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運-20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運-20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運-20

研製時間: 2007-2015年

服役時間: 2016年6月15日

國家: 中國

首飛時間: 2013年1月26日14時

運-20,是中國研究製造的新一代軍用大型運輸機,於2013年1月26日首飛成功 。

該機作為大型多用途運輸機,可在複雜氣象條件下,執行各種物資和人員的長距離航空運輸任務。與中國空軍現役伊爾-76比較,運-20的發動機和電子設備有了很大改進,載重量也有提高,短跑道起降性能優異。

運-20飛機研發參考俄羅斯伊爾-76的氣動外形和結構設計,融合美國C-17的部分特點。運-20採用常規布局,懸臂式上單翼、前緣後掠、無翼梢小翼 ,擁有高延伸性、高可靠性和安全性。運-20作為大型多用途運輸機,可在複雜氣象條件下,執行各種物資和人員的長距離航空運輸任務。

2017年11月10日,空軍發言人表示,殲-20 、運-20列裝部隊後,已經開展編隊訓練。

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廣受外界矚目的運-20運輸機第三次亮相航展,進行了"S"型機動、急上升轉彎盤旋、小航線快速着陸等飛行內容展示。[1]

技術特點

氣動布局

運-20採用常規布局,機翼為懸臂式上單翼,主翼為大展弦比、中等後掠翼,機翼的前緣後掠角恆定(1/4弦線後掠角大約在24~26度左右),機翼的後緣採用兩種後掠方式--中外翼段的後緣後掠角要大一些,而機翼內翼段的後掠角明顯減少,無翼梢小翼 。懸臂式T形尾翼。垂直安定面與機身連接處向前伸有小背鰭,嵌入式方向舵分為上、下兩段,升降舵分為兩段。液壓可收放前三點式起落架,可靠重力應急自由放下。前起落架為雙輪,主起落架為6輪。前起落架向前收入機身,主起落架旋轉90°向里收入機身兩側整流罩內。該機為大展弦比超臨界翼型,採用包括前緣縫翼及外吹式襟翼系統等增升裝置。運-20以伊爾-76運輸機的設計為基礎,但是體積更大,運載能力更強,電子設備也十分先進。此外,運-20還參考了美國C-17"環球霸王"運輸機的部分設計,如垂直尾翼、超臨界機翼等。

機體結構

運-20將採用超臨界翼和提高複合材料使用比例,這樣可以降低飛機的結構重量。由于飛機升力增加,升阻比提高,因此即使發動機推力、最大起飛重量維持不變的情況下,其載重也會增加。而伊爾-76採用的是臨界翼,運載/起飛重量比低。

針對中國空軍的要求,運-20在伊爾-76基礎上加寬、加高貨艙以便適應新時期大量的出現的超寬、超高貨物。伊爾-76貨艙寬度和高度小,裝載適應性差,而運-20的貨艙容積增加到320立方米,超過伊爾-76三分之一。因此,運-20運輸機看起來會覺得比較短、粗,這也是新時期軍用運輸機一個普遍的外觀特徵。

動力系統

在動力系統方面,運-20原型機將使用進口的俄羅斯的D-30KP2發動機,隨後會採用成都發動機有限公司仿製的渦扇18(WS-18,D-30KP2仿製型號)發動機。WS-18各方面的性能應該和CFM-56相近,重量為2000公斤,而伊爾-76採用的D-30KP的重量為2300公斤,特別是前者的耗油量比後者要低20%。這樣,在載油量不變的情況下,國產軍用大型運輸機的航程顯然要比伊爾-76更大。或者在相同的航程情況下,運載量比其要多。WS-18發動機單台推力117.6千牛,帶有蚌殼式反推力裝置。最終運-20運輸機的配套發動機將是渦扇-20(WS-20)發動機,單台推力160千牛左右。

綜合航電

伊爾-76的航電系統落後,儀表多為傳統指針式儀表四、航空電子落後。針對這一問題,運-20採用國產綜合航電系統,以ARINC429總線為骨幹,將電子飛行儀表、飛行控制、導航、通信、氣象及發動機數據及指示等系統有相連,實現數據的綜合處理,並且在座艙的彩色顯示屏進行顯示。另外可能會添加自衛干擾系統,包括導彈逼近告警系統、干擾發射機和投放架等。

比較分析

運-20安裝了4台俄制D-30渦扇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220噸,最大載重量超過60噸,代表了中國航空工業的最新水平。運-20在設計上博採各家之長,總體性能超過伊爾-76,體現了中國大型飛機研製能力的巨大躍升。該機的性能先進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機體布局合理。運-20採用寬體設計,看起來比較短、粗,具有新一代軍用運輸機普遍的外觀特徵,其加寬、加高的貨艙使之方便運輸大量超寬、超高貨物。運-20在機體結構、減重以及氣動布局上的設計遠勝伊爾-76,其耗油量比後者低20%。在相同的航程情況下,運-20的運載量會更大。

與C-17相比,運-20的頂置翼盒使中央翼高出機體,保持了機體內徑的完整。由於機翼沒有插入機艙,形成了獨特的"駝背"外觀。翼下淨高度比C-17高出很多,有利於按最大機艙高度裝載單件超限貨物,能夠運輸C-17不能裝載的超高貨物,也能夠運輸伊爾-476無法順暢載運的主戰坦克等重型超寬裝備。這一獨特裝載性能,使之可以運載我軍絕大部分大型車輛。如果運-20更換成國產新型大推力大涵道比渦扇-20發動機,其性能還會進一步提高。

二是對起降場地適應能力強。運-20採用常規布局,大展弦比主機翼,機翼的前緣後掠角恆定,尾翼為懸臂式T形垂直尾翼,並採用了複雜的三縫襟翼設計。其液壓可收放前三點式起落架,能依靠重力應急自由放下,使之對起降場地的適應能力很強,短跑道起降性能優異。

三是應用大量先進技術。運-20採用輕質材料,運用了3D打印技術生產的零部件,突破了數百項關鍵技術。在空氣動力學、大型結構設計、超臨界翼、綜合航電系統、高可靠性操縱系統的研製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這降低了飛機的結構重量,提高了升阻比。所以,飛行員描述運-20的飛行感覺是:飛機平穩,具有優良的氣動特性、起飛着陸特性和承載能力。

總體看,運-20的性能優於俄羅斯的伊爾-76,與其最新改進的伊爾-476性能相當。在承載能力上略低於C-17。運-20未來可能在國際市場上成為伊爾-76和C-17的有力競爭對手。

總體評價

運-20參考了俄羅斯伊爾-76的氣動外形和機體結構,並融合了美國C-17的部分特點。擁有高延伸性、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該機研製突破了數百項關鍵技術,標誌着中國躋身世界大飛機行列,"該機充分體現了時代技術,將是未來很長時間內中國大型運輸機平台"。

運-20採用超臨界機翼、輕質複合材料、在空氣動力學、大型結構的設計和製造、機載設備、高可靠性操縱系統的研製等方面,都有重大突破。航空電子系統的技術水平已達到當今世界先進水平。

運-20的性能要優於俄羅斯的伊爾-76,與其最新改進的伊爾-476性能相當,在承載能力上略低於美國的C-17,而大幅領先於日本的C-2和歐洲的A-400M運輸機。運-20在技術方面具備後發優勢,無論機體設計技術、載重技術,以及飛行控制技術方面,應該都位於第一梯隊。

運-20飛機是空軍戰略性、標誌性裝備,標誌着中國大飛機設計製造能力取得突破性進展,對推進中國經濟和國防現代化建設,應對搶險救災、人道主義救援等緊急情況,提高空軍戰略投送能力和中國軍隊履行使命任務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