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
康熙 清聖祖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又称康熙帝, 被蒙古人稱為「恩赫阿木古朗汗」,爱新觉罗氏,讳玄烨,是清朝的第三位皇帝,清朝治藏历史西藏方面尊为「文殊皇帝」,年号「康熙」。
康熙 | |||
---|---|---|---|
清朝第3代皇帝 | |||
清圣祖仁皇帝朝服像 | |||
前任 | 清世祖(顺治帝) | ||
繼任 | 清世宗(雍正帝) | ||
首都 | 北京 | ||
皇宮 | 紫禁城 | ||
年號 | 康熙 | ||
姓 | 爱新觉罗氏 | ||
名 | 玄烨 | ||
出生 |
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巳时 1654年5月4日 | ||
出生地 | 大清顺天府紫禁城景仁宫 | ||
立儲 |
胤礽 康熙十四年至四十七年 胤礽 康熙四十八年至五十一年 | ||
逝世 |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 1722年12月20日 (68歲) | ||
逝世地 | 大清顺天府畅春园清溪书屋 | ||
廟號 | 圣祖 | ||
|
康熙帝乃顺治帝第三子,顺治十一年农曆甲午年三月十八巳时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母亲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8岁。
死后,得圣祖庙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谥号,通称「圣祖仁皇帝」,葬于景陵。
康熙帝在位于1661年2月5日至1722年12月20日,在位六十一年零十个月,是清朝自入关以来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一般将康熙、雍正及乾隆时期合共称为康雍乾盛世或康乾盛世。
目录
生平
康熙帝玄烨是顺治帝福临的第三子,母孝康章皇后佟氏为庶妃,顺治帝生前没有册立太子。顺治十八年正月初六(1661年2月4日)[註 1],顺治帝早逝,时年仅二十四岁。
顺治帝接受汤若望的建议,因玄烨出过天花具有免疫力而把他选为继承人,以遗诏的形式册立玄烨为皇太子。顺治十八年正月玄烨继位时只有八岁,次年正月(1662年2月)改元康熙。遗诏同时指派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
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首辅索尼病故。七月初七,十四岁的康熙帝正式亲政,在太和殿受贺,赦天下。但亲政仅十天后,鳌拜即擅杀同为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数天后与遏必隆一起进位一等公,实际政局并不受康熙帝直接掌控。
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帝时常召集小内监[1]在宫中作「布库」之戏,不过在五月十六日(6月14日)鳌拜进见时,突然下令以大不敬之罪[2],命少年们将其逮捕。
大臣商议鳌拜大罪三十条,请求将他灭族,康熙帝念鳌拜曾救过祖父皇太极的功劳[註 2],赦其死罪,改为拘禁,但诛杀了鳌拜的很多弟侄亲随及党羽。仅存的另一辅政大臣遏必隆因为长期勾结鳌拜,被削去太师、一等公。
康熙帝由此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
康熙对于宗教基本上是宽容的,不仅仅是汉传佛教,或者满洲的藏传佛教、萨满教信仰,还褒封道教白云观方丈王常月,并皈依于门下。他甚至也时常听天主教传教士讲道,直到他发现罗马教廷试图干预中国政治,并且皇子信仰基督后以此作为争权夺利的工具,遂开始有所抵制天主教,即中国礼仪之争。
其实康熙对西方文化也十分感兴趣,向来华传教士学习代数、几何、天文、医学等方面的知识,并颇有著述。
康熙帝为了箝制反清复明的活动而致力于打败明郑王朝。拿下台湾之后,康熙开放了海禁,并设立了四个通商口岸,后来此政策持续了整个清朝历史。康熙也利用戴南山(戴名世)的南山案文字狱事件,株连甚多,来抑制汉族士大夫的反叛思想,甚至桐城派文家方苞都差点遭斩首。
康熙是清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后代的乾隆帝因崇敬康熙而刻意禅让)。康熙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在台湾的明郑政权,另一方面,康熙少年时就挫败了政治对手鳌拜。康熙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3]。
传位
康熙十三年(1674年),康熙立皇后所生的一岁的皇次子胤礽为太子,并亲自抚养。但数十年后由于太子本身的素质问题及其在朝中结党而废太子。废太子后众皇子觊觎皇位,矛盾更加尖锐,故太子废而复立,但康熙仍无法容忍其结党,三年后再废太子。康熙六十一年临终时决定传位给皇四子胤禛。
目前理由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康熙是希望精明干练的胤禛能大力改革康熙末年的宽纵积弊,也有人认为康熙是因为锺爱胤禛之子弘曆(未来的乾隆帝)而传位于胤禛。
还有传说是顾命大臣隆科多和胤禛矫篡遗诏,在十字上加一划、下加一勾,「十」字变成「于」字,故有「传位十四皇子胤禵」窜改为「传位于四皇子胤禛」之传说;但按清宫祕档分析,康熙帝的遗诏是由满、汉、蒙三种语文并列写成,「传位十四皇子胤禵」改为「传位于四皇子胤禛」之传说符合汉字书写逻辑,但却无法符合满文及蒙文书写逻辑。
然则传位夺嫡之说,或因雍正推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纳粮之新政、打击贪腐权贵、重用张廷玉、李卫、田文镜等汉人,而引来失势满人权贵之蓄意诬陷。康熙皇帝岂能将九门提督授予不可信赖之人任之,又岂会不知隆科多与雍正之关係而造成众皇子传位纷争?由此而论,康熙让隆科多任九门提督,正是意欲传位于雍亲王,并加以保护的实证之一。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重视自然科学的皇帝,自身具有相当高的科学素养,曾从南怀仁学习欧几里得几何学并且每天听讲。后来又学习西方的测量、天文、物理和医学等知识,并在宫中设置了研究化学和药学的实验室。康熙因南怀仁督造火炮方面的功绩,一直对他优礼有加,而南怀仁等西方传教士也促进了伽利略的弹道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康熙对理学名臣李光地、熊赐履等说:“汝等知西洋人渐渐作怪乎?将孔夫子亦骂了。予所以好待他者,不过是用其技艺耳。历算之学果然好。你们通是读书人,见外面地方官与知道理者,可俱道朕意。”[4],有人认为他担心先进的西方科技一旦传开,将会极大的动摇以骑射起家的满清的统治[5],亦认为此举导致中国对于火器研发因此倒退。
据传教士张诚(J. F. Gerbillon)的日记记载,康熙为了保护传教士不被其他官员陷害而不准他们在有汉人和蒙古人的衙门里翻译任何科学文献。18世纪康熙末期,因罗马教廷发出禁止中国人教徒祭祖的禁令而引发礼仪之争,促使清廷反制并下令“自今以后,若不遵利玛窦规矩,断不准在中国住,必逐回去”[6]。
外国人的评价
法国人白晋:「康熙皇帝经常到各地巡视,以便了解百姓的生活情况和官吏们的施政状况。在这样的观察时,即便最卑贱的工匠和农夫,皇帝也允许他们接近自己,并用非常亲切温和的态度询问他们,这常常使得普通百姓至为感动。康熙皇帝会经常向百姓提出各种问题,并且他一定要问到的问题是他们对当地的官吏是否满意。
如果百姓普遍倾诉对某个官员的不满,康熙皇帝会将他撤职。但是如果百姓讚扬到某个官员,他却并不一定仅仅因此就提升那个官员。」;「康熙皇帝的孝顺和感恩是如此罕见,他因此获得了举国百姓的尊敬和拥戴。」。
白晋亦提到康熙对赈济灾区与安抚饥民的手法:「我们在北京的其中两年,我们亲眼目睹了以下这些确证的事实。当时,两三个省遭受了大旱灾,造成农业严重欠收。康熙皇帝为此深为忧虑,他免除了这些省份的赋税,并设立常平仓进行赈恤,但仍不能满足灾区的需要,于是,他又向灾情最为严重的地区调拨了大量的粮食和巨额款项。为了进一步赈济灾区的穷人,康熙皇帝又採取了捐官的政策,允许富人中有学识的人,如果能够通过做官资格的考试、证明他确有才干,并向灾区捐献一定数目的粮食,便可买到一个相应的官职。
当时,为了寻求生路,大量的穷人纷纷涌入北京,康熙皇帝下令把这些人全都招用于六部官署的建筑工程,从而找到一个既帮助了穷人又使他们对社会有所贡献的办法。并且,这个办法也有利于安抚饥民,防止他们因走投无路而发生动乱。」[7]
比利时人南怀仁:「(康熙帝)亲切地接近老百姓,力图让所有人都能看见自己,就像在北京时的惯例一样,他谕令卫兵们不许阻止百姓靠近。所有的百姓,不管男女,都以为他们的皇帝是从天而降的,他们的目光中充满异常的喜悦。为一睹圣容,他们不惜远涉跑来此地,因为,对他们来讲,皇帝亲临此地是从不曾有过的事情。皇帝也非常高兴于臣民们赤诚的感情表露,他尽力撤去一切尊严的夸饰,让百姓们靠近,以此向臣民展示祖先传下来的朴质精神。」[8]
康熙斗倒鳌拜
眼看鳌拜权倾朝野,孝庄太皇太后为达到遏制鳌拜的目的,转而笼络了索尼父子,一改太宗、世祖两朝均在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家族中选择皇后的传统,册立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于是,就有了1665年5月22日(旧历康熙四年九月初八),11岁的康熙皇帝和12岁的赫舍里氏皇后遵照孝庄太皇太后懿旨举行大婚典礼的这件事。
很快,1669年的夏天,康熙皇帝就在赫舍里氏家族的协助之下除掉了权臣鳌拜!因此,我们说,康熙皇帝迎娶赫舍里氏皇后,完全是一场政治婚姻。问题就出现了,既然这是一桩政治婚姻,那么康熙皇帝与他的第一个皇后——赫舍里氏的关系如何呢?应该说,他们两个人的感情关系还是非常稳定的。
换句话来说,在康熙皇帝的众多的后宫佳丽之中,康熙皇帝本人还是更喜欢他的第一个皇后——赫舍里氏。这又是为了什么呢?原因非常简单啊:两个人是“发小”呗。赫舍里氏和康熙皇帝是从小的玩伴,可谓是青梅竹马、总角之交。少年初成的康熙皇帝和情窦初开的赫舍里氏皇后这对小夫妻婚后恩爱甜蜜,生活非常和谐,彼此感情颇深。因此,非常自然的,虽然在外人看来,他们的婚姻是政治婚姻。但此时,尚未知道政治险恶的他们,是一对幸福的夫妻。
康熙八年(公元一六六九年)五月的一天,鳌拜假称有病不去上朝,还放出风声,说皇帝应该到他家去探望。康熙皇帝听到风声,果然亲自到了鳌拜的家。他刚走进鳌拜的卧室,就见鳌拜神色十分紧张,双手按住床沿,显出慌张的样子。一个御前卫士见此情景,便快步走上前去,揭开床蓆一看,原来下面藏著一把利刃,随著小皇帝一阵大笑,卫士们都横眉立目,怒视著鳌拜。鳌拜更紧张了,浑身打著哆嗦,心想:「这下完了。」谁知康熙皇帝笑过之后,摆摆手说:「刀不离身,这是咱们满族的旧习惯嘛!不足为奇。」说罢,他详细地询问了鳌拜的病情,嘱咐他好好调养,又对左右侍候的人嘱咐了几句,便起身回宫去了,鳌拜这才鬆了一口气。
过几天鳌拜进宫来了。他像往日那样,大摇大摆地走著,还没等站稳脚跟,康熙皇帝便使了个眼色。那伙少年一哄而上,拳打脚踢,连拉带拽,将他推倒在地。鳌拜本来身经百战,是一个受过「巴图鲁」(满语「英雄」的意思)封号的武将,可是他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场面,还以为这是小孩子跟他闹著玩呢!等他看清了小皇帝冷峻的面孔,听清了 小武士愤怒的喊话的时候,才猛然醒悟过来:皇帝已经对自己下了手。然而,这已经晚了。他平日根本不放在眼裡的那班小孩子们,现在已经捆住了他的手脚,他不能动弹了。[9]
后妃
皇后
封号、諡号 | 备注 |
---|---|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 辅臣索尼之孙女,生二子(承祜、允礽),康熙十三年难产死。 |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 | 辅臣遏必隆之女,鳌拜义女,康熙十六年八月封皇后;康熙十七年二月逝世。 |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 国舅佟国维之女,生母孝康章皇后之姪女,康熙帝之表妹,康熙十七年获赐胤禛为养子,康熙二十年封皇贵妃,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皇八女早夭,康熙二十八年病危封皇后,次日病逝。 |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 | 康熙十八年封德嫔,二十年晋德妃,康熙死后追封皇后,生三子三女(胤禛、允禵、胤祚、固伦温宪公主、另两位皇女不知其名) |
皇贵妃
封号、諡号 | 备注 |
---|---|
悫惠皇贵妃佟佳氏 | 孝懿仁皇后的妹妹。雍正时尊为皇考皇贵妃,乾隆时尊为皇祖寿祺皇贵太妃。死后,谥为悫惠皇贵妃。 |
惇怡皇贵妃瓜尔佳氏 | 侍奉康熙时为和妃,世宗雍正帝尊为皇考贵妃,高宗乾隆尊为皇祖温惠皇贵太妃,乾隆三十三年薨,年八十六。生一女,殇。 |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 一子,胤祥,生二女,下嫁仓津,多尔济 |
贵妃
封号、諡号 | 备注 |
---|---|
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 孝昭仁皇后的妹妹,一子,胤䄉,一女,夭折。 |
子女
康熙共有三十五子、二十女。其中只有24个儿子、8个女儿活到成年。康熙诸子初随“承”、“保”、“长”等字、后均随“胤”字。之后雍正帝胤禛即位后为避帝王讳,诸皇子名中“胤”字改为“允”字。唯怡亲王允祥逝后,雍正帝将其名改回胤祥。
注释
参考文献
引用
- ↑ 姚元之《竹叶亭杂记》卷一:“帝在内,日选小内监强有力者,令之习布库以为戏。鳌拜或入奏事,不之避也。拜更以帝弱且好弄,心益坦然。一日入内,帝令布库擒之,十数小儿立执鳌拜,遂伏诛。”
- ↑ 《南亭笔记》:康熙帝在南斋,召鳌拜入。内侍请鳌拜坐在三条腿椅子上,而以一位内侍在其后扶著椅子。命赐茶,先把茶碗煮于热水,上茶时,鳌拜接茶,茶碗烫手,砰然坠地。靠椅子的内侍乘势一推,鳌拜仆倒在地。康熙帝呼曰:“鳌拜大不敬。”健童群起,擒扑鳌拜,交部论罪。
- ↑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上册》,中文大学出版社,第30页
- ↑ 《榕村语录续集》卷六
- ↑ 席泽宗:“论康熙科学政策的失误”,《古新星新表和科学史探索》,2002
- ↑ 《康熙与罗马使节关系文书》
- ↑ [法国] 白晋,《康熙大帝》,载《老老外眼中的康熙大帝》,人民日报出版社,2008年版,第19,45,18页。
- ↑ [比利时] 南怀仁,《鞑靼旅行记》,载《老老外眼中的康熙大帝》,人民日报出版社,2008年版,第63页
- ↑ 康熙帝为何要除掉鳌拜?
来源
研究书目
- Jonathan D. Spence(史景迁)著,吴根友 译:《中国皇帝:康熙自画像》(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