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壘哈薩克自治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木壘哈薩克自治縣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最東邊的一個縣。位於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東南緣,奇台縣以東,巴里坤縣以西,南倚天山與鄯善縣隔山相望,北與蒙古人民共和國交界,總面積22171平方公里。下轄3個鎮、7個鄉、1個民族鄉。縣城距烏魯木齊市270公里。
地名來源
「木壘」,清代又寫作「穆壘」,系匈奴語「蒲類」的轉音;漢代巴里坤湖稱「蒲類海」,在其東;唐代庭州蒲類縣在其西;但均相距不是很遠,木壘恰在其中,地名源於古代民族語是可能的,有待考證。一說系蒙古語「馬」、「大草原」或「彎曲的河流」之意。據《新疆博聞錄》一書中「新疆地名的含義」一章認為:木壘,蒙古語,意為河灣(但欠考究論述)。
行政區劃
2013年,木壘哈薩克自治縣轄3個鎮(木壘鎮、西吉爾鎮、東城鎮),7個鄉(英格堡鄉、照壁山鄉、新戶鄉、雀仁鄉、白楊河鄉、大石頭鄉、博斯坦鄉),1個民族鄉(大南溝烏孜別克族鄉)。境內有:良種繁育場、克熱克庫都克牧場。縣人民政府駐木壘鎮。
位置境域
木壘哈薩克自治縣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市東270千米處,地處天山東段北麓,准葛爾盆地樂南緣,跨東經89°56′~92°16′,北緯43°14′~45°16′,東與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哈密市為鄰,西與奇台毗鄰,南與鄯善縣隔山相望,北與蒙古國接壤,國界線長約150公里。南北最大長度為198公里,東西最大寬度為138公里,總面積為22171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木壘哈薩克自治縣地處阿爾泰構造帶,博格達構造帶和準噶爾地塊交匯處,在不同構造的作用下,形成了山地、山前丘陵、平原戈壁和沙漠等地貌類型。木壘哈薩克自治縣在與巴里坤縣之間有240公里的荒漠地帶,人煙稀少,基本無人為耕種,是天然的病蟲傳播屏障,木壘縣三面環山,南部博格達山海拔2500~5000米,北部北塔山和大小哈甫提克山海拔1500~2000米,東部蒙羅克山和青居呂山海拔1500~2000米,中部是霍景湟期辛沙漠海拔700~1000米,成為南北東三面高,中部低的半壁盆地,山勢由西向東逐漸降低,盆地由東向西傾斜,在地貌上可分為山地、丘、平原、沙漠四個不同單元。
水文氣候
木壘縣境內水資源較為豐富。主要有六條河流:英格堡、水磨河、東城河、木壘河、博斯坦河。均屬山溪性河流,發源於天山山脈博格達北坡。另有16條泉水溝。
木壘哈薩克自治縣地處北疆溫帶荒漠,具有明顯的乾旱大陸性氣候特徵,年平均氣溫5~6℃,大於10℃有效積溫2600℃,氣溫的日較差較大,年較差較小。年均降294.9毫米,降水的年際變幅和月際變幅較大,最高年份達571毫米,最低年份158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冬春季,往往在作物生長的關鍵期6月下旬出現嚴重的「卡脖子」旱,年日照時數3037小時,年蒸發量2207.6毫米,無霜期139天,在氣候表現為冬季長而偏暖,夏季短而偏涼。有效積溫偏低,無霜期偏短,光照充足的特點。
自然資源
水資源:截至2014年5月,木壘哈薩克自治縣河流地面水年徑流量1.342萬立方米,地下水動儲量為4515立方米 。全縣水資源總量為16790.68萬立方米,全縣有6條河流、17條泉水溝、127眼泉眼。地表水總徑流量為10342萬立方米,其中:6條河流年徑流量為8562.3萬立方米,16條泉水溝年徑流量約為1224萬立方米,127個泉眼年徑流量995.8萬立方米。多年平均引水量為5622.3萬立方米,平原區地下水補給量為9254.16萬立方米/a,可開採量6448.68萬立方米/a。
全縣地下水總資源量為4515萬立方米,年均開採量2786萬立方米,人均實際可利用水資源1170 立方米。全縣擁有9座攔蓄水庫,其中:中型水庫1座,即龍王廟水庫;小(I)型水庫6座,即:英格堡水庫、西吉爾水庫、東城水庫、博斯坦水庫、白楊河水庫、大石頭水庫;小(II)型水庫2座,即:七個城子水庫、烏宗布拉克水庫,總設計蓄水庫容3383萬立方米。全縣共有各類渠道2102千米,已防滲1414千米。其中:乾渠總長195千米,支渠總長353千米,斗渠總長509千米農渠總長1045千米。全縣有蓄水塘壩23座,坎兒井19道,配套井423眼。
土地資源:截至2014年5月,木壘哈薩克自治縣土地總面積1330086.3公頃,全縣各類土地中,農業用地1246054.36公頃,其中耕地52229.2公頃,園地345.4公頃,林地36792.1公頃,牧草地1156212.6公頃,水面262.6公頃,建設用地8764.9公頃,其中農村居民點及工礦用地4795.4公頃,交通用地1678.2公頃,水利設施用地2291.3公頃,未利用土地75266.7公頃。
礦產資源:木壘哈薩克自治縣境內礦產資源主要有煤、銅、金、石灰石、菱鐵礦、湖鹽、沸石、輝綠岩、方解石、雲母、石棉礦、石墨、黃鐵礦、輝銅礦、滑石、石英礦、砂頁岩、磁鐵礦、赤鐵礦、鉛鋅礦、鉀鹽等三十多種。
森林資源:截至2014年5月,木壘哈薩克自治縣林地總面積為117761.3公頃(不包括山區林場28433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為1632.71公頃(用材林27.97公頃,防護林1242.44公頃,特用林49.35公頃,經濟林303.95公頃),疏林地303.95公頃,灌木林地36334.96公頃,未成林造林地8830.14公頃,宜林地70856.4公頃,苗圃地32公頃,四旁植樹441.8公頃。全縣人工林總面積1576.59(不包括未成林)公頃,全縣活立木總蓄積74897.3立方米。全縣退耕地還林面積3400公頃,四荒地造林4600公頃。
動物資源:截至2014年5月,木壘哈薩克自治縣主要分布各類脊椎動物26目,55科,178種;鳥類16目,36科,127種;獸類6目,12科,38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5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9種。其中鳥類一級有金雕、玉帶海雕、波斑鴇等三種,二級15種,主要為隼形目和鴞形目的種類;獸類一級有雪豹、北山羊等2種,二級有石貂、猞猁、盤羊、鵝喉羚等4種。
文化風俗
哈薩克刺繡:是哈薩克族服飾中最有代表意義的一種裝飾工藝,無論是哈薩克族的衣服、裙子,還是鞋帽、帕包以及床炕上、室內的裝飾用品,都點綴着哈薩克族婦女的繡品。木壘縣是中國3個哈薩克自治縣之一,哈薩克民族刺繡在木壘縣源遠流長。其表現形式多姿多彩、形態各異,色澤鮮艷絢麗,圖案類型眾多,內涵豐富,具有草原民族風韻。哈薩克民族刺繡是以哈薩克民族特色為主的一種傳統刺繡工藝,它充分融合遊牧部落民間創意的精華,形成了獨特的民族藝術風格和藝術體系[1]。
語言:木壘哈薩克自治縣哈薩克族使用哈薩克語,屬於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克普恰克語支。
文字:木壘哈薩克自治縣哈薩克先民曾使用過鄂爾渾——葉尼塞文、回鶻文。伊斯蘭教傳入後,1959年又設計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文字方案,但推廣條件不成熟,1982年恢復使用原有文字,將新文字作為音標保留。
木壘哈薩克自治縣人民日常食品主要是面類食品,平時喜歡把麵粉做成「包爾沙克」(油果子)、烤餅、油餅、面片、湯麵、那仁等,大米、麵粉調製成各種食品。飲料主要有牛奶、羊奶、馬奶子,特別喜歡馬奶子,馬奶子是用馬奶經過發酵製成的高級飲料。茶在哈薩克族的飲食中有特殊的地位,主要喝磚茶,次為茯茶。如果在茶中加奶,則稱奶茶[2]。
木壘哈薩克自治縣哈薩克族主要過的節日有古爾邦節、和納吾熱孜節。在納吾熱孜節里家家戶戶都要大米、小麥、大麥、奶疙瘩等混合煮成的「庫吉」(稀粥)。拋撒「包爾沙克」、糖,迎喜事是哈薩克族的傳統禮俗。
旅遊景點
鳴沙山:鳴沙山位於木壘縣城東北130公里處,起於戈壁礫石地面,相對高度可達100米,長約1500米,寬約800米。鳴沙山的沙鳴是一大特色,只要沙粒順沙大面積滑動,便會發出隆隆的轟鳴聲,這種聲音響度大,傳播遠,頗具節奏,恰如戰鬥機群低空作業,由遠至近,由近至遠,聲音雄亮,經久不息[3]。
原始胡楊林:原始胡楊林距離木壘縣城東北150公里處,在一個被漢族人稱為「梧桐窩子」,哈薩克族人稱為「玉托朗格」(意為氈房似的胡楊林)的地方。胡楊林面積約30平方公里,距今已有6500萬年。胡楊「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後一千年不倒,倒後一千年不朽」,因而有「沙漠英雄樹」的美稱[4]。
高山岩畫:在木壘縣境內的群山中發現的岩畫較多。在照壁山鄉平頂山村,東城鎮雞心梁牧業村山中,大南溝烏孜別克族鄉鹿場山中,白楊河鄉山中和該鄉蘆塘溝村山中,博斯坦牧場的霍加木溝,大石頭鄉烏宗布拉克村山中都有岩畫,分布很廣。生動地反應了古代遊牧民族的生產生活場景。
石人子溝:石人子溝位於木壘縣城以南28公里的南部天山。石人子溝蒙語為夏干布特,在木壘河的上游。河段呈東西向,長13公里,河谷寬350米。河段南岸有眾多支流匯入其中,右岸坡度相對較緩,約15~20度,森林、草原茂密,春季柳絮飛舞,當地人稱夏干布特,「夏干」蒙語意為白色,「布特」即一叢之意。而石人子溝之名則因溝口有一塊高約2米,狀如人形的石頭而得名。
民族博物館:木壘哈薩克自治縣民族博物館,位於縣城新建西路,創建於1987年,主展廳以時間為引線,共展出文物1000餘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達10餘件。所屬文物特色顯著,其中以早期社會、民風民俗、表現草原遊牧文化的文物最具有代表性。展廳內還展有自先秦至明清的其它各類文物[5]。
視頻
木壘哈薩克自治縣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了解木壘】哈薩克族刺繡,木壘零距離,2016-05-25
- ↑ 初秋有木壘,有林有沙有田野 美食也少不了! ,搜狐網,2017-8-18
- ↑ 木壘鳴沙山,新華網新疆頻道,2019-10-26
- ↑ 新疆木壘原始胡楊林,優酷,2019-3-9
- ↑ 走進木壘博物館探秘突騎施錢幣 ,搜狐網,2017-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