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顾毓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顾毓琇

顾毓琇 (1902年12月24日-2002年9月9日),一樵,江苏无锡人。中华民国教育家科学家诗人、戏剧家、音乐家、禅学家。顾毓琇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着作等身。

1923年自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毕业后赴美留学,1928年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是该校第一位获得科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他是清华大学工学院以及国立音乐院(中央音乐学院前身)、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上海戏剧学院前身)的创始人。曾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国立政治大学校长、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终身教授和荣誉退休教授。他也是钱伟长吴健雄曹禺江泽民等人的老师。

人物生平

1902年12月,顾毓琇出生于江苏无锡

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1923年毕业。

1923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学习电机工程,1925年获得学士学位。

1926年,发表《四次方程通解法》,同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科学硕士学位。

1928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博士学位,成为该校第一位获得科学博士学位的中国人。

1929年起,担任国立浙江大学电机工程系教授兼主任。

1931年起,担任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

1932年起,历任国立清华大学电机系主任、无线电研究所所长、航空研究所所长、工学院院长。

1937年起,担任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首任工学院院长。

1938年起,担任国民政府教育部政务次长(非党派人士)。

1939年起,兼任战时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主导了当时许多著名大学(如西南联大)的南迁。

1940年起,兼任国立音乐院(中央音乐学院前身)首任院长和国立交响乐团首任团长。

1944年起,担任国立中央大学校长。

1945年起,担任上海市教育局局长,并兼任交通大学教授,是江泽民主席就读交通大学时的老师。

1945年,抗战胜利后,顾毓琇被任命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中将参议,出席1945年9月9日南京日本投降受降典礼。

1947年起,担任国立政治大学校长。

1950年,顾毓琇移居美国,历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终身教授、荣休教授。

1973年8月顾毓琇夫妇与女儿返回中国大陆访问,与周恩来长谈,并爲时在狱中的表兄王崑崙求情。

1979年,因其五弟顾毓瑞将赴大陆讲学,便託人主动向中华民国国民大会辞去代表职务,但因种种误解,最终被中华民国政府注销国大代表资格及中研院院士,一度无法进入台湾。

1990年5月,顾毓琇主动写信请求他过去学生、时任副总统的李元簇,希望恢复他中研院院士身分,得愿。后于1992年7月来到了阔别了十四年的台湾,顾自谓“不胜感慨”,并赴慈湖、头寮向蒋氏父子灵位行礼。

2002年顾毓琇病重后与夫人王婉靖迁离费城俄克拉何马州的女儿顾慰民处居住。2002年9月9日,顾毓琇于美国俄克拉何马市寓所病逝,享年100岁。

2002年9月15日,于费城海城大酒楼举行追悼大会。2002年10月3日,宾夕法尼亚大学工学院假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举办追思会(Celebration of Life)。2006年4月,顾氏夫妇的骨灰送回无锡,2006年4月3日,中共无锡市委统战部于顾氏故居诵芬堂举行顾老夫妇骨灰安葬仪式(墓位于太湖畔湖景公墓)。

教育家

顾毓琇是中国电机、无线电和航空教育的奠基人之一,担任过民国时期大部分中国最著名大学的教授、系主任或院长,包括浙江大学、国立中央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大的前身长沙临大、交通大学等,还曾任教育部政务次长、国立中央大学校长、国立政治大学校长。他是清华大学工学院以及中央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的前身的主要奠基者。1950年后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教授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终身教授。

科学家

顾氏以专研“非线性自动控制”,创立顾氏变数顾氏图解法顾氏定则而闻名于世界。

顾氏国立清华大学电机学士(1923.6.17),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机工程学士(1925.6),硕士,博士(1928.6.5)。发表《四次方程通解法》(1926.2)。担任过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工程师(1928.8-1929.1),回国出任国立浙江大学工学院电机科主任(1929.6-1931.1),中大工学院]]长(1931.1-1932.8),国立清华大学电机系主任(1932.8-1933)、工学院长(1933-1937.1)。创立国立清华大学南昌航空研究所兼任所长(1936.11),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大前身)工学院长(1937.9-),交通大学兼任教授(1945.9.12-),麻省理工学院客座教授(1950秋),通用电气公司顾问(1951夏)及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电机工程教授(1952.9-1971.12.24)等。

此外,他还获选中华民国第二届中研院数理院士(1954.7.1)【纪录应标示为第三届(数理科学组)院士,1954年选举的是第三届院士,第二届院士选举年为1958年[1]。,国际无线电工程学会会士(1961.1),获颁美国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兰姆奖章(1972.3.22),中国电机工程师学会金质奖章(1972 秋),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终身荣誉会员(1994),美国电机及电子工程师学会电路及系统协会金禧奖章(1999.12.10)及千禧奖章(200.1.24)等殊荣。

诗人

顾毓琇一生创作诗词歌赋七千多首,出版诗歌词曲集达34部之巨,是中国历史上仅次于陆游的多产诗人。他被海外学术界和出版物评为20世纪中华民族的大诗人之一,1975年巴西人文学术院授予金质奖章 (Pro Mundi Beneficio Medal),1976年被世界诗人大会授予“国际桂冠诗人”称号。

顾毓琇自小在祖母和父母的熏陶下就喜爱我国古典诗词,读书期间和工作后对我国历代知名诗人词家的作品几乎都有涉猎、探研、评述和唱和,并提出“重、大、拙”的诗词评判标准。

钱锺书对顾毓琇的诗歌评价很高,认为顾毓琇的诗文功力与古人匹敌。他称顾毓琇的《和唐新刻》:“稍一吟讽,往往与原什功力悉敌。其少陵所谓‘不觉前贤畏后生’者。公此句‘窃意新年多’,亦寿徵也。”

著名学者、国民党中宣部部长、“教育部”部长张其昀评价顾毓琇道:“一樵兄精研乐律,其作品均可谱入管弦,故能脍炙人口,深入人心......一樵兄是中国的君子人,也是一位爱国诗人,忠爱之忱,时时流露于楮墨间。他的诗歌,最有贡献、最了不起的,也就在歌咏中华。美国艾默生曾说:‘诗人有两种,一种经过教育与训练,百锤千炼而来的,他们使人敬;一种是天才洋溢,如行云流水,明白易晓,他们使人爱。’一樵兄的造诣,天才功力兼而有之,相信国人都会敬他爱他。”

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称:“顾毓琇把科学和诗融于一炉...... 科学不但和工程共飞驰,而且和诗比翼齐飞了。因此,顾毓琇被誉为20世纪惟一的文理大师,只在文艺复兴时期才有的全才。”

台湾大学教授、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阚家蓂认为:“顾毓琇的题画诗,诗中有画,诗中有禅,读后令人悠然神住,充满灵性。其随笔和感怀一类的诗词亦是如此,不但有灵气,而且有灵境。其性灵之表达已至圆融之境。”

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总统府”国策顾问、“国史馆”顾问梁敬錞评价称:“一樵先生之诗词,或隽逸,或豪壮,或抽美人香草之思,或寄故国山河之慕,诚可各备欣赏。但凡所做,皆讲声韵,一唱哦成,辄尝自谱音阶,试以歌拍,始为定稿。则其洞见诗学之本原,钩寻词学之宗绪,乃不同于凡俗。

夫专才代可并出,而通才则并世不能数觏。西人尝谓爱因斯坦于物理科学为天才家,于音乐为业余员,于政治则童稚,通才之不易得如此!今一樵先生通电工,通政治,通诗词,复通声韵,是其通才之器,能补爱因斯坦之所弗及。吾不暇以并世遇此通才幸,抑尤以贞下起元之会,觏此不世出之通才,为国家民族社会庆也。”

戏剧家

顾毓琇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发轫人之一,曾创办上海戏剧学院的前身——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他在新文化运动初始便开始了翻译和创作活动,自编自导话剧,梁实秋、冰心等曾扮演过他剧中的角色。他是“国剧运动”的发起者和积极推动者之一,一生共创作话剧十二部。他的历史剧和抗战剧曾风靡抗战后方,并被改编成京剧、汉剧和其他地方戏公演。

他1922年在《小说月报》发表现代话剧剧本《孤鸿》。1923年编导《张约翰》在北平公演,梁实秋曾担任剧中角色。1923年,顾毓琇从清华毕业,被公派到美国MIT学习电机工程,成为了从该校取得科学博士学位的第一位中国人。骄人的专业成绩之外,他的话剧创作也硕果累累,其间完成了《荆轲》、《项羽》、《苏武》、《西施》和《琵琶记》五部历史剧,以及《国手》、《国殇》、《天鹅》等现代剧。

《琵琶记》在美国波士顿美术剧院的隆重公演,是中国“国剧”运动的里程碑事件,它聚集了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最强的阵容之一:顾毓琇担任编剧、导演并扮演剧中宰相,冰心扮演宰相之女,梁实秋扮演蔡中郎。闻一多和赵太侔专程从纽约赶来相助,闻一多负责布景和舞美,赵太侔则带来了当时最先进的舞台灯光效果。《琵琶记》的演出得到了美国主流媒体的关注,《基督教箴言报》、《波士顿新闻报》等都以醒目位置配上大幅照片予以报道。

抗日战争时期,作为抗战联合政府的教育部政务次长,顾毓琇虽公务繁重,但仍创作不缀,他以其抗战剧和历史剧闻名剧坛。特别是他的《古城烽火》、《岳飞》等话剧,富有爱国热情,鼓舞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除在重庆连续演出外,还被移植成京剧、汉剧等多种地方戏在各地巡回公演,并由外交协会招待英、美、法、苏大使和其他外交使节。

1945年,顾毓琇与李健吾等人创立了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顾毓琇亲自起草、修改学校章程,推荐戏剧名流到校任教。解放后,该校发展成为上海戏剧学院。

为纪念顾毓琇对我国话剧开拓性的贡献,1990年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顾毓琇戏剧选》,该书由江泽民主席题词,著名戏剧家曹禺作序。同年12月,上海戏剧学院公演了顾毓琇的剧作《白娘娘》,他的另一剧作《古城烽火》曾是该院建立后演出的第一个剧目,此后《白娘娘》也曾在新加坡公演。

音乐家

顾毓琇曾任国立音乐院(今中央音乐学院的前身)的首任院长、国立交响乐团团长、国立礼乐馆馆长。日本音乐界称之为“中国古典音乐泰斗”。

1940年,国立交响乐团排演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时,国内尚无中文版,兼任团长的顾毓琇凭借着自身扎实的文学功底和娴熟的德文基础,将席勒的原作翻译成中文,成为把《欢乐颂》完整引入中国的第一人。

中国历代均以黄钟音为古乐的“标准音”,但由于历代度量衡不统一,致使黄钟“定律”音高差异很大。时任国立音乐院院长的顾毓琇以一位科学家的执着和钻研精神,运用功底深厚的数学、物理知识,经过细密的计算和与西洋音律的比较,得出了黄钟标准音为348频率的结论,并获中国音乐学会的一致表决通过,对于进一步研究开发中华古乐以至于“重新奠定国乐之基础”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1941年4月5日音乐节期间,顾毓琇在《国风》上发表了《黄钟定音记》一文,对黄钟音是我国古代的基本音律进行了论述和对黄钟定音的过程进行了介绍,与此同时,国立音乐院演奏了为顾毓琇《荆柯》题词谱曲的词曲。

1943年顾毓琇兼任国民政府礼乐馆馆长。1950年顾毓琇移居美国以后,潜心于我国古曲音乐的探研,1955年完成了我国明代刻印古诗词乐谱的整理,将明末“工尺谱”翻译成简谱及五线谱,将姜白石的自度曲翻译成五线谱,后来台湾音乐研究所根据他整理的《魏皓氏明刻诗词乐谱》中的《清平乐》、《阳关曲》、《秋风辞》、《关山月》、《青玉案》、《玉蝴蝶》等12调进行演唱,在音乐界引起了较大反响。顾毓琇接着又整理了《唐宋谱廿十五调》,其中歌15首,词10首,并配以英文译本,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1968年顾毓琇又出版了《宋词歌谱五十四调》。1972年,出版了《樵舍词曲五百首》,1973年,出版了樵舍词《樵舍诗歌一千首》。两本书中均收有顾毓琇自谱歌曲和译歌。台湾研究院曾将他的《樵歌十首》收入《中华大典》。1991年,中央音乐学院为庆祝顾毓琇90华诞,特地举办了“顾毓琇作品音乐会”。2001年,中央音乐学院及欧美同学会在人民大会堂再次举办顾毓琇作品音乐会,时任国家主席、总理等出席。2012年,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协办,举行了“顾毓琇教授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

禅学家

顾氏精研禅学尤其禅宗史。出版有《禅宗师承记》,《日本禅宗师承记》及英文《禅史》等。

著作

顾氏著作甚多。除有关控制(51篇)、电机(34篇)、电气网路(9篇)及相关议题(6篇)等的科学论文外,尚有1922年-2000年出版之戏剧、小说、诗词等(留学期间6篇;教学期间25篇;退休后28篇) 。还包括2000年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之《顾毓琇全集》16卷。

文理相融的稀世天才

顾毓琇堪称旷世奇才,一生驰骋科学、文学、戏曲、音乐、教育、佛学等六个领域,在每个领域都成就斐然,他涉及领域之广、见识之深,无不让人称奇。 1902年顾毓琇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书香世家,他是明代思想家顾宪成的后代,母亲是“书圣”王羲之的后裔,祖母是北宋文学家秦观的后人。

他是第一位获得麻省理工博士的中国人,在求学期间,他先后发明了“四次方程通解法”和“顾氏变数”。他还获得在电机电子领域有“诺贝尔奖”之称的兰姆金奖。

他是把交响乐引进中国的第一人,也是第一个把昆曲的工尺谱翻译成五线谱的戏曲家;他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发轫人、“国剧运动”的发起者和推动者;是中国黄钟标准音的制定者,中国古乐的研究权威;他的诗歌词曲集达34部之巨;他的英文巨著《禅史》和多部佛学专著深受国际佛学界的重视。

世人称他“左手娴熟于人文,右手精通于数理”,是文理相融的稀世天才和横跨六界的世纪全才,是实至名归的“人间惊鸿客”!

顾毓琇纪念馆

顾毓琇纪念馆座落于江苏省无锡市学前街3号,乃将顾氏祖居扩建成,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成立。2004年12月13日,时任国家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为该馆题书。2006年7月5日,该舘对外开放。2006年8月11日,举行开馆仪式。该舘计有六厅(中英文详细注解说明):

  • 第一厅-生平简介
  • 第二厅-科教泰斗:[顾氏变数 名扬世界][控制理论 蜚声科坛][教书育人 师表立身]
  • 第三厅-文坛大家:[话剧前驱 能编能导能演][桂冠诗人 隽逸豪壮兼备][小说散文 萧萧尽显文采]
  • 第四厅-家学渊博:[厚德重文 人才辈出][一门五博 毓琇称翘楚][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 第五厅-爱国情深:[关注西部 报效祖国][爱我邦家 卫我中华][身在海外 心繫祖国]
  • 第六厅-魂归故乡

交游

顾毓秀一生结识了不少中外名流,各行各业都有。其中梁实秋吴文藻谢冰心许地山等和顾氏于1923年8月17日同搭杰克逊总统号西雅图,顾毓琇乃去麻省理工学院江泽民为他任上海市教育局局长兼教交通大学运算微积分时的学生(1946年)。李元簇从政治大学毕业时他任校长(1948年)。朱鎔基乃他在清华大学时的学生。他自与陈立夫于教育部共事(陈任部长)以后,迄陈立夫去世前,与陈立夫时相来往。

顾氏生前周游列国,结识不少中外名流,其中不乏深交。大部份合照相片可于无锡顾毓琇纪念馆见到名人来信、手笈、墨宝、赠画等:

(以上注“*”者为清华同学,注“#”者为门生)

家庭

顾毓琇父亲名为顾赓明(晦农),母亲名为王镜苏。其祖母秦太夫人是苏门四学士之一秦观的四十二世孙女。其母王镜苏则是王羲之的六十六世孙女。顾毓琇父母育有六子一女,他排行第二。兄弟姐妹分别为:[2][3]

顾毓琇之妻王婉靖(1901年-2006年)是一位画家,为其母王镜苏的侄女。他们夫妻二人育有五子二女:[2]

参考资料

  1. 顾毓琇 逝世院士一览表 中央研究院
  2. 2.0 2.1 万国雄. 《顾毓琇传》.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3. 冯泽君. 《名人沉浮录》. 台湾商务印书馆.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