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衙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衙門,本作牙門,又稱官衙,為中國乃至東亞古代對官署的稱呼,內有地方官員負責審理案件,衙門中的衙門差役就是協助地方官員搜查証據逮捕犯人

名稱由來

衙門本作「牙門」,原本是軍營中樹立「牙旗」(飾有象牙軍旗)之軍門,象徵將領的威嚴,往往是主帥辦公之處,後文官也效仿之,這名稱至南北朝期間已經出現,按《北史》•卷86•宋世良傳:「郡無一囚,每日牙門虛設,無復訴訟者」。

而後又延伸出「衙門」一詞,如唐代天子處理政務的前殿。《舊唐書》•卷16•穆宗本紀:「群臣始朝於宣政衙。」(820年—824年在位)[1] 元稹《連昌宮詞》:「蛇出燕巢盤鬥栱,菌生香案正當衙。」[1]

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卷10•胭脂:「鼓動衙開,巍然高坐。」[1]

此外,漢代有衙姓衙謹卿[1]

六扇門

古代衙門為顯示威嚴、氣派,大門多開六扇後遂以六扇門代指官府、衙門。另有一用法出現於在明清小說中,六扇門指的是三法司衙門的合稱,也就是明清時刑部大理寺都察院

至於民間傳說的「六扇門」則是指捕快之中一個特殊的旁支秘密機構。這個機構通常只接手江湖幫派鬥爭和久為官府通緝的要犯,同時與各大門派有相當的交情,在朝廷和江湖中都有著半黑半白的權力,江湖中有身份的人物犯案只要不是震動皇帝的大案,都可以在六扇門運作中不了了之[2],但從此欠下人情要為六扇門幫忙所用,但是特徵為只辦理治安案件不涉及政治性的宮廷鬥爭,與東西廠等性質不同,此一民間傳說也成為許多影視劇作品題材的藍本,例如2016年播映的內地電視劇《六扇門》。

相關參見

參考文獻

書目
引用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