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病毒性肝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甲型肝炎;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丁型肝炎

戊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於多種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臟病變為主的一種傳染病。臨床上以食慾減退·噁心。上腹部不適·肝區痛·乏力為主要表現。部分病人可有黃疸發熱和肝大伴有肝功能損害。有些病人可慢性化,甚至發展成肝硬化,少數可發展為肝癌

病因

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學分型:目前已被公認的有甲·乙·丙·丁·戊五種肝炎病毒,分別寫作HAV·HBV·HCV·HDV·HEV,除乙型肝炎病毒為DNA病毒外,其餘均為RNA病毒。

臨床表現

急性肝炎

分為急性黃疸型肝炎和急性無黃疸型肝炎,潛伏期在15-45天之間,平均25天,總病程2-4個月。

  • 黃疸前期 有畏寒·發熱·乏力·食欲不振·噁心·厭食·腹部不適·肝區痛·尿色逐漸加深,本期5-7天。
  • 黃疸期 熱退·鞏膜·皮膚黃染,黃疸出現而自覺症狀有所好轉,肝大伴壓痛·叩擊痛,部分患者輕度腫大,本期2-6周。
  • 恢復期 黃疸逐漸消退,症狀減輕以至消失,肝脾恢復正常,肝功能逐漸恢復,本期持續2周至4個月,平均1個月。

慢性肝炎

既往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HBsAg攜帶史或急性肝炎病程超過6個月,可以診斷為慢性肝炎。常見症狀為乏力·全身不適·食慾減退·肝區不適或疼痛·腹脹·低熱,體徵為面色晦暗·鞏膜黃染·可有蜘蛛痣或肝掌·肝大·質地中等或充實感,有叩痛,脾大嚴重者,可有黃疸加深·腹腔積液·下肢水腫·出血傾向及肝性腦病,根據肝損害程度臨床可分為:

a. 輕度 病情較輕,症狀不明顯或雖有症狀體徵,但生化指標僅1-2 項輕度異常者。

b. 中度症狀·體徵,居於輕度和重度之間者。肝功能有異常改變。

c. 重度有明顯或持續的肝炎症狀,如乏力·納差·腹脹·便溏等,可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或肝脾腫大,而排除其他原因且無門脈高壓症者。實驗時檢查血清,谷丙轉氨酶反覆或持續升高:白蛋白減低或A/G比例異常,丙種球蛋白明顯升高,凡白蛋白≤32gL,膽紅素>85·5μmol/L,凝血酶原活動度60%-40%,三項檢測中有一項者,即可診斷為慢性肝炎重度。

重度肝炎

a. 急性重型肝炎起病急,進展快,黃疸深,肝臟小。起病後10天內,迅速出現神經精神症狀,出血傾向明顯並可出現肝臭·腹腔積液·肝腎綜合徵·凝血酶原活動度低於40%而排除其他原因者,膽固醇低,肝功能明顯異常。

b. 亞急性重型肝炎在起病10天以後,仍有極度乏力·納差·重度黃疸(膽紅素>171μmol/L)·腹脹並腹腔積液形成,多有明顯出血現象,一般肝縮小不突出,肝性腦病多見於後期肝功能嚴重損害:血清ALT升高或升高不明顯,而總膽紅素明顯升高即:膽酶分離,A/G比例倒置,丙種球蛋白升高,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凝血酶原活動度<40%。

c. 慢性重型肝炎有慢性肝炎肝硬化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攜帶史,影像學·腹腔鏡檢查或肝穿刺支持慢性肝炎表現者,並出現亞急性重型肝炎的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改變為慢性重型肝炎。 [1]

淤膽型肝炎

起病類似急性黃疸型肝炎,但自覺症狀常較輕,有明顯肝大·皮膚瘙癢·大便色淺,血清鹼性磷酸酶·y-轉肽酶·膽固醇均有明顯增高,黃疸深,膽紅素升高以直接增高為主,轉氨酶上升幅度小,凝血酶原時間和凝血酶原活動度正常。矯情的臨床症狀和深度黃疸不相平行為其特點。

肝炎後肝硬化

早期肝硬化必須依靠病理診斷·超聲和CT檢查等,腹腔鏡檢查最有參考價值。臨床診斷肝硬化,指慢性肝炎病人有門脈高壓表現,如腹壁及食管靜脈曲張,腹腔積液·肝臟縮小,脾大,門靜脈·脾靜脈內徑增寬,且排除其他原因引起門脈高壓者,依肝炎活動程度分為活動性和靜止性肝硬化。

檢查

認識病毒性肝炎

[2]

肝功能檢測

a.血清酶學檢測

b.血清蛋白檢測

c.血清膽紅素檢測

d.凝血酶原時間(PT)

肝炎病毒標誌檢測

a. 甲型肝炎 急性肝炎患者,血清抗-HAVgM陽性可確診為HAV近期感染,抗-HAV-lgG陽性提示既往感染且已有免疫力。

b. 乙型肝炎 (1)HBsAg與抗-HBs: HBsAg陽性示HBV目前處於感染階段,抗-HBs為免疫保護性抗體陽性示已產生對HBV的免疫力。慢性HBsAg攜帶者的診斷依據為無任何臨床症狀和體徵·肝功能正常,HBsAg持續陽性6個月以上者。

(2)HBeAg與抗-HBe: HBeAg陽性為HBV活躍複製及傳染性強的指標,被撿血清從HBeAg陽性轉變為抗-HBe陽性表示疾病有緩解感染性減弱。

(3)HBcAg與抗-HBc: HBcAg陽性提示存在完整的HBV顆粒直接反應,HBV活躍複製由於檢測方法複雜臨床少用。抗-HBclgM陽性提示處於感染早期,體內有病毒複製。在慢性輕度乙型肝炎和和HBsAg攜帶者中HBsAg·HBeAg和抗-HBc三項均陽性具有高度傳染性指標難以轉陰。

分子生物學標記:用分子雜交或PCR法檢測,血清中HBVDNA陽性,直接反應HBV活躍複製具有傳染性。

c. 丙型肝炎 由於血中抗原量太少無法測出,故只能檢測抗體抗-HCV為HCV感染標記,不是保護性抗體。用套式反轉錄PCR法檢測,血清HCV-RNA陽性示病毒活躍複製具有傳染性。

d. 丁型肝炎 HDV為缺陷病毒,依賴HBsAg才能複製,可表現為HDV-HBV同時感染,HDAg僅在血中出現數天,隨之出現lgM型抗-HD·慢性HDV感染抗-HDlgG持續升高,自血清中檢出HDV-RNA則是更直接·更特異的診斷方法。

e. 戊型肝炎 急性肝炎患者,血清中檢出抗-HEVlgM抗體,恢復期血清中lgG抗體滴度很低,抗-HEVlgG在血清中持續時間短於1年,故抗-HEVlgM·抗-HEVlgG均可作為HEV近期感染指標。

f. 戊型肝炎 RT-PCR技術可檢測HGV RNA,是HGV早期診斷和監測病毒血症的有效方法,抗-HGV的lgM和lgG抗體目前尚末成熟,存在檢出率低且與RT-PCR結果不相符等特點。

肝穿活組織檢查

是診斷各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指標,亦是診斷早期肝硬化的確切證據,但因為系創傷性檢查尚不能普及亦不作為首選。

超聲機電子算機斷層掃描(CT)

超聲檢查應用非常廣泛,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的診斷指標,已明確並可幫助肝硬化與肝癌及黃疸的鑑別。CT檢查亦對上述診斷有重要價值。


診斷標準

病毒性肝炎屬於國家法定的乙類傳染病,共分為五個類型,即甲肝·乙肝·丙肝·丁肝和戊肝。而在診斷上都有各自的診斷標準,如甲肝是需要在血清中檢測出來甲肝抗體lgM陽性才能確診,而乙肝需要在血清中檢測出乙肝表面抗原陽性,以及乙肝病毒DNA載量增高就可以確診,而丙肝和丁肝都需要在血清中檢測出來病毒抗體後,再檢查病毒RNA含量才能夠確診,但是,戊肝是需要檢查出戊肝抗體lgM,才能夠確診。

治療

病毒性肝炎如何治療?

[3]

一般治療

急性肝炎及慢性肝炎活動期,需藥住院治療·臥床休息·合理營養·保證熱量·蛋白質·維生素供給,嚴禁飲酒,恢復期應逐漸增加活動。慢性肝炎靜止期,可做力所能及的工作,重型肝炎要絕對臥床,儘量減少飲食中蛋白質,保證熱量·維生素,可輸人血白蛋白或新鮮血漿,維持水電質平穩。

抗病毒治療

急性肝炎一般不用抗病毒治療。僅在急性丙型肝炎時提倡早期應用干擾素防止慢性化,而慢性病毒性肝炎需要抗病毒治療。

a. 干擾素:重組DNA白細胞干擾素(lFN-a)可抑制HBV的複製。隔天肌注,連續6個月,僅有30%-50%患者獲得較持久的效果。丙型肝炎的首選藥物為干擾素,可與利巴韋林聯合應用。

b. 拉米夫定:是一種合成的二脫氧胞嘧啶核苷類藥物,具有抗HBV的作用。口服拉米夫定,血清HBV-DNA水平可明顯下降,服藥12周HBV-DNA轉陰率達90%以上。長期用藥可降低ALT,改善肝臟炎症,但HBeAg陰轉率僅16%-18%,治療6個月以上,可發生HBV的變異,但仍可繼續服用本藥,副作用輕可繼續服用1-4年。

c. 泛昔洛韋:是一種鳥苷類藥物,它的半衰期長,在細胞內濃度高,可以抑制HBV-DNA的複製。本藥副作用輕可與拉米夫定干擾素等合用提高療效。

d. 其他抗病毒藥物:如阿昔洛韋·阿德福韋·膦甲酸鈉等均有一定抑制HBV效果。

免疫調節劑

常用的有:a.胸腺肽a1有雙向免疫調節作用,可重建原發·繼發性免疫缺陷患者的免疫功能。

b. 胸腺素參與機體的細胞發生免疫反應,誘導T淋巴細胞的分化成熟,放大T細胞對抗原的反應,調節T細胞各亞群的平衡。

c. 免疫核糖核酸 在體內能誘生干擾素而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導向治療

新的免疫治療(如DNA疫苗免疫複合物治療等)·基因治療(反義核酸治療轉基因治療)正在研究中。

護肝藥物

護肝藥:a.促肝細胞生長素 促進肝細胞再生,對肝細胞損傷有保護作用,並能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和抗纖維化作用。

b.水飛薊賓 有保護和穩定肝細胞膜作用。

c.甘草酸二銨 具有較強的抗炎,保護細胞膜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適用於伴有谷丙轉氨酶升高的慢性遷延性肝炎及慢性活動性肝炎。

d.腺苷蛋氨酸 補充外源性的腺苷蛋氨酸有促進黃疸消退和肝功能恢復的作用。

中醫中藥

a. 改善和恢復肝功能主要包括:

  • 清熱解毒類的藥物;
  • 清熱利濕類的藥物;
  • 活血化瘀類的藥物;
  • 疏肝利膽類的藥物;
  • 健脾養肝類的藥物;

b. 抑制肝炎病毒的藥物;

c. 抗纖維化阻止慢性化發展的藥物;

d. 調節免疫功能的藥物;

因此病毒性肝炎的中醫治療需要辯證施治,因材施藥的方法。

[4]


預後

甲型肝炎一般預後良好,慢性乙型肝炎預後差。大多數遷延不愈,少數發展為肝硬化,丙型肝炎較易發生肝硬化及肝癌。

預防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識

[5]

甲型肝炎是由於攝取甲型肝炎病毒污染食物而感染,故流行率很大程度取決於該地的環境衛生狀況,傳播程度與生活經濟條件和衛生知識水平密切相關。乙型肝炎病毒最主要通過血液傳播,因而最重要的傳播方式是母嬰垂直傳播和醫源性感染,預防措施為:

管理傳染源

對急性甲型肝炎患者進行隔離至傳染源消失,慢性肝炎及無症狀·HSV·HCV攜帶者應禁止獻血及從事飲食·幼托等工作,對HBV標誌陽性肝病患者,要依其症狀·體徵和實驗室檢查結果,分別進行治療和管理指導。

切斷傳染途徑

甲·戊型肝炎重點防止糞便·口腔傳播,加強水源保護食品及個人衛生,加強糞便管理。乙·丙·丁·型肝炎重點在於防止通過血液·體液傳播,加強獻血人員篩選,嚴格掌握輸血及血製品應用,防止醫源性傳播,各種醫療及預防注射均應實行「一人一針一管」,各種醫療器械用具應實行「一人一用一消毒」各醫院應建立專門的肝病專科門診,防止交叉感染。防止母嬰傳播,對於HBSAg·HBEA陽性者母親所生嬰兒,應在出生後立即注射乙型肝炎疫苗。

保護易感人群

在甲肝流行期間,嬰幼兒·學齡前兒童和其他高危人群均應注射甲肝減毒活疫苗。與甲肝患者密切接觸者應接種人血清或胎盤球蛋白以防止發病。乙型肝炎疫苗主要用於阻斷母嬰傳播和新生兒預防接種。保持腸道疾病防範。

對病毒性肝炎要儘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報告·早治療及早預防,防止流行。 [6]

參考資料

  • 傳染病學,人民衛生出版社
  • 內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

文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