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營養素(nutrient)是指食物中可給人體提供能量、機體構成成分和組織修復以及生理調節功能的化學成分。凡是能維持人體健康以及提供生長、發育和勞動所需要的各種物質均稱為營養素。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人體所需的營養素不下百種,其中一些可由自身合成、製造,但無法自身合成、製造必須有外界攝取的約有40餘種,精細分後,可概括七大營養素:人體所必需的營養素有蛋白質、[[脂肪[[[、糖、無機鹽(礦物質)、維生素、水和纖維素等7類。 健康的繼續是營養,營養的繼續是生命。
營養素(nutrient)是指食物中可給人體提供能量、機體構成成分和組織修復以及生理調節功能的化學成分。凡是能維持人體健康以及提供生長、發育和勞動所需要的各種物質均稱為營養素。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人體所需的營養素不下百種,其中一些可由自身合成、製造,但無法自身合成、製造必須有外界攝取的約有40餘種,精細分後,可概括七大營養素:人體所必需的營養素有蛋白質、脂肪、糖、無機鹽(礦物質)、維生素、水和纖維素等7類。健康的繼續是營養,營養的繼續是生命。不論男女老幼,皆為生而食,為了延續生命現象,必須攝取有益於身體健康的食物。
所謂營養素,指的是維護肌體健康以及提供生長發育和體力所需要的各種飲食所含的營養成分。最新研究證明,人體必需的八大營養素分別是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糖類物質)、無機鹽(礦物質)、維生素、膳食纖維、益生菌和水。八大營養素缺一不可,而且還要結構合理。蛋白質是一種人類由氨基酸組成的高分子有機化合物,含有氮、碳、氫、氧等主要元素和少量妁硫、磷、鐵等元素。蛋白質又分為完全蛋白質和不完全蛋白質。富含必需氨基酸、品質優良的蛋白質統稱完全蛋白質,缺乏必需氨基酸或者含量很少、不能維持肌體正常健康的蛋白質稱不完全蛋白質。[1]
目錄
七大營養素包括的內容
1、七大營養素包括水:水是人類和動物(包括所有生物)賴以生存的重要條件。水可以轉運生命必需的各種物質及排除體內不需要的代謝產物,促進體內的一切化學反應,通過不知覺的水分蒸發及汗液分泌散發大量的熱量來調節體溫,關節滑液、呼吸道及胃腸道粘液均有良好的潤滑作用,淚液可防止眼睛乾燥,唾液有利於咽部濕潤及吞咽食物。
2、七大營養素包括蛋白質:如果把人體當作一座建築物,那麼蛋白質就是構成這座大廈的建築材料。人體的重要組成成分:血液、肌肉神經[[、皮膚、毛髮等都是由蛋白質構成的,蛋白質還參與組織的更新和修復,調節人體的生理活動,增強抵抗力,蛋白質還產能,為兒童生長發育提供能源,故又是產能營養素。
3、七大營養素包括脂肪:脂肪是儲存和供給能量的主要營養素。每克脂肪所提供的熱能為同等重量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質的2倍。機體細胞膜、神經組織、激素的構成均離不開它。脂肪還起保暖隔熱,支持保護內臟、關節、各種組織,促進脂溶性維生素吸收的作用。嬰兒每公斤體重需要4克脂肪,動物和植物來源的脂肪均為人體之必需,應搭配提供。每日脂肪供熱應占總熱卡的20%~25%。
4、七大營養素包括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為生命活動提供能源的主要營養素,它廣泛存在於米、面、薯類、豆類、各種雜糧中,是人類最重要、最經濟的食物。這類食物每日提供的熱卡應占總熱卡的60%~65%。任何碳水化合物到體內經生化反應最終均分解為糖,因此亦稱之為糖類。除供能外,它還促進其他營養素的代謝,與蛋白質、脂肪結合成糖蛋白、糖脂,組成抗體、酶、激素、細胞膜、神經組織、核糖核酸等具有重要功能的物質。
5、七大營養素包括維生素:維生素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必需的一類化合物,它們不提供能量,也不是機體的構造成分,但膳食中絕對不可缺少,如某種維生素長期缺乏或不足,即可引起代謝紊亂,以及出現病理狀態而形成維生素缺乏症。
6、七大營養素包括無機鹽:無機鹽即無機化合物中的鹽類,舊稱礦物質,在生物細胞內一般只占鮮重的1~1.5%,在人體中已經發現20餘種,其中常量元素有鈣Ca、磷P、鉀K、硫S、鈉Na、氯Cl、鎂Mg(也稱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鐵Fe、鋅Zn、硒Se、鉬Mo、氟F、鉻Cr、鈷Co、碘I等。雖然無機鹽在細胞、人體中的含量很低,但是作用非常大,如果注意飲食多樣化,少吃動物脂肪,多吃糙米、玉米等粗糧,不要過多食用精製麵粉,就能使體內的無機鹽維持正常應有的水平。
7、七大營養素包括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可分為可溶性膳食纖維和非可溶性膳食纖維。前者包括部分半纖維素、果膠和樹膠等,後者包括纖維素、木質素等。其中蘋果膠原作為一種天然大分子水溶性膳食纖維,具有強力吸附、排除人體「輻射物(正電荷物質)」的作用,是人體必需的營養平衡素。它具有獨特的分子結構,不能被人體直接消化的生理特性,從而可以自然吸附的「毒素」、「負營養」、「重金屬」、「自由基」等人體內難以自我代謝的有害物質排出體外,從而達到營養平衡。[2]
哪些人需要補充維生素
只要飲食平衡:人體即可攝取每日所需要維生素,無需額外補充。但是,在實際生活中,由於食物烹飪、飲食習慣等原因,對一些特定的人群,如兒童、飲食不規律者、減肥者、素食者、孕婦、飲食受限的老年人、食物過精過細的人等,可以適當補充維生素。
補充維生素要適當:維生素A :是一種抵抗皮膚衰老以及女性妊娠期胎兒必不可少的維生素。哺乳期間母嬰均需攝入足夠的維生素A。維生素A還有維護正常視力和潤澤皮膚的功能,維生素A日需要量:750ug。攝入過量會產生過敏、發燒、腹瀉、頭昏等中毒症狀。
B族維生素:B族維生素可幫助人體更有效地利用營養物質,對皮膚乾裂、精力不濟有一定幫助。攝入過量反而會使人昏昏欲睡。維生素B1可確保神經和肌肉的健康,是保持精神飽滿和頭腦清醒的良藥。維生素B1日需要量:1.2mg。維生素B2日需要量:1.8mg。
維生素C :它會保護人體的免疫系統,增強身體抵抗力,可防治壞血症,特別是在身心壓力大或在體力消耗大(如運動)時提高人體抵抗力,加強結締組織功能。維生素C日需要量:30mg。攝入過量會導致腹瀉,還可能導致繼發性草酸代謝障礙,引起腎結石。;看過「七大營養素」的人還看了。
1.健康飲食選擇題及答案,2.關於健康飲食的文章內容,3.公共營養師職業規劃書,4.七年級健康教育教學計劃,5.健康生活飲食習慣。
主要來源
科學家研究發現,同類蔬菜由於顏色不同,營養價值也不同。紫茄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P,它能增加微血管壁的抗壓能力,改善血管功能,對高血壓、皮膚紫癜和易發生出血傾向的疾病患者,有相當裨益。黃色胡蘿蔔比紅色胡蘿蔔營養價值高,其中除含大量胡蘿蔔素外,還含有強烈抑癌作用的黃鹼素,有預防癌症的功能用。科學家還發現,同一株菜的不同部位,由於顏色不同,其營養價值也不同,其營養價值也不同。大蔥的蔥綠部分比蔥白部分營養價值要高得多。顏色較綠的芹菜葉比顏色較淺的芹菜葉和莖含的胡蘿蔔素多6倍,維生素D多4倍。另外,由於每種蔬菜所含營養素種類和數量各異,而人體的營養需要又是多方面的。所以,在選用蔬菜時除了要注意蔬菜的顏色深淺外,還應考慮多種蔬菜搭配及蔬菜和肉食混吃。
含蛋白質較多的食物
動物性食物中以蛋類:(雞、鴨、鵝、鵪鶉蛋)、瘦肉(豬、羊、牛、家禽肉等)、乳類(母乳、羊、牛乳)、魚類(淡水、海水)、蝦(淡水、海水)等含量豐富。植物性食物中以黃豆、蠶豆、花生、核桃、瓜籽含量較多,米、麥中也有少量的蛋白質。含脂肪較多的食物:動物油,如豬油、魚肝油;植物油,如菜油、花生油、豆油、芝麻油。最佳植物油是橄欖油。肉類、蛋、黃豆等也含有脂肪。
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
穀類:米、面、玉米;澱粉類:紅薯、山芋、土豆、芋頭、綠豆、豌豆;糖類:葡萄糖、果糖、蔗糖、麥芽糖;還有水果、蔬菜。
含礦物質較多的食物
含鈣較多的食物:豆類、奶類、蛋黃、骨頭、深綠色蔬菜、米糠、麥麩、花生、海帶、紫菜等。
含磷較多的食物:粗糧、黃豆、蠶豆、花生、土豆、硬果類、肉、蛋、魚、蝦、奶類、肝臟等。
含鐵較多的食物:以肝臟中含鐵最豐富,其次為血、心、肝、腎、木耳、瘦肉、蛋、綠葉菜、小白菜、雪裡蕻、芝麻、豆類、海帶、紫菜、杏、桃、李等。穀類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鐵質。
含鋅較多的食物:海帶、奶類、蛋類、牡蠣、大豆、茄子、扁豆等。
含碘較多的食物:海帶、紫菜等。
含硒較多的食物:海產品、肝、腎、肉、大米等。
含維生素較多的食物
含豐富維生素A的食物:魚肝、牛奶、蛋黃、蔬菜(苜蓿、胡蘿蔔、西紅柿、南瓜、山芋等)、水果(杏、李子,櫻桃、山楂等)。蔬菜及水果中所含的胡蘿蔔素,即維生素A 的前身。
含維生素B1較多的食物:穀類、麥麩、糠皮、豆類、肝類、肉類、蛋類、乳類、水果、蔬菜等。
含維生素B2較多的食物:肝、腎、蛋黃、酵母、牛奶、各種葉菜(菠菜、雪裡蕻、芹菜等)。
含維生素C較多的食物:新鮮蔬菜、水果和豆芽等。
含維生素D較多的食物:魚肝油、蛋黃、牛奶及菌類、乾菜。
含葉酸較多的食物:酵母、肝及綠葉蔬菜。
缺乏營養素的各種症狀
缺不缺營養:這是很多人關心卻不容易判斷的問題,其實,身體會有意無意向我們發出種種營養缺乏的信號,提醒我們迅速找出應對之策。
信號:頭髮乾燥、變細、易斷、脫髮,可能缺乏的營養:蛋白質、能量、必需脂肪酸、微量元素鋅。
營養對策:每日保證主食的攝入,以最為經濟的手段為機體提供足夠的能量。每日保證3兩瘦肉、1個雞蛋、250毫升牛奶,以補充優質蛋白質,同時可增加必需脂肪酸攝入。每周攝入2~3次海魚,並可多吃些牡蠣,以增加微量元素鋅。
信號:夜晚視力降低
可能缺乏的營養:維生素A。如果不及時糾正,可能進一步發展為夜盲症,並出現角膜乾燥、潰瘍等。
營養對策:增加胡蘿蔔和豬肝等食物的攝入。兩者分別以植物和動物的形式提供維生素A,後者吸收效率更高。應注意的是,維生素A是溶解於油脂而不溶解於水的維生素,因此用植物油烹炒胡蘿蔔比生吃胡蘿蔔,維生素A的吸收效率可大為提高。
信號:舌炎、舌裂、舌水腫可能缺乏的營養:B族維生素。營養對策:洗米、蒸飯等可造成B族維生素的大量丟失。長期進食精細米麵、長期吃素食,同時又沒有其他的補充,很容易造成B族維生素的缺失。為此,應做到主食粗細搭配、葷素搭配。如果有吃素的習慣,每日應補充一定量的複合維生素B族藥物製劑。
信號:牙齦出血,可能缺乏的營養:維生素C。營養對策:維生素C是最容易缺乏的維生素,因為它對生存條件的要求較為苛刻,光線、溫度、儲存和烹調方法都會造成維生素C的破壞或流失。因此,每日應大量進食新鮮蔬菜和水果,最好能攝入1斤左右的蔬菜和2~3個水果,其中,蔬菜的烹調方法以熱炒和涼拌結合為好。
信號:味覺減退,可能缺乏的營養:鋅。
營養對策:適量增加貝殼類食物,如牡蠣、扇貝等,是補充微量元素鋅的有效手段。另外,每日確保1個雞蛋、3兩紅色肉類和1兩豆類也是補充微量元素鋅所必需的。
信號:嘴角乾裂,可能缺乏的營養:核黃素(維生素B1)和煙酸。
營養對策:核黃素(維生素B1)在不同食物中含量差異很大。動物肝臟、雞蛋黃、奶類等含量較為豐富。為此,每周應補充1次(2~3兩)豬肝、每日應補充250毫升牛奶和一個雞蛋。應注意對穀類食品進行加工可造成維生素B1的大量丟失,如精白米維生素B1保存率僅有11%,小麥標準粉維生素B1保存率僅有35%,因此主食應注意粗細搭配。而煙酸主要來自動物性食物,特別是豬肝、雞肝等,沛健蔬菜茶是由多種綠色有機蔬菜採用真空冰干技術脫水、碾磨、濃縮而成,保持天然原有色、香、味和營養成份,是補充多種維生素、排毒、調節人體酸鹼平衡的天然綠色飲品
主要配料
牛蒡:富含胡蘿蔔素、蛋白質、鈣和植物纖維,其特有的牛蒡酚是一種廣效的抗癌物質;其特有的菊糖(適合糖尿病人食用),是一種可促進性荷爾蒙分泌的精氨酸,有助於人體筋骨發達,增強體力及壯陽。
西蘭花:富含胡蘿蔔素、維他命C、硒等,長期食用椰菜花可以增強免疫力、減少罹患乳癌、直腸癌及胃癌的機率。
紅蘿蔔: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是有效的防癌物質;其葉酸有抗癌作用;胡蘿蔔有護肝明目、降壓、降脂、降血糖的功能。
香菇:香菇含有豐富的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維生素D、原香菇多糖、香菇太生、雙鏈核糖核酸,是不可多得的保健食品之一。食療主治便秘、多夢、心悸、動脈硬化、調整酸體質、高血壓、小便不通暢、腫瘤等。
西紅柿:中醫認為西紅柿具有涼血養肝、清熱解毒、降低血壓的功效,營養學研究表明:西紅柿內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胡蘿蔔素、番茄紅素等能夠大幅減少罹患攝護腺癌等癌症的機率。
小麥胚芽:富含維他命E、B、蛋白質、礦物質,新鮮椰子油,還有亞麻酸、亞油酸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被稱為皮膚的維他命。具有消除黑斑、雀斑、皺紋、疤痕和軟化血管的食療功能。
七大營養素
水是生命的源泉:人對水的需要僅次於氧氣,水是維持生命必需的物質,機體的物質代謝,生理活動均離不開水的參與。人體細胞的重要成分是水,正常成人水分大約為70%,嬰兒體重的80%左右是水,老年人身體55%是水分。每天每公斤體重需水約150毫升,母乳中絕大部分是水,母乳餵養餵水要適當調整。可以用150毫升乘上體重的公斤數得出需水量,再減去食入的奶量,就可得出應餵水的量。水來源於各種食物和飲水。人如果不攝入某一種維生素或礦物質,也許還能繼續活幾周或帶病活上若干年,但人如果沒有水,卻只能活幾天。水有利於體內化學反應的進行,在生物體內還起到運輸物質的作用。 水對於維持生物體溫度的穩定起很大作用。
蛋白質:蛋白質是維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質。人體組織、器官由細胞構成,細胞結構的主要成分為蛋白質。機體的生長、組織的修復、各種酶和激素對體內生化反應的調節、抵禦疾病的抗體的組成、維持滲透壓、傳遞遺傳信息,無一不是蛋白質在起作用。嬰幼兒生長迅速,蛋白質需要量高於成人,平均每天每公斤體重需要2克以上。肉、蛋、奶、豆類含豐富優質蛋白質,是每日必須提供的。注意。
①搭配的原則如動、植物食品的搭配;多品種食物的搭配。
②不過量提供的原則。嬰幼兒期蛋白質熱量占總熱量12%~14%為宜,過多會影響蛋白質正常功能的發揮,造成蛋白質消耗,影響體內氮平衡。
③不過少提供的原則。蛋白質提供過少明顯影響生長發育的速度,生化反應下降,抗病能力下降,甚至導致營養不良。結果不僅僅造成生長落後,還會因影響腦細胞發育,造成智力落後。
脂肪
脂肪是儲存和供給能量的主要營養素。每克脂肪所提供的熱能為同等重量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質的2倍。機體細胞膜、神經組織、激素的構成均離不開它。脂肪還起保暖隔熱;支持保護內臟、關節、各種組織;促進脂溶性維生素吸收的作用。嬰兒每天每公斤體重需要4克脂肪,動物和植物來源的脂肪均為人體之必需,應搭配提供。每日脂肪供熱應占總熱卡的20%~25%。
脂類是指一類在化學組成和結構上有很大差異,但都有一個共同特性,即不溶於水而易溶於乙醚、氯仿等非極性溶劑中的物質。通常脂類可按不同組成分為五類,即單純脂、複合脂、萜類和類固醇及其衍生物、衍生脂類及結合脂類。
脂類物質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脂肪是生物體的能量提供者,脂類也是組成生物體的重要成分,如磷脂是構成生物膜的重要組分,油脂是機體代謝所需燃料的貯存和運輸形式。脂類物質也可為動物機體提供溶解於其中的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維生素。某些萜類及類固醇類物質如維生素A、D、E、K、膽酸及固醇類激素具有營養、代謝及調節功能。有機體表面的脂類物質有防止機械損傷與防止熱量散發等保護作用。脂類作為細胞的表面物質,與細胞識別,種特異性和組織免疫等有密切關係。
碳水化合物
水化合物是為生命活動提供能源的主要營養素,它廣泛存在於米、面、薯類、豆類、各種雜糧中,是人類最重要、最經濟的食物。這類食物每日提供的熱卡應占總熱卡的60%~65%。任何碳水化合物到體內經生化反應最終均分解為糖,因此亦稱之為糖類。除供能外,它還促進其他營養素的代謝,與蛋白質、脂肪結合成糖蛋白、糖脂,組成抗體、酶、激素、細胞膜、神經組織、核糖核酸等具有重要功能的物質。這類食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也需提醒家長不要過早過多的加米粉;過多給孩子食物中加糖,這會導致肥胖,給孩子日後的健康埋下禍根。
纖維素是不被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但其作用不可忽視。纖維素分水溶性和非水溶性兩類。非水溶性纖維素不被人體消化吸收,只停留在腸道內,可刺激消化液的產生和促進腸道蠕動,吸收水分利於排便,對腸道菌群的建立也起有利的作用;水溶性纖維素可以進入血液循環,降低血漿膽固醇水平,改善血糖生成反應,影響營養素的吸收速度和部位。水果、蔬菜、穀類、豆類均含較多纖維素,可供家長選擇。
維生素
維生素對維持人體生長發育和生理功能起重要作用,可促進酶的活力或為輔酶之一。維生素可分兩類,一類為脂溶類維生素包括Vit.A、D、E、K,它們可在體內儲存,不需每日提供,但過量會引起中毒;另一類為水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B族、維生素C等,這一類占大多數,它們不在體內儲存,需每日從食物提供,由於代謝快不易中毒。另一類是脂溶性維生素,可在人的肝臟中貯存。維生素A、D、B、C、E、K、葉酸……各司其職,缺一不可,並能幫助人體對抗物質的吸收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給孩子提供新鮮蔬菜、水果、肝、蛋黃,適當吃點粗糧,多曬曬太陽,就顯得格外必要了。
礦物質
礦物質是人體主要組成物質,碳、氫、氧、氮約占人體重總量的96%,鈣、磷、鉀、鈉、氯、鎂、硫占3.95%,其他則為微量元素共41種,常為人們提到的有鐵、鋅、銅、硒、碘等。每種元素均有其重要的、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元素間又有密切相關的聯繫,在兒童營養學研究中這部分占很大比例。礦物質雖不供能,但有重要的生理功能:①構成骨骼的主要成份;②維持神經、肌肉正常生理功能;③組成酶的成分;④維持滲透壓,保持酸鹼平衡。礦物質缺乏與疾病相關,比如說缺鈣與佝僂病;缺鐵與貧血;缺鋅與生長發育落後;缺碘與生長遲緩、智力落後等等,均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的定義有兩種,一是從生理學角度將膳食纖維定義為哺乳動物消化系統內未被消化的植物細胞的殘存物,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抗性澱粉和木質素等;另外一種是從化學角度講膳食纖維定義為植物的非澱粉多糖加木質素。
膳食纖維可分為可溶性膳食纖維和非可溶性膳食纖維。前者包括部分半纖維素、果膠和樹膠等,後者包括纖維素、木質素等。其中蘋果膠原作為一種天然大分子水溶性膳食纖維,具有強力吸附、排除人體「輻射物(正電荷物質)」的作用,是人體必需的營養平衡素。它具有獨特的分子結構,不能被人體直接消化的生理特性,從而可以自然吸附的「毒素」、「負營養」、「重金屬」、「自由基」等人體內難以自我代謝的有害物質排出體外,從而達到營養平衡。經常食用蘋果膠原可以防止預防和抑制心血管疾病、腸胃疾病、呼吸道疾病、代謝性疾病和腫瘤等人體的多種疾病。
食物與營養素的關係
食物中某種營養素的含量高,不一定其營養價值就高,要看它的整體營養素組成及其比例才能確定其營養價值高低。儘管如此,我們了解一下各種營養素含量較高的食物,對我們還是很有益的,有助於各種食物的合理搭配和重點補充某種特定的營養元素。
動物性食物的蛋白質含量都較高,一般在20%左右,植物性食物中,蛋白質含量最高的要數大豆,每百克含36克。
脂肪含量最高的動物性食品是豬肉,含60%左右,植物性食物是各種油料作物,其中又以芝麻含油最多,達61%。
糖類含量最高的是各種穀物,其中又以稻米為最高,達77%,動物性食物中含糖類最高的是羊肝,達4%。
維生素B1含量最高的食物是花生仁和豌豆,每百克分別含1.07毫克和1.02毫克。
維生素B2含量最高的是羊肝、豬肝和紫菜,每百克分別含3.57毫克、2.11毫克和2.07毫克。
尼克酸含量最高的食物是羊肝和牛肝,每百克分別含18.9毫克和16.2毫克。
維生素C含量最高的食物是鮮棗和辣椒,每百克分別含540毫克和185毫克。
維生素A含量最高的食物是各種動物肝臟和雞蛋黃,如每百克雞肝含50900國際單位,羊肝含29900國際單位,雞蛋黃3500國際單位。
維生素D含量最高的食物是魚肝油,每百克含8500國際單位。
維生素E含量最高的是麥胚芽油,每百克達149毫克。
蝦皮是含鈣元素最多的食物,每百克含991毫克。
蝦皮和全脂牛奶粉是含磷元素最多的食物,每百克分別含有1805毫克和883毫克。
黑木耳和海帶是含鐵元素最多的食物,每百克分別含185毫克和150毫克。此外,豬肝、牛腎和羊腎中含鐵量也是很高的。
海帶是含碘最多的食物,每百克含2400毫克。
生蚝和海蠣是含鋅最多的食物,每百克含量達到71毫克和47毫克。
隱性飢餓是由營養不平衡或者缺乏某種維生素及人體必需的礦物質所導致,而其他成分過度攝入,機體產生隱蔽性需求營養的飢餓症狀。營養元素讓人體能夠正常生長,並確保人體能夠完成重要的生理功能。一旦出現不均衡,人體表現出部分成分過剩,部分缺乏,卻體現出飢餓症狀的營養問題。隱性飢餓需要全民重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