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退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退休,指結束職業勞動,主要是因為年齡或其他因素,社會人群的普遍化退休是工業化的產物。一些職業對退休有特定的稱呼,如退伍、退役、離休[1]、引退等。

歷史

古代世界,各地經濟以農業為主,民眾大都從事農業。數千年以來,農民都是最為普遍的職業。進入老年後,喪失勞動力的人群通常依靠積蓄和子女贍養生活。另一方面,在19世紀大規模的工業化之前,全球各地平均壽命不超過四十歲,老年人群並非人群主體。

中國傳統社會中,所指的退休主要涉及官員。官員退休稱為「致仕」或「懸車致仕」,一般致仕的年齡為七十歲,有疾可提前。《北史·韋孝寬傳》:韋孝寬「每以年迫懸車,屢請致仕。」北宋陳執中出任陳州郡守,認為錄事參軍蔡黃裳年紀大,要他自請退休。蔡黃裳本來不肯,陳執中威脅他,蔡黃裳只得被迫致仕,晚年流寓陳州。

工業革命17世紀在歐洲開始,到19世紀,歐洲國家開始步入工業化社會。現代社會的退休制度,源自普魯士王國的首相奧托·馮·俾斯麥在1889年為了統一德意志組建德意志帝國而設計的。他最初的設計是,德國社會實行國家僱傭制度,雇員在70歲退休,由政府發放養老金直到去世。1916年,德國將退休年齡降到65歲,成為全世界工業國家退休制度的濫觴。

形式

法定退休

一般勞動法規規定的退休年齡上限為60歲或65歲不等。超過此年歲的職員,想再繼續工作也不能。但有些退休者,則會以顧問或其他名義在原單位或其他地方繼續任職,或是擔任志工等義務性工作。極少部分職務,如羅馬教宗等是終身職,除非自行請辭,否則將會任職到去世為止。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全球人口平均壽命有了大幅度提高,而發達國家則普遍進入老齡化社會。進入21世紀,隨着人口老齡化,勞動力人口減少。以年金形式發放退體金的政府維持現有制度面臨巨大的財政壓力。2012年1月起,德國政府將法定退休年齡由65歲逐漸提高至67歲[2]。2013年,英國政府宣布將法定退休年齡在2030年代將推遲至68歲。預計2050年,美國、德國的法定退休年齡為67歲。意大利、丹麥的法定退休年齡為69歲。

提早退休

提早退休計劃又稱自願離職計劃、優惠退休計劃、優退,是公共或私人機構因合併或大規模重整時為了減少雇員人手和有關人事管理成本而作出的行政措施。通常參加這類型計劃的職員申請提前退休時除了會有原來的法定補償金,還會獲得豐富的特惠金以示鼓勵。如果提早退休計劃無法完成指標,管理層可能會進一步解僱職員,以達成原先所定下的計劃。

香港,條件較優厚的提早退休計劃俗稱「肥雞餐」,而條件較遜色的則俗稱「乳鴿餐」。

視頻

退休 相關視頻

法定退休年齡解讀:不同職業,原來差別這麼大
提前退休的條件有哪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