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運動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運動戰是一種軍事作戰方式,依託較大的作戰空間來換取時間移動兵力包圍敵方,以優勢兵力速戰速決,運動戰的運用歸為這樣一段話「避敵主力,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


最早系統提出該作戰策略及具體要義的是毛澤東。其中中國共產黨在國共內戰期間廣泛地採用這種作戰方式。一些軍事評論家將這種戰術效果簡稱為「在運動中消滅敵人」。該戰術在內戰中起到重要作用,使國民黨速戰速決的計劃破滅。


基本資料

        中文名稱         運動戰
        外文名稱         mobile warfare
        運用時代         第一次世界大戰及以後
        代表戰例         四渡赤水
        代表戰術         游擊戰圍點打援穿插戰


戰術特點

戰線和戰略縱深示意圖圖片來自bilibili

運用這種作戰方式的部隊通常會利用廣闊的活動空間來轉移軍事力量,作戰兵力經常晝夜兼程前往一個預定的戰場進行埋伏,利用敵方分兵行動時,集結數倍於一個分隊的力量展開包圍戰進行殲滅。換言之,運動戰主要適合於地形複雜的戰場。


運動戰的主要達成的戰略目的在於在大兵團多兵種合成運動當中尋求戰機以期達到逐步甚至一次全殲敵重兵集團,在大規模運動當中消耗敵方有生力量和戰爭潛力。


運動戰是利用大兵團伏擊消耗有生力量的一種決戰方式,對戰場的形勢有較大的決定性。運動戰擺脫了對防禦工事的要求,經常利用放棄己方的工事作為誘餌引誘敵軍移動到己方伏擊圈內,並利用敵軍占領地區後分兵前進的機會包圍。[1]


與游擊戰的區別

游擊戰是打小仗,運動戰就是打大仗。游擊戰一般對戰局的影響不大,對後勤的補給和戰線沒有很大的關係,簡單的說就是打的贏就打,打不贏就撤,主要就是隊伍的發展和生存。而運動戰說白了對於後勤和戰線長短有很大的關係,一般對戰局有決定性作用。兩者的共同點就是機動作戰,所以本質上來說,游擊戰就是運動戰的一部分。


運動戰是正規兵團在很長的防線上或者在很大的戰區上進行戰役和戰鬥的外線快速作戰形式,皮定均在中原突圍時採用的就是運動戰,這是世界軍史上的奇蹟。一般都是通過機動性來尋找戰機,在戰場上穿梭,使得敵人無法判斷我軍的動機,用自己的優勢兵力,殲滅敵人的分散兵力。敵強我弱的時候十分適合使用。


解放戰爭中我軍就是使用了運動戰殲滅國軍有生力量。游擊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游擊戰很難獨立的去解決整個戰爭問題,所以必須向着正規戰發展,這只是一種過渡階段。相比而言游擊戰的人數比較少,幾人到幾百人都可以,但大都是在敵後進行活動,主要手段就是襲擊,注重的是對敵人重要目標和後勤的打擊。[2]


代表戰役

四渡赤水的二郎灘渡口圖片來自中國黨史網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戰役是遵義會議之後,中央紅軍在長征途中,處於國民黨幾十萬重兵圍追堵截的艱險條件下,進行的一次決定性運動戰戰役。在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指揮下,中央紅軍採取高度機動的運動戰方針,縱橫馳騁於川黔滇邊境廣大地區,積極尋找戰機,有效地調動和殲滅敵人,徹底粉碎了蔣介石等反動派企圖圍殲紅軍於川黔滇邊境的狂妄計劃,紅軍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四渡赤水四個過程:一渡赤水,扎西整編;二渡赤水,重占遵義;三渡赤水,誘敵入川;四渡赤水,擺脫包圍。


1960年5月,二戰名將蒙哥馬利來華訪問。在受到毛澤東的親切接見時,他說:「閣下指揮的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可以與世界上任何偉大的戰役相媲美。」而毛澤東卻以他特有的幽默,微笑着搖搖頭,說:「『四渡赤水』才是我一生的得意之筆。」《長征組歌》中有這樣一句人們再熟悉不過的唱詞——「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3]


視頻

1974年彩色電影《南征北戰》正確運用運動戰的戰略思想消滅敵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