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
圖片來自hk01.com

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 Milita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1]中國民兵組成,採用「黨指揮槍」的軍事領導體系,由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全國武裝力量,採取主席負責制,由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統帥全軍2012年11月23日,習近平出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後首次晉升解放軍上將,當時的國家軍委主席仍然是胡錦濤,說明最高統帥是中共中央軍委主席,而非國家軍委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在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肩負着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使命和職責。

中國採用徵兵制募兵制相結合,並搭配民兵與預備役制度。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在共有200萬名現役常備軍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為世界規模最大的正規軍隊中國人民解放軍設有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五大軍種。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設有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內衛總隊機動總隊海警總隊三大力量。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表示,該國2019年年度軍事預算總額達1.19萬億元人民幣,僅次於美國。但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美國國防部美國國防部部長辦公室等部門認為考慮到中國未公開的開支,實際國防預算比官方預算多。

中國擁有洲際彈道飛彈彈道導彈核潛艇戰略轟炸機組成的三位一體的核打擊能力,並擁有可配備核彈頭的洲際彈道飛彈;但和美國相比,中國的力量投射能力仍顯不足。 中國大力研究和發展反艦彈道導彈反衛星飛彈巡航飛彈反彈道飛彈潛射彈道導彈等裝備。海軍方面,近年來中國有大量新艦艇服役,被中國的軍事愛好者形象地稱為「下餃子」,包括十數艘052D052C型新一代導彈驅逐艦,數十艘054A056A型導彈護衛艦,數艘071型綜合登陸艦以及新近下水的055型導彈驅逐艦,055型的排水量達到12000噸,是除航母和兩棲攻擊艦外,二戰後亞洲建造的噸位最大的作戰艦艇。2012年中國裝備了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艦。中國亦更新了更為現代化的彈道飛彈核潛艇和攻擊型核潛艇組成的新的戰略威懾核潛艇艦隊。解放軍空軍的現代化亦取得顯著進步,中國自行開發生產了隱形第五代戰鬥機高超音速飛行器重型運輸機無人機等現代化軍機。中國還以新研製的現代化陸軍武器替換既有裝備,指揮管制系統也從C3I增強至C4I,強化對於網絡中心戰的掌控。

補充

隨著保障制空權海上拒止能力的進步,中國對區域的影響力不斷增加,不僅與俄羅斯海軍地中海舉行聯合軍演,還在白令海峽活動,且在非洲吉布地建立了首個海外保障基地,並沿著海上航路建立珍珠鏈。今日中國除了被視為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外,還被視為軍事強國和潛在軍事超級大國國防部白皮書《中國的國防》中提到,中國採取「積極防禦」的國防戰略。

歷史

毛澤東十大軍事原則

中國的軍事戰略上採取積極防禦和人民戰爭。現在中國軍事的各項理論是中國共產黨及其軍隊在長期的敵強我弱條件下的戰爭實踐中形成的。在不同時期和階段,有不同的內容和表現形式。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初期作戰採取「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作戰原則;反圍剿後為打破敵人「圍剿」與進攻,紅軍採取了「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實行游擊性的運動戰抗日戰爭時期,表現為全國實行持久戰的總方針和八路軍新四軍執行「基本的是游擊戰,但不放鬆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的方針。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則是「以殲滅國民黨有生力量為主而不是以保守地方為主」。朝鮮戰爭中,志願軍在戰略反攻階段實行「以運動戰為主,與部分的陣地戰、敵後游擊戰相結合」的方針。在戰略防禦階段實行「持久作戰,積極防禦」的方針。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事戰略仍然是積極防禦,但情況和內容有了很大的不同。人民解放軍在戰略上實行防禦、自衛和後發制人的原則,不僅是着眼於敵強我弱的形勢,還主要是由於作為國家軍隊;已不是奪取政權問題,而是要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

  • 1956年,中共中央軍委制定了和平建設時期的第一個戰略方針,即「積極防禦」戰略方針。
  • 1960年代至1970年代,主要是由於中國安全環境的急劇惡化,另外對戰爭爆發的危險性估計得過於嚴重,因而採取「積極防禦、誘敵深入」的方針,立足於應付最困難的情況,準備敵人早打、大打、打核戰爭
  • 1980年代初,針對未來全面反侵略戰爭的特點,確立了積極防禦戰略方針,堅持「後發制人、堅持人民戰爭、堅持持久作戰、立足於以劣勢裝備戰勝敵人、立足於最複雜最困難情況下作戰」的戰略指導原則。雖然沒有發生世界大戰和大規模的外敵入侵,但是人民解放軍曾勝利地進行了幾場邊境自衛防禦作戰,積累了在現代局部戰爭中貫徹積極防禦戰略思想的豐富經驗。

1980年代中期以來,依據鄧小平提出的在較長時間內不發生大規模的世界戰爭是有可能的戰略判斷,指導思想改變,即從時刻準備早打、大打、打核戰爭的臨戰狀態真正轉到和平時期現代化建設的軌道上來,從立足於隨時準備對付敵人大規模入侵轉為着重對付局部戰爭和軍事衝突。進入1990年代,國際戰略格局變化,軍事領域發生變革。積極防禦的內容上把基點放在打贏現代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

2010年代中期,中國軍隊的積極防禦軍事戰略方針的原則調整為:

  • 服從服務於國家戰略目標,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加強軍事鬥爭準備,預防危機、遏制戰爭、打贏戰爭
  • 營造有利於國家和平發展的戰略態勢,堅持防禦性國防政策,堅持政治、軍事、經濟、外交等領域鬥爭密切配合,積極應對國家可能面臨的綜合安全威脅
  • 保持維權維穩平衡,統籌維權和維穩兩個大局,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維護周邊安全穩定;努力爭取軍事鬥爭戰略主動,積極運籌謀劃各方向各領域軍事鬥爭,抓住機遇加快推進軍隊建設、改革和發展
  • 運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發揮聯合作戰整體效能,集中優勢力量,綜合運用戰法手段;立足應對最複雜最困難情況,堅持底線思維,紮實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確保妥善應對、措置裕如
  • 充分發揮人民軍隊特有的政治優勢,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重視戰鬥精神培育,嚴格部隊組織紀律性,純潔鞏固部隊,密切軍政軍民關係,鼓舞軍心士氣
  • 發揮人民戰爭的整體威力,堅持把人民戰爭作為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拓展人民戰爭的內容和方式方法,推動戰爭動員以人力動員為主向以科技動員為主轉變
  • 積極拓展軍事安全合作空間,深化與大國、周邊、發展中國家的軍事關係,促進建立地區安全和合作架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