋迦牟尼佛祖創建了佛教。

靈山勝境在中軸線上展現了佛陀一生成就,概括為四相成道,出生、降魔、說法、涅磐。釋迦牟尼佛四相成道之一的出生,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佛陀降魔成道的過程。

瞻仰大佛,不論走近走遠,或左或右,大佛的「眼神」總跟隨着,關注着。這是為什麼呢?難道「佛眼」真的會「動」,難道是「佛法無邊,無所不見」麼?其實是雕塑家的神來之筆和建設過程中的天作之合,創造了如此神奇的效果。關於靈山大佛的神奇,在民間和遊客、信眾中還有許多傳說,例如靈山大佛開光時的奇異瑞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