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恭城瑤族自治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恭城瑤族自治縣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位於廣西東北部,桂林市東南部,東與富川瑤族自治縣及湖南江永縣交界,南與鐘山縣平樂縣毗鄰,西接陽朔縣靈川縣,北臨灌陽縣,縣城距桂林市108公里。

恭城瑤族自治縣版圖總面積2149平方公里,截至2016年,下轄5個鎮、4個鄉,總人口30萬人,其中瑤族人口約占60%。2015年,該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8.9514億元,比2014年增長4.3%。

恭城瑤族自治縣境內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河流沿岸有較為平坦的小沖積平地,全縣東、西、北三面為中低山環抱,中間為一條南北走向的河谷走廊;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主要特點有夏濕冬干、夏長冬短、四季分明,光熱充足, 雨量充沛等。

恭城瑤族自治縣先後獲「中國長壽之鄉」、「全國生態農業示範縣」 、「國家級生態示範區」 、「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中國月柿之鄉」、「中國椪柑之鄉」等榮譽稱號。2018年12月,獲評國家氣候標誌。

歷史沿革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設桂林郡,恭城屬桂林郡。

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蒼梧郡,轄臨賀、富川、荔浦、謝沐等10縣。今恭城大部屬蒼梧郡之富川縣,部分邊地屬謝沐縣(今湖南省江永縣)。

三國時,吳末帝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富川縣又分置平樂縣,恭城屬平樂縣。

隋大業十四年(618年),蕭銑稱梁帝,分平樂地,置茶城縣。此為建縣之始,治所在今恭城鎮鳳凰山下,以其地盛產茶葉而民喜油茶而名「茶城」,轄今恭城大部分區域。

唐武德四年(621年),更名「恭城縣」,隸屬樂州。唐貞觀八年(634年),改樂州為昭州。

五代、宋沿唐制。北宋太平興國元年(976年),縣治由鳳凰山下遷北鄉龍渚市(今栗木鎮上宅村大源頭);南宋景定五年(1264年),復遷舊址。

元大德五年(1301年),升昭州為平樂府,恭城屬平樂府轄。

明、清沿元制。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縣治遷至黃牛崗即今址。

民國二年(1913年),恭城縣隸屬灕江道,次年改屬桂林道。民國十年(1921年)廢道制,恭城縣直屬廣西省政府。後置平樂行政督察區,屬平樂區。

1949年12月11日,恭城解放,屬平樂專區。

1958年撤平樂專區,改屬桂林專區(地區)。

1990年2月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恭城縣,設立恭城瑤族自治縣,以原恭城縣的行政區域為恭城瑤族自治縣的行政區域。

1998年桂林市與桂林地區合併,恭城瑤族自治縣屬桂林市管轄。

行政區劃

截至2016年,恭城瑤族自治縣下轄恭城鎮、栗木鎮、蓮花鎮、嘉會鎮、西嶺鎮5個鎮和平安鄉、三江鄉、觀音鄉、龍虎鄉4個鄉,縣政府駐恭城鎮拱辰西路。

人口民族

人口

2016年,恭城瑤族自治縣總人口30萬人,其中瑤族人口約占60%。

恭城縣是「中國長壽之鄉」,2013年底,該縣90歲以上老人1205人,百歲及以上老人有33人,全縣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達77.09歲。

民族

根據2015年2月恭城地情網官網顯示,恭城瑤族自治縣除瑤族壯族漢族三大主體民族外,尚有苗族彝族黎族侗族回族滿族土家族布依族仫佬族高山族傣族毛南族蒙古族佤族藏族水族仡佬族納西族朝鮮族京族畲族傈僳族維吾爾族景頗族土族拉祜族計26個少數民族。

交通

恭城瑤族自治縣境內有省道S201線和325線穿越,截至2014年末,該縣共完成31個通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化工程,總里程達173公里,全縣117個行政村中,有105個實現了通村公路路面硬化,通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化率達89.7%。

2014年12月26日,貴廣高鐵開通運營,在恭城瑤族自治縣境內設有恭城站。恭城站設高速道岔9組,普速道岔2組。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恭城瑤族自治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桂林市東南部,東與富川瑤族自治縣及湖南江永縣交界,南與鐘山縣、平樂縣毗鄰,西接陽朔縣、靈川縣,北臨灌陽縣,縣城距桂林市108公里;全縣東西最長橫距56千米,南北最長縱距75千米,版圖總面積2149平方公里,介於北緯24°37′-25°17′,東經110°36′-111°10′之間。

地形地貌

恭城瑤族自治縣境內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河流沿岸有較為平坦的小沖積平地。全縣東、西、北三面為中低山環抱,中間為一條南北走向的河谷走廊,其間河谷、平地、台地、丘陵相互交錯。縣內最高處為銀殿山頂,海拔1885米;最低處為恭城鎮古城村嶺尾屯,海拔130米。

氣候

恭城瑤族自治縣位於桂東北,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夏濕冬干,夏長冬短,四季分明,光照多,熱量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413.7小時,年平均氣溫20.1℃,年降雨量1453.1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4%,年平均蒸發量1524.0毫米,無霜期336天。主要氣象災害有暴雨洪澇、乾旱、低溫陰雨、霜凍、冰雹、雷暴、大風、寒露風。

水文

恭城瑤族自治縣境內河流大部份屬於珠江水系,很小一部份屬長江水系。屬珠江水系河流集雨面積占全縣總面積的98.3%。屬長江水系的河流,只有位於都龐嶺北坡栗木鎮泉會村一帶的山溪,流入灌陽縣牛江,然後匯入湘江,集雨面積占全縣總面積的1.7%。

恭城河屬桂江一級支流,發源於恭城縣境東部三江鄉黃坪村北卡山,幹流長126千米,集雨面積3129.15平方千米。其主要支流有馬林源河、栗木河、蘇陂河、龜山河、上蕉河、路口河、北洞源河、西嶺河、勢江河、蓮花河等10條。恭城河段年徑流量與降水量趨勢一致,多年平均徑流深1009.9毫米,多年平均流量為84.1立方米每秒。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恭城瑤族自治縣年降水總量53.75億立方米,年平均流量99.27立方米每秒;地面徑流總量31.31億立方米,其中過境水(客水)10.13億立方米。平均每人有水量7909立方米、客水量3783立方米,合計有水量11692立方米。平均每公頃耕地有水量108390立方米、客水量51840立方米,合計水量160230立方米。

土地資源

2013年,恭城瑤族自治縣總面積213931.28公頃,耕地5893.05公頃,占總面積12.75%(其中水田面積4403.51公頃,占2.06%,旱地面積1489.54公頃,占0.69%,園地48047.266公頃(含可調整地類),占22.46%,林地139077.12公頃,占65.01%;草地6131.28公頃,占2.87%;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4289.78公頃,占2.01%,城鎮及工礦用地5328.45公頃,占2.49%,交通運輸用地2030.97公頃,占0.95%,其他土地3133.37公頃,占1.46%。

植物資源

恭城瑤族自治縣境內原生植被主要是殼斗科、茶科、樟科、木蘭科、金縷梅科、山礬科的常綠樹種闊葉林,在三江、西嶺、平安、嘉會等鄉山區分布較多。植被狀況亦隨海拔高度而異,1000米以上的中山多為矮林及部分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樹種有高山杜鵑、白櫟、水青岡、銀荷木等;500~1000米地段主要是常綠闊葉林、杉木林、毛竹林、松林、次生闊葉林,樹種有諸栲、荷木等優勢樹木;500米以下的丘陵多為松林、油茶及果木林;岩溶地區多為石山灌叢樹種,有榔榆、青岡櫟、粗糠柴、火把果等;村落附近風景林為殘存的闊葉林。境內屬國家Ⅰ類保護野生植物有紅豆杉、銀杏;屬國家Ⅱ類保護野生植物有福建柏、華南五針松柔毛油杉黃枝油杉楠木香樟喜樹紅豆;屬國家Ⅱ類珍貴樹種:觀光木櫸木鵝掌楸

動物資源

恭城瑤族自治縣境內境內有國家保護珍貴獸類9種,其他野獸10多種,鳥類有30多種,蛇類15種,魚類70多種。屬國家Ⅰ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有蟒蛇、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屬國家Ⅱ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有穿山甲紅腹錦雞紅腹角雉大靈貓小靈貓娃娃魚虎紋蛙;屬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有灰胸竹雞赤腹松鼠果子狸狸貓豪豬豬獾眼鏡王蛇銀環蛇刺胸蛙黑框蟾蜍等。

礦產資源

恭城瑤族自治縣境內礦產資源以有色金屬和非金屬礦產占主導地位,主要有石灰岩飾面用花崗岩大理岩高嶺土硫鐵礦重晶石泥炭礦泉水螢石電氣石水晶硅石方解石等。

經濟概況

綜述

2015年,恭城瑤族自治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78.9514億元,比上年(2014年,下同)增長4.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9365億元,增長0.1%;第二產業增加值35.4574億元,增長4.3%;第三產業增加值20.5575億元,增長8.8%。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全縣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29.1%、44.9%、2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0.6%、50.8%和48.6%。

第一產業

2015年,恭城瑤族自治縣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5.3431億元,比上年(2014年,下同)增長0.3%。其中,農業產值26.3504億元,增長0.7%;林業產值9960萬元,下降16.2%;牧業產值6.3033億元,增長0.6%;漁業產值7822萬元,增長5.2%;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9112萬元,增長4.7%。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3.2719億元,增長0.2%。其中,農業增加值18.7088億元,增長0.7%;林業增加值7540萬元,下降16.2%;牧業增加值2.9341億元,增長0.6%;漁業增加值5396萬元,增長5.2%;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3354萬元,增長4.7%。

2015年,恭城瑤族自治縣農業機械總動力572824千瓦。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42676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8656公頃;蔬菜播種面積10401公頃;年末果園面積30605公頃;其中柚子園4044公頃;柑橘園4482公頃;橙園4028公頃;梨園324公頃;棗園1公頃;柿子園12457公頃;葡萄園766公頃;桃園3680公頃;李子園582公頃;其他果園214公頃。年末實有茶園面積347公頃。

恭城瑤族自治縣糧食總產量82932噸。其中穀物產量67661噸;稻穀產量45662噸;早稻產量23829噸;中稻產量7781噸;晚稻產量14052噸;玉米產量21651噸;豆類5585噸;紅薯產量45730噸;油料作物產量13534噸;花生產量12985噸;油菜籽產量510噸;水果產量895327噸,增長3.2%;蔬菜產量172113噸,增長1.6%;茶葉產量675噸,增長2.9%。

2015年末,恭城瑤族自治縣生豬存欄20.66萬頭,比上年增長4.3%;牛存欄8.23萬頭,增長14.3%;家禽存欄223.64萬羽,增長2.6%;其中雞存欄177.25萬羽,增長1.9%;鴨存欄45.42萬羽,增長3.2%。2015年生豬出欄19.33萬頭,下降4.7%;牛出欄1.88萬頭,增長12.6%;家禽出欄383.69萬羽,增長1.9%,其中雞出欄323.47萬羽,增長0.1%;鴨出欄58.47萬羽,增長13.2%。全年肉類總產量23764噸,下降1.1%;其中豬肉產量14498噸,下降4.7%;牛肉產量1805噸,增長12.6%;羊肉產量52噸,增長6.1%;禽肉產量5797噸,增長1.9%;禽蛋產量3215噸,增長2.1%。水產品產量7754噸,增長6.1%。

2020年2月26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恭城瑤族自治縣恭城月柿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被認定為第三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第二產業

2015年,恭城瑤族自治縣全部工業總產值102.3087億元,比上年(2014年,下同)增長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97.7771億元,增長4.9%;規模以下工業總產值4.5316億元,增長8.3%。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31.6522億元,增長4.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9.9302億元,增長4.4%;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1.7220億元,增長5.8%。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4.92%。

2015年,恭城瑤族自治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中,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22.4293億元,下降7.2%;重工業75.3477億元,增長9.1%。按登記註冊類型分,國有企業5.4026億元,下降31.3%;股份合作企業8.7523億元,增長45.3%;股份制企業83.6221億元,增長5.4%。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88.4243億元,增長2.4%;利稅總額4.4723億元,下降8.7%。全縣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築業企業4家,實現全社會建築業實現增加值3.8052億元,增長2.4%。

第三產業

2015年,恭城瑤族自治縣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1.8436億元,比上年(2014年,下同)下降65.7%。商品房銷售面積80000平方米,增長26.5%。全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6417億元,比上年增長9.1%。分城鄉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5.4344億元,增長11.9%;鄉村消費品零售額8.2073億元,增長4.2%。分行業看,批發業商品銷售額10.5630億元,增長17.9%;零售業商品銷售額19.8808億元,增長15.1%;住宿業營業額2459萬元,增長11.1%;餐飲業營業額4.6644億元,增長15.3%。實現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5.0119億元,增長8%;實現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3.4654億元,增長6.4%。

2015年,恭城瑤族自治縣完成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增加值2.0577億元,比上年增長4.9%。全年郵政業務總量1190萬元,增長16.2%;電信業務總量2.5882億元,增長38%。全年接待中國國內外旅遊人數157.23萬人,增長13.3%。其中,國內旅遊人數149.3萬人,增長13.7%。

2015年,恭城瑤族自治縣完成金融業增加值2.2403億元,比上年增長9.8%。年末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99.4594億元,增長8.5%。其中年末金融機構存款餘額61.1374億元,增長6.3%;貸款餘額38.3220億元,增長12%;居民儲蓄存款48.0130億元,增長9.2%。

社會事業

文化科技

2014年末,恭城瑤族自治縣擁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個,全年演出80場次。有公共圖書館1個,圖書藏量8萬冊。文化站9個,全年廣場文藝共表演22場次。年內舉辦才藝培訓班,共計培訓480人次。舉辦種植業、養殖業等科技培訓班、科普講座和報告會100期(場次),培訓2萬人次。建立各類科技示範基地6個。共實施科技項目12項,其中國家級項目5項,自治區級項目6項,市級1項。全年共申請專利70件,兌現發明專利資助獎勵17.8萬元。

教育事業

2015年,恭城瑤族自治縣有普通中學13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所,小學22所。普通中學專任教師874人,中等職業教育專任教師30人,小學專任教師1367人。普通中學在校學生數11815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在校學生數1843人,小學在校學生數20453人。

恭城瑤族自治縣部分中學

恭城中學、栗木中學、恭城民族中學、蓮花中學

醫療衛生

2015年末,恭城瑤族自治縣共有各類衛生醫療機構387個,其中醫院3個(含民營醫院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個,鄉鎮衛生院10個,衛生監督機構1個,新農合管理機構1個。衛生機構床位839張,其中醫院528張,鄉鎮衛生院281張,保健院30張,民營醫院33張;全縣衛生技術人員1274人,其中執業醫師(含執業助理醫師)455人,註冊護士(師)488人,藥劑98人,檢驗61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農民累計達246548人,參合率99.7%。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社會保障

截至2015年12月,恭城瑤族自治縣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8220人,其中在職參保人數10458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13.98萬人,參保率為97.2%;失業保險參保人數8006人;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42649人;工傷保險參保15834人;生育保險參保9846人。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32334人。2015年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382719人次,其中城鎮居民56709人次,農村居民326010人次。

地方文化

方言俚語

恭城瑤族自治縣境內語言有漢、瑤、壯三大語種。漢語主要有恭城官話、普通話,另有寶慶話、客家話、閩南話。恭城官話屬漢藏語系漢語族漢語北方方言西南次方言的一種通行全縣,是境內各民族交往的共同語。寶慶話屬漢藏語系漢語湘方言的一種次方言,通行於觀音鄉、栗木鎮的泉會、西嶺鄉的東面、椅子、營盤、島坪和三江鄉的部分地區。客家話亦稱「麻界話」,屬漢藏語系漢語族漢語次方言之一,曾在蓮花、栗木、恭城鎮及平安、嘉會鄉少數村屯通行,後除老人外很少有人使用。閩南話屬漢藏語系漢語族漢語次方言之一,為船民使用。

瑤語大致可分盤瑤語、平地瑤語、過山瑤語和四大民瑤語。盤瑤語支分布在觀音、三江、蓮花及栗木等鄉鎮,與富川瑤族自治縣的油沐鄉、湖南江永縣桃川鄉等盤瑤村寨的瑤語基本相通或相近;平地瑤語支分布在恭城、栗木鎮以及嘉會、龍虎、蓮花、觀音、平安鄉的少部分地區,有逐步向漢語方言演化的趨勢,形成為一種介於瑤、漢語間的地域方言,其發音與富川瑤族自治縣的麥嶺鄉、湖南江永縣松柏鄉、江華瑤族自治縣上五保鄉等的平地瑤語相近;過山瑤語支分布在西嶺、蓮花、三江、平安、栗木等鄉鎮,土語較多,其中「標曼」、「史門」土語與廣西蒙山、荔浦、平樂、昭平縣部分過山瑤的「標曼」、「史門」瑤語基本相通或相近;四大民瑤語支分布在平安的大江、嘉會鄉的西南、西嶺鄉的東面、椅子、營盤、島坪等村寨。

生活習俗

服飾

恭城瑤族自治縣境內過山瑤好五色,尚刺繡。清代多自種棉花,以土法紡紗織成「家機布」,用藍錠染成青藍色,再剪裁挑繡。清末至民國土布漸為洋布取代,栗木、觀音、嘉會、蓮花、三江等地瑤族改著唐(漢)裝。至今,唯西嶺新合瑤仍繡瑤服,蓮花勢江瑤雖存一些服裝,但不會刺繡。衣於清代圓領、右衽、窄袖、長擺,民國時改為對襟。女衣無扣,以腰帶束之。褲為「大桶」形,寬尺余,短僅過膝,用布帶束於腰,俗稱「扎扎褲」。民國後男着布扣唐裝、下穿鎖頭褲。包青色頭巾,寬尺許、長丈余。瑤漢服裝無大異,唯瑤尚繡。購紅、黃、綠三色柳絨,配青白色形成五色。衣繡領及袖,褲繡腳為主,亦成五色。頭巾繡八卦,兩頭挑花。男女通用,腰巾腳綁皆有圖案。民國前,西嶺鄉新合瑤頭髮用臘封裹成尖頂,俗稱「尖頭瑤」,插七枝銅簪入發中,又稱「銅簪瑤」。長巾包頭呈箍狀,扯角擋耳形同狗耳,戲稱「狗頭瑤」。婦女於熱天頂方帕,繡以明暗八角花狀。新娘裝扮,耳吊環、項戴銀圈、手套玉鐲,十指系鈴;銅煙杆系綠帶銅錢,別於腰間。今新合瑤婦女,出嫁前繡一兩套,以備結婚時穿戴。平時穿時裝,走親訪友時穿瑤裝。用後晾乾封存,少有洗滌。婦女故時要以瑤服裝身,意在讓祖宗「認親」有歸宿。

民居

恭城瑤族自治縣境內壯族民居曾有過干欄式建築,俗稱「麻欄」。後隨着經濟的發展,干欄式房屋為磚瓦房替代。蓮花河一帶的壯族村屯,多紅磚瓦房,其造型頗具特點:紅磚、清水牆、白窗框、小青瓦、翹檐,屋脊正中飾以太陽火焰狀寶頂。房舍均背山面河,三開間,進深7~8米,明間為堂屋,次間為臥室。門前較空闊,正門前加側屋,為廚房及雜物間,組成院落。在恭城,無論瑤族還是壯族,農村建房均尚堪輿,請風水先生看地、擇座山取朝向。一般以朝向東、南方為佳,次擇時辰,按戶主生辰八字擇定時辰,焚香設供,按時辰殺雞澆血,破土動工。其後掘土下腳、豎門行牆、過門安梁、封頂蓋瓦、鋪地粉刷、入居「進火」。建房要殺3次雞:動土興工時,殺1隻雞,由風水先生誦彩辭;豎門時貼對聯、誦彩詞、又殺1隻;安放扯梁時,再殺1隻雞,將雞破喉、踩四牆淋血,有的地方還做三角粽,俗稱「安梁粑」。入宅居住先安「香火」,請師公「安龍謝土」。進火必從舊宅火爐取火種,親戚朋友以禮相賀,稱為「吃賀屋酒」。西嶺新合瑤則在挑瓦蓋屋時,順便辦「賀屋酒」,相沿成俗。

飲食

恭城瑤族自治縣境內居民以大米為主食,以玉米、木薯、紅薯、芋頭為雜糧。解放前,平地以大米為主,輔以雜糧;山區以雜糧為主,輔以大米。一日三餐,一般為二餐粥、一餐飯,吃粥則常伴雜糧。貧窮者在五荒六月連粥都吃不上,常以蕉根、土茯苓、馬蹄薯為食。山區農民常年以玉米、高粱、䅟子、粟禾煮粥,伴以木薯、芋頭、紅薯為主食。夏秋農忙時節,常以稀粥作「假餐」。煮飯常摻雜糧,以加入內容稱為苞谷飯、粟米飯、芋頭飯、紅薯飯等。解放後,推廣良種水稻,擴大雙季稻面積,山區瑤民交了公糧後還有返銷糧供應,也以大米為主食,以雜糧為輔了。栗木平川瑤一帶吃粥成俗,早中兩餐需「油茶泡粥」,方感「舒服」。

民歌

恭城瑤族自治縣境內民歌主要有八甲歌、九甲歌、陪樓歌、婆王歌、夾板歌、山歌等,以獨唱、對唱兩種形式為主。其旋律比較淳樸,音調悠揚而略帶粗狂、奔放,節奏稍自由。歌詞為上、下句結構,七言四句體,五聲音階。

舞蹈

單人長鼓舞

單人長鼓舞流傳在恭城三江洗腳嶺一帶,由男性表演,舞蹈節奏明快,沒有其他的伴奏樂器。表演時,舞者左手托住鼓腰,右手有節奏地擊打鼓面,發出很有樂感的「噼噼啪啪」聲。

銃鼓舞

每年農曆六月初六,恭城西嶺鄉新合一帶的瑤民將苞谷、新米煮成飯或做成各種食品,伴以銃鼓舞,供奉神靈,表演人數三、五、九人不限,擊鼓動作以模仿伐木建屋、農具製作等為主。

羊角舞

每年正月十四,恭城三江鄉石口村花炮節中,都要表演一種舞蹈——羊角舞。舞蹈情節是演繹一個熱烈激情的打獵過程。師公着服,手執法具,圍獵的瑤民各拿刀杈,還有各拿1對羊角扮演羊群,以地方傳統打擊樂器渲染氣氛及突出舞蹈節奏。

特色節慶

河燈節

每年農曆七月十四,河燈節在山環水繞、景色秀麗的雄關古鎮龍虎關舉行。傍晚時分,人們將各式各樣的河燈放入河中,祈求保佑。河燈順江而流,波光粼粼,繁星點點,在夜幕中美輪美奐。[1]

水濱盤王節

恭城平地瑤和過山瑤的尊崇的始祖是「龍犬」盤瓠,平地瑤稱為「苟王」,過山瑤稱為「彭洪」。恭城瑤族歷來有過盤王節的習俗,各地日期不一,每3年、5年1屆,有正月十五、十月二十六,也有另擇吉日。全村殺牛宰豬,隆重祭祀盤王,並抬盤王塑像出遊,請道師做法事,念誦《過山榜》、《梅山歌》等瑤族譜書,傳播瑤族遷徙歷史,同時開展演戲、撻鼓、唱歌、搶花炮、舞龍舞獅等文體活動。[2]

關公文化節

關公文化節原系恭城民眾為紀念三國名將關羽自發組織的民間紀念活動,1995年約定「一年一小慶、三年一大慶」。每次關公節,都有超過5萬人共同見證關公巡遊的盛況![3]

嘗新節

六月初六,恭城縣民間稱為「嘗新節」、「半年節」、「保苗節」,栗木上宅瑤族叫「盤王節」。此時若未收穫早稻,則於稻田摘幾粒稻穀剝皮後與舊米煮飯,早晚上供香火,讓祖先「嘗新」。梅山瑤則以新玉米與舊米煮飯,亦稱「新米飯」。過山瑤則以新飯餵狗,以示永不忘祖。有的地方,則做熟粉粑過節。解放以後,嘗新節不一定「嘗新」,但仍過節,以菜餚祭供香火。

牛王節

四月八日為牛王節,俗稱「牛王公生日」。這天普遍不用牛,要給牛吃好料,到牛欄設供燒紙。不講蚊子,忌蚊咬牛。過山瑤地區取番樹葉和糯米煮「烏飯」,而後混入青草中餵牛,有的將烏飯混入潲水中,讓牛喝「烏飯水」。三江伸家瑤、嘉會唐黃瑤還願奉神,以牛為牲品,師公要禱告一番才能殺牛。[4]

桃花節

桃花節始於2002年,舉辦時間為每年的2月底至3月上旬。每年都會舉行大型歌舞表演,邀請國內著名表演藝術家登台獻藝,同時舉辦各種民間傳統活動和經貿洽談會。遊人們在欣賞歌舞表演的同時,領略民族風情,觀賞萬畝桃花勝景,遊覽自然山水風光,品嘗地方特色小吃,體驗農家生活情趣。[5]

開春節

農曆二月初一,恭城縣境內栗木、觀音瑤族有過開春節的習俗。相傳過去有「吃正月,耍二月,到了三月才下田」的習慣。為改變這一陋習,老人們在二月初一這一天,用春節醃製的豬、雞、鴨的五臟和其他香料做成餡心,用糯米粉做成梨子般大的粑粑,取名「安心粑」。意思是吃了此粑,從此日起要安心投入春耕生產了。

花炮節

每年的正月十四,在桂林恭城瑤族自治縣的三江鄉石口村,都會舉辦一年一度的花炮節。這一習俗,迄今已流傳了700年。其中,羊角舞、搶花炮已被列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大名單內。石口村也成為了廣西為數不多的同時擁有兩項「非遺」的自然村。[6]

鳥仔節

恭城的「鳥仔節」的時間各地不一,一般來說山區瑤族以農曆二月初一為節,平原農戶以二月初二為期。祭祀的供品,平原區以湯圓為主,稱為「鳥仔粑」;瑤山則以個頭很小的三角粽為主。

月柿節

每年10月,恭城還會舉辦月柿節。成熟的柿子掛滿枝頭,整個縣城載歌載舞。院場裡,空地上,還有自家屋頂,幾乎你能想到的所有空間都被柿子所占據,仿佛一幅巨大的寫實油畫,村民們笑足顏開,盡情享受豐收的喜悅。[7]

婆王節

婆王節,以3年為屆期,於六月二十三抬婆王出巡,由50多人組成的游神隊伍,由東鄉唐黃山到西鄉的豸游村,再到北鄉的常家、嶺尾、石盆等村,於次日再回宮坐殿。[8]

名優特產

香菇

香菇是恭城名貴傳統產品,主產地為三江、西嶺,次為平安、觀音等山區。年產量100多噸。

紅瓜子

恭城縣所產紅瓜子粒大、鮮紅、油亮、殼薄、仁飽滿、味香甘,為該縣傳統出口商品。主產地為嘉會、西嶺、栗木、平安等鄉鎮,年產數百噸。

沙田柚

沙田柚是恭城傳統出口產品,果實呈梨形或葫蘆形,果頂有金錢印,果皮油胞細小、呈金黃色,可食部分47.7%以上,可溶性固形物高達13.7%,含糖量12.4%,含酸量0.36%。

恭城月柿

恭城月柿為柿子的干品,中華民國時因暢銷廣東、港澳地區及東南亞一帶,被外商掛牌標明「恭城月柿」來招徠顧客,為廣西傳統名牌水果,色澤鮮艷、個大皮薄、肉厚無核、含糖量高。

恭城甜酒

恭城甜酒是恭城居民採用上等糯米,運用傳統工藝釀製的糯米甜酒,過去一直作為哺乳期婦女催乳佳品,能補脾胃、益肺氣, 刺激消化腺的分泌,增進食慾。

松脂

恭城縣境內松脂主產地為蓮花、平安、三江、觀音、嘉會、西嶺等鄉鎮。年產量近2千噸。

旅遊景點

橫山瑤寨

橫山瑤寨位於平安鄉橫山村,是集自然景觀和田園風光為一體的鄉村休閒旅遊生態園。景區內有20多家別墅式農家休閒旅館,有寶塔、古戲台、廣場、科技文化樓、登山觀景道。[9]

北洞源景區

北洞源景區位於平安鄉北洞源村,是恭城縣新農村建設的典範,擁有石榴花瀑布等特色景點,用地範圍8平方公里。

周渭祠

周渭祠即周王廟,位於恭城縣城東,建於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清雍正元年(1723年)重修,是祭祀宋御史周渭的祀廟。

恭城武廟

武廟(關帝廟)是紀念三國名將關羽的廟宇。始建於明萬曆癸卯年(16O3年),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重修,清咸豐四年(1854年)毀於兵燹,清同治元年(1862年),再度重修。198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撥款維修,並列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

恭城文廟

文廟即孔廟,又稱學宮,是祭祀孔子的祠廟,位於恭城縣西山南麓,是廣西保存最完整的孔廟,也是中國四大孔廟之一。文廟座北朝南,南偏東6度,俯視茶江,背靠印山,依山而建,逐層布置。全廟占地3600平方米,建築面積1300平方米。 [11]

紅岩生態旅遊新村

紅岩生態旅遊新村位於恭城縣南面,距蓮花鎮圩1.2公里,房前屋後都是茂盛的果木,村後是溶岩地貌的馬頭山,村前是蓮花鎮蓮塘嶺無公害月柿標準化栽培示範基地,村內還有較多的百年古柿及一些古建築、拴馬石、牌匾等古遺蹟。

湖南會館

湖南會館位於恭城縣城的太和街,建於清朝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會館的大門有石刻對聯一幅:「客館可停驂七溪三湘允矣同聯梓里,仙部堪得地千秋,百世遐哉共鎮茶城。

大嶺山萬畝桃花園

大嶺山桃園是恭城旅遊觀光景點之一,位於恭城縣西嶺鄉大嶺山屯,是恭城縣利用3月桃花綻放的契機,結合實施「富裕生態家園」工程,開展的生態旅遊觀光項目。

所獲榮譽

2017年12月26日,被國家民委評為第五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區(單位)。

2018年7月,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符合氣候宜居標準,被授予「國家氣候標誌」。

2020年5月,入選2020中國百佳富氧縣市。

視頻

恭城瑤族自治縣觀音鄉獅塘村

視頻

廣西桂林恭城瑤族自治縣觀音鄉蕉山村風景

視頻

廣西桂林恭城瑤族自治縣觀音鄉蕉山村風景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