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拉祜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拉祜族

拉祜族雲南特有民族,主要分布在雲南省南部的瀾滄孟連雙江勐海西盟等縣。拉祜族先民屬於古代羌人系統,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拉祜」一詞是這個民族語言中的一個詞彙,「拉」為虎,「祜」為將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歷史上拉祜族被稱做「獵虎的民族」。拉祜族地區屬於亞熱帶山區,以農業為主。

起源和歷史

拉祜族祖先源於由青藏高原南遷的古代羌人,漢晉時期與其他南遷的一些羌語族體被泛稱「昆」或「昆明」,唐時稱「鍋錯蠻」,分布在今雲南金沙江以南地區。公元17世紀以後又分東西兩路大規模南遷,逐漸形成今天的分布格局。唐宋時受南詔、大理政權管轄,元明清時期除受中央王朝統治外,還受傣族封建領主管轄。公元18世紀至20世紀初,曾聯合附近各族人民不斷反抗清王朝和傣族土司的殘酷剝削和壓迫。由於歷史原因,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解放前分布在瀾滄縣東北及臨滄雙江景谷鎮沅墨江元江等地的拉祜族已進入封建地主經濟;分布在瀾滄縣西南及孟連滄源耿馬西雙版納的拉祜族,因直接或間接受傣族土司統治,經濟受封建領主支配,某些地區甚至保留有原始公社制殘餘。新中國成立後,先後成立了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和孟連傣族拉祜族自治縣。

宗教信仰

拉祜族的宗教信仰有原始信仰、大乘佛教、基督教和天主教。拉祜族的原始宗教信仰是萬物有靈,多神拜物,對拉祜族人民的社會生活影響最為廣泛,即使在信奉大乘佛教、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地區,也仍然流行原始信仰的宗教意識。 清朝初年,大乘佛教傳入瀾滄江拉祜族居住區後,佛教逐漸取代了原始宗教的位置,成為與政治結合的宗教思想。1922年,美國基督教會教徒在糯福,即今天的瀾滄縣蓋了第一座基督教堂,並成立了基督教糯福總會和雙江分會,開始在我國的瀾滄、雙江等縣拉祜族地區傳播基督教。天主教大約是在1939年有法國人傳入雲南省瀾滄縣拉祜族居住的地區,但由於天主教的許多教規和拉祜族人原有的宗教意識相互衝突,所以天主教在拉祜族中未產生太大的影響。[1]

服飾特點

拉祜族人非常喜歡黑色,拉祜族是一個以黑色為美的民族。平時的服飾都能夠清楚的看到黑色配飾的身影,女生的搭配顏色會比較多一點,主要也是紅色,黑色,白色這幾種顏色為主。

服裝大都以黑布襯底,用彩線和色布綴上各種花邊圖案,再嵌上潔白的銀泡,使整個色彩既深沉而又對比鮮明,給人以無限的美感。

至今,拉祜族仍然非常喜愛穿傳統服飾,透過拉祜族服飾,仍可窺見古代氐羌系統民族衣着形象。婦女穿開襟黑布長衫,開衩長及腰部,袖口和襟邊綴以各式花邊,嵌着銀泡。下穿黑布長褲,頭纏一丈多長的黑色頭巾,頭巾兩端飾掛彩色長穗。腿上裹腿布。男子上穿對襟短衫,下穿黑布長褲,裹黑色頭巾或戴黑布便帽。勐海縣一些村寨的拉祜族婦女,不分老少,頭上都包一塊白布,再纏一條花紋手巾,平時穿斜襟、無領、窄袖口的短衫,下着筒裙。[2]

建築特點

拉祜族住所,多依山而建蓋在幽竹叢林深處,樹林繁茂的山頭或山腰上。建築上大致分為兩類:一種是樁上竹樓,另一種是落地式茅屋。落地式茅屋是沿襲了古俗,擇地而修造的;樁上竹樓則是受其他民族的影響,在落地式茅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樁上竹樓也稱作掌樓房,是一種用木樁叉搭成的雙斜面竹樓,有大小之分,大型竹樓為母系制大家庭居住,小型竹樓為個體小家庭居住,但其結構是一樣的,主要由「日格」(房屋內寢室部分)、「扎迪格」(舂碓處)和「掌倮」(曬台)三部分組成,分上下兩層,樓上面住人,樓下是關牲畜、堆放柴火的地方。[3]

傳統節日

拉祜族的傳統節日有春節、端午節、火把節、嘗新節等。春節是拉祜族最盛大的節日,新年前夕,家家戶戶舂米打粑粑;節日期間,男女老少穿紅着綠,換上新裝,走村串寨,相互拜訪,或跳各種集體舞蹈,整個村寨一片歡騰。火把節也別有情趣,屆時以松木為燎,火把齊燃,蔚為壯觀,身着節日盛裝的青年男女在篝火旁載歌載舞,盡情歡歌,氣氛熱烈。[4]

飲食文化

拉祜族過去有日食兩餐的習慣,主食當地生產的大米和包穀。喜用雞肉或其他配料加大米或包穀做成稀飯,有瓜菜、菌子、血、肉等各種稀飯,其中雞肉稀飯為上品。 拉祜族日常喜歡將菜、肉及佐料和水放入一段鮮薄竹筒內煮熟,既有竹之清香,又保持原有肉菜的香味。拉祜族烤肉別具風味,大都獵獲的野獸肉,或直接用火烤,或用芭蕉葉將肉包住埋入火中,燒熟而食。烤肉香脆可口,佐以麻辣佐料後還能開胃。獵獲物的下水和雜碎,就地燃火,放入竹筒內煮熟分食。在開膛剖肚時,中年人喜歡用手捧喝熱氣騰騰的「護心血」,據說獵物的護心血有補血消除勞損的妙用。 拉祜族不僅會醃菜、醃肉、磨豆腐,還會釀酒。在民間,男女均嗜飲酒,並有在酒和肉上不分彼此的習慣。平時喜飲烤茶,烤茶是將大茶入罐烤至焦黃,待香味飄出後對入水稍煮即飲。 典型食品主要有:松鼠乾巴、干糝、香草烤牛肉等。

相關視頻

拉祜族舞蹈《阿叔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