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非碳复写纸

非碳复写纸。原图链接
非碳复写纸。原图链接

非碳复写纸(No Carbon Required paper,简称 NCR ),取自其创建者National Cash Register的首字母缩写,是一种涂层纸,旨在将写在正面的信息转移到下面的纸张上,是由化学家 Lowell Schleicher 和 Barry Green 开发的,作为复写纸的替代品。

目录

简介

非碳复写纸起源

1953年美国的NCR公司(National Cagh Rogister Co.,Ltd)现为Appleton Papers Inc.所发明,经过1/4世纪才开始实用化,台湾在近十年来办公室自动化,电脑普及后NCR纸用量大增,取代传统碳纸之复写方式。台湾比日本、美国先进国家慢了15年才有生产制造,用量仅为日本的1/20。品质都是以日本系统为主,有别于部分欧美系统。

发色原理

非碳复写纸纸张的一面涂布微胶囊(CB),囊内含有色素,另一面涂布显色剂 (CF面) ,使用时须 CB面与CF面相对应,当纸张受压时,CB面之微胶囊破裂,色素逸出并与CF面之显色剂反应而发色,利用此原理而达到复制效果。 一般(NCR)可分为上用纸、中用纸、下用纸三种,可依复制要求张数的多寡而调配组成。非碳纸分为上、中、下纸三种

  • 上纸(CB):原纸的内面由发色胶囊涂布而成。
  • 中纸(CFB):原纸的表面由显色剂,内面为发色胶囊涂布而成。
  • 下纸(CF):原纸的表面由显色剂涂布而成。

发色胶囊(4-6um粒子径)是由无色染料溶解在不挥发性之合成油或矿物油中分散成小油滴外围由塑胶膜包覆硬化而成,压破后在显色剂CF面反应而发色。 目前发色胶囊之表面塑胶膜大部分都使用合成树脂,其粒子径平均,抗湿耐溶剂,性能较稳定,以前初期用天然胶质包膜有效安全期较短。 显色剂目前日本系统均为有机酸树脂,如酒石酸水杨酸树脂,耐候性较佳,欧美有部分使用酸性白土显色,在湿热台湾较不适合。

材料

特殊隐形涂布加工

非碳复写纸(NCR)是经特殊隐形涂加工而成的特种纸,一般由三种纸类配页装订组成, 分别为上纸(CB),中纸(CFB)和下纸(CF)。 上纸背面均涂一层微细胶囊(内含发色剂),中纸正面涂有显色剂而背面涂含发色剂的微细胶囊,下纸正面涂显色剂。 当以印表机将压力传递到上述组合纸堆时,上、中纸背面的胶囊受压破裂,释放胶囊内的发色剂与中纸、下纸正面的显色剂接触并产生化学反应,从而使字迹显现颜色。 台湾目前NCR纸的显色通常为蓝色。根据上述显色原理,一般在二联复写使用时,用一张上纸和一张下纸,二联以上的增加中纸便可。   除了由上纸、下纸以及中纸组成的标准无碳复写纸外,还有将染色胶囊和显色剂涂在原纸同一表面组成的自显纸(Self-Contained (SC) Paper)。只需在自显纸上面叠放任何纸张,并进行书写或冲击式的压印,均会在自显纸上产生颜色像。

特点

  1. 复写时免垫“复写纸”,直接书写方便省时,复写联数2-6页,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适应现文书作业上需要 。  
  2. 副本字迹清晰、鲜明,不退色,能防止涂改、仿伪造。   
  3. 不污染手指衣物和其他文具纸张,保持清洁干净。   
  4. 具有各种颜色(如:白、蓝、红、黄、绿色)、易于识别处理。   
  5. 纸质优良,表面平滑顺畅,比28克彩打纸结实,不易损坏,印刷色彩艳丽。   
  6. 不含有害原料及异味,安全可靠,显色后图文可保存15年以上。

注意事项

非碳纸在使用及印刷过程中有其先天的限制,使用时务必特别注意有下列几处:

  • 碰撞及摩擦:非碳纸虽然有适度的保护其不当的发色,但过度的碰撞及摩擦,还是有 显色的可能,应注意之。
  • 日光直射:非碳纸若经日光照射,纸色及显色的浓度有变淡的情形,显色效果不良 。
  • 酒精甲苯有机溶剂类等,附著在非碳纸时发色浓度会变淡,效果变差宜 注意。
  • 机械油,灯油,化妆品类等油脂附著在显色面纸时会变透明看不清楚,发色文字消失的情形发生,应尽量避免接触。
  • 一般事务用品如卷宗、桌垫等有使用软性之PVC材质,其PVC通常含 有可塑剂,紫外线吸收剂,劣化防止剂等化学品有时会缓慢释出情形 ,长时间接触时显色文字会消失,显色效果不良宜改用PE,PP类塑胶材质为宜,还有浆糊、印泥橡皮擦萤光等用品亦会有上述情形发生。
  • 背碳纸及一次复写纸因含有油脂等与非碳纸共用时避免与显色面直接接 触,引起显色文字褪色。
  • 使用减感油墨印刷时,对原子笔、印台、印泥之文字会产生褪色变色之 影响。
  • 搬运时注意避免碰撞、弹落、需用索捆包时宜用厚纸板多层保护,卷筒纸不宜在地面滚动,应站立存放在干燥地方。
  • 纸张裁切上,中纸应适度保护避免过度压力、印刷操作时亦同。[1]

印刷时注意事项

  1. 纸张检查:印刷前上、中、下纸印刷面正反顺序应确实正确。平版品:开封上面为印刷面。
  2. 卷筒品:外表为印刷面。
  3. 纸张直横向:同一份传票直横向不宜混用,造成伸缩不齐,分离胶效果不良。
  4. 印刷油墨电脑报表印刷油墨不宜使用粘性太大油墨,应适度调整软度,减感油墨印刷时使用耐减感之油墨。印刷加工时防止不当发色,裁纸裁压,印压尽可能减轻。
  5. 防止伸缩:印刷前开封后避免长时间放置受潮,Offset印刷时之加湿棒,应尽量减少水量,印刷室装订地方湿度不宜过大,印刷后到装订注意湿度变化。

用途

非碳复写纸最初由NCR 公司生产,于 1953 年 6 月 30 日申请专利。以前,选择是多次书写文件或使用复写纸,将复写纸插入在书写的纸张和副本。无碳复写纸被用作商业文具,需要一份或多份原件,例如发票和收据。副本通常是不同颜色的纸张(例如,客户为白色原件,供应商记录为黄色副本,后续副本为其他颜色)。带有无碳复写纸的文具可以整理成套或装订成套的本或书,或作为松散套,或作为设计使用它的打印机的连续文具。产品用途:收据、发票、复写式表单、帐单、合约书、契约书、同意书、电脑用连续报表纸.....等联单。

复写的替代法

非碳复写提供了使用复写的替代方法。无碳复写纸在顶层背面有微胶囊染料或墨水,在底层正面有粘土涂层。当施加压力(来自书写或冲击印刷)时,染料胶囊破裂并与粘土反应以复制在顶层上制作的标记。中间片,正面为粘土,背面为染料胶囊,可用于创建多个副本;这可以称为多部分文具。

非碳复写纸由涂有微胶囊染料或墨水或活性粘土张组成。第一片的背面涂有微胶囊染料(称为涂层背面或 CB 片)。最下面的片材在顶部表面涂有粘土,粘土会与染料快速反应形成永久性标记(Coated Front,CF)。任何中间片都在顶部涂上粘土,在底部涂上染料(正面和背面涂层,CFB)。

当用压力(例如,圆珠笔)或冲击(例如,打字机点阵打印机)在纸张上书写时,压力会导致微胶囊破裂并释放它们的染料。由于胶囊非常小,因此打印出来的结果非常准确。非碳复写纸也有独立的版本,墨水和粘土都在纸的同一面上。

染料和化学品

在该应用中商业使用的第一种染料是结晶紫内酯,它在今天被广泛使用。使用的其他染料和辅助化学品包括 PTSMH(对甲苯磺酸米氏水合物)、TMA(偏苯三酸酐)、酚醛树脂、偶氮染料、DIPN(二异丙基萘、甲醛异氰酸酯、烃基溶剂、多环芳烃、聚氧丙烯二胺),环氧树脂, 脂肪族异氰酸酯,双酚A ,二亚乙基三胺;, 和别的。无碳复写纸中的染料可能会导致敏感人群发生接触性皮炎。

健康和环境问题

直到 1970 年代,由于健康和环境问题而禁止使用多氯联苯(PCB),PCB被用作无碳复写纸的转移剂。在处理此类纸张时,PCB 很容易转移到人体皮肤上,并且很难通过普通的肥皂和水清洗来实现去污。在日本,无碳复写纸仍被视为 PCB 污染废物。

接触后对身体的刺激

在某些情况下,接触某些类型的无碳复写纸或其组件会导致轻度至中度的皮肤刺激症状以及眼睛和上呼吸道粘膜的刺激。2000 年的一项审查发现,接触 1987 年之后生产的无碳复写纸不会引起刺激或敏感。在大多数情况下,良好的工业卫生和工作实践应该足以减轻或消除症状。这些措施包括足够的通风、湿度温度控制;适当的家政服务;最少的手对的接触;并定期洗手。

增加成人哮喘风险

在 1997 年的一项研究中,佛罗里达大学发现,通风不良且使用大量非碳复写纸的办公室的空气中存在大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而通风良好且很少使用此类纸的办公室则确实如此。该研究还发现,在办公室使用大量无碳复写纸的病假和疾病投诉率较高。另一项发表在《环境健康展望》上的研究将长期职业接触纸屑和非碳复写纸与成人哮喘风险增加联系起来。

内分泌干扰物双酚 A (BPA)

普通非碳复写纸含有高浓度的双酚A (BPA),一种内分泌干扰物。2001 年,旧金山一家医疗中心的三名员工对他们的雇主提起诉讼,将他们的炎症性乳腺癌归咎于接触无碳复写纸和其他化学品。自 1980 年代以来,随著计算机系统越来越多地采用廉价喷墨印表机和激光打印机,企业中使用非碳复写多联表格的情况有所下降,因为制作文档副本更简单。

回收

当作一般垃圾处理

台湾造纸公会总干事谢世平表示,回收纸消费量与成品产量成长成正关系,回收纸是纸板(瓦楞纸箱用纸、白纸板、灰纸板、其他纸板等)及环保卫生纸原料,种类包括纸箱类、牛皮纸类、脱墨纸类、代浆纸类、杂志类、混合纸类等。一般人常把废弃的非碳复写纸当作纸类回收,但表订的分类当中,有些纸种是禁止包含在回收纸内,除了非碳复写纸,其他如复写纸、感热纸(如电子发票传真用或心电图纸)、标签纸、纸、柏油纸、壁纸、纸管等,因为均会损害造纸机器,都当垃圾处理。[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