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鮑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鮑魚

中文學名:鮑魚
拉丁學名: Abalone
別 稱:海耳、鰒魚、鏡面魚、九孔螺
將軍帽、白戟魚、闊口魚、白冀、
界: 動物界
門:軟體動物門Mollusca
綱:腹足綱Gastropoda
亞 綱: 前腮亞綱Prosobranchia
目:原始腹足目Archaeogastropoda
亞 目: 盾腮亞目
科:鮑科Haliotidae
屬: 鮑屬Haliotis
分布區域: 日本北海道、中國東北地區
北美洲西岸、南美洲、南非、澳洲等地

鮑魚是名貴的「海珍品」之一,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被譽為海洋「軟黃金」。鮑魚是名貴的海洋食用貝類,被譽為「餐桌黃金,海珍之冠」,其肉質細嫩、營養豐富。
鮮品可食部分蛋白質24%、脂肪0.44%;干品含蛋白質40%、糖元33.7%、脂肪0.9%以及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一種對人體非常有利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鮑魚因富含穀氨酸,味道非常鮮美。
鮑魚(Abalone),其名為魚,實則非魚,種屬原始海洋貝類,單殼軟體動物。由於其形狀恰似人的耳朵,所以也叫它「海耳」(Sea-ear)。鮑魚通常生長在水溫較低的海底,足跡遍及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公認最佳產地為日本北部和墨西哥,我國東北部也是傳統產區。全世界已命名的216種鮑魚中,分布在我國沿海的鮑魚有7種,其中又以北部渤海灣出產的皺紋盤鮑和東南沿海的雜色鮑最為多見。

外形特徵

鮑魚的身體外邊,包被着一個厚的石灰質的貝殼,它的貝殼是一個右旋的螺形貝殼。鮑魚的單壁殼質地堅硬,殼形右旋,表面呈深綠褐色。殼內側紫、綠、白等色交相輝映,珠光寶氣。

另外在鮑魚的貝殼上都有從殼頂向腹面逐漸增大的一列螺旋排列的突起。這些突起在靠近螺層末端的一些貫穿成孔,孔數隨種類不同而異。在中國北方分布的盤大鮑有4~5個,南方分布的雜色鮑有7~9個。我國古代,給鮑魚起名叫「九孔螺」,就是從它的這種特徵而來的。

軟體部分有一個寬大扁平的肉足,軟體為扁橢圓形,黃白色,大者似茶碗,小的如銅錢。鮑魚就是靠着這粗大的足和平展的跖面吸附於岩石之上,爬行於礁棚和穴洞之中。鮑魚肉足的附着力相當驚人。一個殼長15厘米的鮑魚,其足的吸着力高達200公斤。任憑狂風巨浪襲擊,都不能把它掀起。捕捉鮑魚時,只能乘其不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用鏟鏟下或將其掀翻,否則即使砸碎它的殼也休想把它取下來。

鮑魚的頭部很發達,它的兩個觸角在伸展時很細很長。在觸角的基部背側各有一個短的突起,突起的末端生長着眼睛。在兩個觸角之間有頭葉,頭葉的腹面有向前伸出的吻,吻的前端有口。口裡面有強大的齒舌,齒舌是許多貝類的特有器官,它是一個幾丁質的帶子,上面生着很多列小齒,形狀很像銼刀,貝類就利用這些小齒刮取和磨碎食物。一般說來草食性的種類小齒的數目多,先端園,肉食性的種類小齒數目少,但強有力,先端常有鈎或刺。鮑魚是草食性種類,所以它的齒舌帶上的小齒數目極多。

鮑魚的足部特別肥厚,分為上下兩部分。上足生有許多觸角和小丘,用來感覺外界的情況;下足伸展時呈橢圓形,腹面平,適於附着和爬行。我們吃鮑魚主要就是吃它的足部的肌肉。
鮑魚的外套膜和貝殼的形狀一樣,整個覆蓋在身體背面,與其他螺類不同的是在鮑魚外套膜的右側有一條裂縫,這個裂縫的位置與貝殼邊緣的孔的位置相當,在裂縫的邊緣上生長着觸手。在鮑魚活動時,這些觸手便從殼孔伸出,司味覺的作用。外套膜邊緣有裂縫是原始的腹足類的特徵,像縫螺、有名的紅翁戎和鑰孔螺都是這樣。

生活習性

鮑魚很嬌氣,養殖難度大,稍有不慎就會"全軍覆沒"。所以,科學的淨水方法必不可少。直接引進的海水是無法進行鮑魚養殖的,需要對其進行淨化,一直以來養殖戶們都是採用沙濾技術淨化海水。另外紫外線光照海水淨化技術能殺死海水中一部分對鮑魚生長不利的細菌和微生物,同時又能保留有利於鮑魚生長的微生物,使鮑魚的產量大大提高,使鮑魚苗的成活率提高了近70%。

秋季是生長較快的季節,需投餵足夠的新鮮餌料,每4~5天投餵一次。冬季水溫低,鮑魚的攝食量少,新鮮藻類浸泡在水中7~8天不致腐爛,因此冬季每8~10天投餌一次即可。注意每次投餌應在清除餌料殘渣和鮑的排泄物以及更換新鮮海水後進行。鮑魚喜干幼嫩海藻,在無新鮮海藻的情況下,可利用干藻浸泡後作為餌料投喂,且藻類餵養以混合效果為好,在藻類中裙帶菜,鵝腸菜、海帶、馬尾菜等是鮑魚比較喜食的海藻,餌料效果好,生長速度快。當地資源比較豐富的紫菜,試驗結果表明不太理想,對鮑魚的消化有很大影響。

分布範圍

各大洋中,以太平洋沿岸及其部分島礁周圍分布的種類與數量最多,印度洋次之、大西洋最少,北冰洋沿岸無分布。
太平洋東岸,北起阿拉斯加,向南沿加拿大、美國、墨西哥的西海岸均有鮑分布;太平洋西岸,北起勘察加半島,沿日本、朝鮮半島、中國、菲律賓、馬來半島,印度尼西亞,至澳大利亞、新西蘭,再向南直至新西蘭以南一千餘公里地處亞南極的馬奇島均有鮑魚分布;但是夏威夷群島尚未發現有鮑魚分布。

印度洋周圍,沿孟加拉灣、阿拉伯海、波斯灣,向南沿非洲東海岸的坦桑尼亞、馬達加斯加,直至好望角也有鮑魚的分布,以非洲南端海區的產量為多。

大西洋僅在東部沿岸,即沿非洲西海岸、地中海、向北至英吉利海峽南部有鮑魚的分布,但分布量不很大。
迄今為止,只有北美的東海岸以及南美洲沿岸各海域尚未見有鮑魚分布的報道。

養殖概況

世界上鮑魚主要產地有澳大利亞、中國、日本、美國、墨西哥、南非等國家。由於鮑魚的經濟價值很高,各產鮑國十分重視鮑魚的人工育苗和養殖。我國對鮑的利用,過去僅限於自然采捕。近20多年來,從南方到北方開展了鮑的人工育苗和規模化養殖。在遼寧、山東、福建等地,建設一批具有先進設施和生產技術的鮑魚育苗場和養殖場,每年都可生產出相當數量的鮑苗和商品鮑魚。我國的鮑魚人工育苗和養殖,現已形成一套成熟的技術工藝和相當大的生產規模。

1992年莆田市從連江引進鮑魚苗試養:1993年在忠門後坑村建設近2000m2的工廠化鮑養殖場,引進皺紋盤鮑苗示範養殖和人工育苗工作,當年成功培育出苗種百萬粒,莆田市鮑魚開始逐年發展。1998年歐俊新等開展皺紋盤鮑海區役式吊養技術試驗工作,經過20個月的吊養,取得了高達83. 53%的成活率、投入產出比為1:2.76高的回報率,從而在全市乃至全省再次掀起一輪養鮑熱潮。莆田市秀均區如今已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淺海浮孩網箱養鮑生產基地。至目前,該區鮑魚養殖規模達到1.88萬個網箱,養殖規模達5億粒,養殖量約占全國的四分之一,年產量5000噸,產值10億元。從2001年4家發展至今,請田市工廠化鮑魚育苗共有38家苗種生產單位,育苗面積有137000平方米,每培育鮑魚苗種8000多萬粒,直接和間接從事鮑魚生產經營人員達2萬多人。

鮑魚養殖

鮑魚的健康養殖和疾病的綜合防治主要包括:
人為控制養殖生態環境條件,使養殖環境能儘量滿足鮑魚的生長、發育需要;
各種養殖模式和防疫手段能使鮑魚保持正常的活動和生理機能,並通過養殖鮑魚自身的免疫系統抵禦病原的入侵以及環境的突然變化;
投餵適當的且能完全滿足鮑體營養需求的飼料;④有效預防疾病的大規模發生,最大可能地減少疾病的危害。其具體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優化養殖條件,保護生態環境
針對近些年受經濟利益驅使出現的養殖盲 目發展、養殖規模無度無序的現狀,應加快行業立法進程,加強宏
觀調控,實施區劃管理,防止盲目開發,控制養殖總量,堅持開發與養護並舉,利用與保護並重的方針進行鮑魚
養殖運作。優化養殖條件,對現行的養殖設施結構進行改造,開展環保清潔型設施和養殖技術研究,研究開發工
廠化養殖水質調控與處理技術、養殖設施工程化及自動化技術、生態型立體綜合養殖技術等研究 。
2、開展抗病、抗逆養殖新品種的選育
良種是推動鮑魚養殖業持續發展 的關鍵,抗病、抗逆養殖新品種不但能減少病害發生,降低養殖風 險,增加養殖效益,同時也可避免大量用藥對水體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對人類健康的影 響。目前,要在這方面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必須依靠現代生物技術與傳統 育種技術的結合,採用 轉基因技術、克隆技術、多倍體技術、雌( 雄 ) 核發育技術、選擇育種、雜交育種、高健康優質苗種的大規模培育技術和苗種培育工程化技術等技術培養優良新品種,另外有必要開展國外優良品種引進、馴化及其種質利用的研究,總之要通過各種途徑儘快地提高養殖品種的品質,加快養殖品種的生長速度,增強抗病能力和對環境的耐力,以達到增產的目的。
3、開發優質高效飼料 , 合理使用餌料
根據鮑魚的生長需求選擇不同規格的餌料投喂,新鮮細嫩的海帶、裙帶菜、龍鬚菜是鮑魚比較喜歡攝食的,投餵前餌料選擇處理 要認真,投餵 量應根據需要及時調整。 鮑魚育苗場中應篩選並定向培養適口、附着性強、營養豐富的底棲硅藻的藻種,鮑苗附着以後,若底棲硅藻數量不足,可以採取施肥措施促進底棲硅藻的生長繁殖避免基礎餌料生物不足而造成鮑苗脫板死亡。還應加強鮑魚養殖專用全價營養配合飼料的研究,開發具有誘食、促生長、抗菌防病功能的添加劑,研製質量高、吸收性好並有助於提高免疫功能的綠色環保型飼料。優質高效飼料的合理使用對於提高我國鮑魚養殖產品的質量、降低成本、減少疾病、防止環境污染、提高經濟效益等具有決定性作用 。
4、採取綜合性防治措施,減少鮑病害的發生
針對當前鮑魚養殖病害日益嚴重的現狀,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進一步加強病原體的發病規律、傳染途徑及致病機理等的基礎研究;
開發單克隆檢測、NDA探針、PCR診斷試劑盒等病害商品化快速診斷和檢測技術;
建立養殖鮑魚重大病害監測系統,逐步實現對鮑病的預測和跟蹤;
儘快研究出針對性強、無毒或低毒、無殘留、無公害的鮑魚養殖專用漁藥,加強藥物藥效、代謝及殘留等方面的基礎研究,為合理用藥提供理論依據,合理使用漁藥防治鮑病;
開展鮑魚免疫學及免疫防治技術研究,通過 口服免疫增強劑或接種疫苗達到預防鮑病的目的;
研究養殖水體中的理化因子與微生物群落之間的相互關係,維持養殖水體的微生態平衡來消除某些病害發生的環境條件,建立病害的生態防治技術,實施健康養殖;
加強研究鮑魚健康養殖技術,加快在業人員的鮑魚養殖技術推廣和 技術培訓,提高經濟和生態效益。

品種類型

舉世公認的三大名鮑分別是:網鮑、吉品鮑和禾麻鮑;
(1)網鮑
網鮑為深咖啡色,外形呈橢圓狀,邊較細,枕底起珠,底邊廣闊且平坦,尾部較尖,肉質大而肥厚,用刀切後,截面有網狀紋路,故名網鮑。中國和澳大利亞也產網鮑,外形與日本所產的較為相似,但枕邊珠形不規則,且澳洲網鮑要浸水多日才發得起來,口感較韌,有「木」感。日本千葉縣出產的網鮑原來最為有名,但由於近年的海水污染,現在則以日本清森縣所產的質量最佳。
(2)吉品鮑
吉品鮑。又名吉濱鮑。我國青島、海南和台灣也有出產,但目前公認以日本岩手縣所產的為最佳。吉品鮑外高內低,形如元寶,中間有一條明顯的線痕,且質硬、枕高,體形小於網鮑。在市場銷售中,網鮑因個大而價格昂貴,尋常食客無法消費,所以市場上多以吉品鮑最受寵。吉品鮑味道濃郁,色澤美觀,有嚼勁,口感佳。在選購時以鮑身能夠隆起,且色澤金黃者為上品。
(3)禾麻鮑
禾麻鮑又稱窩麻鮑,體呈艇形,個小,體邊有針孔,色澤金黃,肉質滑嫩。滋味肥美。由於禾麻鮑活動于海底岩石的隙縫裡,捕撈時須用鐵針鈎捕所留下的針孔便成了辨別它的最佳標誌。
除了上述三大名鮑外,日常使用較多的還有南非干鮑、中東鮑、澳洲鮮鮑和 「海皇牌」、「阿一牌」罐頭鮑。南非干鮑體形小於網鮑,味道也遠不如網鮑,但卻勝於鮮鮑,價格適中,是酒樓中較常使用的一種鮑魚。產於中東海域的中東鮑,體形和味道也略遜於網鮑。澳洲鮮鮑經加工後,香滑味濃,價格便宜,也是很受歡迎的品種。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