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
康熙 清聖祖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又稱康熙帝, 被蒙古人稱為「恩赫阿木古朗汗」,愛新覺羅氏,諱玄燁,是清朝的第三位皇帝,清朝治藏歷史西藏方面尊為「文殊皇帝」,年號「康熙」。
康熙 | |||
---|---|---|---|
清朝第3代皇帝 | |||
清聖祖仁皇帝朝服像 | |||
前任 | 清世祖(順治帝) | ||
繼任 | 清世宗(雍正帝) | ||
首都 | 北京 | ||
皇宮 | 紫禁城 | ||
年號 | 康熙 | ||
姓 | 愛新覺羅氏 | ||
名 | 玄燁 | ||
出生 |
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巳時 1654年5月4日 | ||
出生地 | 大清順天府紫禁城景仁宮 | ||
立儲 |
胤礽 康熙十四年至四十七年 胤礽 康熙四十八年至五十一年 | ||
逝世 |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 1722年12月20日 (68歲) | ||
逝世地 | 大清順天府暢春園清溪書屋 | ||
廟號 | 聖祖 | ||
|
康熙帝乃順治帝第三子,順治十一年農曆甲午年三月十八巳時生於北京紫禁城景仁宮,母親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崩於北京暢春園清溪書屋,終年68歲。
死後,得聖祖廟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諡號,通稱「聖祖仁皇帝」,葬於景陵。
康熙帝在位於1661年2月5日至1722年12月20日,在位六十一年零十個月,是清朝自入關以來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一般將康熙、雍正及乾隆時期合共稱為康雍乾盛世或康乾盛世。
目錄
生平
康熙帝玄燁是順治帝福臨的第三子,母孝康章皇后佟氏為庶妃,順治帝生前沒有冊立太子。順治十八年正月初六(1661年2月4日)[註 1],順治帝早逝,時年僅二十四歲。
順治帝接受湯若望的建議,因玄燁出過天花具有免疫力而把他選為繼承人,以遺詔的形式冊立玄燁為皇太子。順治十八年正月玄燁繼位時只有八歲,次年正月(1662年2月)改元康熙。遺詔同時指派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大臣輔政。
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首輔索尼病故。七月初七,十四歲的康熙帝正式親政,在太和殿受賀,赦天下。但親政僅十天後,鰲拜即擅殺同為輔政大臣的蘇克薩哈,數天後與遏必隆一起進位一等公,實際政局並不受康熙帝直接掌控。
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帝時常召集小內監[1]在宮中作「布庫」之戲,不過在五月十六日(6月14日)鰲拜進見時,突然下令以大不敬之罪[2],命少年們將其逮捕。
大臣商議鰲拜大罪三十條,請求將他滅族,康熙帝念鰲拜曾救過祖父皇太極的功勞[註 2],赦其死罪,改為拘禁,但誅殺了鰲拜的很多弟侄親隨及黨羽。僅存的另一輔政大臣遏必隆因為長期勾結鰲拜,被削去太師、一等公。
康熙帝由此完全奪回朝廷大權,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
康熙對於宗教基本上是寬容的,不僅僅是漢傳佛教,或者滿洲的藏傳佛教、薩滿教信仰,還褒封道教白雲觀方丈王常月,並皈依於門下。他甚至也時常聽天主教傳教士講道,直到他發現羅馬教廷試圖干預中國政治,並且皇子信仰基督後以此作為爭權奪利的工具,遂開始有所抵制天主教,即中國禮儀之爭。
其實康熙對西方文化也十分感興趣,向來華傳教士學習代數、幾何、天文、醫學等方面的知識,並頗有著述。
康熙帝為了箝制反清復明的活動而致力於打敗明鄭王朝。拿下台灣之後,康熙開放了海禁,並設立了四個通商口岸,後來此政策持續了整個清朝歷史。康熙也利用戴南山(戴名世)的南山案文字獄事件,株連甚多,來抑制漢族士大夫的反叛思想,甚至桐城派文家方苞都差點遭斬首。
康熙是清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後代的乾隆帝因崇敬康熙而刻意禪讓)。康熙坐鎮北京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消滅在台灣的明鄭政權,另一方面,康熙少年時就挫敗了政治對手鰲拜。康熙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爭,聯絡蒙古各部;意圖以條約確保清朝政府在黑龍江的領土控制[3]。
傳位
康熙十三年(1674年),康熙立皇后所生的一歲的皇次子胤礽為太子,並親自撫養。但數十年後由於太子本身的素質問題及其在朝中結黨而廢太子。廢太子後眾皇子覬覦皇位,矛盾更加尖銳,故太子廢而復立,但康熙仍無法容忍其結黨,三年後再廢太子。康熙六十一年臨終時決定傳位給皇四子胤禛。
目前理由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康熙是希望精明幹練的胤禛能大力改革康熙末年的寬縱積弊,也有人認為康熙是因為鍾愛胤禛之子弘曆(未來的乾隆帝)而傳位於胤禛。
還有傳說是顧命大臣隆科多和胤禛矯篡遺詔,在十字上加一划、下加一勾,「十」字變成「于」字,故有「傳位十四皇子胤禵」竄改為「傳位于四皇子胤禛」之傳說;但按清宮祕檔分析,康熙帝的遺詔是由滿、漢、蒙三種語文並列寫成,「傳位十四皇子胤禵」改為「傳位于四皇子胤禛」之傳說符合漢字書寫邏輯,但卻無法符合滿文及蒙文書寫邏輯。
然則傳位奪嫡之說,或因雍正推行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當差納糧之新政、打擊貪腐權貴、重用張廷玉、李衛、田文鏡等漢人,而引來失勢滿人權貴之蓄意誣陷。康熙皇帝豈能將九門提督授予不可信賴之人任之,又豈會不知隆科多與雍正之關係而造成眾皇子傳位紛爭?由此而論,康熙讓隆科多任九門提督,正是意欲傳位於雍親王,並加以保護的實證之一。
康熙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重視自然科學的皇帝,自身具有相當高的科學素養,曾從南懷仁學習歐幾里得幾何學並且每天聽講。後來又學習西方的測量、天文、物理和醫學等知識,並在宮中設置了研究化學和藥學的實驗室。康熙因南懷仁督造火炮方面的功績,一直對他優禮有加,而南懷仁等西方傳教士也促進了伽利略的彈道理論在中國的傳播。
康熙對理學名臣李光地、熊賜履等說:「汝等知西洋人漸漸作怪乎?將孔夫子亦罵了。予所以好待他者,不過是用其技藝耳。歷算之學果然好。你們通是讀書人,見外面地方官與知道理者,可俱道朕意。」[4],有人認為他擔心先進的西方科技一旦傳開,將會極大的動搖以騎射起家的滿清的統治[5],亦認為此舉導致中國對於火器研發因此倒退。
據傳教士張誠(J. F. Gerbillon)的日記記載,康熙為了保護傳教士不被其他官員陷害而不准他們在有漢人和蒙古人的衙門里翻譯任何科學文獻。18世紀康熙末期,因羅馬教廷發出禁止中國人教徒祭祖的禁令而引發禮儀之爭,促使清廷反制並下令「自今以後,若不遵利瑪竇規矩,斷不准在中國住,必逐回去」[6]。
外國人的評價
法國人白晉:「康熙皇帝經常到各地巡視,以便了解百姓的生活情況和官吏們的施政狀況。在這樣的觀察時,即便最卑賤的工匠和農夫,皇帝也允許他們接近自己,並用非常親切溫和的態度詢問他們,這常常使得普通百姓至為感動。康熙皇帝會經常向百姓提出各種問題,並且他一定要問到的問題是他們對當地的官吏是否滿意。
如果百姓普遍傾訴對某個官員的不滿,康熙皇帝會將他撤職。但是如果百姓讚揚到某個官員,他卻並不一定僅僅因此就提升那個官員。」;「康熙皇帝的孝順和感恩是如此罕見,他因此獲得了舉國百姓的尊敬和擁戴。」。
白晉亦提到康熙對賑濟災區與安撫饑民的手法:「我們在北京的其中兩年,我們親眼目睹了以下這些確證的事實。當時,兩三個省遭受了大旱災,造成農業嚴重欠收。康熙皇帝為此深為憂慮,他免除了這些省份的賦稅,並設立常平倉進行賑恤,但仍不能滿足災區的需要,於是,他又向災情最為嚴重的地區調撥了大量的糧食和巨額款項。為了進一步賑濟災區的窮人,康熙皇帝又採取了捐官的政策,允許富人中有學識的人,如果能夠通過做官資格的考試、證明他確有才幹,並向災區捐獻一定數目的糧食,便可買到一個相應的官職。
當時,為了尋求生路,大量的窮人紛紛湧入北京,康熙皇帝下令把這些人全都招用於六部官署的建築工程,從而找到一個既幫助了窮人又使他們對社會有所貢獻的辦法。並且,這個辦法也有利於安撫饑民,防止他們因走投無路而發生動亂。」[7]
比利時人南懷仁:「(康熙帝)親切地接近老百姓,力圖讓所有人都能看見自己,就像在北京時的慣例一樣,他諭令衛兵們不許阻止百姓靠近。所有的百姓,不管男女,都以為他們的皇帝是從天而降的,他們的目光中充滿異常的喜悅。為一睹聖容,他們不惜遠涉跑來此地,因為,對他們來講,皇帝親臨此地是從不曾有過的事情。皇帝也非常高興於臣民們赤誠的感情表露,他盡力撤去一切尊嚴的誇飾,讓百姓們靠近,以此向臣民展示祖先傳下來的樸質精神。」[8]
康熙鬥倒鰲拜
眼看鰲拜權傾朝野,孝莊太皇太后為達到遏制鰲拜的目的,轉而籠絡了索尼父子,一改太宗、世祖兩朝均在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氏家族中選擇皇后的傳統,冊立索尼的孫女赫舍里氏為皇后。於是,就有了1665年5月22日(舊曆康熙四年九月初八),11歲的康熙皇帝和12歲的赫舍里氏皇后遵照孝莊太皇太后懿旨舉行大婚典禮的這件事。
很快,1669年的夏天,康熙皇帝就在赫舍里氏家族的協助之下除掉了權臣鰲拜!因此,我們說,康熙皇帝迎娶赫舍里氏皇后,完全是一場政治婚姻。問題就出現了,既然這是一樁政治婚姻,那麼康熙皇帝與他的第一個皇后——赫舍里氏的關係如何呢?應該說,他們兩個人的感情關係還是非常穩定的。
換句話來說,在康熙皇帝的眾多的後宮佳麗之中,康熙皇帝本人還是更喜歡他的第一個皇后——赫舍里氏。這又是為了什麼呢?原因非常簡單啊:兩個人是「發小」唄。赫舍里氏和康熙皇帝是從小的玩伴,可謂是青梅竹馬、總角之交。少年初成的康熙皇帝和情竇初開的赫舍里氏皇后這對小夫妻婚後恩愛甜蜜,生活非常和諧,彼此感情頗深。因此,非常自然的,雖然在外人看來,他們的婚姻是政治婚姻。但此時,尚未知道政治險惡的他們,是一對幸福的夫妻。
康熙八年(公元一六六九年)五月的一天,鰲拜假稱有病不去上朝,還放出風聲,說皇帝應該到他家去探望。康熙皇帝聽到風聲,果然親自到了鰲拜的家。他剛走進鰲拜的臥室,就見鰲拜神色十分緊張,雙手按住床沿,顯出慌張的樣子。一個御前衛士見此情景,便快步走上前去,揭開床蓆一看,原來下面藏著一把利刃,隨著小皇帝一陣大笑,衛士們都橫眉立目,怒視著鰲拜。鰲拜更緊張了,渾身打著哆嗦,心想:「這下完了。」誰知康熙皇帝笑過之後,擺擺手說:「刀不離身,這是咱們滿族的舊習慣嘛!不足為奇。」說罷,他詳細地詢問了鰲拜的病情,囑咐他好好調養,又對左右侍候的人囑咐了幾句,便起身回宮去了,鰲拜這才鬆了一口氣。
過幾天鰲拜進宮來了。他像往日那樣,大搖大擺地走著,還沒等站穩腳跟,康熙皇帝便使了個眼色。那伙少年一哄而上,拳打腳踢,連拉帶拽,將他推倒在地。鰲拜本來身經百戰,是一個受過「巴圖魯」(滿語「英雄」的意思)封號的武將,可是他從來沒見過這樣的場面,還以為這是小孩子跟他鬧著玩呢!等他看清了小皇帝冷峻的面孔,聽清了 小武士憤怒的喊話的時候,才猛然醒悟過來:皇帝已經對自己下了手。然而,這已經晚了。他平日根本不放在眼裡的那班小孩子們,現在已經捆住了他的手腳,他不能動彈了。[9]
后妃
皇后
封號、諡號 | 備註 |
---|---|
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 | 輔臣索尼之孫女,生二子(承祜、允礽),康熙十三年難產死。 |
孝昭仁皇后鈕祜祿氏 | 輔臣遏必隆之女,鰲拜義女,康熙十六年八月封皇后;康熙十七年二月逝世。 |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 國舅佟國維之女,生母孝康章皇后之姪女,康熙帝之表妹,康熙十七年獲賜胤禛為養子,康熙二十年封皇貴妃,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皇八女早夭,康熙二十八年病危封皇后,次日病逝。 |
孝恭仁皇后烏雅氏 | 康熙十八年封德嬪,二十年晉德妃,康熙死後追封皇后,生三子三女(胤禛、允禵、胤祚、固倫溫憲公主、另兩位皇女不知其名) |
皇貴妃
封號、諡號 | 備註 |
---|---|
愨惠皇貴妃佟佳氏 | 孝懿仁皇后的妹妹。雍正時尊為皇考皇貴妃,乾隆時尊為皇祖壽祺皇貴太妃。死後,諡為愨惠皇貴妃。 |
惇怡皇貴妃瓜爾佳氏 | 侍奉康熙時為和妃,世宗雍正帝尊為皇考貴妃,高宗乾隆尊為皇祖溫惠皇貴太妃,乾隆三十三年薨,年八十六。生一女,殤。 |
敬敏皇貴妃章佳氏 | 一子,胤祥,生二女,下嫁倉津,多爾濟 |
貴妃
封號、諡號 | 備註 |
---|---|
溫僖貴妃鈕祜祿氏 | 孝昭仁皇后的妹妹,一子,胤䄉,一女,夭折。 |
子女
康熙共有三十五子、二十女。其中只有24個兒子、8個女兒活到成年。康熙諸子初隨「承」、「保」、「長」等字、後均隨「胤」字。之後雍正帝胤禛即位後為避帝王諱,諸皇子名中「胤」字改為「允」字。唯怡親王允祥逝後,雍正帝將其名改回胤祥。
注釋
參考文獻
引用
- ↑ 姚元之《竹葉亭雜記》卷一:「帝在內,日選小內監強有力者,令之習布庫以為戲。鰲拜或入奏事,不之避也。拜更以帝弱且好弄,心益坦然。一日入內,帝令布庫擒之,十數小兒立執鰲拜,遂伏誅。」
- ↑ 《南亭筆記》:康熙帝在南齋,召鰲拜入。內侍請鰲拜坐在三條腿椅子上,而以一位內侍在其後扶著椅子。命賜茶,先把茶碗煮於熱水,上茶時,鰲拜接茶,茶碗燙手,砰然墜地。靠椅子的內侍乘勢一推,鰲拜仆倒在地。康熙帝呼曰:「鰲拜大不敬。」健童群起,擒撲鰲拜,交部論罪。
- ↑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上冊》,中文大學出版社,第30頁
- ↑ 《榕村語錄續集》卷六
- ↑ 席澤宗:「論康熙科學政策的失誤」,《古新星新表和科學史探索》,2002
- ↑ 《康熙與羅馬使節關係文書》
- ↑ [法國] 白晉,《康熙大帝》,載《老老外眼中的康熙大帝》,人民日報出版社,2008年版,第19,45,18頁。
- ↑ [比利時] 南懷仁,《韃靼旅行記》,載《老老外眼中的康熙大帝》,人民日報出版社,2008年版,第63頁
- ↑ 康熙帝為何要除掉鰲拜?
來源
研究書目
- Jonathan D. Spence(史景遷)著,吳根友 譯:《中國皇帝:康熙自畫像》(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