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核動力潛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核動力潛艇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 核潛艇

外文名: nuclear-powered submarine

首次試航: 1954年1月24日

現 狀: 美、俄、英、法、中、印公開擁有

核潛艇,是核動力潛艇的簡稱,是以核反應爐為動力來源的潛艇。由於這種潛艇的生產與操作成本,加上相關設備的體積與重量,只有軍用潛艇採用這種動力來源。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是美國的「鸚鵡螺」號,1957年1月17日開始試航,它宣告了核動力潛艇的誕生。目前全世界公開宣稱擁有核潛艇的國家有6個,分別為: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法國印度。其中美國和俄羅斯擁有核潛艇最多。核潛艇的出現和核戰略導彈的運用,使潛艇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1]

主要分類

核潛艇按照任務與武器裝備的不同,可分以下幾類:

1、攻擊型核潛艇,它是一種以魚雷為主要武器的核潛艇,用於攻擊敵方的水面艦船和水下潛艇;

2、彈道導彈核潛艇,以彈道導彈為主要武器,也裝備有自衛用的魚雷,用於攻擊戰略目標;

3、巡航導彈核潛艇,以巡航導彈為主要武器,用於實施戰役、戰術攻擊。

4、實驗用途核潛艇,作為特殊作戰和儀器、裝備實驗的平台而使用。

發展歷程

潛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使用經驗暴露出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潛艇可以在水面下持續航行的時間。潛艇在水面下操作的時間受到電池蓄電量的嚴重限制,即使以最低的速率航行,也必須在一段時間之後浮出水面進行充電。在充電的過程當中潛艇非常容易受到攻擊。另外一個限制是潛艇上的電池能夠發揮的最大航速以及持續的時間,尤其是水面下的最大航行速率遠低於水面上的速率,若是要追隨高速航行的船艦時,潛艇必須浮出海面以柴油引擎輸出動力,才能夠勉強追上航行速率較慢的快速船艦,可是這樣一來,潛艇就失去海水對他的保護以及作戰上的優勢。因此,為了擴大潛艇的戰術價值,大幅提高海面下持續操作時間,研發替代動力來源一直是潛艇研究的一個重要目標。

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是由美國海軍研製和建造的。1946年,以海曼·喬治·里科弗(Hyman G. Rickover)為首的一批科學家開始研究艦艇用原子能反應堆也就是後來潛艇上使用的壓水反應堆。第一艘核潛艇「鸚鵡螺」號核潛艇於1952年6月開工製造。此後,蘇聯,英國,法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印度相繼製造了本國的核潛艇。

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是美國的「鸚鵡螺」號,是由美國科學家海曼·喬治·里科弗積極倡議並研製和建造的,他被稱為「核潛艇之父」。1946年,以里科弗為首的一批科學家開始研究艦艇用原子能反應堆也就是後來潛艇上廣為使用的「艦載壓水反應堆」。第二年,里科弗向美國海軍和政府建議製造核動力潛艇。1951年,美國國會終於通過了製造第一艘核潛艇的決議。

鸚鵡螺號核潛艇於1952年6月開工製造,是在1954年1月24日開始首次試航。首次試航即顯示了核潛艇的優越性,人們聽不到常規潛艇那種轟隆隆的噪聲,艇上操作人員甚至覺察不出與在水面上航行有何差別,「鸚鵡螺」號84小時潛航了1300千米,這個航程超過了以前任何一艘常規潛艇的最大航程10倍左右。1955年7~8月,「鸚鵡螺」號和幾艘常規潛艇一起參加反潛艦隊演習,反潛艦隊由航空母艦和驅逐艦組成。在演習中,常規潛艇常常被發現,而核潛艇則很難被發現,即使被發現,核潛艇的高速度也可以使之擺脫追擊。由於核潛艇的續航力大,用不着浮出水面,因而能避免空中襲擊。到1957年4月止,「鸚鵡螺」號在沒有補充燃料的情況下持續航行了11萬餘公里,其中大部分時間是在水下航行。1958年8月,「鸚鵡螺」號從冰層下穿越北冰洋冰冠,從太平洋駛向大西洋,完成了常規動力潛艇無法完成的壯舉,此後,美國海軍宣布不再製造常規動力潛艇要將所有的潛艇換成核動力潛艇。

早期的核潛艇均以魚雷作為武器。以後由於導彈的發展,出現攜帶導彈的核潛艇。核潛艇安上導彈之後,便出現了兩種類型:一類是近程導彈和魚雷為主要武器的攻擊型核潛艇;另一類是以中遠程彈道導彈為主要武器的彈道導彈核潛艇(又稱戰略核潛艇)。攻擊型核潛艇主要用於攻擊敵水面艦艇和潛艇,同時還可擔負護航及各種偵察任務。彈道導彈核潛艇則是戰略核力量的一次重要的轉移。在各種偵察手段十分先進的今天,陸基洲際導彈發射井很容易被敵方發現,彈道導彈核潛艇則以高度的隱蔽性和機動性,成為一個難以捉摸的水下導彈發射場。

彈道導彈潛艇是用艇載核導彈對敵方陸上重要目標進行戰備核襲擊的潛艇。它大多是核動力的,主要武器是潛對地導彈,並裝備有自衛用魚雷。彈道導彈潛艇與陸基彈道導彈,戰略轟炸機共同構成核軍事國在核威懾與核打擊力量的三大支柱,並且是其中隱蔽性最強/打擊突然性最大的一種。

潛對地導彈分彈道式和巡航式兩類。美國從1947年開始研製「天獅星-I」型潛對地巡航導彈,1951年在潛艇上發射成功,1955年正式裝備潛艇部隊,第一批戰略導彈潛艇由此誕生。蘇聯於1955年9月首次用潛艇在水面發射一枚由陸基戰術導彈改裝的彈道導彈。1960年7月,美國喬治·華盛頓號核潛艇首次水下發射「北極星」A1潛地彈道導彈,這是世界上第一艘彈道導彈核潛艇。

潛艇事故

1963年4月,美國「長尾鯊」號核動力潛艇沉沒在美國科德角附近海域,129人遇難,成為世界上第一艘失事核潛艇。

1967年,英國貝爾金海德造船廠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105號進水沉沒。

1968年,美國「天蠍」號核潛艇在前往加納利群島途中沉沒在大西洋中部海域,艇員99人全部遇難。

1968年4月,蘇聯一艘編號為K—172的E—II級導彈核潛艇因水銀蒸汽使艇員全部中毒而在地中海沉沒,90人遇難。

1970年4月,蘇聯一艘核潛艇在西班牙附近海域沉沒,88人死亡。

1989年4月,蘇聯一艘M級「共青團員」號攻擊型核潛艇在巴倫支海起火沉沒,42人遇難。

1994年3月30日,法國海軍「綠寶石」號核潛艇在地中海海域航行時後艙渦輪發電機室爆炸,10人遇難。

2000年8月12日俄羅斯海軍號稱是「世界噸位最大、武備最強」的巡航導彈核潛艇奧斯卡級「庫爾斯克號」在參加一次軍事演習時,魚雷中的過氧化氫燃料發生爆炸導致該艇沉沒,核潛艇上所載的118名海軍官兵全部死亡,所幸的是該事件沒有造成海洋核污染。後來的研究發現艇內大多數人死於爆炸後數分鐘內,他們死於過氧化鉀引起的火災。但一些人在船尾還倖存了三天左右。最後,一支英國與荷蘭組成的營救隊打撈了庫爾斯克號。逝世118人中所有人的遺體被發現,其中三具無法辨認。

2001年2月10日下午,美國「格林維爾」號核潛艇和日本漁業實習船「愛媛」號在夏威夷附近海面發生相撞事故。

2006年9月6日,俄海軍北方艦隊一艘核潛艇在巴倫支海失火,兩名官兵喪生。

2007年3月21日,英國海軍「不懈」號核潛艇的備用空氣淨化系統爆炸,2名水兵喪生、1名水兵受傷。

2008年11月8日,俄羅斯海軍一艘編號為K—152的核潛艇在太平洋海域試航時滅火系統出現故障,20多人死亡、21人受傷。

2009年2月,英國核潛艇「前衛號」和法國核潛艇「凱旋號」在大西洋發生了相撞事故。

2011年12月30日,俄羅斯一個核潛艇維修船塢29日起火,導致俄羅斯一艘Delta-IV級核潛艇外殼起火。俄軍方說,潛艇內部沒有受損,無輻射泄漏危險。起火原因不明。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