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簡稱「慢性肺心病」)是一種心肺疾病。本病的患病率存在地區差異,北方地區患病率高於南方地區,農村患病率高於城市,發病率也隨着年齡的增長而增加。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多由原有的肺部疾病發展而來,最常見的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該病是由肺組織和結構異常引起的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動脈壓力增高,使右心擴張肥大,伴或不伴有右心衰竭的心臟病。本病的主要表現是咳嗽咳痰心慌呼吸困難疲乏無力等。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治療原則是積極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通暢,改善呼吸功能,糾正缺氧和二氧化碳瀦留,控制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防治併發症。患有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後,會直接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還可以引起肺性腦病、心律失常、休克等併發症。本病很難完全治癒,很多患者會反覆發作,但經過積極的治療可以延長患者的壽命,提高生活質量。

病因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多由原有的肺部疾病引起,常見的有:

慢性支氣管-肺疾病

我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患者中,有80%~90%是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引起的,其次為支氣管哮喘、肺結核、支氣管擴張、間質性肺疾病等。

胸廓運動障礙性疾病

嚴重的脊椎後凸、側凸,脊椎結核,類風濕關節炎,嚴重的胸廓畸形等,可以引起肺組織受壓、肺部反覆感染,並發肺氣腫或肺纖維化,最終導致慢性肺源性心臟病。

肺血管疾病

肺栓塞、特發性肺動脈高壓和肺小動脈炎等,也可以引起慢性肺源性心臟病。

他疾病其

原發性肺泡通氣不足、先天性口咽畸形、肌營養不良、肥胖伴肺通氣不足、睡眠呼吸障礙等,均可引起慢性肺源性心臟病。

症狀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發展比較緩慢,臨床上一般分為肺、心功能代償期和肺、心功能失代償期。代償期是指肺和心臟雖然有病變,但是通過自身的調節還可以維持正常;失代償期是指通過自身的調節無法維持正常,病情越來越重。 肺、心功能代償期咳嗽。

咳痰。 呼吸急促。 活動後心慌。 呼吸困難。 乏力、疲勞。 運動耐力下降。 嘴唇、指甲發紺(呈青紫色)。 胸廓前後徑增大。 胸痛。 咯血。 肺、心功能失代償期 呼吸困難加重。 頭痛。 失眠、白天犯困。 表情淡漠、神志恍惚、注意力不集中。 嘴唇、指甲發紺(呈青紫色)更嚴重。 皮膚發紅、出汗。 呼吸急促、心慌。 腹脹、食慾下降、噁心。 雙下肢水腫。

檢查

體格檢查

醫生會對你的胸部進行聽診,還會觀察你胸部的前後徑和左右徑是否正常、頸靜脈有無顯露或怒張,初步判斷你是否有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症狀。 胸部X線片 X線片可以了解肺部有無肺氣腫,血管有無異常,以及心臟和血管受影響的情況,還可以看到肺部有沒有感染,有利於醫生診斷慢性肺源性心臟病。

心電圖

心電圖檢查可以了解到心臟跳動的頻率和節律,有無右心室肥大的表現,有無肺型「P」波,對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診斷率為60.1%~88.2%。

超聲心動圖

超聲心動圖可以觀察心臟和大血管的解剖結構及功能狀態,對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診斷率為60.6%~87.0%。

動脈血氣分析

可以了解是否有低氧血症或合併高碳酸血症,幫助醫生診斷慢性肺源性心臟病。[1]

其他

還可能進行血液檢查、痰病原學檢查、肺功能檢查等,這些也能幫助醫生診斷慢性肺源性心臟病。

診斷

根據原有肺部疾病、右心功能不全、有無肺動脈高壓或右心室肥厚增大等,即可做出診斷。以下為《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基層診療指南(2018年)》中的診斷標準:

患者有慢阻肺或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病史或其他胸肺疾病病史(原發於肺血管的疾病如特發性肺動脈高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等可無相應病史)存在活動後呼吸困難、乏力和勞動耐力下降。 出現肺動脈壓增高、右心室增大或右心功能不全的徵象,如頸靜脈怒張、P2>A2、劍突下心臟搏動增強、肝大壓痛、肝頸靜脈回流徵陽性、下肢水腫等,心電圖、X線胸片有提示肺心病的徵象。

超聲心動圖有肺動脈增寬和右心增大、肥厚的徵象。符合1~4條中的任一條加上第5條,並除外其他疾病所致右心改變(如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臟病)即可診斷為慢性肺源性心臟病。

鑑別診斷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和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原發性心肌病等有着類似的症狀。因此,出現呼吸困難、心慌、咳嗽、咳痰等症狀時,不要自行診斷和治療,以免病情加重,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醫生可以通過體格檢查、心電圖、X線、超聲心動圖等做出診斷。[2]

治療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治療原則為積極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通暢,改善呼吸功能,糾正缺氧和二氧化碳瀦留,控制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防治併發症。

控制感染

主要是應用抗菌藥物進行治療,可以控制肺部的感染,減輕症狀。常用的藥物有左氧氟沙星、羅紅黴素、阿莫西林、頭孢呋辛、複方磺胺甲惡唑等。

控制呼吸衰竭

藥物治療

支氣管舒張劑

包括選擇性β2受體興奮藥、抗膽鹼能藥物、茶鹼類藥物等,可以舒張支氣管,保持呼吸通暢。

呼吸興奮劑

常用的有尼可剎米、洛貝林、多沙普侖等,可以糾正肺部的換氣功能異常。

祛痰藥

常用的藥物有鹽酸氨溴索、N-乙酰半胱氨酸、羧甲司但等,可以減少痰量,保持呼吸通暢。

氧療

患者常常需要接受長期吸氧治療,如果是在家中吸氧,具體的吸氧時間、氧流量以及氧濃度,需要按照醫生的要求調節,這點非常重要,因為根據不同的病情,吸氧的流量不同,有時流量過高反倒會加重病情。

機械通氣

機械通氣是以人工裝置來輔助或替代人的呼吸,改善呼吸功能,還可以讓控制呼吸的肌肉得到休息,有利於恢復呼吸肌的功能。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無創機械通氣或有創機械通氣。

控制心力衰竭

利尿劑

可以減輕心臟負擔,緩解症狀,常用的藥物有呋塞米、氫氯噻嗪、螺內酯等。

正性肌力藥

可以加強心臟收縮能力,治療心力衰竭,常用的藥物是洋地黃類。

血管擴張劑

可以減輕心臟負擔,緩解右心衰竭的症狀。

防治併發症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可能引起肺性腦病、酸鹼失衡及電解質紊亂、心律失常、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深靜脈血栓形成等併發症,治療時還需要針對這些併發症進行預防或治療,例如使用肝素、華法林等抗凝藥物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等。

危害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會影響日常生活,還可以引起多種併發症。

影響日常生活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會出現咳嗽、咳痰、呼吸困難以及活動後乏力、容易疲勞等症狀,會直接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引起併發症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可能引起肺性腦病、酸鹼平衡失調及電解質紊亂、心律失常、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深靜脈血栓形成等併發症,有些併發症嚴重時會有生命危險。

預後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常反覆急性加重,多數患者治療後的效果不好,病死率在10%~15%左右,但經過積極的治療可以延長壽命,提高生活質量。

預防

主要是防治支氣管、肺和肺血管等部位的基礎疾病,預防肺動脈高壓、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發生髮展。具體措施如下:積極採取各種措施戒煙。積極防治原發病的誘發因素,如呼吸道感染、各種過敏原、有害氣體的吸入等。注意防寒保暖,選擇合適的體育鍛煉方法,如打太極拳、散步等。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