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梁實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梁實秋(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光緒二十八年臘八節──民國七十六年),名治華,字實秋,號均默以字行。另有筆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國著名的散文家、學者、文學批評家、翻譯家,華人世界第一個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祖籍浙江杭縣(今杭州市餘杭區),出生於京師

目錄

生平

File:Hu Shih and Liang Shih-chiu 2.jpg
胡適(右)與梁實秋(左)在中央研究院

1915年夏,考入清華學校留美預備班(即今清華大學之前身),在校期間,與好友聞一多合作發表了《冬夜草兒評論》一書,得到遠在日本的郭沫若來信稱讚,與創造社結下了短暫的友誼。五四運動爆發後,梁實秋是學校運動積極分子,但因其與章宗祥之子同寢室,看到室友受牽連並在不久後害病死去,使其開始反思群眾運動的弊端。

1923年8月赴美留學,在科羅拉多泉(Colorado Springs)的科羅拉多學院(Colorado College)學習。

1924年夏,從科泉畢業後前往哈佛大學,途中在芝加哥與聞一多羅隆基何浩若吳景超、時昭瀛等共同發起了國家主義團體「大江會」。梁實秋在哈佛大學攻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是西方文學和文學理論,受到白璧德新人文主義的影響;獲哈佛大學英文系哲學博士學位。

1926年回國後,先後任教於國立東南大學(後改為中央大學南京大學)、青島大學(後改為國立山東大學)並任外文系主任兼圖書館館長、北京師範大學

1927年,與徐志摩、聞一多創辦新月書店

1927年到1936年間,和魯迅展開論戰,包括「文學的階級論與人性論」、「第三種人」、「硬譯」等多個話題。梁實秋堅持將永恆不變的人性作為文學藝術的文學觀,否認文學有階級性,不主張把文學當作政治的工具,批評魯迅翻譯外國作品的「硬譯」,不同意魯迅翻譯的蘇俄「文藝政策」。被魯迅批為「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