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氨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精氨酸(Arginine)又稱蛋白氨基酸,化學式為C6H14N4O2,分子量為174.20,是氨基酸類化合物。本品在人體內參與鳥氨酸循環,促進尿素的形成,使人體內產生的氨經鳥氨酸循環轉變成無毒的尿素,由尿中排出,從而降低血氨濃度。本品有較高濃度的氫離子,有助於糾正肝性腦病時的酸鹼平衡。與組氨酸,賴氨酸共同為鹼性氨基酸 [1] 。
中文名:L-精氨酸
外文名:L-ARGININE
化學式:C6H14N4O2
分子量:174.20
CAS登錄號:74-79-3
EINECS登錄號:200-811-1
熔 點:223 ℃
沸 點:409.1℃ at 760
mmHg水溶性:148.7 g/L (20℃)
閃 點:201.2 ℃蒸氣壓7.7E-08mmHg at 25℃溶解性148.7 g/L (20℃)RTECS號CF1934200安全術語S24/25避免與皮膚和眼睛接觸。研究簡史編輯
精氨酸最初是在1886年由德國科學家從植物羽扁豆幼苗中分離提取出來並命名的,1995年,在哺乳動物的蛋白質中也發現了精氨酸的存在。 [2]
理化性質
白色菱形結晶 (從水中析出,含2分子結晶水)或單斜片狀結晶(無結晶水),無臭,味苦;易溶於水(0℃水中溶解度為83g/L,50℃水中溶解度為 400g/L),微溶於乙醇,不溶於乙醚;pH=10.76;加熱至105℃時失去兩分子結晶水,230℃時顏色變深,分解點為244℃;比旋光度[α]D+12.5°(0.5-2.0mg/ml H2O),[α]D+27.3°(0.5-2.0mg/ml,6mol/L HCl),[α]D+25.2°(0.5-2.0mg/ml,3.5mol/L HCl,28℃,589.3nm);水溶液在205nm處有最大吸收。 [3]
生產方法
由蛋白質(如明膠)水解物經離子交換樹脂或氫氧化鋇分離而得。通常製成鹽酸鹽,但游離狀態下亦穩定,故也有游離品出售。也可由以糖類為原料經發酵法製得。 [4]
用途
2.作為營養增補劑、調味劑。 與糖進行加熱反應(氨基-羰基反應)可獲得特殊的香味物質。GB 2760-2001規定為允許使用的食品用香料。
3.精氨酸是維持嬰幼兒生長發育必不可少的氨基酸。它是鳥氨酸循環的中間代謝物,能促使氨轉變成為尿素,從而降低血氨含量。它也是精子蛋白的主要成分,有促進精子生成,提供精子運動能量的作用。此外,靜注精氨酸,能刺激垂體釋放生長激素,可用於垂體功能試驗。 [5]
臨床應用
適應症
適用於血氨增高的肝昏迷,特別是伴有鹼中毒的患者。用於輔助測定腦垂體功能。口服用於精液分泌不足和精子缺乏引起的男性不育症。還可用於嬰幼兒補充精氨酸。
不良反應
1.本藥鹽酸鹽(10%溶液)內氯離子含量為47.5mmol/100ml,可引起高氯性酸血症,腎功能減退者或大劑量使用時更易發生酸中毒。
2.少數患者可出現過敏反應。
3.靜脈滴注過快可引起流涎、面部潮紅及嘔吐等。
4.有報道肝腎功能不全或糖尿病患者使用本品可引起高鉀血症。
5.靜脈滴注本品可引起肢體麻木和頭痛、噁心、嘔吐及局部靜脈炎,靜脈給予大劑量精氨酸可使外周血管擴張而引起低血壓。
生化功能
精氨酸為鹼性氨基酸是人體內必需的一種氨基酸,能催化鳥氨酸循環的進行,促進尿素的形成而使人體內的氨,變成無毒尿素。是內源性合成一氧化氮的底物啟在合成酶的催化下生成而發揮生理效應。這一生化過程稱為一氧化氮通路。一氧化氮作為細胞間信使及神經遞質在心血管系統和中樞神經及外周傳遞等發揮重要作用。[6]
相互作用
2.可使細胞內鉀移到細胞外,而螺內酯可少腎臟的鉀排泄,兩者聯用時可引起高鉀血症。
3.由於雌激素可誘導生長激素升高,故使用雌激素補充治療或口服含雌激素避孕藥的患者,應用於進行垂體功能測定時,可出現生長激素水平假性升高,從而干擾對垂體功能的判斷。 [8]
視頻
斯旺森 精氨酸
;
參考文獻
- ↑ [王鏡岩.生物化學(第三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9月]
- ↑ [孫紅暖, 楊海明, 王志躍, et al. 精氨酸對動物的營養生理及免疫作用[J]. 動物營養學報, 2014, 26(1):54-62.]
- ↑ [Herbst, Robert M.;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1946, 11: 363-367.]
- ↑ [精氨酸 .chembook[引用日期2018-10-09]]
- ↑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執業藥師資格認證中心組織.藥學專業知識 2 2017 第7版: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01:294]
- ↑ [劉耀.精氨酸在臨床上的應用現狀[J].航空航天醫學雜誌,2014,25(10):1422-1423.]
- ↑ [張峰,王艷春,刑月利主編. 新版國家基本藥物臨床應用及處方集 第3部分 處方集[M].2013]
- ↑ [田鳳文[等]主編. 臨床常用藥物匯編[M].2008 第36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