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長沙縣圖書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長沙縣圖書館坐落於星沙文化中心內,地處開元東路以北、望仙路以南,東五線與東六線之間,西鄰長沙縣政務服務中心與商務寫字樓,北靠檔案館,南與文化藝術中心、市民健身中心相呼應,地理位置優越,交通輻射便利。新圖書館外觀造型簡潔明快,充滿現代氣息。室內空間布局採用無障礙、大開間布局和全開架閱覽,營造出「人在書中,書在人中」的閱讀環境。

基本介紹

長沙縣圖書館坐落於星沙文化中心內,地處開元東路以北、望仙路以南,東五線與東六線之間,西鄰長沙縣政務服務中心與商務寫字樓,北靠檔案館,南與文化藝術中心、市民健身中心相呼應,交通輻射便利。新圖書館外觀造型簡潔明快,充滿現代氣息。室內空間布局採用無障礙、大開間布局和全開架閱覽,營造出「人在書中,書在人中」的閱讀環境。

遵循「平等、免費、無障礙」的辦館理念,新館實行免費開放,常年舉辦講座、培訓、展覽、閱讀推廣等文化特色活動;並利用先進設施設備,創新服務方式,塑造文化品牌,打造一個傳播知識、啟迪智慧、信息交流的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1]多元文化平台。在這裡,可以看書、創作、聽音樂、看電影、舉辦展覽、參加沙龍……這裡是一個可以讓讀者在此放鬆、消遣、學習、交流、思考的地方,一個能夠為平凡生活增添意義的地方,一個具有獨特魅力的、深受社會各界和公眾喜愛的公共文化空間。

沒有閱讀門檻,留住閱讀腳步,承載閱讀精神,打造全民閱讀推廣樞紐,築牢公共圖書館這座城市「精神地標」,構建和諧書香星沙,長沙縣圖書館人一直在努力。

展廳展館

全館總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設計藏書總量為100萬冊,現有藏書60萬冊(涵蓋全國百佳出版社近三年來所出版的新書)、電子圖書100萬冊、大型數字資源庫16個。館內90%以上面積對公眾開放, 設置閱覽座位1300個,每天可容納4000人閱讀。主要設有兒童借閱室、青少年借閱室、報刊雜誌[2]閱覽室、產業信息借閱區、新書速遞區、自科文獻借閱室、社科文獻借閱室、專題文獻借閱室、體驗式視聽室、外文文獻借閱室、電子閱覽室、眾創空間、視障文獻借閱室、多媒體教室、24小時自助借還。館內實現無線寬帶網絡全覆蓋,並提供各種數字資源無限制免費瀏覽、下載服務。

實用信息

外借須知

外借圖書須持本人具有相應外借功能的長沙縣圖書館讀者證。

讀者證:押金100元的B1級讀者證,每次限借中文圖書總量不超過5冊(含分館中文圖書5冊);押金200元的B2級讀者證,每次限借中文圖書總量不超過10冊(含分館中文圖書10冊)。書刊借期均為30天。所借圖書可續借1次,續借期為30天(自續借操作執行日期加30天計算)。

讀者證初始密碼為本人身份證出生年月日(如:19850207)。

讀者證可在圖書館二樓大廳設置的自助辦證機上辦理。

圖書借還在各閱覽區自助借還書機和二樓大廳的自助借還書機辦理。

通過掃描二維碼進行微信公眾號關注,即可進行以下操作:在「微服務大廳」,可綁定、解綁圖書借閱證,查找圖書、續借圖書、查詢個人借閱信息;在「雲館藏」,可在線閱讀熱門書籍,聆聽正版音樂;在「服務指南」,可查看總分館地圖,並了解新書動態。

辦理借閱手續後,應仔細檢查書刊是否有掉頁、刻畫、污損等情況,如發現應立即聲明並請工作人員蓋章。歸還時如發現未經工作人員蓋章的污損情況,由借書人負責賠償,按違規處理辦法中有關規定執行。

如果所需文獻本館未收藏,可在我館聯機公共檢索目錄查詢系統(OPAC)查尋該文獻所在館藏地點,併到該分館辦理館際互藉手續。

續借須知

讀者憑本人讀者證(在有效期內,且無欠費記錄)可通過電話、微信或網站三種方式辦理續借。

每冊圖書僅限續借1次,續借期為30天,即在續借操作執行日期起加30天計算;借閱手續辦理當日對所借圖書提交續借請求無效。

節假日閉館時,讀者可前往24小時自助圖書館自助完成圖書的借還及續藉手續。

閱覽須知

專題文獻閱覽室、報刊雜誌閱覽室的書刊資料和電子閱覽室的光碟僅供室內閱覽。未經許可,不得擅自攜出室外,私自將書刊資料或儀器設備夾帶出室者,按偷竊行為處理。

閱覽開架圖書,每次限取4冊;閱覽開架報刊,每次限取1種/1年;音像資料,每次限取一盒。所有文獻資料使用完畢後,應放在指定地點或閱覽座位上,請勿自行歸架。

閱覽基本書庫、過刊室書刊資料,須在本館聯機公共目錄查詢系統(OPAC)中檢索書目並提交索書單發送請求,由工作人員提取書刊資料。

複製書刊資料,須填寫複製申請單並承諾遵守着作權法,在指定地點辦理複製手續,複製後請立即歸還。讀者複製書刊資料請在自助複印機處複印。(詳情請參考自助複印機使用辦法)

違規處理辦法

逾期

外借書刊逾期歸還者須交納逾期違約金:中文書刊0.10元/冊/日。(讀者可持讀者證在自助辦證機自行充值並扣除相應逾期違約金,自助辦證設備可識別金額為10元、20元、50元、100元。)

文獻遺失

遺失本館書刊者應立即聲明,限期1個月購買完全相同的同版圖書(或經同意後用新版圖書)抵賠,並另繳條碼芯片加工費10元,在此期間不能外借圖書。否則按以下標準交納賠償金:

(一)1949年以前的善本、珍本等書刊,按目前國家文物市場估價進行賠償。

(二)1950年-1977年的書刊,按原價2倍乘以出版至今的年數賠償。

(三)1978年-1990年的書刊,按原價乘以出版至今的年數賠償。

(四)1991年-2010年的書刊,按原價3—5倍進行賠償。

(五) 2011年以後的書刊,按原價1.5倍進行賠償,另加10元加工費。

(六)進口原版外文書刊,按原價的2倍賠償,另加10元加工費。

(七)成套多卷本,遺失其中1冊或數冊,按全套價格予以賠償,賠償後不得索取其他卷冊。每冊有單價,且複本較多,按單冊價格的相應倍數賠償。

(八)未標明價格的書刊資料,參考同類書刊資料的價格賠償。

(九)遺失書刊支付賠償金後找回原文獻的,在一個月內憑原賠償金收據退回所賠款額,但仍須交納從支付賠償金日至歸還文獻日的逾期違約金。逾期不再辦理退款手續。

污損

對批劃、塗改、污損普通書刊資料者,根據情節輕重按每處賠償5元,對圖書污損嚴重影響閱讀者,按遺失文獻的賠償辦法交納賠償金。

丟失或污損條碼、磁條、芯片,影響借閱操作的,收取條碼、磁條、芯片加工費10元。

損壞或遺失圖書所附光盤的,每張光盤需繳賠償金10元。

對批劃、塗改、污損特藏文獻者,按以下標準賠償:

保存本、民國時期出版的文獻、珍貴文獻按批劃、塗改、污損普通文獻賠償標準2倍賠償。

批劃、塗改、污損普通古籍、善本文獻者,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相關條款處理。

撕割

割頁、撕扯等嚴重損壞館藏文獻者,按遺失文獻的賠償辦法賠償。

偷竊

未辦理借閱手續,將館藏文獻(書刊光碟等)擅自攜帶出館者,一經發現,按偷竊文獻論處。除追回被竊文獻外,偷竊文獻者按文獻原價的10倍交納賠償金。情節嚴重的,送交有關部門依法處理。

其他相關規定

讀者需認真仔細操作自助辦證、自助借還設備,除設備自身出現故障外,均由讀者自行承擔後果。

對於以上違規行為中,拒不交納違約金、賠償金者,本館有權視情節輕重予以提醒、警告、置停讀者證(三個月、半年、一年、兩年),註銷讀者證(押金折抵賠償費用),通報所在單位或所在社區基層組織,直至送交有關部門依法處理。

本須知最終解釋權歸長沙縣圖書館所有。

歷史沿革

新中國成立之初,縣政府將原縣民眾教育館改為縣人民文化館,內設圖書室。到1964年,成立縣圖書館,與縣文化館分設。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縣圖書館曾一度停辦,到1972年恢復時又與縣文化館合併,同時遷往高塘嶺,1975年再度與縣文化館分設時又搬回榔梨原址。

1996年縣城搬遷到星沙時,縣圖書館與縣文化館在星沙合建的宿舍樓竣工後,縣圖書館搬到星沙。但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圖書館辦公樓一直未能動工興建。縣圖書館先後在文化公園文化館商業門面、縣實驗中學(當時稱維漢中學)、二區民房和縣廣電局附二樓辦公。

隨着縣域經濟的不斷發展,縣圖書館的建設已進入規劃設計階段,縣財政撥給縣圖書館的購書經費已由2001年的2萬元/年增加到2008年10萬元/年。 按照國家文化部關於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的部署,2007年,長沙縣圖書館作為全國100個試點縣之一,已建設好縣級支中心和鄉鎮基層服務點,實現了 真正意義上的文化信息資源與全國聯網。2008年,按照國家新聞出版局的部署,開始實施一村一個「農家書屋」建設,2008年已建好5家,2009年已建 好26家。這些重要工程的實施建設,為基層特別是農村圖書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也可以說,縣圖書館的從無到有、從弱漸強的成長過程,從一方面反映了長沙縣的文化史,雖峰迴路轉,但光明在前。黨中央發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進軍號 令,以及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要求,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也為農村圖書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證。只要我們的各級領導和全體圖書工 作者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文化工作「兩為」方向和「雙百」方針,以培養有理 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努力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努力為祖國的現代化建 設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創造良好的文化環境,努力為促進社會和諧、推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提供強有力和思想保證的智力支持,農村的圖書事業就大有希望,我們就能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業績,迎接更加輝煌的未來。

長沙縣圖書館成立之初位於長沙縣東部榔梨鎮下正街。館址榔梨鎮,東接高塘鄉,南濱瀏陽河,西與郊區東岸鄉接址,北與榔梨鄉相鄰。距長沙市15公 里。榔梨區公所、榔梨鎮、榔梨鄉人民政府均設於此,乃榔梨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解放後,榔梨鎮曾一度為長沙縣人民政府駐地。1951年,長沙縣文化館 和長沙縣稅務局同設於榔梨鎮「慈善堂」內,前棟屬縣文化館館舍,後棟系稅務局用房,因兩家業務矛盾,不久,稅務局遷出。此後,「慈善堂」舊址純屬縣文化 館。1952年縣文化館建立圖書室,添置圖書1000餘冊,由李淑雲同志兼管,後又換了幾個管理員,直至1964年8月。

1965年9月湖南省文化局批覆單獨建制長沙縣圖書館,下撥開辦費一萬元,9月22日長沙縣圖書館籌建領導小組正式成立,由縣文教科易俊芬科長 任組長,黃照山、譚敏衡、賈安民、吳正之、童曼之、劉國維等組成籌建小組,配備譚敏衡、賈安民、周樹其三人為專職幹部,譚敏衡任長沙縣圖書館首屆副館長。 (社教運動中賈安民被極「左」路線清退回家,縣文教科調胡桂華來館工作。)館舍仍設在縣文化館內,前棟約80㎡的平房作為書庫、閱覽、外借處的業務用房,二棟 三間共約60㎡的破爛木板樓房作三個工作人員宿舍,其他公用房屋全與縣文化館共用。它的機構是對外兩塊牌子,對內一個攤子,統一由一個黨支部領導,財經、 人員編制分家,工作有分有合,直至1980年5月。

縣圖書館前身名縣文化館圖書室。單獨建制後,縣文化館將圖書室4158冊圖書全部移交給縣圖書館,其中清理提存192冊,實際能流通的圖書計 3966冊。建館後先後購置7000元圖書共30586冊,分設「陣地書庫」和「農村書庫」,同時添置書架6個,卡片箱4個,辦公桌2張,木床3個。陣地 藏書採用《中小型分類法》,農村書庫採用《人大法》分17大類。籌備期間長沙市文化局在市湘劇二團調來六位老藝人與館員一道,花了一個月時間,將三萬餘冊 圖書整理加工完畢,借至全縣18區84社(鎮)文化站,並於十月中旬建立了大托區中心書庫,並建立了洞井、南托、大托三個公社圖書交換站和48個大隊流通 站,圖書小組466個,借往農村的圖書近二萬冊,發展陣地讀者200人。

縣圖書館建館整整一年,即到了1966年9月,文化大革命席捲長沙。次年,縣館成了組織「青年近衛軍瀏陽河戰團文攻武衛指揮部」的駐地。一萬 余冊圖書幾乎丟失、偷盜過半,經全館人員竭力搶救倖存圖書不上6000冊,農村流通的二萬餘冊圖書流失一空,圖書館保存文化遺產的職能遭到毀滅性的破壞。 當時武鬥不休,內亂加劇,縣館被迫閉館停辦,直至1975年6月。

停館期間,縣圖書館通過縣文教局向省、市文化局請款改建館舍。1968年省文化局撥款二萬元,縣館由譚敏衡同志負責基建工程,將前棟平房改建成 一層水泥預製板樓房,樓上約110㎡作為書庫,樓下一間約40㎡為閱覽室,另一同樣大小房間作外借處。同時縣館添置了書架12個,閱覽桌9張,目錄櫃2 個,期刊架2個。

館舍剛改建竣工,1969年縣革命委員會決定將縣電影管理站遷駐縣文化、圖書兩館,同年兩館撤除建制,人員全部下放勞動和進「五七幹校」,或調至其他單位工作,僅留文化館粟雲同志駐館保管財產。

1972年,縣革委決定恢復文化館、圖書館。並將館址遷往高塘嶺(現望城縣城關鎮)原長沙縣委黨校校部。將譚敏衡從蓮花區文教辦調回。

1973年,縣委組織部調方偉同志到圖書館,為縣館恢復開放采編圖書。同時,臨時僱請了楊炳輝、李立憲等六位熱愛圖書工作的讀者,在譚敏衡同志指導下開始清理劉少奇主席的書籍,大批地清理了林彪、陳伯達反黨集團的毒草書籍,當時稱之為清「劉毒」與清「林毒」。

1974年10月「批林批孔」運動結束之前,縣委組織部調馬若蘭來圖書館工作。1975年4月,縣文化館、圖書館從高塘嶺搬回榔梨原址,並將何 立准從文化館轉至圖書館工作。此時,縣圖書館基本定編為四人,仍由縣文化館館長譚敏衡負責抓圖書館工作。同年4、5、6三個月,全館人員連續作戰,將新舊二萬多冊圖書分編加工完畢,於七月正式恢復陣地開放。發放借書證300個,建立農村流通點84個。

1976年4月,省文化局在醴陵縣召開全省普及農村三級圖書網現場會,參觀了板杉公社和竹花山大隊及該大隊各生產隊圖書室。長沙縣文化館館長張 伯林同志參加了會議。會後,中共長沙縣委宣傳部以長宣(1976)02號「關於以階級鬥爭為綱,建立三級圖書網的意見」的文件,發至全縣各社(鎮)。五 月,由縣文化局牽頭,組織縣圖書館、縣文化館、縣新華書店三家共10名幹部在果園公社黨委領導下,短短一月內,在全社16個大隊、7個社屬企事業單位和184個生產隊全部建立了圖書室。購書經費達6000多元,購買新書34750多冊,新置書櫃87張,為全縣普及三級圖書網現場會的召開奠定了良好的基 礎。但當時正值「四害」橫行,政局不定之時,受「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的嚴重干擾破壞,全縣培養的這個三級圖書網的先進典型也隨之夭折。

1976年9月,縣文教局分配兩名「湘江師範」畢業的同志來館工作,王明惠擔任文化、圖書兩館會計,黃自奇分工圖書館業務輔導。

1977年5月,縣委組織部任命歐陽正坤為長沙縣圖書館館長、兼文化、圖書兩館黨支部書記。同年縣圖書館經費獨立核算。並將果園公社金龍大隊辦 的圖書館重點轉移到金江大隊。該大隊黨支部十分重視圖書工作,每年撥款300元辦圖書室,新置書櫃40張,藏書1800多冊,讀書活動經常,舉辦了農民業 余夜校。縣委宣傳部連續兩年組織全縣宣傳文教戰線領導同志現場參觀。1978年,該圖書室迎接了省、市、縣、區群眾文化工作大檢查,評為先進集體。縣圖書 館曾兩屆專程帶領全縣圖書管理員學習班的學員前往參觀。省、市圖書館領導同志也曾多次前往指導工作。南京、成都等省市文化部門的領導也不遠千里來該大隊圖 書室參觀。

1976年10月,黨中央一舉粉碎禍國殃民的王、張、江、姚反黨集團以後至1977年10月止,縣館根據省市圖書出版部門和新華書店清理「四人 邦」毒草圖書目錄,清理提存了有關批林批孔、儒法鬥爭史、學小靳莊等方面的書籍共25000多冊,是圖書館有史以來清理圖書時間長、清理書籍多、造成 書卡賬亂的一次。給縣館的業務整理帶來了艱巨而繁重的任務。

1978年國務院批准恢復望城縣建制。長沙縣委決定縣圖書館不予分搬。圖書、財產一律不動,僅將黃自奇分到望城縣文化館,縣圖書館仍保持五個工作人員。

1979年,縣委宣傳部抽調歐陽正坤館長去開慧公社任三分之一工作隊副隊長,縣圖書館仍由縣文化館譚敏衡副館長抓全般工作,四月,唐鏞同志調圖 書館。5、6兩月,縣文教局又調來三位錯劃右派的同志來館工作。羅應卿、鄧敏捷如期到職,楊名山留縣搞文物和農運調查。此時,縣圖書館由原來的5個人增加 到9人。

1980年,縣委宣傳部決定將文化館、圖書館建制徹底分家,各行其事,行政、業務財經互不相關,黨支部分設兩個,從此,長沙縣圖書館才得以正 名,此舉乃縣圖書館歷史的轉折點,新的里程碑。五月,縣委宣傳部秘書組組長羅金樹同志(現任宣傳部副部長),縣文化局副局長楊益村同志與縣文化館譚敏衡副 館長,縣圖書館歐陽正坤館長共商分家之事。經協議,縣圖書館業務用房不變,設備財產不動,兩館工作人員宿舍家具仍各歸原主,其他公用房屋兩館共用,電話各設賬號,水電費用各半,此後,縣圖書館才名符其實行使各項職權。這一年,縣館人事異動頻繁,先後有鄧敏捷、羅應卿、王明惠、方偉4人調出。同年元月和8月,縣組織部人事局又從果園公社、五美公社教師隊伍中調來譚文愷、陳智廣兩同志,縣館當時定編7人。

縣圖書館館舍條件極差,陣地輔導書庫、閱覽室冬天當北風,夏天像蒸籠,停電像暗室。為改善和增加圖書業務用房,1981年由縣文化局出面向縣房 產公司租佃原榔梨區供銷社修秤門市部一棟約150㎡房子,每年付房租費700元。同年5月,縣文化局撥款2000元,將前棟原門市營業間維修一新,改建成 有50㎡能容納50個座位的成年人綜合閱覽室。

1981年5月,遵照黨中央「全黨全社會都來重視兒童和少年的健康成長」和關於「建立少年兒童圖書館(室),組織和引導廣大少年兒童多讀書、讀 好書,是促進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的指示精神,縣館迅速行動,騰出一間約16㎡的辦公室,設置少年兒童閱覽室和外借處,並配備陳智廣為少 年圖書工作專干。從此,縣館正式開闢成兩個陣地,為發展少年兒童圖書事業布下了基石。

1982年4月,長沙縣委抽調歐陽正坤館長到縣打擊經濟領域嚴重犯罪辦公室搞專案工作。縣委宣傳部、縣文化局指定何立准臨時負責縣館行政、業務 工作。五月,由團縣委、縣婦聯、縣教育局、縣工農業教辦五家聯合倡議建立「長沙縣農村少年兒童圖書服務中心」,成為領導全縣少兒圖書館(室)工作的組織機 構。這一倡議得到了黨、政、軍領導、各條戰線、各界人士大力支持。革命前輩着名教育家我縣五美鄉的徐特立老人的兒媳徐乾同志,從北京寄來500元,以示對 家鄉少年兒童的關懷;革命老人着名歷史學家、文學家廖沫沙同志,捐贈圖書200冊,從首都寄往長沙,廖老家鄉我縣干杉公社建立少圖中心時,他老捐款200 元,以表對家鄉人民看書求知的關心;解放軍駐長工程兵學校,以及學校全體指戰員向我縣少圖中心熱心資助,捐款93612元,全縣為少圖中心資助2800 元,獻書2082冊。建立了少年兒童圖書服務中心,中心設在縣圖書館。

為摸索發展我縣鄉(鎮)少圖服務中心的經驗,縣館派楊名山等在高塘公社試點。1982年4月18日,我縣第一個公社少年兒童圖書服務中心在高塘公社誕 生。這一新生事物得到了省、市、縣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的支持和贊助。在省少年兒童圖書館具體輔導下,公社黨委高度重視,公社團委、人武部、文教辦、婦聯、 文化站等部門緊密配合,協調努力,少圖中心經常開展了多樣讀書活動,為全縣各鄉(鎮)建立少圖中心樹立了榜樣。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劉正同志(時任省委副書 記、省長)在省少兒圖書館第一副館長陳慧中同志陪同下,於1982年10月20日視察了高塘公社少圖中心,高度評價了少圖中心的作用,並作了關於「努力發 展農村和城鎮圖書室」的指示。同年12月,省文化局以湘文辦(1982)113號文件印發了這個講話,發至全省城鄉各鄉(鎮),推廣高塘公社以辦好少圖中 心為突破口,進而把青年人以至成年人的讀書學習風氣帶動起來的經驗。同時題詩一首書贈高塘公社少圖中心。詩曰:「稻熟書香桔味鮮,高塘處處更新顏,黃興無 我誰為繼,明日英豪今少年。」事後,中共長沙縣委以長發(1983)33號文件,進一步強調了要努力發展農村圖書事業,興建一批新的少圖服務中心,農村圖 書事業的發展要以建立少圖服務中心為突破口……。1982年12月,高塘公社少圖中心被評為全國少年兒童圖書館(室)先進集體。縣圖書館亦被評為全省少圖 工作先進集體。1982年12月17日,高塘公社黨委副書記商長安同志上北京出席了國務院文化部召開的全國少年兒童圖書館(室)表彰大會,並在人民大會堂 作了題為「建立農村公社少年兒童圖書服務中心的初步體會」的大會發言。

高塘公社少圖中心建立以後在發展校隊合辦、團隊合辦基層圖書室和建立圖書戶方面成效顯着,影響深遠。楊托大隊廟門堂生產隊退休教師杜覺仁自費辦 的圖書戶——「妙文書舍」,從購百冊圖書、訂幾份報刊為四鄰子弟閱讀,發展到藏書近5000冊的大型圖書專業戶,為我縣圖書事業向家庭發展樹立了楷 模,1982年8月,湖南電視台為此拍了電視新聞片,隨後湖南日報、湖南人民廣播電台、長沙晚報和《新觀察》雜誌記者相繼專文介紹。省委副書記、省長劉正 同志也親臨視察,並在他家開了座談會,發表專文稱讚。

另一朵圖苑新花是高塘公社雙坪大隊青年李中笑辦的圖書戶,被共青團長沙市委樹為「青年精神文明建設紅旗」,1982年被評為全省少圖工作先進個 人,1983年5月時任團中央書記處書記的胡錦濤同志親自視察了這個圖書戶,揮筆題詞「向李中笑同志學習!」並兩次來信和寄書給她,勉勵她堅持辦好圖書 戶。中國農民報、中國青年報、《新觀察》編輯和記者也登門採訪並題詞留念。我省新聞廣播單位都先後專文報導。中圖學會少圖研究組負責人張學仁、羅友松和一 些知名人士視察了李中笑圖書戶,肯定了當前農村中出現的圖書專業戶這一新生事物的前途和發展方向。繼高塘公社農民辦圖書戶以後,我縣干杉公社石坡大隊廖沫 沙同志的堂弟廖國清也辦起了圖書戶,省、市、縣有關部門領導同志也親臨指導,廖老曾多次寫信勉勵其弟為發展農村文化事業應盡餘熱,並贈寄圖書30冊,春華 山公社退休教師李默青辦的圖書戶還多次接待了外賓參觀。隨後望新公社西藪大隊實竹坡青年彭繼良也自費辦起了「實竹書舍」,得到了省、市、縣宣傳圖書戰線的 領導好評。在建立圖書戶的影響下,隨着農村形勢的發展,我縣又出現了科技圖書示範戶。榔梨公社龍華大隊退休教師鄧重益是全縣着名的養雞專業戶,他養雞的主 要經驗是科學飼養。我館發現這一典型後,跟蹤服務提供成批養殖科技書籍,同時允許鄧老師到書店購買所適用書籍由縣館報銷。為發展我縣科技圖書示範戶樹立了 典型,這是我縣圖書事業史上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1983年3月,縣組織部任命楊名山同志為縣圖書館副館長。同年六月縣組織部任命歐陽正坤同志為縣圖書館黨支部書記。這一年是長沙縣基層圖書事業蓬勃發展的一年。截至12月止,全縣已有26個公社先後建立了少圖中心和圖書室,共投入資金27萬元,新建各類圖書室208個,圖書角533個,創建圖 書戶或圖書聯繫戶202戶,共藏書104250冊,報刊205種,圖書室閱覽室、展覽室等業務用房使用面積增加到3270㎡,新置書櫃152張,閱覽桌80張,期刊架62張,基層專職圖書管理員13個,出現了我縣農村圖書事業空前規模的大好形勢。

1984年,歐陽正坤調任文物管理所所長,何立准任澤區圖書館館長,縣委宣傳部從梅花醫院調李海斌同志任支部書記,1984年7月,楊名山免去副館長,任協理員。由於工作需要,陳智廣調電影公司工作,並從梨江中學調梁明接替陳智廣擔任少兒閱覽室工作。

這一年圖書館工作重點仍放在農村,除認真鞏固鄉鎮少兒圖書服務中心外,還花較大精力做好了農村圖書室、科技圖書示範戶的發展鞏固工作。當年,圖書戶中的佼佼者杜覺仁、李中笑、廖國清、姜正業、郭志強等人參加全省科技圖書示範戶表彰會並被評為「湖南省優秀圖書戶」。

1985年,余偉健同志從文化館調入我館工作。唐鏞同志退休。

這一年我們仍集中精力抓好農村圖書室、戶的發展鞏固工作。特別是對榔梨區、高塘鄉及李中笑、李國雄、廖國清等一批圖書戶進行了重點輔導和跟蹤服 務,取得了較好成果。縣圖書館參加了省少年兒童圖書館在懷化召開的省少兒圖書工作經驗交流會,並在大會上作了題為《適應改革的潮流、鞏固鄉(鎮)少圖服務 中心》的發言。同年4月,圖書戶李中笑被評為「全國新長征突擊手」並赴北京參加會議,受到表彰,同時受到胡耀邦等中央領導的親切接見。10月,榔梨區宣委 胡仲興同志代表榔梨區少圖中心領導小組出席了省文化廳在常德召開的農村圖書流動現場會議,並在會上作了「發揮圖書協作網的作用,更好地為建設四化服務」的 發言,獲得了領導的好評。為了考察農村圖書工作情況,國家文化部圖書館事業管理局史景霞同志來我縣指導工作,對我縣重點抓好農村圖書室、戶工作給予了肯定。

1986年,何立准館長調望城縣圖書館任館長。

同年6月,國家文化部圖書館司制定了《關於縣圖書館工作的若干規定》(徵求意見稿),更加明確了縣級圖書館的性質和工作任務,要求縣圖書館須做好以下幾項工作:「開展社會教育、普及科學文化知識,開展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讀者服務工作,以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

1986年6月,縣圖書館參加市、縣建設文明圖書館活動,被市文化局評為農村輔導工作先進單位,受到獎勵。3月24日,按照省文化廳安排,各館開展圖書館 宣傳活動日活動,我館第一次在榔梨服務大樓前坪擺攤設點,開展了「革命導師論圖書館」、「縣圖書館館史簡介」宣傳,開放了圖片宣傳、書刊閱覽、解答諮詢、 播放錄音故事、發放借書證等服務項目,擴大了圖書館影響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這年,縣圖書館還重點抓了為「星火計劃」服務的工作,並將館內人員進行分工 把關,實行跟蹤服務。同時,還將原來的普通圖書戶進行變型轉軌,將他們培養為科技圖書示範戶。在這項工作中,我們加強橫向聯繫,與縣科委、市、省農科院、 省畜牧所等單位取得聯繫,為圖書戶穿針引線、架橋擺渡,舉辦多個種、養殖培訓班,使之掌握一至兩項致富技術。同時編印了《信息之友》刊物發放基層,為科技 圖書戶提供了發家致富的科技信息。使我縣科技圖書示範戶創建工作健康發展。

1987年9月,縣文化局任命譚文愷同志任圖書館副館長。黃奇志、彭仕文兩位同志從湖南圖書情報學校畢業分配到圖書館工作。

這一年,我縣圖書館工作邁上了一個新台階。為落實省文化廳30號文件精神,明確把為農村科研生產服務、為「星火計劃」服務作為工作突破口。 全年平均3人下鄉500多天,新建5個圖書室,5個科技圖書示範戶,組織「科技信息日」9次。這年6月6日長沙市文化局以長文群《87》10號文件下發了 「關於建設萬冊圖書館」的意見,要求各圖書館適應兩個文明建設的需要,迅速填補長沙地區沒有鄉鎮萬冊圖書館的空白,爭取年內建1—2個萬冊圖書館。我館迅 速組織人員進行調查摸底,很快將點定在了廻龍鄉。經過近4個月的緊張籌建,於1987年9月28日建起了長沙地區第一個萬冊圖書館,填補了長沙地區沒有鄉 鎮萬冊圖書館的空白,在慶祝廻龍鄉萬冊圖書館成立授牌儀式後,市文化局副局長、兒童文學作家羅丹揮毫提詞「一枝先報春消息、萬紫千紅遍地開」。

1988年,隨着全國開展專業技術職務的評聘工作的開展,我館有譚文愷、梁明、馬若蘭、楊名山同志被評為館員(中級技術職稱)。這一年為開展 「以文補文」工作,我館開辦了「文化服務部」,還請省館指導開辦黑木耳培訓班,並種植了部分黑木耳。由於經費、技術、場地等多方面原因,慘澹經營了一段時 間後,都沒收到什麼效益。同年5月,省文化廳、省科委在長沙召開了「湖南省圖書館信息工作暨為『星火計劃』服務經驗交流會」,我館譚文愷、楊名山參加了會 議。大會會議紀要中寫到:「長沙縣圖書館在全縣農村大辦科技圖書示範戶,使一些鄉鎮出現了一批科技致富典型,並通過這些示範戶向周圍農戶擴散科技知識,傳 遞致富信息,帶動農民共同走科技致富道路。農民非常歡迎,效果很好,走出了一條農村圖書工作的新路子」。

1988年10月,由團中央、全國婦聯、文化部、國家教委、全國少工委、國家新聞出版署在長沙聯合召開了「紅領巾讀書讀報獎章活動經驗交流 會」。我館譚文愷、楊名山同志參加了會議。會後有60多名代表和部分中央、省、市、縣領導到黃興鎮李中笑和干杉鄉廖國清圖書戶參觀指導工作。年底縣圖書館 被評為省、市「星火計劃」服務工作先進單位。

1988年,縣文化局任命譚文愷同志為圖書館館長。湘潭大學圖書情報系畢業生劉弘旻同志分配來圖書館工作,黃奇志同志在瀏陽河榔梨段不幸溺水身亡。

一年,我館在搞好陣地圖書借閱活動的同時,還建立了黃興鎮萬冊圖書館,新發展科技圖書示範戶20戶。利用《信息之友》刊物,向鄉村及圖書戶提供信息 2000多條。這年6月4日,北京發生了動亂事件,我館沒有參與和傳播謠言的情況出現。在這年七月七日,縣安委收我館報告後進行實地勘察鑑定,確定圖書館館舍為危房並發出了同意拆除通知。

1990年,支部書記李海斌同志退休,文化局決定由譚文愷同志負責兼任支部工作。李海斌同志的兒子李軍頂職到圖書館工作。

這一年,我們在圖書館外借處設立了新書專櫃,實行開架借閱,刻印新書目錄15期發到讀者手中,使讀者進一步了解了新書動態。在農村輔導方面,繼 續抓好了圖書館為「星火計劃」服務和萬冊圖書館發展鞏固工作,受到了上級表揚。參加全省公共圖書館為「星火計劃」服務成果獎競賽活動,我縣報送的「為科技 圖書示範戶李樹仙發展瘦肉型豬飼養服務」獲科技成果二等獎;我縣廻龍鄉圖書館被市文化局評為先進萬冊圖書館。

1991年,武漢大學圖書館系本科生陳桂華分配來館工作。協理員楊名山同志離休。

元月10日,長沙縣人民政府以長政字〔1991〕1號「長沙縣人民政府關於要求解決縣文化館、圖書館建館經費的請示」,請求市政府解決兩館建館 經費問題。同年2月2日,長沙市人民政府以長政〔1991〕7號文件,「關於要求解決我市長沙縣文化館和圖書館建館經費請示」向國家文化部報告、請求文化部撥款120萬元,解決我縣文化、圖書兩館建館經費。為我館建館帶來新的希望

同年2 月,湖南省文化廳制訂了《關於實施湖南省鄉鎮圖書館(室)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長沙市文化局發出長文群〔91〕字第4號文件、轉發省文化廳《關於實施(湖南省鄉鎮圖書館(室)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要求各地實施這個暫行辦法。

這一年,我館把基本書庫的公務題名目錄由四角號碼排列改由漢語拼音排列;同時,建立了果園鄉萬冊圖書館;主辦了慶「七一」書法賽,並將100多副作品進行了陳列展覽,受到讀者歡迎。

5月底,市文化局召開會議,表彰一批先進文化站、萬冊圖書館(室),我縣果園鄉萬冊圖書館被評為先進萬冊圖書館、受到了表彰。

七月中旬,根據廖沫沙先生的遺囑,廖沫沙先生的夫人陳海雲同志決定將廖沫沙的圖書及部分遺物贈給我縣圖書館。縣文化局、圖書館經報告縣政府,爭 取經費3000多元由縣文化局劉正坤副局長、縣圖書館譚文愷及廖沫沙的侄孫女廖紅玉三人到北京接受捐贈並辦理相關手續。共接收圖書1558冊,包括一套線 裝24史和部分工具書及一批遺物。大大地豐富了我縣圖書館的館藏。

1992年,文化局安排章穗同志到圖書館工作。

2月25日,縣文化局簽長文發〔1992〕4號文件,「長沙縣文化局關於請求給予新建縣圖書館建設經費補助的報告」請求市文化局並報省文化廳解決經費25萬元。解決縣圖書館建館經費的不足,增添了我們建館的信心。

4月,我館完善了目錄體系,建立了公務題名、公務分類、讀者題名、讀者分類四套目錄。在農村輔導方面,幫助建立暮雲鎮萬冊圖書館。同時投資近千 元辦起租書攤;買了一台彩色電視機及放相機,由李軍負責放錄相等開展以文補文工作,邁出了以文補文工作堅實的一步,獲利3000餘元。

在建館方面,共打報告6件,到文化部爭取了經費10萬元,並辦理了建館手續。經多年籌備、準備建館之際,接文化局通知,由於縣裡設立了經濟開發區,決定停止在榔梨鎮建圖書館。

1993年,由於工作需要,陳桂華同志調至湖南省財政廳信託投資公司工作。

同年七月,長沙地區遭受百年未遇的大洪災,圖書館整個一樓被淹,雖經奮力搶救,還是造成巨大經濟損失,近2萬冊圖書被淹壞,數件物品被沖走。但 圖書館工作人員克服困難,努力工作,迅速恢復了工作。在農村建立了干杉鄉萬冊圖書館;辦起了劉銀華、汪建明等5戶科技圖書示範戶;在縣政府內舉辦了紀念毛 主席誕生100周年潑墨會活動,縣電台、電視台作了報道,效果很好,有60件作品獲獎,並選送20件作品報市參加展覽。

這年,我們還出租空餘場地給習武人士艾樂先生。辦起星沙武術館,創收6800多元。

1994年,我館工作人員隊伍相對穩定。這年,國家文化部組織對省、市、縣公共圖書館進行評估達標,評定等級。我館由於沒有館舍及條件太差。圖書館打報告請示各級文化主管部門獲得批准後,沒有參加這一工作。

1994年5月,縣圖書館與市圖書館在榔梨鎮中心小學舉行了「圖書館宣傳活動周暨慶「六一」智慧宮讀書活動」。兩館出動工作人員15人,投入書 刊2000多冊展閱,挑選謎語300多條,還有本地區30多個小書法家現場即席表演,大大地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獲得了領導和社 會的好評。

這一年,不但鞏固了陣地和圖書輔導工作,還建立了易新祥、胡蘭芝、張海凡、張海光四個科技圖書示範戶。譚文愷撰寫的論文《淺談科技圖書示範戶》在省刊《圖書館》94·1期上發表。

1995年,縣政府同意在開發區辟杉星廟一座山地約360多畝,建文化公園,交由文化局開發。文化局規劃在內建文化局、文化館、圖書館、文化市 場辦公室,並由幾家共同投資、共同開發與管理,並成立公園開發領導小組,抽借我館譚文愷同志為副組長,隨即到星沙辦公。在圖書館內,縣文化局以長文發 〔1995〕6號《長沙縣文化局關於長沙縣圖書館「關於改編、清理藏書暫時關閉外借處的報告」的批覆》發文,同意我館關閉外借處進行藏書清理分編,作好搬 遷圖書館的籌備工作。因此,所有工作人員在館進行分編整理館藏圖書工作,臨時安排梁明負責單位工作。同時,譚文愷同志抽借到星沙工作時,負責籌建圖書館宿舍。

1996年,徐勇調圖書館工作。

這一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批准,星沙鎮定為縣治。縣政府機關陸續遷往新縣城。從此,長沙縣結束了有縣無城的歷史。縣圖書館宿舍樓於1996 年4月竣工,5月28日我館全部搬往星沙,5萬多冊藏書暫存放在一間宿舍及借用文化局一間辦公室內。圖書館從此正式搬遷星沙,結束縣圖書館不在縣城的歷 史。

1996年4月19日,湖南省文化廳、湘文涵〔1996〕18號「關於同意建立光達圖書館的復函」,同意設立光達圖書館,在此之前為紀念許光達將軍誕生90周年,縣委縣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成立光達圖書館事宜,市、縣有關領導,許光達之子許延濱少將等出席會議。6月6日,縣委印發了會議紀要, 成立了光達圖書館籌建領導小組。由縣委副書記陳明亮同志任組長。領導小組開了工作會議,着手作出建館規劃,縣文化局、圖書館通過《長沙晚報》向社會招標建 築設計,並徵得效果圖17張。並選出其中8個供許將軍和上級參考。後由於多種原因未能實現目標。

1996年8月22日,我縣按市委宣傳部等六單位聯合文件精神,由宣傳部等六單位聯合發文《關於組織開展百萬農民讀書活動的通知》,在全縣廣泛 開展讀書活動,活動由圖書館承辦。我們共組織書刊六萬冊,印發文件150份,在全縣成立讀書小組218個。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讀書活動。同年9月,市文化局 在我縣黃興鎮召開了「長沙市百萬農民讀書活動現場經驗交流會」,我縣作了題為《書聲琅琅遍山鄉》的經驗介紹。會議對我縣進行了表揚,10月,市委宣傳部在 紅旗劇院召開總結會議,授予我縣圖書館「百萬農民讀書活動組織獎」。

1997年,隨着香港的順利回歸,給了我們極大鼓舞和鞭策。4月,在文化局支持下,我們在文化公園門面開闢了圖書外借、閱覽室。正式向社會開放。同年5月,我們在青山鋪鎮建立了萬冊圖書館。同時,建立了楊國棟等三戶科技圖書示範戶。還參加了由市委宣傳部等六單位聯辦的「迎回歸、頌中華」讀書活 動,我縣派隊參賽,獲得了演講比賽第三名。

1998年8月,原楊開慧紀念館副館長吳幼農調任澤區圖書館副館長。

同年8月至10月連續2個多月,國家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災害,全館同志積極響應黨和政府號召,參與捐資救災。

11月,在柳直荀烈士100周年誕辰紀念活動中,為籌建直荀圖書館,在縣委宣傳部、縣直機關工委、縣文化局領導下,縣圖書館發起由全縣機關幹部和教師捐獻圖書的活動,收到縣內各界人士捐獻的各類書籍2萬餘冊,幫助直苟學校建起了圖書館,縣圖書館也補充了部份新書。

1999年,幫助和輔導開慧中心小學建立了萬冊圖書館,當年,縣圖書館榮獲1977——1999年度省文化廳頒發的「湖南省公共圖書館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成果」三等獎和長沙市「三個百萬」讀書活動成果板報展覽二等獎。

2000年,幫助和輔導青山鋪中學和北山鎮蒿塘中學建立了萬冊圖書館。與縣關心下一代協會合作,成功的組織開展了暑假少兒讀書活動。同時,從開 慧學校借來計算機,組織館裡職工開展計算機知識培訓。吳幼農、譚文愷圓滿完成了縣政府交辦的策劃並製作爭創全國體育先進縣展覽的任務,長沙縣申報全國體育 先進縣獲得成功。

當年,譚文愷被市文化局評為社會文化先進個人,彭仕文獲市服務員獎,吳幼農獲縣人民政府嘉獎,徐勇參加局工會組織的文體競賽活動獲二個二等獎。

同年,彭仕文撰寫的論文《加強繼續教育、全面提高館員素質》和徐勇撰寫的論文《論數字化圖書館的建設》參加「長株潭經濟一體化」文獻信息建設與服務學術研討會徵文,同獲三等獎。

2001年,幫助和輔導白沙鄉中學建立了萬冊圖書館。在組織少年兒童參加全省少兒「頌歌獻給共產黨」徵文競賽活動中,開慧小學的毛盾和江彩分獲一、二等獎,縣圖書館獲組織獎。

輔導和幫助江背印山村建立了村圖書室。

當年3月,長沙邊防檢查站戰士楊帆轉業,安排到我館工作。

10月15日,由縣委辦、縣政府辦就地方文獻徵集工作對縣內各單位下發專文,要求各單位編印的文獻資料都要交2本到縣圖書館收藏,為我館加強地方文獻的集藏提供了很好的依據。當年,我館收集地方文獻2000多份。

2002年,幫助和輔導安沙鎮唐田中學建立了萬冊圖書館。組織少年兒童參加全省少年兒童「爭做綠色小衛士」讀書徵文活動,學生讀者莫帥、黃品獲一等獎,曾謙獲三等獎、夏晶藝獲優秀獎。

吳幼農參加《長沙縣誌》的續編,完成「文化體育篇」的撰寫任務。

由於圖書館建設未能啟動,和文化公園開發建設等原因,文體局搬到縣政府辦公樓,文化館搬到縣蔬菜局(星沙購物中心),縣圖書館則於當年5月從文化公園門面搬至縣實驗中學(當時稱維漢中學)內李維漢紀念館辦公。

2003年,幫助和輔導黃興中學建立了萬冊圖書館。為跳馬鄉劉立新和北山鄉彭錫章老人等圖書戶分送了部份圖書。摘編了《農村科普文摘》下發到鄉 鎮,組織了少兒暑假讀書活動。參加湖南省少年兒童「傳承中華美德」讀書徵文競賽活動,開慧小學學生袁朗寫作的「讀《偉大的祖國——名人篇》有感」獲一等 獎,劉珊寫作的「讀《中華傳承美德》有感」獲三等獎。

當年9月,因李維漢紀念館裝修,縣圖書館搬遷至星沙二區租用了一套私人住房作辦公場地。即使在如此困窘的條件下,圖書館仍然一方面堅持外借、閱覽等工作,另一方面設置流動書攤,堅持為群眾服務。

同年7月,原開慧館副館長胡群義調任澤區圖書館館長,劉弘旻任副館長。因為年齡關係,譚文愷、吳幼農不再負責圖書館工作。

2004年11月,認真組織了少年兒童參加湖南省知識工程領導小組、湖南省少年兒童讀書活動辦公室組織的全省少年兒童「文明、禮貌、衛生、健 康」讀書徵文競賽活動,我縣開慧小學學生江譽陽獲一等獎,開慧小學繆貝和黃興鎮福田中學李惠獲二等獎,開慧小學王樂文、趙陽瑋獲三等獎。

幫助和輔導開慧鄉大華村建立了村圖書室。

由於圖書事業發展較為迅速,各鄉鎮中學和大部分小學均已建有萬冊圖書館和圖書室,市文化局、市圖書館已不再為鄉鎮萬冊圖書館授牌。我縣所有鄉鎮均有鄉(鎮)校合辦的萬冊圖書館。

吳幼農參與「長沙縣十一·五規劃〈文化體育事業十一·五規劃〉」的制定。

2005年7月,圖書館從二區民房搬到縣廣播電視局附樓二樓辦公。組織縣內青少年參加長沙市「紀念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紅軍長征七十周年青少年讀書知識競賽」,獲團體二等獎。流動圖書站在易初蓮花商場前坪等地為群眾服務多次。

當年,縣政府、文體局抽調李軍參與星沙鎮拆遷安置工作;吳幼農完成《中共長沙縣地方史(文化體育篇)》和縣委宣傳部有關部份的編撰任務並被縣委辦縣政府辦評為先進個人。

劉弘旻撰寫的論文《網絡環境下縣公共圖書館的現狀及發展》和《長沙縣鄉鎮萬冊圖書館的現狀及發展思考》在湖南省公共圖書館「中小型圖書館建設與發展」論文研討會上分別獲二、三等獎。

輔導和幫助黃花鎮黃龍新村和春華石塘鋪村建立了圖書室。

2006年4月,館長胡群義調到開慧館工作,周娟從黃興紀念館調任澤區圖書館館長、副館長由劉弘旻、楊桂湘擔任。

春節期間,我館選送的由章庭傑、余憲良、宋長庚撰寫的春聯,參加長沙市「創建平安社會、構建和諧長沙」春聯展覽評比,同獲二等獎。春節期間,還組織了少兒有獎猜謎活動,先後有300餘小朋友參加了活動,很受少兒歡迎。

3月,組織青少年參加長沙市「構建和諧社會」徵文演講比賽,有星沙小學胡謙益獲小學組一等獎,星沙中學謝舟獲中學組三等獎,胡謙益還代表長沙地區參加湖南省知識工程領導小組舉辦的演講比賽獲三等獎。

6月至9月,縣圖書館和黃興紀念館共同舉辦了「紀念黃興逝世九十周年讀書徵文」活動,共收到散文詩歌、楹聯等作品150多篇,經組織專家評審,評出一等獎2名,二等獎4名,三等獎6名和11名紀念獎,黃興文化站、特立中學獲優秀組織獎。

當年,為貫徹落實國家文化部和省、市文化部門關於進一步加強全省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的精神,全館職工參加了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知識與技 能學習培訓;(劉弘旻代表長沙縣隊參加市里比賽獲二等獎,長沙縣隊獲組織二等獎。)爭取到文化部對我縣共享工程基層網點建設設備3套,價值10萬元;認真 落實了4個鄉鎮,29個基層網點的建設任務,完成了市文化局交給我館的任務。

為搞好讀者服務工作,當年,還投資8000元,添購了一套方便流動圖書服務的棚架,閱覽桌椅和書箱等設備。

吳幼農撰寫的論文《加強農村群眾文化工作之管見》在湖南省群眾文化學會、湖南省群眾藝術館的論文專集《群論——群眾文化的實踐與思辨之五》發表並獲一等獎。

2007年,國家文化部將長沙縣列入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全國一百個試點縣之一。為搞好我縣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4月,成立了以斯洪標副 縣長為組長,政府辦副主任夏聲朝、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繆暢群、縣文體局局長魏利華為副組長的「長沙縣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領導小組」。4月12日,斯副 縣長主持召開了有關部門負責人和鄉鎮宣傳委員出席的協調會,對共享工程建設作了周密部署,在國家財政撥款40萬元的基礎上,縣財政配套專項經費32萬元用 於工程建設,至9月上旬,在縣圖書館內建成一個有防雷接地,10兆光纖的中心機房,一個多媒體室,一個有20台電腦的電子閱覽室的縣級支中心,20個鄉鎮 和98個村基層服務點。9月初通過省文化廳、省、市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中心專家驗收穫得好評。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在我縣得以實施,可以說是我縣公 共圖書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一個里程碑。

4月至年底,在縣委宣傳部領導下,全縣開展機關幹部職工「讀書修身」活動,為配合這一活動開展,縣圖書館每周星期三送書到縣委縣政府大樓,為機 關幹部借閱圖書提供了便利。同年,參加市委宣傳部等單位組織的「我心中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少年兒童徵文活動,黃興中學張敏獲三等獎,蘇汝、章超獲二等獎、 陳可、李蘭、趙鳳鳴獲三等獎,鄧虹燕老師獲優秀指導獎,縣圖書館獲長沙市委宣傳部頒發的組織獎。

8月,為迎接黨的十七大召開,縣紀委、縣委宣傳部、縣直機關工委、縣文體局聯合組織廉政文化建設專題讀書活動。縣圖書館作為讀書活動承辦單位,認真組織和精心挑選了《反腐倡廉讀本》等優秀讀物向廣大幹部推薦,並專設了廉政書架方便讀者,受到好評。

劉弘旻撰寫的論文《談談文化共享工程縣支中心建設與服務的經驗》,在「長株潭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論文評獎活動中,獲湖南省圖書館學會頒發的三等獎。

吳幼農申報副研究館員,於11月14日獲省評委評審通過。

年終,李軍被評為2007年度長沙縣治安重點保衛工作先進個人。余偉健被評為縣文體局先進個人,周娟獲縣人民政府嘉獎。譚文愷、彭仕文獲本館崗位獎勵。

2008年,是中國人民經歷了大悲大喜的一年。一月冰雪災害和五月十二日四川汶川的大地震曾使全國人民為之揪心流淚。為支援災區,全館同志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捐衣捐款,黨員還繳納特殊黨費200元。

8月8日,在北京舉行的奧運會,又圓了中華民族百年奧運夢想。奧運會在中國成功舉辦令世人矚目。

1月8日,由國家文化部組織的以四川省圖書館館長李忠昊為組長、國家信息中心主任陳移兵、江蘇省信息分中心主任沈麗丹、以及江蘇省、深圳市、湖南省文化廳和省圖書館、長沙市文化局和市圖書館等領導和專家,來我館對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檢查驗收,充分肯定了我縣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的工作成績。8月,國家文化部授予我縣支中心「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示範縣」榮譽稱號。

2月組織開展了少兒有獎猜謎活動。

3月,根據中央文明辦等八部委《農家書屋工程實施意見的要求》和湖南省新聞出版局關於《湖南省「農家書屋」工程試點辦法》的要求,我館對全縣 20個鄉鎮進行了摸底,選出26個基礎條件好、村民集中、文化活動開展得比較頻繁的村級點上報省市主管部門作為2008年「農家書屋」的試點,同時對26 個農家書屋進行了業務輔導。

4月17日,我館和新華書店一起前往黃興鎮、春華鎮和金井鎮5家「農家書屋」送書5000多冊,價值5萬多元,正式啟動我縣「農家書屋」送書工程,此舉深受農民歡迎。

10月份,我館組織縣內少年兒童參加長沙市委宣傳部等六家單位聯合舉辦的「文明長沙和諧湖南」美文誦讀比賽暨「美麗新世界」 美文和繪畫作品徵集活動,我館獲組織獎,長沙縣代表隊還獲得美文誦讀比賽銀獎。星沙盼盼中心小學六年級59班潘璐同學榮獲比賽二等獎。

12月,館長周娟調文體局擔任文化科長,劉宇田調圖書館館長,楊桂湘免去副館長職務。

劉弘旻撰寫的《「農家書屋」深受歡迎》一文發表在《湖南省公共圖書館通訊》2008年3期。8月,劉弘旻和劉新貴合作撰寫的論文《縣圖書館在 「農家書屋」建設中的作用之管見》、《文化共享工程縣支中心建設與服務的探討》,在省群文學會編印的《群論》發表,並分別獲得湖南省第九屆群眾文化理論征 文評選一、二等獎。

吳幼農完成縣委宣傳部交辦的撰寫《年鑑》和《改革開放30年縣委宣傳部工作紀實》的任務。

年底,縣圖書館工會小組獲縣總工會頒發的基層先進單位獎牌。劉弘旻獲縣政府嘉獎,楊帆被文體局評為先進個人,余偉健、彭仕文、楊帆獲本館崗位獎勵

視頻

長沙縣圖書館 相關視頻

長沙縣圖書館宣傳片
長沙縣圖書館中國傳統節日之「祭灶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