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元素髮現年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化學元素髮現年表將各種化學元素的發現按時間順序列出。其中元素發現的時間以提煉出元素單質的時間為準[1],因為元素化合物的發現時間無法準確定義。表中列出了每種元素的名稱、原子序數、發現時間、發現者姓名和發現方式的簡介,可以根據需求(原子序數等)進行分類查詢。
化學元素表
Z | 元素 | 符號 | 圖片 | 最早使用 | 最早的樣品 | 發現者 或其所在地 |
最早樣品 所在地 |
簡介 |
---|---|---|---|---|---|---|---|---|
29 | 銅 | Cu | 150px | 公元前9000年 | 公元前6000年 | 中東 | 土耳其的安納托利亞 | 銅可能是人類開採並冶煉的第一種金屬。最早人們使用天然的金屬銅,後來從礦石中冶煉出銅[2]。最早的估計認為銅可能發現於公元前9000年的中東。它是青銅時代人類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的銅珠已經在安納托利亞的加泰土丘所發現。 |
79 | 金 | Au | 150px | 公元前6000年以前 | 公元前5500年 | 中東 | 埃及 | 考古學家發現金的使用是從中東最早的文明開始的。它也可能是人類使用的第一種金屬。已知最古老的金飾是在埃及女王澤爾的墓中發現的。 |
82 | 鉛 | Pb | 150px | 公元前7000年 | 公元前3800年 | 近東 | 埃及的阿拜多斯 | 據信鉛的熔煉可追溯到9000年前,已知最早的鉛制物品是在阿比杜斯的歐西里斯神廟中發現的公元前3800年製造的小雕像。 |
47 | 銀 | Ag | 150px | 公元前5000年以前 | 大約公元前4000年 | 土耳其的安納托利亞 | 估計在銅和金之後很快就被發現了。 | |
26 | 鐵 | Fe | 150px | 公元前5000年以前 | 公元前4000年 | 未知,參見黑色金屬冶金史 | 埃及 | 有證據表明鐵在公元前5000年以前就為人類所知。已知最早的鐵製物件是是埃及人在大約公元前4000年用隕鐵製成的小珠子[3]。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人類發現了熔煉鐵的方法,導致人類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進入了鐵器時代,鐵開始大量用於製造工具和武器。 |
6 | 碳 | C | 150px | 公元前3750年 | 埃及人和蘇美爾人 | 煤炭已知最早的用途是埃及人和蘇美爾人用它來還原銅、鋅和錫礦石。 鑽石可能在公元前2500年就為中國人所知。首次真正的化學分析是18世紀時進行的,在1789年時碳被安托萬-洛朗·德·拉瓦錫列為一種元素。 | ||
50 | 錫 | Sn | 150px | 公元前3500年 | 公元前2000年 | 未知,參見錫#歷史 | 公元前3500年,人類在生產青銅的同時冶煉出了錫。最早的錫制物件可追溯到大約前2000年。 | |
16 | 硫 | S | 150px | 公元前2000年以前 | 中國人或印度人 | 至少在4000年前就有使用。安托萬-洛朗·德·拉瓦錫於1777年將其列為一種元素。 | ||
80 | 汞 | Hg | 150px | 公元前2000年以前 | 公元前1500年 | 中國人或印度人 | 埃及 | 中國人和印度人在公元前2000年以前就已知道汞,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埃及墳墓中也有發現 |
30 | 鋅 | Zn | 150px | 公元前1000年以前 | 公元前1000年 | 印度冶金學家 | 印度次大陸 | 鋅在公元前1000年以前就被印度冶金學家提煉出單質,但這種金屬的本質古代人沒有了解。冶金學家Rasaratna Samuccaya在800年將它認為是一種獨特的金屬,鍊金術士帕拉塞爾蘇斯在1526年做了類似的事。馬格拉夫於1746年分離出了單質。 |
33 | 砷 | As | 150px | 公元前2500年/公元1250年 | 青銅時代 | 艾爾伯圖斯·麥格努斯 | 在青銅時代早期已有使用。艾爾伯圖斯·麥格努斯於1250年成為第一個分離出單質的歐洲人。1649年,約翰·施羅德出版了製備砷單質的兩種方法。 | |
51 | 銻 | Sb | 150px | 公元前3000年 | 銻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在埃及和中東廣泛使用。巴西利厄斯·華倫提努在1450年左右成為第一個描述這種元素的歐洲人。 | |||
27 | 鈷 | Co | 150px | 1732 | 喬治·勃蘭特 | 他證明了玻璃的藍色是一種新的金屬造成的,而不是先前認為的鉍。 | ||
78 | 鉑 | Pt | 150px | 1735 | 1735 | 安東尼奧·烏略亞 | 安東尼奧·烏略亞 | 最早關於金屬鉑的描述來自朱利葉斯·凱撒·凱利格介紹的產自南美洲的黃金。安東尼奧·烏略亞在1748年出版了他的發現,但是查爾斯·伍德在1741年也研究這種金屬。將鉑視作一種新的金屬的文獻是由威廉·布朗里格於1750年所寫。 |
28 | 鎳 | Ni | 150px | 1751 | 1751 | 阿克塞爾·弗雷德里克·克龍斯泰特 | 阿克塞爾·弗雷德里克·克龍斯泰特 | 鎳是因為試圖從假銅礦(fake copper)中提取銅而發現的,這種礦石其實是紅砷鎳礦。 |
83 | 鉍 | Bi | 150px | 1753年 | 克勞德·弗朗索瓦·若弗魯瓦 | 巴西利厄斯·華倫提努在1450年左右描述了這種元素。 | ||
1 | 氫 | H | 150px | 1766 | 1500 | 亨利·卡文迪什 | 帕拉塞爾蘇斯 | 卡文迪什是第一個將Template:Chem與其他氣體區分開的人,儘管帕拉塞爾蘇斯、羅伯特·波義耳和約瑟夫·普利斯特里都曾通過金屬與強酸反應製得了氫氣。拉瓦錫於1793年命名了氫[4]。 |
8 | 氧 | O | 150px | 1771 | 1771 | 卡爾·威廉·舍勒 | 卡爾·威廉·舍勒 | 1771年,舍勒通過加熱氧化汞和硝酸鹽製得了氧氣,但直到6年後才公布他的發現。約瑟夫·普利斯特里也於1774年製得了這種新的「空氣」,但只有拉瓦錫認為這是一種新元素,並於1777年命名了它。 |
7 | 氮 | N | 150px | 1772 | 1772 | 丹尼爾·盧瑟福 | 丹尼爾·盧瑟福 | 他發現動物呼吸過的空氣即使在去除呼出的二氧化碳之後,還是不能維持蠟燭燃燒。卡爾·威廉·舍勒、亨利·卡文迪什和約瑟夫·普利斯特里同時也研究了這種元素,而拉瓦錫於1775或1776年命名了它。 |
17 | 氯 | Cl | 150px | 1774 | 1774 | 卡爾·威廉·舍勒 | 卡爾·威廉·舍勒 | 舍勒從鹽酸製得了氯氣,但誤將它認為是氧化物。直到1808年,漢弗里·戴維才認定它是一種元素。 |
25 | 錳 | Mn | 150px | 1770 | 1774 | 托爾貝恩·貝里曼 | 約翰·戈特利布·甘恩 | 伯格曼認為軟錳礦是一種新的金屬的氧化物。伊格內修斯·高特弗雷德·凱姆在1770年,舍勒在1774年也分別發現了這種金屬。用碳可以從二氧化錳中還原出金屬錳。 |
56 | 鋇 | Ba | 150px | 1772 | 1808 | 卡爾·威廉·舍勒 | 漢弗里·戴維 | 舍勒在軟錳礦中發現了一種新的礦物氧化鋇,戴維通過電解法製得了金屬鋇。 |
42 | 鉬 | Mo | 150px | 1778 | 1781 | 卡爾·威廉·舍勒 | 彼得·雅各布·耶爾姆 | 舍勒把這種金屬認為是氧化鉬的成分。 |
52 | 碲 | Te | 150px | 1782 | 弗朗茨-約瑟夫·米勒·馮·賴興施泰因 | 馬丁·海因里希·克拉普羅特 | 米勒認為它是特蘭西瓦尼亞的金礦中的雜質。 | |
74 | 鎢 | W | 150px | 1781 | 1783 | 托爾貝恩·貝里曼 | 胡塞·德盧亞爾 和浮士圖·德盧亞爾 |
伯格曼從白鎢礦中提取了一種新元素的氧化物。德盧亞爾兄弟從黑鎢礦中製得了鎢酸,並用木炭還原它得到了金屬鎢。 |
38 | 鍶 | Sr | 150px | 1787 | 1808 | 威廉·克魯克香克 | 漢弗里·戴維 | 克魯克香克和阿代爾·克勞福德於1790年總結道,菱鍶礦中含有一種新的礦物。最終,戴維於1808年通過電解法製得了金屬鍶。 |
40 | 鋯 | Zr | 150px | 1789 | 1824 | 馬丁·海因里希·克拉普羅特 | 永斯·雅各布·貝采利烏斯 | 克拉普羅特從氧化鋯中鑑定出一種新元素。 |
92 | 鈾 | U | 150px | 1789 | 1841 | 馬丁·海因里希·克拉普羅特 | 歐仁·梅爾基奧爾·佩利果特 | 克拉普羅特錯誤的將瀝青鈾礦中分離出的氧化鈾當成了金屬鈾,其後又被用於命名剛發現的天王星。 |
22 | 鈦 | Ti | 150px | 1791 | 1825 | 威廉·格雷戈爾 | 永斯·雅各布·貝采利烏斯 | 格雷戈爾鈦鐵礦中發現了一種新的金屬的氧化物。馬丁·海因里希·克拉普羅特於1795年獨立地發現了金紅石並命名了它。純的金屬鈦直到1910年才由馬修·亨特製得。 |
24 | 鉻 | Cr | 150px | 1794 | 1797 | 路易-尼古拉·沃克蘭 | 路易-尼古拉·沃克蘭 | 於1797年被法國化學家路易-尼古拉·沃克蘭發現為一個元素。 |
39 | 釔 | Y | 150px | 1794 | 1840 | 約翰·加多林 | 卡爾·古斯塔夫·莫桑德 | 加多林從硅鈹釔礦中發現了它,但莫桑德後來發現氧化釔礦石中含有更多元素。 |
4 | 鈹 | Be | 150px | 1798 | 1828 | 路易斯·尼古拉斯·沃克蘭 | 弗里德里希·維勒和安托萬·布西 | 沃克蘭發現了綠柱石和翡翠中的一種新的氧化物,而克拉普羅特在1808年左右提出了命名。 |
23 | 釩 | V | 150px | 1801 | 1830 | 安德烈·曼紐爾·德·里奧 | 尼爾斯·加布里埃爾·塞弗斯特瑞姆 | 里奧發現釩鉛礦中有新的金屬元素,但是在伊波利特·維克多·克萊特·德科蒂提出質疑後就收回了聲明。塞弗斯特瑞姆分離並命名了它,這之后里奧才發現自己先取得了這項成果。 |
41 | 鈮 | Nb | 150px | 1801 | 1864 | 查理斯·哈契特 | 克里斯蒂安·威廉·布洛姆斯特蘭德 | 哈契特在鈮鐵礦中發現了這種元素,並稱它為columbium。海因里希·羅斯於1844年證明了它與鉭不同,並重新命名為niobium,這個英文名於1949年被IUPAC正式接受。 |
73 | 鉭 | Ta | 150px | 1802 | 安德斯·古斯塔夫·埃克伯格 | 埃克伯格發現了鈮鐵礦中另一種性質與鈮極相似的元素,1844年羅斯證明了它與鈮不同。 | ||
46 | 鈀 | Pd | 150px | 1803 | 1803 | 威廉·海德·沃拉斯頓 | 威廉·海德·沃拉斯頓 | 沃拉斯頓從南美洲獲得的鉑樣品中發現了鈀,但沒有立即發表他的成果。他試圖使用新發現的小行星穀神星為這種元素命名,但當他第二年出版成果時,鈰已經採用了該名。於是沃拉斯頓用後來發現的智神星來命名這種元素。 |
58 | 鈰 | Ce | 150px | 1803 | 1839 | 馬丁·海因里希·克拉普羅特、 永斯·雅各布·貝采利烏斯、 威廉·希辛格 |
卡爾·古斯塔夫·莫桑德 | 貝采利烏斯和希辛格在二氧化鈰中發現了這種元素,並以新發現的小行星穀神星來命名。克拉普羅特同時獨立地從鉭樣品中發現了它。莫桑德後來發現他們三位研究的樣品至少含有一種其他的元素——鑭。 |
76 | 鋨 | Os | 150px | 1803 | 1803 | 史密森·特南特 | 史密森·特南特 | 特南特和沃拉斯頓一起研究來自南美洲的鉑樣品,發現了兩種元素——鋨和銥。 |
77 | 銥 | Ir | 150px | 1803 | 1803 | 史密森·特南特 | 史密森·特南特 | 特南特和沃拉斯頓一起研究來自南美洲的鉑樣品,發現了兩種元素——鋨和銥。關於銥的研究成果於1804年出版。 |
45 | 銠 | Rh | 150px | 1804 | 1804 | 威廉·海德·沃拉斯頓 | 威廉·海德·沃拉斯頓 | 沃拉斯頓從南美洲的天然鉑樣品中發現並分離出了銠。 |
19 | 鉀 | K | 150px | 1807 | 1807 | 漢弗里·戴維 | 漢弗里·戴維 | 戴維用電解法從草木灰中製得了金屬鉀。 |
11 | 鈉 | Na | 150px | 1807 | 1807 | 漢弗里·戴維 | 漢弗里·戴維 | 戴維在製得鉀之後幾天通過電解氫氧化鈉製得了金屬鈉。 |
20 | 鈣 | Ca | 150px | 1808 | 1808 | 漢弗里·戴維 | 漢弗里·戴維 | 戴維通過電解生石灰製得了金屬鈣。 |
53 | 碘 | I | 150px | 1811 | 1811 | 伯納德·庫爾圖瓦 | 伯納德·庫爾圖瓦 | 庫爾圖瓦在海草灰中發現了碘。 |
3 | 鋰 | Li | 150px | 1817 | 1817 | 約翰·奧古斯特·阿韋德松 | 約翰·奧古斯特·阿韋德松 | 阿韋德松在透鋰長石中發現了鋰元素。 |
48 | 鎘 | Cd | 150px | 1817 | 1817 | 卡爾·塞繆爾·萊貝雷希特·赫爾曼、 弗里德里希·施特羅邁爾和羅洛夫 |
卡爾·塞繆爾·萊貝雷希特·赫爾曼、 弗里德里希·施特羅邁爾和羅洛夫 |
這三個人都從來自西里西亞的氧化鋅樣品中發現了一種新的金屬,但是只有施特羅邁爾提出的名稱被人們所接受。 |
34 | 硒 | Se | 150px | 1817 | 1817 | 永斯·雅各布·貝采利烏斯和約翰·戈特利布·加恩 | 永斯·雅各布·貝采利烏斯和約翰·戈特利布·加恩 | 他們最初認為是碲的一種物質在進一步研究之後發現時一種新元素。 |
14 | 硅 | Si | 150px | 1824 | 1824 | 永斯·雅各布·貝采利烏斯 | 永斯·雅各布·貝采利烏斯 | 漢弗里·戴維在1800年認為硅土是一種元素,並於1808年提出了現在的名稱。1811年,約瑟夫·路易·蓋-呂薩克和路易·雅克·泰納爾製得了不純的硅,但貝采利烏斯最終於1824年製得了純淨的硅單質。 |
13 | 鋁 | Al | 150px | 1825 | 1825 | 漢斯·奧斯特 | 漢斯·奧斯特 | 安托萬-洛朗·德·拉瓦錫於1787年預測礬土是一種未知元素的氧化物,漢弗里·戴維於1808年試圖電解它。儘管失敗了,但是他提出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漢斯·奧斯特於1825年首次製得金屬鋁。 |
35 | 溴 | Br | 150px | 1825 | 1825 | 安托萬·熱羅姆·巴拉爾和利奧波·格美林 | 安托萬·熱羅姆·巴拉爾和利奧波·格美林 | 他們在1825年秋天發現了這種元素並與次年發表了成果。 |
90 | 釷 | Th | 150px | 1829 | 永斯·雅各布·貝采利烏斯 | 貝采利烏斯從硅酸釷礦從發現了釷元素。 | ||
57 | 鑭 | La | 150px | 1838 | 卡爾·古斯塔夫·莫桑德 | 莫桑德在二氧化鈰的樣品中發現了一種新元素,並於1842年發表了成果。但後來他所發現的「氧化鑭」被證實含有四種以上的元素。 | ||
68 | 鉺 | Er | 150px | 1842 | 卡爾·古斯塔夫·莫桑德 | 莫桑德成功地從氧化釔礦物中分離出氧化鉺,後來還有氧化鋱。 | ||
65 | 鋱 | Tb | 150px | 1842 | 1842 | 卡爾·古斯塔夫·莫桑德 | 卡爾·古斯塔夫·莫桑德 | 1842年,莫桑德成功地從氧化釔礦物中分離出氧化鉺和氧化鋱。 |
44 | 釕 | Ru | 150px | 1807 | 1844 | 耶傑伊·希尼亞德茨基 | 耶傑伊·希尼亞德茨基 | 希尼亞德茨基於1807年分離出這種元素,但是未獲認可。戈特弗里德·威廉·奧斯蘭認為他在俄羅斯的鉑樣品中發現了三種新的金屬,1844年時卡爾·恩斯特·克勞斯確認其中有一種新元素。克勞斯被認可為新元素的發現者。 |
55 | 銫 | Cs | 150px | 1860 | 1882 | 羅伯特·威廉·本生和古斯塔夫·基爾霍夫 | 卡爾·塞特貝里 | 本生和基爾霍夫是最早使用光譜分析來尋找新元素的人。他們在產自迪克海姆的礦泉水樣品中觀察到兩條藍色的發射譜線,從其中發現了銫。 純的金屬銫是由塞特貝里於1882年製得的。 |
37 | 銣 | Rb | 150px | 1861 | 羅伯特·威廉·本生和古斯塔夫·基爾霍夫 | 羅伯特·威廉·本生 | 本生和基爾霍夫在發現銫之後幾個月,通過觀察礦物鋰雲母的譜線發現了銣。本生沒能製得純的金屬銣,後來海維西成功地完成了。 | |
81 | 鉈 | Tl | 150px | 1861 | 1862 | 威廉·克魯克斯 | 克勞德·奧古斯特·拉米 | 在銣發現之後,克魯克斯在硒樣品中發現一條新的綠色譜線。一年之後拉米發現這是一種新的金屬。 |
49 | 銦 | In | 150px | 1863 | 1867 | 費迪南德·萊奇和希爾奧尼莫斯·特奧多爾·里希特 | 希爾奧尼莫斯·特奧多爾·里希特 | 萊奇和里希特從閃鋅礦中通過它明亮的靛藍色譜線鑑定出了銦。李希特在幾年之後分離出這種金屬。 |
2 | 氦 | He | 150px | 1868 | 1895 | 皮埃爾·讓森和約瑟夫·諾曼·洛克耶 | 威廉·拉姆齊、皮·特奧多爾·克利夫和尼爾斯·朗勒特 | 讓森和洛克耶獨立地從太陽光譜中發現一條與已知任何元素都不符的黃色譜線。幾年以後,拉姆齊、克利夫和朗勒特獨立地觀察到這種氣體被包合在釔鈾礦中。 |
31 | 鎵 | Ga | 150px | 1875 | 保羅·埃米爾·勒科克·德布瓦博德蘭 | 保羅·埃米爾·勒科克·德布瓦博德蘭 | 德布瓦博德蘭觀察了來自潘瑞納的閃鋅礦樣品,其中一些發射譜線與類鋁相符。類鋁是門捷列夫於1871年所預測的,鎵最終用電解法成功製得。 | |
70 | 鐿 | Yb | 150px | 1878 | 1907 | 讓·查爾斯·加利薩爾·馬里格納克 | 喬治·於爾班 | 1878年10月22日,馬里格納克宣布將氧化鋱礦物分離成兩種氧化物,氧化鋱和氧化鐿。 |
67 | 鈥 | Ho | 150px | 1878 | 馬克·德拉方丹 | 德拉方丹在鈮釔礦中發現了它。第二年,皮·特奧多爾·克利夫將馬里格納克製得的氧化鉺分離成氧化鉺和另外兩種元素——銩和鈥。 | ||
69 | 銩 | Tm | 150px | 1879 | 1879 | 皮·特奧多爾·克利夫 | 皮·特奧多爾·克利夫 | 皮·特奧多爾·克利夫將馬里格納克製得的氧化鉺分離成氧化鉺和另外兩種元素——銩和鈥。 |
21 | 鈧 | Sc | 150px | 1879 | 1879 | 拉爾斯·弗雷德里克·尼爾森 | 拉爾斯·弗雷德里克·尼爾森 | 尼爾森從馬里格納克的氧化鐿中分離出純淨的金屬鐿和1871年門捷列夫所預測的類硼。 |
62 | 釤 | Sm | 150px | 1879 | 1879 | 保羅·埃米爾·勒科克·德布瓦博德蘭 | 保羅·埃米爾·勒科克·德布瓦博德蘭 | 德布瓦博德蘭注意到鈮釔礦中有一種新的氧化物,並以礦物的名字來命名它。 |
64 | 釓 | Gd | 150px | 1880 | 1886 | 讓·查爾斯·加利薩爾·馬里格納克 | 弗朗索瓦·勒科克·德·布瓦博德朗 | 馬里格納克首先在氧化鋱中發現一種新的氧化物,之後布瓦博德朗從鈮釔礦提純出純淨的樣品。 |
59 | 鐠 | Pr | 150px | 1885 | 卡爾·奧爾·馮·韋耳斯拔 | 馮·韋耳斯拔在二氧化鈰中發現了兩種新元素:鐠和釹。 | ||
60 | 釹 | Nd | 150px | 1885 | 卡爾·奧爾·馮·韋耳斯拔 | 馮·韋耳斯拔在二氧化鈰中發現了兩種新元素:鐠和釹。 | ||
66 | 鏑 | Dy | 150px | 1886 | 保羅·埃米爾·勒科克·德布瓦博德蘭 | 德布瓦博德蘭在氧化鉺中發現了一種新的氧化物。 | ||
9 | 氟 | F | 150px | 1886 | 1886 | 亨利·莫瓦桑 | 亨利·莫瓦桑 | 拉瓦錫預測可以從氫氟酸中提取出一種新元素,在1812年至1886年許多化學家嘗試製備氟單質,最終由莫瓦桑於1886年完成。 |
18 | 氬 | Ar | 150px | 1894 | 1894 | 約翰·斯特拉特和威廉·拉姆齊 | 約翰·斯特拉特和威廉·拉姆齊 | 他們發現由液化空氣製得的氮氣比化學方法製得的氮氣分子量更大。他們進行研究後分離出了氬,這是一種製得的稀有氣體。 |
36 | 氪 | Kr | 150px | 1898 | 1898 | 威廉·拉姆齊和莫里斯·斯格特 | 威廉·拉姆齊和莫里斯·斯格特 | 1898年5月30日,拉姆齊從液氬中分離出一種沸點不同的稀有氣體。 |
10 | 氖 | Ne | 150px | 1898 | 1898 | 威廉·拉姆齊和莫里斯·斯格特 | 威廉·拉姆齊和莫里斯·斯格特 | 1898年6月,拉姆齊從液氬中分離出一種沸點不同的稀有氣體。 |
84 | 釙 | Po | 1898 | 1902 | 皮埃爾·居里和瑪麗·居里 | 威利·馬克瓦爾德 | 在1898年7月13日完成一項實驗後,居里夫婦發現從瀝青鈾礦中獲得的鈾放射性超出正常值,他們將這歸結於其中存在一種未知的元素。 | |
88 | 鐳 | Ra | 150px | 1898 | 1902 | 皮埃爾·居里和瑪麗·居里 | 瑪麗·居里 | 居里夫婦於1898年12月26日報告發現了不同於釙的一種新元素,6年之後居里夫人從瀝青鈾礦中提取出了這種元素。 |
86 | 氡 | Rn | 1898 | 1910 | 弗里德里希·恩斯特·多恩 | 威廉·拉姆齊和羅伯特·懷特洛·蓋伊 | 多恩發現鐳的放射性衰變產生了一种放射性的氣體,後來由拉姆齊和蓋伊成功分離出來。 | |
89 | 錒 | Ac | 1899 | 1899 | 安德烈·路易斯·德比耶納 | 安德烈·路易斯·德比耶納 | 德比耶納從瀝青鈾礦中提取出一種性質與釷類似的新元素。 | |
63 | 銪 | Eu | 150px | 1896 | 1901 | 尤金·德馬爾賽 | 尤金·德馬爾賽 | 德馬爾賽發現在勒科克製得的釤中有新元素的譜線,並在幾年之後成功將它分離出來。 |
71 | 鑥 | Lu | 150px | 1906 | 1906 | 喬治·於爾班和卡爾·奧爾·馮·韋耳斯拔 | 喬治·於爾班和卡爾·奧爾·馮·韋耳斯拔 | 於爾班和馮·韋耳斯拔分別獨立地發現原來製得的鐿含有一種新元素。 |
75 | 錸 | Re | 150px | 1908 | 1908 | 小川正孝 | 小川正孝 | 小川正孝發現從方釷石中發現了它但誤將其認作43號元素,並命名為nipponium(意為「日本素」)。1922年, 沃爾特·諾達克、艾達·諾達克和奧托·伯格宣布從硅鈹釔礦中分離出這種元素,並提出了現在使用的命名。鉿是最後一種被發現的有穩定同位素的元素。 |
91 | 鏷 | Pa | 1913 | 奧斯瓦爾德·赫爾穆特·格林和卡西米爾·法揚斯 | 兩人從238U的衰變產物中獲得了它的一種同位素,這是門捷列夫於1871年預測過的。它原本是由威廉·克魯克斯於1900年分離出來的,但未把它當作新元素。 | |||
43 | 鍀 | Tc | 1937 | 1937 | 卡羅·佩里耶和埃米利奧·塞格雷 | 卡羅·佩里耶和埃米利奧·塞格雷 | 兩人從回旋加速器的鉬導流板中發現了一種新元素,這是第一種人工合成元素。它是門捷列夫於1871年預測的類錳。 | |
87 | 鈁 | Fr | 150px | 1939 | 1939 | 瑪格麗特·佩賴 | 瑪格麗特·佩賴 | 佩賴從227Ac的衰變產物中發現了它。鈁是最後一種從自然界中發現而不是在實驗室中人工合成的元素。後來有一些元素最初是被合成的(鈈、鎿、砹),但最終發現自然界中也存在。 |
85 | 砹 | At | 1940 | 戴爾·科森、肯尼斯·羅斯·麥肯齊和埃米利奧·塞格雷 | 由α粒子轟擊鉍原子製得。後來發現在地殼存在極微量的砹(少於25克)。 | |||
93 | 鎿 | Np | 150px | 1940 | 埃德溫·麥克米倫和菲利普·阿貝爾森 | 由中子照射鈾原子製得,這是第一種被發現的超鈾元素。 | ||
94 | 鈈 | Pu | 150px | 1940–1941 | 格倫·西奧多·西博格、阿瑟·瓦爾、約瑟夫·肯尼迪和埃德溫·麥克米倫 | 由氘核轟擊鈾原子製得。 | ||
95 | 鎇 | Am | 150px | 1944 | 格倫·西奧多·西博格、拉爾夫·詹姆斯、萊昂·摩根和阿伯特·吉奧索 | 在曼哈頓工程期間,由中子照射鈈原子製得。 | ||
96 | 鋦 | Cm | 1944 | 格倫·西奧多·西博格、拉爾夫·詹姆斯和阿伯特·吉奧索 | 在曼哈頓工程期間,由α粒子轟擊鈈原子製得。 | |||
61 | 鉕 | Pm | 150px | 1942 | 1945 | 吳健雄、埃米利奧·吉諾·塞格雷和漢斯·阿爾布雷希特·貝特 | 查爾斯·科耶爾、雅各·馬林斯基、勞倫斯·格蘭德寧和哈羅德·里克特 | 它可能在1942年由中子轟擊釹和鐠製得,但未能分離出來。1945年曼哈頓工程期間成功分離出鉕[5]。 |
98 | 鐦 | Cf | 150px | 1950 | 斯坦利·湯普森、肯尼斯·斯錐特、阿伯特·吉奧索和格倫·西奧多·西博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 由α粒子轟擊鋦製得。 | ||
99 | 鎄 | Es | 150px | 1952 | 1952 | 阿伯特·吉奧索等人(阿貢國家實驗室、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 在1952年11月的首次氫彈爆炸中形成,由中子照射鈾原子製得。這項發現被保密了數年。 | |
100 | 鐨 | Fm | 1952 | 阿伯特·吉奧索等人(阿貢國家實驗室、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 在1952年11月的首次氫彈爆炸中形成,由中子照射鈾原子製得。這項發現被保密了數年。 | |||
101 | 鍆 | Md | 1955 | 阿伯特·吉奧索、伯納德·哈維、格雷戈里·肖邦、斯坦利·湯普森和格倫·西奧多·西博格 | 由氦核轟擊鎄原子製得。 | |||
102 | 鍩 | No | 1958 | 阿伯特·吉奧索、羅多·西克蘭、J·R·沃爾頓和格倫·西奧多·西博格 | 首次由碳原子轟擊鋦原子製得。 | |||
103 | 鐒 | Lr | 1961 | 阿伯特·吉奧索、羅多·西克蘭、阿爾蒙·拉希和羅伯特·拉蒂默 | 首次由硼原子轟擊鐦原子製得。 | |||
104 | 鑪 | Rf | 1968 | 阿伯特·吉奧索、馬蒂·努爾米、詹姆斯·安德魯·哈里斯、卡里·埃斯科拉和皮爾科·埃斯科拉 | 首次由碳原子轟擊鐦原子製得。 | |||
105 | 𨧀 | Db | 1970 | 阿伯特·吉奧索、馬蒂·努爾米、詹姆斯·安德魯·哈里斯、卡里·埃斯科拉和皮爾科·埃斯科拉 | 首次由氮原子轟擊鐦原子製得。 | |||
106 | 𨭎 | Sg | 1974 | 阿伯特·吉奧索、邁克爾·尼奇克、何塞·阿隆索、卡羅爾·阿隆索、馬蒂·努爾米、格倫·西博格、肯·哈利特和羅納德·羅夫赫德 | 首次由氧原子轟擊鐦-249原子製得。 | |||
107 | 𨨏 | Bh | 1981 | 戈特弗里德·明岑貝格等人(亥姆霍茲重離子研究中心) | 由鉻原子轟擊鉍原子製得。 | |||
109 | 䥑 | Mt | 1982 | 戈特弗里德·明岑貝格、彼得·安布魯斯特等人(亥姆霍茲重離子研究中心) | 由鐵原子轟擊鉍原子製得。 | |||
108 | 𨭆 | Hs | 1984 | 戈特弗里德·明岑貝格、彼得·安布魯斯特等人(亥姆霍茲重離子研究中心) | 由鐵原子轟擊鉛原子製得。 | |||
110 | 鐽 | Ds | 1994 | 西格德·霍夫曼等人(亥姆霍茲重離子研究中心) | 由鎳原子轟擊鉛原子製得。 | |||
111 | 錀 | Rg | 1994 | 西格德·霍夫曼等人(亥姆霍茲重離子研究中心) | 由鐵原子轟擊鉍原子製得。 | |||
112 | 鎶 | Cn | 1996 | 西格德·霍夫曼等人(亥姆霍茲重離子研究中心) | 由鋅原子轟擊鉛原子製得。 | |||
114 | 鈇 | Fl | 1999 | 尤里·奧加涅相等人(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 | 由鈣原子轟擊鈈原子製得。 | |||
116 | 鉝 | Lv | 2000 | 尤里·奧加涅相等人(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 | 由鈣原子轟擊鋦原子製得。 | |||
118 | 鿫 (Og) |
Og | 2002 | 尤里·奧加涅相等人(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 | 由鈣原子轟擊鐦原子製得。 | |||
115 | 鏌 | Mc | 2003 | 尤里·奧加涅相等人(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 | 由鈣原子轟擊鎇原子製得。 | |||
113 | 鉨 | Nh | 2004 | 森田浩介等人(日本理化學研究所) | 由鋅原子轟擊鉍原子製得。 | |||
117 | 鿬 (Ts) |
Ts | 2010 | 尤里·奧加涅相等人(杜布納聯合原子核研究所) | 由鈣原子轟擊錇原子製得。 |
參見
視頻
化學元素髮現年表相關視頻
參考資料
- ↑ 元素周期律中為什麼有那麼多不符合周期性的特例?,知乎
- ↑ 【西安礦源】 銅系列 || 怎樣從銅礦石中提取銅 ,搜狐,礦源有色冶金研究院,2018-07-10 10:13
- ↑ 法新社:考古學家稱最早鐵製品由隕鐵打造,2013-08-21 10:34 來源:參考消息網
- ↑ 最偉大的化學家之一貢獻最多的-拉瓦錫,嗶哩嗶哩,2019-12-22
- ↑ 人工「夜明珠」——稀土鉕 ,搜狐,材料十,2017-08-01 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