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過敏性蕁麻疹

過敏性蕁麻疹多數是由於過敏性機理引起的。食物中的過敏原(多屬於異種蛋白質)刺激人體,使人體產生特異抗體 IgE免疫球蛋白E,這種IgE抗體附着在體內的肥大細胞上或嗜鹼性白細胞上,當再吃這種食物時,IgE抗體就和食物中的過敏原相結合,從而使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白細胞釋放組織胺。組織胺又作用於血管,使之擴張和通透性增加,因而大量蛋白質和液體外滲到皮膚組織中,於是產生蕁麻疹。這屬於I型過敏性反應。[1]

目錄

簡介

過敏性蕁麻疹就是過敏引起的一種變態反應,外界因素導致機體出現特異抗體IgE免疫球蛋白E,最終導致身體出現蕁麻疹症狀。

過敏性蕁麻疹分類

急性蕁麻疹

起病常較急,皮膚突然發癢,很快出現大小不等的鮮紅色風團,呈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多孤立散在,亦可融合成片。但如微血管內血清滲出急劇,壓迫管壁,風團可呈蒼白色,表面毛孔顯著如桔皮樣。數小時內水腫減輕,風團變為紅斑而漸消失,但新的風團陸續發生,此伏彼起,一日之內可多次發生。病情嚴重者可有心慌煩躁噁心嘔吐,甚至血壓降低等過敏性休克症狀。

部分患者可累及胃腸道引起粘膜水腫。在發生風團的同時,出現腹痛,有時十分劇烈,頗似急腹症;亦可發生腹瀉,伴有里急後重及粘液稀便。若累及喉頭粘膜則有呼吸困難,甚至窒息。如伴有高熱、寒戰脈速等全身中毒症狀,應特別警惕有無嚴重感染如敗血症等的可能。

血液常規檢查常有嗜酸性白細胞增高。若有嚴重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時,白細胞總數常增高或細胞計數正常而嗜中性百細胞的百分比增多,或同時有中毒性顆粒。

慢性蕁麻疹

全身症狀一般較輕,風團時多時少,反覆發生,常達數月或若干年之久。有的有時間性,如晨起或臨睡前加重,有的則無一定規律。大多數患者不能找到病因,其病頑強難治。

傳染嗎

過敏性蕁麻疹是不會傳染的,過敏性蕁麻疹是患者自身免疫系統的病變。由於過敏源的刺激,產生的變態反應,作用於皮膚產生的一種常見的皮膚病。根本不存在傳染的可能。所以說過敏性蕁麻疹是不會傳染的。

蕁麻疹可以吃什麼蔬菜

蕁麻疹避免吃含有人工添加物的食品,多吃新鮮蔬果。油煎、油炸或是辛辣類的食物較易引發體內的熱性反應的食物少吃。多吃鹼性食物如:葡萄綠茶海帶蕃茄芝麻黃瓜

蕁麻疹不能吃的蔬菜

胡蘿蔔香蕉蘋果橘子蘿蔔綠豆意仁等,苦瓜內含奎寧。具有清熱解毒、祛濕止癢之功。可用於治療熱毒、癤瘡痱子濕疹等病症。番茄內含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煙酸,維生素E;還含有蘋果酸、檸檬酸及番茄鹼等物質。具有生津止咳、健胃消食、涼血平肝、清熱等功效。番茄中的果酸對維生素C有保護作用,故而能有效地補充維生素C;番茄鹼有抑菌消炎、降低血管通透性作用,所以外用番茄汁治療濕疹可起到止癢收斂的作用。韭菜韭菜內含胡蘿蔔素維生素B:、維生素C及鈣。蛋白質纖維素等。韭菜還有解毒祛濕的功效。[2]

蕁麻疹症狀表現

蕁麻疹表現為大小不等、形態不規則的蒼白色扁平疙瘩,多時會融合成大片,伴有明顯瘙癢,皮損多時遍布全身。蕁麻疹發病快,消落也快,一般24小時內可自行消退。兒童常合併發熱和胃腸道症狀,有些患兒還可合併手足、眼瞼甚至整個面部局限性水腫。

日常注意事項

  1. 注意飲食避免誘因:蕁麻疹的發病與飲食有一定的關係,某些食物可能是誘因。例如魚蝦海鮮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劑、酵母菌等人工添加劑的罐頭、醃臘食品、飲料等都可誘發蕁麻疹。另外,過於酸辣等有刺激性的食物也會降低胃腸道的消化功能,使食物殘渣在腸道內滯留的時間過長,因而產生蛋白腖和多肽,增加人體過敏的機率。
  2. 注意衛生避免不良刺激;有蕁麻疹病史的人,要注意保持室內外的清潔衛生,家中要少養之類的寵物。避免吸入花粉粉塵等。對風寒暑濕燥火及蟲毒之類,要敬而遠之。生活規律以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喝酒、受熱、情緒激動、用力等都會加重皮膚血管擴張,激發或加重蕁麻疹。橡皮手套、染髮劑、加香料的肥皂和洗滌劑、化纖和羊毛服裝等,對於過敏體質的人或蕁麻疹患者都可能成為不良刺激,應予避免。患寒冷性蕁麻疹的人不要去海水浴場,也不能洗冷水浴,冬季要注意保暖。原圖連接圖片來源於

注意藥物因素

  1. 在臨床中,有些藥物可以引起蕁麻疹,如青黴素四環素氯黴素鏈黴素磺胺類藥物、多粘黴素等抗生素,安乃近、阿司匹林等解熱鎮痛劑等等。
  2. 積極治療原有疾病;蕁麻疹既是一種獨立的疾病,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一種皮膚表現。能導致蕁麻疹的疾病較多,例如感染性疾病:寄生蟲感染像腸蛔蟲蟯蟲等;細菌性感染像齲齒、齒槽膿腫扁桃體炎中耳炎鼻竇炎等;病毒性感染像乙型肝炎;真菌感染像手足癬等。另外,糖尿病甲亢月經紊亂,甚至體內潛在的腫瘤等,都可能引起蕁麻疹。保持健康心態,提高身體抵抗力:慢性蕁麻疹的發作和加重,與人的情緒或心理應激有一定的關係。
  3. 採用中藥預防:某些中藥,如首烏枸杞人參黃芪靈芝大棗女貞子菟絲子五味子黃精淮山藥黨參等,具有抗自由基,提高免疫功能,促進代謝,調節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等多種功能,有明顯的抗過敏作用。

主要因素

其實皮膚病可謂是我們的生活當中一種非常常見的皮膚病了,而且特別是蕁麻疹,在很多時候已經是影響到了我們的正常的生活以及工作,那麼,是什麼引起過敏性蕁麻疹的呢?專家分析:

  1. 其中有藥物,又如一些疫苗、青黴素血清等。
  2. 而且有食物,又如雞蛋、牛奶、蝦蟹、魚等。
  3. 還有各種的感染,又如寄生細菌黴菌、病毒等。
  4. 以及一些吸入物,又如各種的花粉以及塵土和一些煙霧等

臨床分型

膚劃痕症

亦稱人工蕁麻疹(factitious urticaria)。用手搔抓或用鈍器划過皮膚後,沿劃痕發生條狀隆起,伴有瘙癢,不久消退。可單獨發生或與蕁麻疹伴發。

血管性水腫

亦稱巨大蕁麻疹(giant urticaria)主要發生於組織疏鬆的部位,如眼瞼、口唇、外生殖器等處。多為單發,偶發於兩處以上。損害為突然發生的局限性腫脹,累及皮下組織,邊界不清,表面膚色淡紅或正常、發亮,觸之有彈性感,持續1~3日可自行消退,但可在同一部位反覆發作。若發生於喉頭粘膜,可引起呼吸困難,甚至窒息導致死亡。

冷性蕁麻疹

可分為兩種:一種為家族性,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較罕見。於出生後不久或早年發病,終生反覆不止。遇冷後除發風團外,可同時有發熱、寒戰、頭痛關節痛等症狀。發作時有嗜中性白細胞增多。被動轉移實驗陰性。另一種為獲得性,較多見於女性青年,在氣溫驟降,接觸冷風、冷水或冷物後,於暴露或接觸冷物部位產生風團或斑塊性水腫,持續半小時乃至3~4小時。

重者可有手麻、唇麻、氣緊、心悸、腹痛腹瀉、暈厥甚至休克等,偶為溺水死因。有時進食冷飲可引起口腔或喉頭腫脹。被動轉移實驗陽性。若以小塊方冰置患者前臂屈面作激發實驗,5分鐘後可得陽性結果。冷性蕁麻疹的發生機理至今尚未圓滿闡明,或認為寒冷使某種正常代謝產物轉變為抗原,從而引起抗體(IgE)的產生;或認為寒冷直接使局部皮膚組胺釋放。亦有認為由於遺傳因素,病人血清中a2球蛋白C1酯酶抑制素缺乏所致。[3]

  • 冷性蕁麻疹可為某些疾病的症狀之一,如冷球蛋白血症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系統性紅斑狼瘡,陣發性冷血紅蛋白尿症梅毒症,冷纖維蛋白原血症、冷溶血症等。
  • 膽鹼能蕁麻疹(cholinergic urticaria) 多見於青年,由於運動、受熱、情緒緊張,進食熱飲或酒精飲料等誘發因素促使乙酰膽鹼作用於肥大細胞而發生。風團在受刺激後數分鐘即出現,,直徑約2~3毫米,周圍有一較大紅暈,常散發於軀幹上部和上肢,不互相融合,半小時至一小時內消退。自覺劇癢。有時僅有劇癢而無皮疹。偶伴發乙酰膽鹼的全身反應,如流涎、頭痛、脈緩、瞳孔縮小及痙攣性腹痛、腹瀉等症狀,嚴重者可致昏厥。病程一般經數年後漸趨好轉。以1:5000乙酰膽鹼(methacholine)作皮試或劃痕試驗可產生陽性結果

日光性蕁麻疹

日光性蕁麻疹(solar urticaria)較少見。風團發生於暴露日光部位的皮膚,有癢和針刺樣感,有時透過玻璃的日光亦可誘發。嚴重時有全身反應如畏寒、乏力、暈厥、痙攣性腹痛等。以波長300毫微米左右的紫外線敏感作用最強。對285~320毫微米紫外線過敏者血清中可含有某種球蛋白抗體(可能是IgE)可使被動轉移試驗陽性。

壓迫性蕁麻疹

壓迫性蕁麻疹(pressure urticaria)皮膚受壓後約4~6小時,局部發生腫脹,累及皮膚及皮下組織,持續8~12小時消退。特別容易發生於行走後的足底部和臀部受壓迫後的部位。機理不明,可能與皮膚劃痕症相似。

治療蕁麻疹勿亂用藥

導致蕁麻疹發生的病因很多,患者自作主張私自亂用藥,不僅治不好病,而且可能造成嚴重後果。蕁麻疹是一種臨床較常見的皮膚病,除對海鮮、藥物等過敏外,近來氣候多變,患者受呼吸道感染等因素影響,也會發生機體過敏反應,導致皮膚出現蕁麻疹,主要表現為全身皮膚有紅色風團,呈斑片狀,皮膚瘙癢。很多患者一見皮膚出疹子,也不尋找原因,就跑到外面買來抗過敏藥膏,不分青紅皂白就塗了起來,結果既不對症又耽誤了時間。

因此,治療蕁麻疹應首先查找原因,在醫生指導下有的放矢,切莫自己胡亂用藥。否則急性蕁麻疹極易因治療不及時而轉為慢性蕁麻疹,造成長期服藥等一系列不應有的煩惱。

蕁麻疹預防

蕁麻疹的病因是過敏反應,引起過敏的因素很多,比如藥物,食物,衣物花粉化妝品等等。治療應從兩個方面着手:阻斷過敏源和抗過敏治療。儘可能地找出發病誘因並將之除去。如慎防吸入花粉、動物皮屑、羽毛灰塵蓖麻粉,避免接觸致敏物,禁用或禁食某些對機體過敏的藥物或食物品等。如因冷熱刺激而復發者,不應過分迴避,相反應該逐步接觸,逐漸延長冷熱刺激的時間,以求適應。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如急性扁桃體炎膽囊炎病毒性肝炎闌尾炎腸道蛔蟲病等,以杜絕病源。平時保持精神歡樂,心情舒暢。同時還應注意氣溫變化,隨氣溫變化增減衣着,加強體育鍛煉。

蕁麻疹懷孕應注意什麼

蕁麻疹,是由特意過敏原引起。皮損以風團尤其是多環形風團最常見。蕁麻疹有可能引起胎兒畸形。所以建議首先找到過敏源,然後採用去正規的醫院接受針對性的治療,並應該在疾病得到控制後妊娠,這樣對大人和孩子都比較安全。蕁麻疹的發病與飲食有一定的關係,某些食物可能是誘因。例如魚蝦海鮮,含有人工色素、防腐劑酵母菌等人工添加劑的罐頭、醃臘食品、飲料等都可誘發蕁麻疹。另外,過於酸辣等有刺激性的食物也會降低胃腸道的消化功能,使食物殘渣在腸道內滯留的時間過長,因而產生蛋白腖和多肽,增加人體過敏的機率。

蕁麻疹既是一種獨立的疾病,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一種皮膚表現。能導致蕁麻疹的疾病較多,例如感染性疾病:寄生蟲感染像腸蛔蟲、蟯蟲等;細菌性感染像齲齒齒槽膿腫扁桃體炎中耳炎鼻竇炎等;病毒性感染像乙型肝炎;真菌感染像手足癬等。另外,糖尿病甲亢月經紊亂,甚至體內潛在的腫瘤等,都可能引起蕁麻疹。慢性蕁麻疹的發作和加重,與人的情緒或心理應激有一定的關係。因此,保持愉快的心情,適當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這都會對預防蕁麻疹非常有利。而且如果在治療中要懷孕,建議停服藥3-6月,最好是6個月以上再懷孕。[4]

飲食注意

  1. 牛奶及奶製品:牛奶及奶製品是嬰幼兒最常見的食物,也是誘發嬰幼兒哮喘的最常見食物變應原,牛奶中含有甲種乳白蛋白乙種乳白蛋白和酪蛋白等成分,其中甲種乳白蛋白是所有牛奶成分中變應原性最強的變應原成分,雖然這種蛋白經熱處理後,其變應原性可明顯減弱,但對於高度牛奶過敏的患者仍然可以誘發較為嚴重的症狀。過去認為甲種乳白蛋白具有較高的種屬特異性,故曾對牛奶過敏的兒童考慮採用山羊奶來替代,但近年研究證實許多不同種屬的動物乃食品中的某些抗原性是相似的,對於牛奶過敏的兒童,[[山並不是一種可靠的替代食品,特別是對牛奶嚴重過敏的兒童,其食物處方中不應含山羊奶等。
  2. 海產品及水產品:海產品及水產品已發現漁業發達地區的哮喘發病率增高,這是否與魚類過敏有關尚不清楚。但許多研究已證實魚類、蝦類、蟹類、貝類和蚌類等均可誘發呼吸道症狀,例如鱒魚、鮭魚和鮐魚等魚肉顏色偏紅的魚類極易誘發過敏症狀,、蟹、牡蠣等甲殼綱海產品和魷魚墨魚等也含有較高的變應原成分,這些食物的變應原通常耐熱,熟食也常常誘發過敏,特別是食用不新鮮的海產品可使過敏的發病率明顯增加。近年來還證實吸入氣傳魚粉也可誘發對魚類過敏哮喘患者的症狀。
  3. 雞蛋以及蛋製品:雞蛋以及蛋製品可以導致各個年齡段患者的過敏,以嬰幼兒的過敏率最高,蛋清中的卵白蛋白是誘發過敏的主要變應原成份,蛋黃則很少誘發過敏。樣以減少藥物引起的一些不良因素。

疾病偏方

  1. 治蕁麻疹一方:蟬衣5個、池塘里浮萍250克,水煎服,日服兩次(早晚各一次)。鮮絲瓜葉治蕁麻疹:摘鮮絲爪葉在疹塊處反覆搓擦代替用手抓撓解癢,鮮絲瓜葉用清水洗淨備用,發作時用鮮絲瓜葉搓擦,連續搓擦了10多次。
  2. 肚臍拔火罐治蕁麻疹:將拔火罐扣在肚臍上,重複兩三次。
  3. 食醋白酒混合液治風疙瘩:兩份食醋加一份白酒混勻後擦洗患處,幾分鐘後症狀即可減輕,連擦幾次即愈。
  4. 鮮姜治風疙瘩:用鮮薑汁擦抹患處,一日數次。
  5. 紫荊樹花莖煮水治風疙瘩:可用紫荊樹(春天未長葉前,先開紫花)的花、莖煮水,熏洗,每天早、晚各一次,兩天即愈。
  6. 韭萊汁治蕁麻疹:用鮮韭菜汁外塗。每日兩次,連續外塗一周。將鮮韭萊切碎壓出汁後,用容器存於冰箱內可使用數日。
  7. 香萊根治蕁麻疹:取十幾棵香萊的根須洗淨切段,煮5分鐘,調上蜂蜜,連吃帶飲。對蕁麻疹的紅、腫、癢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應連續煮飲3天,每天喝1次。
  8. 小白菜治蕁麻疹:小白菜500克許,洗淨泥沙,甩干水分,每次抓3一5棵在患處搓揉,清涼沁人心脾。每天早晚各1次,只3次即痊癒。
  9. 治蕁麻疹一法:服用桐臭蒿子的草本植物,采一把在鍋中煮沸約5-10分鐘後喝汁。

視頻

皮膚專家解說蕁麻疹

視頻

蕁麻疹如何快速止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