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索尼 (人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赫舍里·索尼(1601年—1667年),滿洲正黃旗人。清朝開國功臣之一、一等公爵,順治帝指定輔助康熙帝的四位輔政大臣之首。清太祖努爾哈赤在位時期,因索尼與其父碩色等通曉滿語及蒙、漢文字,所以特命碩色與赫舍里·希福一起入直文館,賜號「巴克什」。授索尼一等侍衛之職,並從征界籓、棟夔等部。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崩後五日,睿親王多爾袞在三官廟召見索尼議談冊立新帝之事。經過一番爭議,決定奉六歲的皇九子福臨即位。

順治五年(1648年)睿親王多爾袞遣派索尼祭奠昭陵,貝子屯齊揭發索尼與圖賴等密謀立肅親王豪格為帝,罪應處死,最後減輕處罰。順治八年(1651年),清世祖順治親政,召令索尼回京,官復世職。

累進一等伯世襲,擢內大臣,兼議政大臣、總管內務府。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帝駕崩,遺詔讓索尼與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同輔政。康熙四年(1665年),其孫女赫舍里氏成為康熙帝的首任皇后(孝誠仁皇后)。

康熙六年(1667年),索尼去世,諡號文忠,其三子索額圖繼承大學士、輔政大臣之位。

生平

早年隨征

索尼屬於滿洲名門赫舍里氏,滿洲正黃旗人。其父碩色是大學士赫舍里·希福的兄長,清太祖時,他們就自海西女真哈達部攜家眷來朝歸順 。因為他們兄弟父子全都 通曉滿文及蒙、漢文字,所以太宗命碩色與希福一起入值文館,賜號為「巴克什」,並授索尼為一等侍衛。之後索尼從征界籓、棟夔等部 。天聰元年(1627年),在 寧錦之戰中,索尼跟從清太宗皇太極攻打錦州,並在寧遠周邊偵察明軍動向 。天聰二年(1628年),皇太極親征喀爾喀,下詔在外藩蒙古徵兵,而科爾沁部的人不去 參加,所以太宗命索尼與侍衛阿珠祜去科爾沁頒詔責備土謝圖額駙奧巴 。起初,奧巴是蒙古台吉,入朝歸降後金,努爾哈赤將貝勒舒爾哈齊之女嫁給他。之後奧巴屢屢背約,暗地裡和明朝來往,故而皇太極徵兵的時候他不來參見。索尼受命前去科爾沁,入境的時候,奧巴的部下送給他很多牲畜以行賄賂,索尼拒不接受,斥責他們說:「你們的可汗對朝廷存有異心,那你們的禮物還能隨便收嗎?」當時奧巴患有足疾不便接見來使,索尼便與阿珠祜參見公主(舒爾哈齊之女),並把諭旨告訴她。奧巴聽說過之後,被攙扶着前去見索尼,假裝問說:「送您的禮物為什麼拒絕接受啊?」索尼說:「我是為金國大汗前來問罪的!你對朝廷有二心我安敢接受你的禮物。今大汗是因為公主之故,才沒有問罪而遣使來詢問。」奧巴環視左右,無言以對,索尼等人拂袖而去。奧巴非常恐懼,叩首悔罪,想要入朝謝罪。索尼與阿珠祜和奧巴的大臣先行向皇太極奏報,皇太極知道後非常高興 。

天聰三年(1629年),索尼跟從皇太極率大軍突入內地,逼近明朝京師,史稱「己巳之變」,明朝督師袁崇煥前來赴援,在北京城東南列營。貝勒豪格突入戰陣,明軍大舉趕來,箭矢如雨。索尼躍馬馳入戰陣,斬殺了非常多的明軍,將皇長子豪格救出重圍 。天聰四年(1630年),清軍不戰而降服了榛子鎮、沙河驛,攻破了京東重鎮永平,索尼率軍駐守 。天聰五年(1631年),索尼被提拔為吏部啟心郎。跟從皇太極圍攻大凌河。明軍自錦州前來救援,索尼擊敗了他們 。天聰六年(1632年),索尼跟隨清軍征討察哈爾,攻掠山西大同等地,奪取了阜台寨。很快清廷贈與他牛錄章京世職,仍然在內院任職 。崇德八年(1643年),朝廷考察他往日的功勞,進封為三等甲喇章京。

輔臣之首

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帝駕崩,順治遺詔令三皇子玄燁繼位,並以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人共同輔政。索尼聽聞順治帝的遺命,跪着告訴諸王貝勒,請他們共任國政,諸王貝勒都說:「大行皇帝深知你們四大臣的能力,所以委以國家重務,誰敢幹預朝政啊?」

於是索尼等人去奏知皇太后孝莊,在皇天及大行皇帝前盟誓,其辭說:「先帝不把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等視為無能之人,遺詔之中託付大事給我們,要我們輔佐幼主。索尼等誓死忠於幼主,四人共生死,輔佐幼主處理政務。不私親戚,不計怨仇,不聽旁人及兄弟子侄的教唆之言,不求無義之富貴,不私往來諸王貝勒等府受其餽遺,不結黨羽,不受賄賂,以忠心報答先帝的大恩。如果以後為一己之私,有違背這個誓言,上天定會降下災禍,將我們諸除。」誓言完畢之後,開始輔佐康熙帝。

誓詞反映了索尼等四大臣忠君報國的共同心愿。自此,他們開始了長達八年的輔政。在輔政的最初二三年裡,他們遵循誓言,頗能和衷共濟,對清政權的鞏固發揮了積極作用。在軍事上,繼續掃蕩南明殘餘勢力和農民軍餘部的抗清鬥爭,完成對全國的完全統一。隨着戰爭的結束,形勢日趨穩定,這就為恢復和發展生產創造了必要的條件。索尼等四大輔臣決策,通令各地安插流民,提倡墾荒,開獎勵條例,顯見成效,耕地面積穩步增長。還實行賑濟蠲免,以紓民力。四大輔臣採取一系列恢復發展農業生產的措施,很快使殘破的農業出現新的局面。朝鮮做了這樣的評論:「府庫充溢,年穀屢登,人物繁盛。」 四大輔臣在政治上的建樹,一是遵照順治帝遺囑,裁撤十三衙門,以重建內務府而代之,從而便消除了閹宦亂政的可能性。二是整頓吏治,定考核,嚴獎罰,加強對各級官吏的監督。這對於掃除前明貪風的影響,提高辦事效率,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所有這些進展,都是在他們通力合作的情況下取得的。它為將來康熙帝親政奠定了基礎。

晚年逝世

康熙帝即位之後,鰲拜日益囂張跋扈。見鰲拜的勢力逐漸上升,與議政大臣蘇克薩哈勢不相容,索尼內心非常緊張;於是置身事外,稱病不出。在鑲黃旗與正白旗圈換土地這個問題上,鰲拜與蘇克薩哈兩人的矛盾勢同水火。鰲拜有意壓正白旗, 索尼封誥碑 索尼封誥碑 堅持兩旗土地對換,正白旗土地不足,另撥民地補充。朝廷內外「皆言不便」。 屬正白旗的大學士兼戶部尚書蘇納海說:「地土分撥已久,且康熙三年奉有民間地土不許再圈之旨,不便更換,請將八旗移文駁回。」 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聯也持反對意見。鰲拜大怒,即以此事,謀興大獄,下刑部議罪,必欲置之於死地。年已十三歲的康熙帝召四輔臣詢問。屬兩黃旗的索尼、遏必隆對鰲拜「堅奏蘇納海等應置重典」一事不表示反對,而屬正白旗的蘇克薩哈沉默不語。康熙帝看出輔臣意見分歧,沒有批准。專橫的鰲拜根本不考慮康熙帝的意旨,還是假借皇帝的名義,把蘇納海、朱昌祚、王登聯三人處死。 更換旗地一事,鰲拜與蘇克薩哈結怨更深。索尼對蘇早有厭惡之感,而對鰲拜專權亦有不滿,畢竟同屬兩黃旗,根本利益一致。遏必隆與鰲拜同旗,結為一黨,凡事附和。這就給他專權、排擠打擊蘇克薩哈開了方便之門。

康熙六年(1667年)三月,索尼與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一起上書請求康熙帝親政。康熙帝沒有馬上答應,而下詔褒獎索尼忠心為國,加授一等公,與前授一等伯一起世襲。索尼力辭,康熙帝沒有準許。同年六月,索尼病逝,諡號文忠。康熙十三年(1674年),索尼的孫女孝誠仁皇后駕崩,康熙特授索尼一等公,世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