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古近纪」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added Category:352 歷史地質學 using HotCat
 
(未顯示同一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 次修訂)
行 5: 行 5:
 
==生物==
 
==生物==
  
[[被子植物]]在[[侏罗纪]]就已经出现,到了古近纪时极度繁盛;[[羊齿]]、[[松柏]]等逐渐被[[樟树]]、[[柳树]]等替代;这时被子植物主要为[[乔木]]。双壳类如[[牡蛎]]、[[海扇]]、[[珠蚌]]等异常繁盛。[[腹足类]]繁多,分布广泛。有孔虫、[[棘皮动物门|棘皮动物]]分布广泛,也有圆盘虫、[[货币虫]]等的分布。中生代的[[蛇颈龙]]、海生[[蜥蜴]]等逐渐被小型[[鲸]]、[[海狮]]、[[海象]]等海生哺乳类替代。[[哺乳动物]]迅速繁衍,占有蜥形纲以往的各种生态领域。重要的是各种古老、原生的胎盘动物大量发展,在经过长久的演化进程后,它们基本上和现代哺乳动物没有直接的系统关系。
+
[[被子植物]]在[[侏罗纪]]就已经出现<ref>[http://www.nsfc.gov.cn/csc/20340/20289/33846/index.html 白垩纪前没有被子植物?中国学者最新研究证实:早在侏罗纪被子植物就已出现],自然科学基金委,2018-12-20</ref> ,到了古近纪时极度繁盛;[[羊齿]]、[[松柏]]等逐渐被[[樟树]]、[[柳树]]等替代;这时被子植物主要为[[乔木]]。双壳类如[[牡蛎]]、[[海扇]]、[[珠蚌]]等异常繁盛。[[腹足类]]繁多,分布广泛。有孔虫、[[棘皮动物门|棘皮动物]]分布广泛,也有圆盘虫、[[货币虫]]等的分布。中生代的[[蛇颈龙]]、海生[[蜥蜴]]等逐渐被小型[[鲸]]、[[海狮]]、[[海象]]等海生哺乳类替代。[[哺乳动物]]迅速繁衍,占有蜥形纲以往的各种生态领域。重要的是各种古老、原生的胎盘动物大量发展,在经过长久的演化进程后,它们基本上和现代哺乳动物没有直接的系统关系。
  
 
==地理==
 
==地理==
行 11: 行 11:
 
[[冈瓦纳古陆]]进一步分裂,[[澳大利亚]]与[[南极大陆]]分开,逐渐北移;[[印度]]地块在始新世时与[[亚洲]]腹地连接,形成[[南亚次大陆]];[[北非]]渐向东[[赤道]]靠近。南﹑北美在[[巴拿马地峡]]有时连接﹐引起部分[[动物]][[迁徙]]。初期欧亚大陆与[[北美]]相连;形成[[白令陆桥]],晚期形成陆生动物迁徙的路线。[[格陵兰]]、[[斯堪的纳维亚]]已移近现在位置。[[阿拉伯半岛]]与[[非洲]]分开﹐开始与[[亚洲]]相连,[[红海]]出现。
 
[[冈瓦纳古陆]]进一步分裂,[[澳大利亚]]与[[南极大陆]]分开,逐渐北移;[[印度]]地块在始新世时与[[亚洲]]腹地连接,形成[[南亚次大陆]];[[北非]]渐向东[[赤道]]靠近。南﹑北美在[[巴拿马地峡]]有时连接﹐引起部分[[动物]][[迁徙]]。初期欧亚大陆与[[北美]]相连;形成[[白令陆桥]],晚期形成陆生动物迁徙的路线。[[格陵兰]]、[[斯堪的纳维亚]]已移近现在位置。[[阿拉伯半岛]]与[[非洲]]分开﹐开始与[[亚洲]]相连,[[红海]]出现。
  
 在[[喜马拉雅运动]]时期,[[青藏高原]]开始隆起﹐[[中国西部]]产生大规模的山前凹陷、并形成东部沉积中心。[[火山活动]]多为基性的喷发。但[[西藏]][[冈底斯山脉|冈底斯山]]、[[拉萨]]一带有中酸性的火山物质。
+
 在[[喜马拉雅运动]]<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131606e700102xkkl.html 喜马拉雅运动的动力因素],新浪博客,2016-06-06</ref> 时期,[[青藏高原]]开始隆起﹐[[中国西部]]产生大规模的山前凹陷、并形成东部沉积中心。[[火山活动]]多为基性的喷发。但[[西藏]][[冈底斯山脉|冈底斯山]]、[[拉萨]]一带有中酸性的火山物质。
  
 
==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
  
 
 古近纪最引人注目的是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这一阶段是青藏高原开始隆起时期﹐同时也是中国西部规模较大的山前拗陷和东部[[沉积]]中心形成的时期。尽管[[世界]]各地大规模的[[中生代]]火山活动带到晚[[白垩世]]後期有了减弱﹐但一般说来早[[第三纪]]火山活动仍较频繁﹐主要以基性为主的火山喷发。但西藏冈底斯山到拉萨一线见有中酸性的火山[[物质]]﹔[[台湾]]同样有酸性[[熔岩]]的分布。
 
 古近纪最引人注目的是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这一阶段是青藏高原开始隆起时期﹐同时也是中国西部规模较大的山前拗陷和东部[[沉积]]中心形成的时期。尽管[[世界]]各地大规模的[[中生代]]火山活动带到晚[[白垩世]]後期有了减弱﹐但一般说来早[[第三纪]]火山活动仍较频繁﹐主要以基性为主的火山喷发。但西藏冈底斯山到拉萨一线见有中酸性的火山[[物质]]﹔[[台湾]]同样有酸性[[熔岩]]的分布。
 +
 +
==视频==
 +
===<center> 古近纪 相关视频</center>===
 +
<center> 宇宙时空之旅09——地质变迁  </center>
 +
<center>{{#iDisplay:u0185gsl1eu|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Category:352 歷史地質學]]
 
[[Category:352 歷史地質學]]

於 2020年3月21日 (六) 07:06 的最新修訂

古近紀英語:Paleogene,符號Pg),舊稱早第三紀,是地質時代中的一個紀,開始於同位素年齡65.5±0.3百萬年(Ma),結束於23.03±0.05Ma。「古近紀」一名中的「古」是paleo-的意譯,「近」則是-gene的音譯,併兼顧了字面意義。古近紀包括古新世始新世漸新世

生物

被子植物侏羅紀就已經出現[1],到了古近紀時極度繁盛;羊齒松柏等逐漸被樟樹柳樹等替代;這時被子植物主要為喬木。雙殼類如牡蠣海扇珠蚌等異常繁盛。腹足類繁多,分布廣泛。有孔蟲、棘皮動物分布廣泛,也有圓盤蟲、貨幣蟲等的分布。中生代的蛇頸龍、海生蜥蜴等逐漸被小型海獅海象等海生哺乳類替代。哺乳動物迅速繁衍,占有蜥形綱以往的各種生態領域。重要的是各種古老、原生的胎盤動物大量發展,在經過長久的演化進程後,它們基本上和現代哺乳動物沒有直接的系統關係。

地理

岡瓦納古陸進一步分裂,澳大利亞南極大陸分開,逐漸北移;印度地塊在始新世時與亞洲腹地連接,形成南亞次大陸北非漸向東赤道靠近。南﹑北美在巴拿馬地峽有時連接﹐引起部分動物遷徙。初期歐亞大陸與北美相連;形成白令陸橋,晚期形成陸生動物遷徙的路線。格陵蘭斯堪的納維亞已移近現在位置。阿拉伯半島非洲分開﹐開始與亞洲相連,紅海出現。

喜馬拉雅運動[2]時期,青藏高原開始隆起﹐中國西部產生大規模的山前凹陷、並形成東部沉積中心。火山活動多為基性的噴發。但西藏岡底斯山拉薩一帶有中酸性的火山物質。

地殼運動

古近紀最引人注目的是喜馬拉雅運動的影響﹐這一階段是青藏高原開始隆起時期﹐同時也是中國西部規模較大的山前拗陷和東部沉積中心形成的時期。儘管世界各地大規模的中生代火山活動帶到晚白堊世後期有了減弱﹐但一般說來早第三紀火山活動仍較頻繁﹐主要以基性為主的火山噴發。但西藏岡底斯山到拉薩一線見有中酸性的火山物質台灣同樣有酸性熔岩的分布。

視頻

古近紀 相關視頻

宇宙時空之旅09——地質變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