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肺动脉高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肺动脉高压是指静息时肺动脉平均压>3.33kPa(25mmHg)或运动时>4kPa(30mmHg)者。由于肺血管阻力为肺动脉平均压和肺静脉平均压之差与肺血流量之比,即肺动脉平均压为肺静脉平均压加上肺血管阻力与肺血流量乘积之和,因此凡引起肺静脉压、肺血流量和肺血管阻力增高的因素均可引起肺动脉高压。[1]

症状体征

症状

包括原发病的症状及肺动脉高压引起的症状,肺动脉高压本身症状是非特异的,轻度肺动脉高压可无症状,随病情发展可有以下表现:

  1. 劳力性呼吸困难:由于肺血管顺应性下降,心输出量不能随运动而增加,体力活动后呼吸困难往往是肺动脉高压的最早期症状。
  2. 乏力:因心输出量下降,组织缺氧的结果。
  3. 晕厥:脑组织供血突然减少所致,常见于运动后或突然起立时,也可因大栓子堵塞肺动脉,肺小动脉突然痉挛心律失常引起。
  4. 心绞痛胸痛:因右心室肥厚冠状动脉灌流减少,心肌相对供血不足胸痛也可能因肺动脉主干或主分支血管瘤样扩张所致。
  5. 咯血:肺动脉高压可引起肺毛细血管起始部微血管瘤破裂而咯血。
  6. 声音嘶哑:肺动脉扩张压迫喉返神经所致。

体征

当肺动脉压明显升高引起右心房扩大,右心衰竭时可出现以下体征:颈静脉a波明显,肺动脉瓣区搏动增强,右心室抬举性搏动,肺动脉瓣区收缩期喷射性杂音,三尖瓣区收缩期反流性杂音,右心室性第3、4心音,右心衰竭后可出现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水肿。严重肺动脉高压,心输出量降低者脉搏弱和血压偏低。

病理病因

1.肺动脉血流量增加

2.肺周围血管阻力增加

  • 肺血管床缩小: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动脉栓塞
  • 肺动脉管壁病变:
  1. 肺动脉炎:雷诺综合征硬皮病局限性皮肤内钙质沉着雷诺现象、指(趾)硬皮病及毛细管扩张综合征(CREST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神经炎皮肌炎肉芽肿动脉炎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大动脉炎
  2.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丛性肺血管病微血栓形成肺静脉堵塞病
  3. 肺动脉先天性狭窄。

肺纤维化或肺间质肉芽肿

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放射性肺纤维化粟粒性肺结核尘肺肺癌肺囊性纤维化、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等。

低氧血症致肺血管痉挛

  1. 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
  2. 呼吸运动障碍:胸膜病胸廓畸形多发性脊髓灰质炎肌萎缩肥胖症
  3. 高原缺氧。

血黏度改变

血浆黏度增加、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积聚性增加红细胞硬度增加。

肺静脉压增高

  1. 肺静脉堵塞:纵隔肿瘤或肉芽肿病纵隔障炎先天性肺静脉狭窄
  2. 心脏病:左心功能不全二尖瓣狭窄或闭锁不全二尖瓣环钙化左房黏液瘤三房心

疾病诊断

应注意原发性和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鉴别:

  1. 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已引起右心肥大、劳损或右心衰竭者比较容易诊断PH,但病人病情往往危重,已到了疾病的晚期,治疗困难,预后不好。因此,应做到肺动脉高压的早期诊断,寻找肺动脉高压的病因。先天性心脏病及慢性肺部疾病是肺动脉高压的常见病因。心脏杂音有助于判断先天性心脏病或风湿性瓣膜病,但肺动脉高压时原有的心脏杂音可能减轻或消失。肺动脉高压心电图表现为右心室收缩期负荷过重,若同时有左房大或左室肥厚常提示肺动脉高压的原因可能是心源性。X线检查也有特征性,同时有助于寻找肺动脉高压的原因。X线对肺实质性疾病的诊断是显而易见的,大的肺静脉血流再分布及Kerleys B线反映肺静脉高压。肺血增多主要见于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二尖瓣狭窄,左房增大并可发现瓣膜钙化。超声心动图能准确地判断肺动脉高压的程度及心脏结构改变。右心导管检查可测定肺动脉高压的程度,估测是否为可逆性。选择性肺动脉造影(包括DSA),以寻找血栓、血管畸形、发育不全或狭窄。对不能解释的肺动脉高压也可行肺活检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2.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凡病人出现无法解释的运动性呼吸困难,运动中发生昏厥者,应疑及本病。若P2亢强,结合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检查,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后即可确诊。[2]

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1. 血液检查:如并发感染末梢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常有血红蛋白降低等表现。
  2. 肺活检: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中行肺活检有助于对其预后的判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不仅使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增高、而且也是决定手术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

其他辅助检查

心电图

肺动脉压升高使右心室负荷过重,久之引起右心室右心房肥厚,心电图改变可反映肺动脉高压程度,显示右心室及右心房增大图形,包括心电轴右偏、肺型P波、V1~V3大R波、T波倒置与ST段降低。当心电图示右心室肥厚则平均肺动脉压已超过30mmHg。但不同病因可不一致,如房间隔缺损当肺动脉压达25mmHg即显示右室肥大图形,而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通常要超过35mmHg,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超过40mmHg才能出现右室肥大图形。[3]

X线检查

  1. 心脏改变:右心房、右心室扩大,肺动脉段“圆锥部”膨突,右前斜位胸片圆锥高度≥7mm,主动脉结缩小。
  2. 右下肺动脉干扩张:正常右下肺动脉干宽度为(12.1±1.2)mm,>15mm为异常,其扩张程度与肺动脉高压相关,右下肺动脉横径与气管横径比值≥1.07。
  3. 肺门阴影增宽:肺门与胸廓比正常为(34±4)%,其值增加与肺动脉压升高相关(相关系数0.74)。
  4. 心胸比率增大:正常心胸比率<0.5,肺动脉高压时心胸比>0.5。
  5. 中心肺动脉扩张:外周分支细小,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6. 不同病因X线改变的差异:
  • 肺血流量增加所致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段变直或突出:肺动脉段基底与最突出处垂直距离≥3mm,肺动脉段基底线延长>60~70mm,分支血管扩张迂曲,肺血增多,肺静脉影正常。
  • 肺毛细血管后阻力增加X线特点:肺动脉段突出,大的肺静脉血再分配,下肺野静脉血管变细,上肺野正常或变粗,右下肺动脉横径增宽,出现间隔线(Kerley’s B)及含铁血黄素沉着阴影。
  • 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X线特点:肺动脉段明显突出,肺门血管扩大,外周血管纤细或残根状,肺静脉影正常。

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检查对肺动脉高压比X线更敏感,其敏感性52%,正确性85%,故能较早期发现右室壁肥厚及右心腔心血管扩大。主要指标:

  1. 肺动脉瓣回声曲线“a”波消失,其敏感性82.35%;
  2. 右心室舒张期内径增加(>20mm);
  3. 室间隔厚度增加,与左室后壁呈同向运动;
  4. 二尖瓣初始开放斜率下降;
  5. 肺动脉瓣回声曲线收缩中期切迹,其敏感性94.12%;
  6. 右室射血前期(RVPEP)延长,右室射血期(RVET)缩短,因此RVPEP/PVET比值增加。近年,用超声多普勒估计肺动脉压取得不少可喜的经验已作为诊断肺动脉高压的重要手段,利用多普勒效应显示血流方向和速度,提供心脏和大血管内血流的时间与空间信息,用其超声心动图参数评估肺动脉压是目前最理想的无创性定量化诊断肺动脉高压的方法:
  • 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AT)与肺动脉收缩压(SPAP)和平均肺动脉压(MPAP)相关(r=0.80);
  • 右室流出道血流加速时间(ACT)与平均肺动脉压相关(r=0.63~0.88);
  • 三尖瓣血流速率(TR)与三尖瓣压差(TG)与肺动脉收缩压(SPAP)相关(r=0.77~0.94)与肺动脉舒张压(DPAP)相关(r=0.80)。
  1. 肺阻抗图:利用阻抗技术,在肺部指定部位通过弱高频电流以电阻抗测定肺血管在心动周期的血流容积变化测得肺动脉压,在正常人心排出血液很快进入肺组织,肺组织电导率及阻抗变化量很快达到最大值,当肺动脉高压时收缩期只有部分血液进入肺组织,还有部分储积在扩张的肺动脉内,舒张期血流仍继续缓慢地通过肺小动脉进入肺,故肺组织电导变化较小。肺阻抗血流图与肺循环的血流动力学有较好的相关性,其波幅及微分波值高低可反应肺动脉压差大小,与右心搏出量和肺血管阻力顺应性的改变相关,从而根据右心室射血阻抗与心室收缩时相的关系推算出肺动脉平均压的高低,肺动脉高压肺阻抗血流的特点是阻抗波到达高峰时间延迟,延迟的程度与肺动脉压呈正相关。国内已研究出估算不同病因肺动脉压的回归方程:上述公式中:HS:肺阻抗血流图心室收缩波振幅(Ω);Q-B:射血前期(s);B-Y:射血期(s);A2-O:舒张早期(s);MPAP:平均肺动脉压(mmHg)。
  2. 磁共振显像:磁共振能检测肺动脉直径和管壁肥厚的程度,右室肥厚程度与肺动脉压升高及室间隔突度相平行,舒张终未右室壁厚度与平均肺动脉压相关(r=0.79),收缩期右肺动脉内磁共振信号与肺血管阻力相关(r=0.89)。
  3. 肺动脉造影:自心导管注入造影剂可显示肺动脉及主要分支扩张或堵塞情况。[4]
  4. 心导管检查:经皮股静脉穿刺插入右心导管,使用Swan-Ganz漂浮导管进入肺总动脉直接测量压力,可取得正确可靠的肺循环系统血流动力学资料,如肺动脉压、心排血量、肺血管阻力、肺毛细血管楔压、肺血管顺应性等,从而全面了解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状态。因是一种创伤性检查,必须有一定设备和技术,又有一定危险性,广泛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故必须对每个患者全面衡量心导管检查的必要性、危险性以及检查所获得资料对患者诊断和治疗的预期价值而选用。心导管检查有以下目的:
  • 确定有无肺动脉高压;
  • 明确肺动脉高压程度;
  • 观察肺动脉高压的可逆性;
  • 找出肺动脉高压的原因。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

肺循环包括右心室、肺动脉、毛细血管及肺静脉,其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血流动力学有以下四个特点:

  1. 压力低:正常静息时肺动脉压力为19/16mmHg,平均压为(12±2)mmHg,收缩压不超过25mmHg,为主动脉的1/6,肺血管灌注压也低,肺动脉和左心房间压力差仅6mmHg,为正常主动脉压力的l/7~1/10;
  2. 阻力小:因肺血管短管壁薄扩张度大,故血流阻力小。正常人肺血管阻力为体循环阻力的1/5~l/10;
  3. 流速快:肺脏接受心脏搏出的全部血液,但其流程远较体循环为短,故流速快;
  4. 容量大:肺血管床面积大,可容纳900mL血液,占全血量的9%。

肺动脉压=肺血管阻力×肺血流量+左心房压力因此,肺动脉压力高低决定于肺血管阻力、肺血流量和左房压力。肺动脉大致包括3种口径和结构的血管,即外径>1000μm的弹力型动脉,介于100~1 000μm的肌型动脉和外径<100pμm的细小动脉,肌型动脉和细小动脉是影响肺动脉压的重要部位。肺动脉压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高动力性肺动脉高压(肺血流量增加)

由于肺循环有低阻、低压、高容量特点,肺血管能适应肺血量的增加,而不致使肺动脉压有明显波动,但也有一定限度,当心排血量增加2~3倍时,平均肺动脉压只增加20%~50%,增加4~5倍时,肺动脉压可增加1倍。如果长期持续血流量增加,使血管扩张,久之,能引起肺动脉结构的改变而成为不可逆性。肺血流量增加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多见于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或体循环有大的动静脉瘘(Eisenmenger综合征)。休息时肺循环压大多正常,在运动时心输出量明显增加,如伴有血管痉挛血管床减少,血管容量代偿性扩张受限则肺动脉压急剧上升。

(2)高阻力性肺动脉高压(肺周围血管阻力增加):

  • 肺血管床减少:肺血管储备能力大、扩张性大,当血管床减少70%以上才会出现明显肺动脉高压。
  • 血管外压迫:各种弥漫性肺间质病变如肺纤维化肺肉芽肿肺浸润等,通过挤压,引起支气管张力改变,肺泡内压升高,瘢痕组织收缩,肺组织肿胀或肿块压迫等使肺部小血管狭窄和闭塞。
  • 血管本身原因:严重肺气肿肺泡隔断裂,许多肺泡融合成大泡,该部毛细血管伸展而纤细,或由血管壁本身炎症或浸润性病变,小动脉内膜增生及中层肥厚。
  • 血管内栓塞:小动脉炎后机化致肺小动脉闭塞,以及肺动脉主干与小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

肺血管收缩

肺血管收缩是引起肺动脉压增高的最重要原因,低氧血症是引起肺毛细血管收缩的强烈刺激因素,从而引起血管阻力增加,导致肺动脉高压。通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观察,肺动脉高压与肺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密切相关,当SaO2<80%时,有2/3病人肺动脉压升高,SaO2<75% 时有95.4%病人肺动脉压升高。高原性肺动脉高压也是由低氧所致,空气中含氧量与海拔高度有关;在海拔3400m处,空气中氧分压为100mmHg,海拔5000m处,空气中氧分压为80mmHg。初到高原地区由于急性缺氧可发生急性肺水肿,久之,引起不可逆性肺动脉压升高。缺氧引起肺血管收缩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自主神经机制:肺血管受肾上腺素能交感神经和胆碱能副交感神经支配,肺小动脉周围有肾上腺素能α与β受体,当血液中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上升,氢离子浓度升高时,通过刺激主动脉体、颈动脉窦将冲动传入丘脑下部交感神经中枢,反射性引起肺动脉收缩,在酸中毒情况下,血管对缺氧收缩反应明显增加。
  2. 体液因素:缺氧时肺内肥大细胞增殖,数量增加,生成组胺能力加强,出现脱颗粒现象,释放出组胺及5-羟色胺,直接影响细胞膜,使细胞内钾离子丢失,细胞内钙离子增加,导致肌肉兴奋性增高。缺氧时前列腺素在肺内浓度升高,其中前列腺素F2a(PGF2a)和血栓素(TXA2)等为强力的肺血管收缩剂,可直接影响钙离子对平滑肌的兴奋和收缩作用并可使血小板凝集,促使血栓形成,增加血管阻力。缺氧时肺内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活动增高,使血管紧张素Ⅱ增多,引起肺血管收缩。体循环压力增加,也是肺动脉压力增高的重要原因;
  3. 细胞因素:缺氧时ATP生成减少,细胞膜ATP酶活性降低,使肺动脉平滑肌丢钾潴钠,致负性膜电位下降,提高了肌肉兴奋性。同时在低氧酸中毒时血中游离钙离子增加,促使钙离子进入平滑肌细胞内,启动收缩装置,均可使血管收缩,阻力增加,导致肺动脉高压。
  • 肺血管弹性降低:长期缺氧使肺动脉持久性收缩或支气管炎症扩散累及肺小动脉,可导致肺血管器质性损害,尤其内径为300μm以下的小动脉,使平滑肌水肿、变性、坏死、弹力板断裂及内皮细胞和弹力组织增生、纤维化,甚至管腔闭塞,致血管壁增厚、僵硬。直径小于80μm的肺细小动脉出现中膜肌层,均可使管壁顺应性下降,增加了血管阻力。
  • 血液黏度增加:可见于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或长期低氧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使血液黏度增加。当血细胞比容>50%可使肺血管阻力增加。
  • 肺静脉高压(毛细血管后性肺动脉高压):由于肺循环特点所决定肺动-静脉间压差很小,只有2~10mmHg,因而某些疾病使肺静脉压升高时肺动脉压也相应升高,常见于二尖瓣病变三房心左房黏液瘤,也可发生于长期左室功能不全,左室顺应性低下等。当肺静脉压升高时肺小动脉反应性收缩或发生于肺基底部间质纤维化使肺血管床受挤压,也是形成肺动脉高压的原因。左房压稍增加对肺动脉压影响不大,若增加1倍才会影响肺动脉压。

病理改变

任何原因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只要有足够的严重程度和时间,均可引起肺小动脉和肌型小动脉解剖和结构上的变化,管壁增厚及管腔狭窄,晚期局部萎缩及管腔扩张,就病理形态学而言,主要分4大类:

致丛性肺动脉病

此类型最常见于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也可见于肺动脉血来源于主动脉分支的肺隔离症及典型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偶见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门静脉血栓及血吸虫、

用药治疗

饮食保健

有益于降压的食物大致概括起来,有这么几类:

  1. 叶菜类:芹菜茼蒿苋莱汕菜韭菜黄花菜荠莱菠菜等;
  2. 根茎类:茭白芦笋萝卜胡萝卜荸荠马蹄;
  3. 瓜果、水果类:西瓜、冬瓜、西红柿山楂柠檬香蕉、水果、红枣、桑椹茄子;
  4. 花、种子、坚果类:菊花罗布麻芝麻豌豆蚕豆绿豆、玉米、荞麦花生西瓜子、核桃、向日葵子、莲子心;
  5. 水产类:海带紫菜海蜇海参、[青菜]]、海藻牡蛎鲍鱼虾皮、银鱼;
  6. 动物类及其他:牛奶(脱脂)、猪胆牛黄蜂蜜、食醋、豆制品、黑木耳、白木耳香菇.

软化血管的食物

  • 葡萄干、土豆红枣山楂等控制血压。多吃富含矿物质的食物,少吃油脂,玉米油葵花子或葵花子油、海带、紫菜等均有降胆固醇作用。麦片有助减肥,降低血压及胆固醇。
  • 黑木耳加冰糖能降血压和防止血管硬化。和蒜、葱一起食用,可缓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香菇红枣含有相当丰富的维C和维P。核桃蜂蜜含丰富维生素,可防止血管硬化。芹菜叶降血压效果相当明显,用水烫一下,剁碎,拌上蒜泥,几乎相当于服一片降压药。每百克芹菜中含钙160毫克,一半可为人体吸收。
  • 茄子:含维P,增强毛细血管弹性,防治高血压,动脉硬化及脑卒有较好作用,可明显减少老年斑,降低脑血管栓塞的发生率。
  • 南瓜润肺益气化痰排脓驱虫解毒止喘利尿、美容等功能。可预防和治疗前列腺肥大动脉硬化、胃粘膜溃疡等作用。
  • 生姜抗肿瘤防止血小板聚合血小板聚合导致血竣导致心脏病发作或中风。减轻偏头痛、有消炎效用。
  • 玉米玉米富含脂肪,其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的含量高达60%以上。有助于人体脂肪及胆固醇的正常代谢,可以减少胆固醇在血管中的沉积,从而软化动脉血管。
  • 西红柿:不仅各种维生素含量比苹果高24倍,而且还含维生素芦丁,它可提高机体氧化能力,消除自由基等体内垃圾,保护血管弹性,有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 苹果:苹果富含多糖果酸及类黄酮、钾及维生素E和C等营养成分,可使积蓄体内的脂肪分解,对推迟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发作有明显作用。
  • 海带:海带中含有丰富的岩藻多糖、昆布素,这类物质均有类似肝素的活性,既能防止血栓又能降胆固醇、脂蛋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 茶叶:含有茶多酚,能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血脂,缓解血液高凝状态,增强红细胞弹性,缓解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经常饮茶可以软化动脉血管。
  • 大蒜:含挥发性辣素,可消除积存在血管中的脂肪,有明显降脂作用,是主治高血脂症和动脉硬化的良药。
  • 洋葱:含有一种能使血管扩张的前列腺素A,它能舒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减少血管的压力,同时洋葱还含有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和含硫氨基酸,可增强纤维蛋白溶解的活性,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硬化的功能。

预防护理

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多与先心病有关,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先心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为预防先心病的发生,应开展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对适龄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充分发挥医务人员和孕妇及其家属的作用。

  1. 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包括孕妇本人及其配偶,如嗜烟、酗酒等。
  2. 孕前积极治疗影响胎儿发育的疾病,如糖尿病红斑狼疮贫血等。
  3. 积极做好产前检查工作,预防感冒,应尽量避免使用已经证实有致畸胎作用的药物,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4. 对高龄产妇、有先心病家族史、夫妇一方有严重疾病或缺陷者,应重点监测。

并发症

可出现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右心衰竭等并发症。

预后

肺动脉高压的预后取决于潜在疾病的成功治疗。一般来说,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预后较差,从确诊时起,生存时间不到3年。然而,也有用钙通道阻滞药和前列环素治疗获长期存活的报道。而目前用内皮素拮抗药经验太少,无法对生存改善情况下结论。不积极治疗病人最终可能死于恶化的右心衰,除非行移植术。

视频

什么是肺动脉高压?

视频

《肺动脉高压专家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