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門頭溝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門頭溝區是中國北京市下轄的一個市轄區。位於北京城區正西偏南,東與石景山、海淀接壤,南與豐臺、房山相連,西與河北省淶水、涿鹿為鄰,北與昌平和河北省懷來交界。該區總面積1448.9平方公里,轄9個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有靈山百花山潭柘寺戒台寺珍珠湖等景點。

歷史沿革

門頭溝區有着悠久的歷史文化。

早在1萬年前的新石器早期,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這就是北京歷史上著名的「東胡林人[1]

商及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遺址亦有發現[2]

漢代屬薊縣,唐屬幽都縣。

唐末至遼末的二百年間屬玉河縣,金初併入宛平縣治下。

元初,門頭溝區山區存在過一個「大周朝元年」政權。

明代宛平縣在此派典史。清道光二年派縣丞。

1928年成立北平特別市,其餘部分屬宛平縣

門頭溝解放後,先後是北京市屬的28區、20區、16區,1952年成立京西礦區,下轄8區1鎮。1958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調整轄界改稱門頭溝區。

發展史

上古時代

門頭溝區地處古冀州周武王十一年(前1066年)設燕、薊政區,區境屬薊,燕並薊後,區境屬燕。

戰國時期,燕為七雄之一,設置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5郡。

區境東部,今龍泉、永定、潭柘寺三鎮範圍均屬漁陽郡,其餘地域屬上谷郡。

春秋戰國

在軍莊村一帶春秋戰國墓葬中出土的燕國刀幣青銅劍青銅戈等,說明了當時境內的經濟、政治、文化發展水平。

秦並六國後,行郡縣制,區境屬廣陽、上谷二郡。

「東胡林人」骨骼特徵復原的東胡林人少女形象原圖鏈接來自和訊網 的圖片

三國二晉

三國時,區境屬幽州。

公元250年,魏徵北將軍劉靖屯兵幽州,為解決軍糧和發展農業生產,組織軍士1000餘人,修建車箱渠(引水渠)和戾陵堰(攔水壩),於境內三家店處引漂水(永定河)人高梁河,使薊城南北灌田2000頃。

這是北京歷史上第一個大型水利工程。

西晉佛教盛行,晉憨帝建興四年(316年)在區境內修建佛教名剎潭柘寺,初建時稱嘉福寺,後屢經擴建、改名。因寺後有龍潭,寺前有朽樹,故稱潭柘寺。

東晉政權偏安南方,北方出現了由少數民族統治者建立的割據政權,史稱「五胡十六國」。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太武帝發司、幽、定、冀四州10餘萬人,修築畿上塞圍,東起上谷,西至黃河,廣袤千里,今境內尚留有北魏長城遺蹟。

東魏武定三年(545年),平遠將軍元勒動用民工1500餘人,在區境內河北襯西北築城戍邊。

隋唐時期

南北統一,「罷天下諸郡」,設州縣二級地方行政建制。區境內上葦甸鄉、王平地區辦事處範圍以東屬幽州薊縣,其餘地域屬燕州沮陽縣

武德五年前,在境內馬鞍山修建慧聚寺明代重修後改名萬壽寺,俗稱戒台寺)。大業三年(607年),州廢,區境分屬薊、懷戎二縣。

唐興隋亡,建中二年(781年),析薊縣西部與廣平縣東部置幽都縣,區境東部屬廣平縣。縣治所由原古城(石景山區)遷至區境內辛秤村(今分東、西辛秤),此為境內設縣之始。光啟中年(885年~888年),置永興、礬山二縣,區境西部屬礬山縣

乾寧三年(896年),李克用兵征幽州盧龍軍節使劉仁恭,渡木瓜澗(區境內清水河流域)被劉所敗。

劉仁恭撤礬山縣、幽都縣置玉河縣,區全境屬玉河縣。

五代

契丹勢力進入華北。為報契丹援立之功,天福三年(938年),後晉高祖石敬瑭割燕、雲等16州歸契丹,玉河縣屬契丹。開泰元年(1012年),遼改幽都縣為宛平縣,宛平縣名始於此。

宋、遼、金

金結盟攻遼,遼敗,玉河縣先屬宋,後歸金。

金天眷元年(1138年),玉河縣廢,區境歸屬宛平縣。遼、金兩代,興寺拜佛,眾多高僧到潭柘寺戒台寺研習佛法。戒台寺雖建於唐,但其規模和樣式基本是遼代的風格,是我國北方保存遼代文物最多、最完整的寺院。其中佛塔、石經幢、戒壇等,都是遼代佛教中十分罕見的珍品。

遼三彩」在中國瓷器史上占有特殊地位。龍泉務遼瓷器窯遺址中出土的遼代「壽昌五」年款的三彩殘片,解開了遼三彩燒造地不明之謎。

同時,從瓷窯火膛內發現大量灰渣及未燃盡的煤核,不僅說明門頭溝區在遼代已能用煤,而且把用煤歷史從記載中的元代提前到遼代,甚至更早;元朝,區境大部分屬宛平縣,僅沿河城一帶初屬礬山縣,後屬懷來縣

元、明、清

元宗教開明,諸教並存,區境內燕家台通仙觀、後桑峪村天主教堂等均為當時建築。境內設立的「西山煤窯場」「琉璃渠窯場」,說明煤炭石灰的開採和琉璃製品的燒制已成規模。1340年著名學者熊夢樣在齋堂村完成了北京地區年代較早的著名方志書《析津志》的撰寫。

洪武元年(1368年),元大都改稱為北平府,後又改為順天府,宛平縣屬之。嘉靖三十三年(1554),沿河城地區歸屬宛平縣,至此,區全境屬宛平縣。

明遷都北京後,大興土木,從而促進了煤炭、建材業的進一步發展。據明代戶部《萬曆會計錄》記載,僅乾清宮在門頭溝境內就有70餘座直屬皇宮的煤窯產業。

皇宮的擴建,使琉璃燒造業更加發達。

自明清以來,北京地區所用的琉璃製品大多出自門頭溝區[3]

景泰二年(1451年),為加強西部防禦能力,在區境內沿河口設守備營,駐守要塞,轄石港口、東小龍門口、天津關口、洪水峪口、黎元嶺口等17處隘口,總長200多公里。此後,又在境內沿河城、齋堂城修築要塞,並派抗侯名將戚繼光在境內加修長城和敵台,駐兵把守40餘公里,成為京師西部、北部防線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文物遺址亦是今境內旅遊的一道風景線。

鴉片戰爭後

隨着西方經濟勢力的侵入,刺激了國內民族工業的發展。1872年,清政府在區境內創辦了北京第一家以蒸氣動力為提升設備的近代工業——通興煤礦(今門頭溝煤礦前身)。1883年,又創辦了北京第一家近代機械工廠——神機營機器局,製造新式火炮。

中華民國三年(1914年)10月,順天府改為京兆地方,宛平縣隨屬。20世紀20年代,中國共產黨開始在區境內宣傳馬列思想,建立黨的組織,領導工農運動。1927年初,中共北京市委在門頭溝礦區建立了第一個支部——門頭溝特別直屬支部。1932年,在西部山區成立了第一個黨支部——田莊高小黨支部,成立了第一個縣委——中共宛平臨時縣委。到1949年建國前,中國共產黨在區境內共建立了230餘個支部,發展6700餘名黨員。「七七」事變後,八路軍鄧(華鄧(華)宋)宋(時輪)支隊到齋堂一帶開闢平西抗日根據地。1938年3月,在東齋堂村建立了北京地區最早的人民政權——宛平縣政府。由於戰爭的發展與變化,宛平縣政府轄界變動頻繁。

全境解放後

1948年12月14日門頭溝全境解放。到1952年9月前,區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屆河北省宛平縣轄界,一部分屬北京市第16區(曾稱門頭溝區、第28區、第20區)轄界,包括今龍泉、永定、潭柘寺3鎮範圍。1952年9月河北省宛平縣、北京市第16區併入京西礦區,今門頭溝區全境屬京西礦區轄界。1958年5月京西礦區調整區劃後改稱門頭溝區。同年9月,門頭溝區五里坨劃歸石景山區管轄。

1997年底轄4個街道、1個地區、10個鄉鎮,189個行政村、208個居委會、:大台街道、大峪街道、東辛房街道、城子街道、王平地區、龍泉鎮、永定鎮、軍莊鎮、雁翅鎮、清水鎮、潭柘寺鎮、齋堂鎮、妙峰山鎮。

2000年,門頭溝區總人口266591人,各鄉鎮(街道)人口: 大峪街道 58414 城子街道 20986 東辛房街道 29086 大台街道 13887 潭柘寺鎮 9261 永定鎮 34945 龍泉鎮 37979 軍莊鎮 13012 妙峰山鎮 9649王平鎮8147 雁翅鎮 8657 齋堂鎮 8242 清水鎮 9674 軍響鄉 4652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12年,門頭溝區轄4個街道(大峪街道、城子街道、東辛房街道、大台街道)、3個地區(龍泉地區永定地區王平地區)、9個鎮(龍泉鎮、永定鎮、潭柘寺鎮、王平鎮、軍莊鎮、妙峰山鎮、雁翅鎮、齋堂鎮、清水鎮)。

地理環境

全區東西長約62公里,南北長約34公里。總面積1455平方公里。地處華北平原向蒙古高原過渡的山地地帶。全區以山地為主,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西部山區是北京西山的核心部分,山形挺拔高峻、險峰疊嶂。境內有北京市的最高峰東靈山,海拔2303米;次高峰百花山,海拔1990米。境內的主要河流是永定河及其支流清水河,屬于海河水系。

區域介紹

境內總面積的98.5%為山地,平原面積僅占1.5%,其中海拔高度大於800米的中山占山地面積的一半。北部中山面積最大,占全區中山面積的2/3以上,平均海拔在1400米以上,其中有名的有靈山(2303米),有「京都第一峰」之稱,黃草梁(1735米)。

南部中山平均海拔1000米,其中有名的有百花山(1991米)。

東南部中山面積小,平均海拔850米,有名的是九龍山(858米)。

東北部的中山以妙峰山最負盛名,海拔1291米。

三級夷平面

整個中山普遍存在三級夷平面:

一級夷平面海拔2000米左右,有靈山、百花山、白草畔(2035米),頂部平緩;

第二級夷平面海拔1400—1600米,有黃草粱、南山鞍一線,老龍窩、廟安嶺、髫髻山一線,呈平坦梁狀中山分水嶺脊;

第三級夷平面海拔1000—1200米,構成較低一級平台,向東北漸變為分水嶺,高度降至800—900米,如柏峪西、梁家山、妙峰山張家山九龍山

低山為海拔小於800米的山地,面積與中山相當。河谷台地主要分布於永定河及其支流清水河河谷兩側,但不連續。永定河洪積沖積平原面積很水,分布於本區東南三家店至臥龍崗一帶。永定鎮的上岸南邊海拔只有73米,而成為全區最低處。由上可見區內地形起伏,高差很大(相對高差2230米)。清水河和永定河成「入」字形貫穿門頭溝區的大部分。

顯著特點

多山是門頭溝區的一個顯著自然特點。全區總面積1455平方公里,山區占去了98.5%。在眾多的山峰里,有全市了高峰在靈山,有風景秀麗的百花山,還有盛產玫瑰的妙峰山等。靈山和百花山的高度分別為海拔2303米、1991米,都超過了全國著名的泰山黃山廬山。5月份正是北京城內綠樹成蔭、百花盛開的初夏季節,而這兩座山的山頂上卻還是雪花飄舞,寒氣襲人。

在這兩座山的山腰上,覆蓋着華北地區少見的森林,茂密的森林裡生長着樺樹、楊樹、落葉松等耐寒樹木,山頂上是繁茂的高山草甸。百花山在盛夏時節,山坡上,樹木蔥蔥,百鳥爭鳴,氣候宜人;山頂上,綠草茸茸、百花盛開。妙峰山以盛產玫瑰而著名,還被稱做「金項妙峰山」,山頂上至今存留着一座碧霞元君送生娘娘塑像,明清時,這裡香火極盛,幾十里外都有人來進香[4]

百花山

位於門頭溝區清水鎮黃安坨村南。明代稱百花陀,1982年建立百花山自然保護區。年降水量700毫米。山勢東西走向,海拔2218米。在北京僅次於靈山和海坨山,山峰向東北延伸百餘里達大寒嶺關城一帶。保護區中心在台嶺一線。山間植物種類達700餘種,有「華北天然植物園」之稱[5]

在植物分類學上,有以「百花」命名的模式標本,如「百花花揪」、「百花鵝冠羊」、「百花毛苔草」等。自然資源有京西荊花蜂蜜黨參半夏柴 胡等,林間還滋生有大量的食用茵。水果有桃、李、杏、梨、沙果海棠柿子核桃栗子紅果,故有「百果之鄉」之 稱。特別是形似蘋果的檳子,是百花山的特產之一。常見的野生動物有狍子野山羊野豬狐狸松鴨雉雞松鼠刺猖等。鳥類有300餘種,主要有百靈鳥泥雀、比柳葉大一點的「竹葉青」、啄木鳥黃鸝杜鵑柳雀貓頭 等。山中還有珍稀動物岩鷯紅腹蛇等。

靈山

位於門頭溝區西北部,西與河北省懷來縣交界。古稱礬山,懷來縣古稱礬山縣,即以此山命名。《懷來縣誌》把「礬山霽雪」列為該縣八景之一。靈山海拔2303米,是北京境內第一高峰。

山坡綿長斜緩十數里,植物有野韭菜、黃花萊鹿蹄草京報春七瓣蓮等。樺樹林間伴有山 櫻桃紅丁香、尖叫杜鵑、二花六道木等灌木。野生動物有 金錢豹野豬野山羊狍子松鼠等。山腳為江水河村,以畜牧業為主,頂巔有古長城遺址,石砌城牆、烽火台依稀 可辨。西部為懷來盆地。西南為太行山脈。靈山北麓有一佛坑,埋藏石佛像4尊。雨水沖刷裸露。靈山南麓有花 崗岩雕造方形石塔,是唐代風格。岩間有菩薩洞,供奉佛像。峽谷中,有一長達數里、寬數十米的地段,光滑大石,橫臥於溝谷,是少見的泥石流景象。

黃草梁山下的爨底下村原圖鏈接來自 蜂鳥網 的圖片

黃草梁

位於門頭溝區西部。東南距大峪約43公里。海拔1737米,屬西山。為燕山期以來形成的複式向斜山。山勢和緩,頂部呈傾斜的岩溶高原形態。東南側斷層、節理髮育,經流水切割形成一組呈北西向平行排列的溝谷,為泥石流多發區。岩石透水性強,頂部較乾旱,900米以上的陰坡和溝谷地帶有櫟林、樺楊林及其萌生叢,以下多為灌叢。山麓地帶有核桃柿樹

氣候特點

門頭溝區屬中緯度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濕潤,冬季寒冷乾燥。西部山區與東部平原氣候呈明顯差異。年平均氣溫東部平原11.7℃,西部齋堂一帶10.2℃。極端最高氣溫東部40.2℃,西部37.6℃。

極端最低氣溫西部-22.9℃,東部-19.5℃。春季60天,夏季76天,秋季60天,冬季169天,冬季漫長是境內氣候的一大特徵。

春秋季節,境內風、霜頻繁,年平均風速為2,7米/秒,8級以上大風21次,年平均無霜期200天左右,江水河村一帶無霜期僅100天。日照時數較多,年平均日照2470小時。降水量自東向西逐漸減少,受中緯度大氣環流的不穩定和季風影響,降水量年際變化大,最多為970.1毫米(1977年),最少為377.4毫米(1997年),年平均降水量約600毫米。

河流水系

流經境內的河流分屬3個水系:

永定河

其中屬海河水系的永定河流域面積最大,為1368.03平方公里;屬大清河水系的白溝河流域的面積次之,為73.2平方公里;屬北運河水系的流域面積最小,僅為13.82平方公里。永定河是全區最大的過境河流,河道長100餘公里,主要支流有劉家峪溝、湫河、清水河、下馬嶺溝、清水澗、葦甸溝、櫻桃溝、門頭溝等,大小支流共300餘條。由於受上游降水不均勻的影響,其流量極不穩定。境內流域範圍坡度陡,河道坡降大,入境處海拔373米,出境處為73米,河道坡降為2.99%,固水流湍急。加之上游流經黃土地區,河水含沙量較多,平原地區的河道不斷發生淤積,遷徙不定,故史有「洋河」「小黃河」「無定河」之稱。河直至50年代修築了官廳水庫後,才改變永定河的水文特徵。

清水河

永定河官廳山峽最大支流,為境內第二大河。上游有兩支,北支發源於靈山,南支發源於百花山,兩支於塔河口匯合,始稱清水河。其流向自西而東,河道全長28公里。大清河水系的白溝河境內流程較短,出境後入房山區界。北運河水系,境內有兩部分,一在雁翅鎮泅家水、白瀑寺一帶,出境入昌平區界;一在軍莊鎮北四村,出境入海淀區界。

境內地下水

可分為4個區:

一是田莊一雁翅一青白口一石河村一線以北地區,以灰岩岩溶裂隙水溶洞水為主,總出水量3.63萬噸/日;

二是髻山一妙峰山地區,均為火山岩、砂岩裂隙水,總出水量2.908萬噸/日;

三是千軍台一清水澗一黃嶺村一線以東地區,水文地質情況複雜;

四是清水河流域,水資源較豐富,因流域內水文地質情況複雜,地下水的補給、埋藏和流動規律也多種多樣,水資源的分布極不均勻。

門頭溝區的土壤屬地帶性褐土,分為山地草甸、山地宗壤、褐土等3大類,8個亞類,93個土種。其中分布面積較廣的有山地棕壤、山也淋溶褐土、碳酸鹽褐土。境內植被屬於暖溫帶落葉、闊葉林類型,僅在深山區有殘存的次生樺、楊林,一般林地均為灌木林或雜木混交林,森林覆蓋率在40-60%之間。靈山黃草梁等山頂地區,因氣候寒冷,多為草坡,以白草為主。村莊附近植被破壞嚴重,一般覆蓋率約20—40%。

地質地層

門頭溝區地層主要由震旦亞界的薊縣系和青白口系,下古生界的寒武系、石炭系、二迭系,上古生界的侏羅系和第四紀的馬欄組、百花山冰期堆積所構成。經過漫長的地質變遷,境內形成了多種類型的礦床,現已探明的有:煤殲、石灰岩玄武岩輝綠岩陶粒頁岩、耐水粘土、大理石花崗石紫硯石白雲岩硅石白花玉紫頁岩石棉冰洲石、天然石板、煤殲石、銅、鋅、鋁、鐵、金、銀等等。其中以煤、石灰石儲量大、分布廣。

天然洞穴

人類的祖先始居在天然洞穴之中,約1萬年前,東胡林人離開了祖先洞居的巢穴,來到門頭溝區清水河谷東胡林黃土台地居住、生活、繁衍,人類的歷史從舊石器時代進入新石器時代。在東胡林人生活的遺址中,發現了用小螺殼製成的項鍊和用牛肋骨穿成的骨錫,反映出人類對美的追求和原始畜牧業的萌芽。此外,在沿河城的大東宮村、齋堂鎮柏峪村等地,都發現了這一時期古人類生活的遺蹟。

行政區劃

門頭溝區轄4個街道、3個地區、9個鎮:大峪街道、城子街道、東辛房街道、大台街道、龍泉地區、永定地區、王平地區、龍泉鎮、永定鎮、潭柘寺鎮、軍莊鎮、王平鎮、雁翅鎮、齋堂鎮、清水鎮、妙峰山鎮。

經濟發展

初步核算,2018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88.1億元,按不變價計算比上年增長6.2%。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3億元,比上年增長202.6%;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77.6億元,比上年下降6.3%;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07.2億元,比上年增長14.9%。三次產業結構為1.8:41.2:57.0。

旅遊資源

門頭溝區是集自然風光、文物古蹟、古老民風為一體的經濟發展區。境內峰巒疊嶂,青山秀水構成了京西一幅幅瑰麗的天然麗圖,文物古蹟記載了門頭溝區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以區內自然風景和人文景觀為依託,成立了北京京西風景旅遊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向社會公開發行A股股票3000萬股,使北京有了第一支旅遊股。

門頭溝區主要旅遊景點有「三山、兩寺、一澗、一湖、一河」。靈山、百花山是市級自然保護區。靈山是北京唯一的集高原、草原風光為一體的自然風景區。百花山被稱為華北地區的天然植物園;妙峰山的廟會歷史久遠,名聞遐邇。

每逢春夏之交,這裡的千畝玫瑰更是競相吐艷,花香四野。始建於1600年前的著名古剎潭柘寺,有「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之說;「潭柘以泉勝、戒台以松名」,建於唐代武德年間的戒台寺有五大名松,神態各異,寺內戒台是全國三大戒台之首。珍珠湖鑲嵌在永定河山峽之中,湖面寬闊,碧波蕩漾,湖水順山勢彎轉,享有「京西小灕江」之稱[6]

門頭溝的主要景點簡稱為:三山(靈山、百花山、妙峰山)兩寺(潭柘、戒台)一河(永定河)一湖(珍珠湖)。門頭溝有兩條國家標準級公路,一條108國道,一條109國道,而我們幾乎所有的景點都在這兩條國道附近。

潭柘、戒台兩寺均在108國道附近。也就是在北京的西南線,現已經有游7路專線在雙休日由市區到潭柘寺和戒台寺;還有931路從蘋果園地鐵站到潭柘寺,每20分鐘一趟車。

靈山、百花山妙峰山、珍珠湖、京西十八潭以及永定河均在109國道附近。在蘋果園地鐵以及門頭溝城子大街南口有892路公交車前往。

城市榮譽

2018年4月,北京市門頭溝區以公共文化服務配送機制建設項目入選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項目。

2019年,被列為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第三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視頻

門頭溝區 相關視頻

門頭溝宣傳片
70秒看門頭溝
北京門頭溝區齋堂鎮遊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