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暢春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暢春園,位於北京海淀區,圓明園南,北京大學西。原址是明朝明神宗的外祖父李偉修建的「清華園」。園內有前湖、後湖、挹海堂、清雅亭、聽水音、花聚亭等山水建築。根據明朝筆記史料推測,該園占地1200畝左右,被稱為「京師第一名園」。清代,利用清華園殘存的水脈山石,在其舊址上仿江南山水營建暢春園,作為在郊外避暑聽政的離宮。園林山水總體設計由宮廷畫師葉洮負責,聘請江南園匠張然疊山理水,同時整修萬泉河水系,將河水引入園中。為防止水患,還在園西面修建了西堤(今頤和園東堤)。[1]

中文名稱 暢春園 占地面積 1200畝左右
地理位置 北京海淀 所屬國家 中國
占地面積 南北長約1000米,東西寬約600米,占地900畝 所屬城市' 北京海淀
著名景點 前湖、後湖、挹海堂、清雅亭、聽水音、花聚亭

目錄

  • 明朝歷史
  • 歷史故事
  • 歷史記載
  • 建築規模
  • 現狀
  • 布局
  • 地形
  • 文獻

明朝歷史

從明代開始,除了皇家貴戚繼續在此大規模修建離宮別苑以外,當時的達官顯宦和文人學士也開始營建自己的私家園林。到明代中葉時,北京西郊一帶的園林日益增多,漸具規模。在這些眾多的私家園林中,最享盛譽的當數武清侯李偉所建的清華園和著名書畫家米萬鍾所建的勺園。 清華園又被時人稱為「李園」,被譽為「京師第一名園」。園主李偉是萬曆皇帝朱翊鈞的生母李太后的父親,官封武清侯,權頃朝野,炙手可熱。因而他的清華園就建造得規模宏偉,堂皇富麗,與其身份十分相符。據《春明夢余錄》、《明水軒日記》等筆記所載,清華園園域十分廣闊,方圓達十華里。並引西山泉水,匯為園中湖泊,水面占了園林面積的大半。《明水軒日記》中說:「清華園,前後重湖,一望漾渺,在都下為名園第一……若以水論,江淮以北,亦當第一也。」可見當時在建園造景時就已經充分利用了當地水源充足的有利條件。園中樓台亭榭一應俱全,登上園中樓台西望,便可將西山秀色飽覽無餘。園中除了大量從產石名地靈璧、太湖、錦川運來的各種怪石以外,還有柳堤二十里,名花千萬種,「牡丹以千計,芍藥以萬計」,有柳堤花海之譽。像這樣的私家園林,就其規模之大和景物之美而言,在全國範圍內也不多見。可惜的是,明末清初,由於兵事連綿,這座名園也隨之荒敗廢棄了。

歷史故事

暢春園是清聖祖康熙皇帝在北京西北郊建造的第一座「避喧聽政」的皇家園林。它的前身是修建於明代萬曆年間的清華園跟今天清華大學校內的清華園不同)。風雨百年,如今除了殘餘恩佑寺和恩慕寺兩座山門外,暢春園昔日盛況早已杳然無蹤。其舊址大致在今北大西牆外,蔚秀園和承澤園以南,西至萬泉河路西側,南至雙橋東路一線。在其舊址的西北部建有北京大學二附中校舍和北大教工宿舍住宅區。 在與北京大學校園有關的幾座古園林中,暢春園是最晚與北大聯繫在一起的,但是以它的歷史和地位而言,卻傲視群園。談歷史,追溯源流,暢春園的前身清華園最晚建於明萬曆十年(1582),比勺園還要早;論地位,暢春園是康熙皇帝為自己在京西修建的第一座大型「御園」,而其它幾座都是皇親的「賜園」,等級規格明顯低好多;說影響,暢春園在當時和後來的影響也是其它幾座園林所無法比及的。康熙修成暢春園以後,此後的雍正和乾隆便以此為基礎營建圓明園和清漪(即後來的頤和園)。至乾隆十五年(1750)清漪園建成,便形成了香山、玉泉山萬壽山和暢春園、靜明園、靜宜園、圓明園、清漪園等龐大的「三山五園」皇家園林區。從而成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的,舉世無雙的龐大宮廷園林。在這100多年的營建史上,康熙皇帝的首創之舉十分重要,而暢春園的濫觴之功也自然不能忽視了。 既然暢春園如此重要,那麼它的昔日面貌究竟如何呢?而與它相關的歷史舊聞又有哪些呢?要回答這些問題,還得從海淀一帶所處的地理位置和風水特點說起。

歷史記載

自暢春園落成之後,康熙帝每年約有一半的時間在園內居住,並於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去世於園內清溪書屋。此後雍正、乾隆等皇帝居住於圓明園,暢春園凝春堂一帶改為皇太后居所,其中崇慶皇太后(孝聖憲皇后,乾隆帝生母)在園內居住了四十二年。[2]

隨着清朝國勢轉衰,逐漸放棄了對園內建築的增建和修補,至道光年間,暢春園已趨破敗,迫使道光帝將恭慈皇太后(孝和睿皇后)接往圓明園綺春園居住。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火燒圓明園時將其一併燒毀。此後暢春園廢址失於保護,園內殘存建築在同治年間被拆用於圓明園復建工程。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占領北京時,暢春園再次遭到附近居民及八旗駐軍的洗劫,園內樹木山石均被私分殆盡。至民國時期,暢春園遺址已成荒野,僅有恩佑寺及恩慕寺兩座琉璃山門殘存。 ==建築規模==規模暢春園是1684年清朝康熙皇帝南巡歸來後啟建。根據文獻圖檔估算,暢春園南北長約1000米,東西寬約600米,占地900畝(60公頃)。設園門五座:大宮門、大東門、小東門、大西門、西北門。正門在南牆東側,門內為暢春園的理政和居住區,中路沿中軸線向內依次為大宮門、九經三事殿、二宮門、春暉堂、壽萱春永殿、後罩殿、雲涯館、瑞景軒、延爽樓、鳶飛魚躍亭。亭北有丁香堤、芝蘭堤、桃花堤、前湖和後湖。東路為澹寧居、龍王廟、劍山、淵鑒齋、藏拙齋、蘭藻齋、太朴軒、清溪書屋、小東門、恩慕寺和恩佑寺。西路為玩芳齋、買賣街、無逸齋、菜園、關帝廟、娘娘廟、凝春堂、蕊珠院、觀瀾榭、集鳳軒等景點。園西出大西門為西花園,有湖泊四處,湖邊散落有討源書屋、觀德處、承露軒等建築,為幼年皇子居住之所。

暢春園以園林景觀為主,建築樸素,多為小式卷棚瓦頂建築,不施彩繪。園牆為虎皮石砌築,堆山則為土阜平岡,不用珍貴湖石。園內有大量明代遺留的古樹、古藤,又種植了臘梅、丁香、玉蘭、牡丹、桃、杏、葡萄等花木,林間散布麋鹿、白鶴、孔雀、竹雞,景色清幽。暢春園這種追求自然樸素的造園風格影響了在其之後落成的避暑山莊和圓明園(乾隆擴建之前)等皇家宮苑。

現狀

暢春園遺址範圍內分布有北大資源中學校和北大教工宿舍住宅區,以及北京大學暢春園新宿舍區。北京修建北四環路時曾發現了園門地基遺址。恩佑寺及恩慕寺山門於1981年被列為北京市海淀區文物保護單位。

布局

至於暢春園的確切面貌,因為迄今尚未見其盛時的全圖,所以只能根據文獻記載知其大端。據《日下舊聞考》所載,暢春園坐北朝南,園區南部為議政和居住用的宮殿部分,北部是以水景為主的園林部分。由此可見,暢春園當為京城西郊第一座兼有宮廷和遊樂雙重功能的離宮型園林。從橫向來說,暢春園主體建築分為中、東、西三路,三路建築各成體系,但又彼此相連。據一位曾目睹過暢春園的官吏說:暢春園「垣高不及丈,苑內綠色低迷,紅英爛漫。土阜平坨,不尚奇峰怪石也。軒楹雅素,不事藻繪雕工也。」從中可以看出暢春園雖為皇家園林,但整體上仍然具有自然雅淡的特色。暢春園還設有總管大臣、郎中以及總領等官職,用以對暢春園進行管理。著名文學家曹雪芹的舅祖李煦,就曾做過暢春園總管。 暢春園建成以後,康熙皇帝很喜歡這座園子,為此還專門寫有《御製暢春園記》一文。由於這裡「酌泉水而甘」,實在是養頤的勝地。所以除了要舉行重大慶典外,康熙皇帝就經常在暢春園內聽政,據後人的詳細統計,康熙皇帝自康熙二十六年(1687)二月二十二日,首次駐蹕暢春園,至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病逝於園內寢宮,凡三十六年,每年都要去暢春園居住和處理朝政。三十六年間累計居住暢春園257次3800餘天,年均駐園7次107天。最短者為29天,最長者為202天。可見暢春園在康熙朝的重要性。 為了聽政之便,康熙皇帝便把附近的園林都先後賞賜給他的兒子們居住。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康熙四十八年在暢春園的北邊,修建了「鏤雲開月」景區,並賞賜給皇四子愛新覺羅·胤禛居住。胤禛即後來的雍正皇帝。雍正即位以後,便在此基礎上大肆擴建,遂形成圓明園四十景區,並正式命名為圓明園。乾隆時又在圓明園西邊修建了清漪園。至此,清代在北京西郊所建的皇家園林區「三山五園」就基本形成。它們是香山的靜宜園,玉泉山的靜明園,萬壽山的清漪園和暢春園與圓明園。由於暢春園建造得最早,又為聖祖玄燁皇帝所建,所以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三山五園」之首。在圓明園成為清帝主要活動場所之後,因暢春園位於圓明圓的南邊,故也稱其為「前苑」。

地形

北京的地形西北高,東南低,由西向東逐漸傾斜。西郊一帶正處於西山山脈與平原的交接處,地多丘陵,地下水源十分充足。元明清時期,這一帶多泉多溪,遠襯蒼翠西山,層巒疊嶂,碧水澄澈,青山秀麗,有似江南水鄉,塞外綠洲。京城的文人墨客經常到此遊玩唱和,留下了大量稱述此地風光之美的詩文。明代著名書畫家文徵明用「十里青山行畫裡,雙飛白鳥似江南」的詩句來吟頌西郊山水。一代文豪曹雪芹的祖父曾忘情地寫下「雁被西風驅譴,人被西山留戀」的佳句。

文獻

清代學者吳長元在《宸垣識略》一書中描寫這一帶: 流泉滿道,或注荒地,或伏草徑,或散漫塵沙間。春夏之交,晴雲碧樹,花香鳥聲,秋則亂葉飄丹,冬則積雪凝素。 十分形象地描寫出了這裡景自天成、怡人心神的婀娜風光。正因為如此,這裡就成為當時在京城營造園林的首選之區。 遠在遼金時代,當時的皇家貴戚就已經在此地修建離宮別院,作為他們遊玩息憩之地。在玉泉山下,遼代建有行宮,金代建有離宮芙蓉殿,元代建有昭化寺。

暢春園的確切面貌,因為迄今尚未見其盛時的全圖,所以只能根據文獻記載知其大端。據《日下舊聞考》所載,暢春園坐北朝南,園區南部為議政和居住用的宮殿部分,北部是以水景為主的園林部分。由此可見,暢春園當為京城西郊第一座兼有宮廷和遊樂雙重功能的離宮型園林。從橫向來說,暢春園主體建築分為中、東、西三路,三路建築各成體系,但又彼此相連。據一位曾目睹過暢春園的官吏說:暢春園「垣高不及丈,苑內綠色低迷,紅英爛漫。土阜平坨,不尚奇峰怪石也。軒楹雅素,不事藻繪雕工也。」從中可以看出暢春園雖為皇家園林,但整體上仍然具有自然雅淡的特色。暢春園還設有總管大臣、郎中以及總領等官職,用以對暢春園進行管理。著名文學家曹雪芹的舅祖李煦,就曾做過暢春園總管。 暢春園建成以後,康熙皇帝很喜歡這座園子,為此還專門寫有《御製暢春園記》一文。由於這裡「酌泉水而甘」,實在是養頤的勝地。所以除了要舉行重大慶典外,康熙皇帝就經常在暢春園內聽政,據後人的詳細統計,康熙皇帝自康熙二十六年(1687)二月二十二日,首次駐蹕暢春園,至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病逝於園內寢宮,凡三十六年,每年都要去暢春園居住和處理朝政。三十六年間累計居住暢春園257次3800餘天,年均駐園7次107天。最短者為29天,最長者為202天。可見暢春園在康熙朝的重要性。[3]

視頻

參考文獻

  1. 中國園林網,引用日期2017-09-25
  2. [王宋文. "暢春園興廢於何時." 紫禁城 000.003:P.28-34.]
  3. 中國園林網,引用日期2017-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