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蘇門四學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蘇門四學士北宋後期在蘇軾提攜下而知名於時的四位詩人: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和張耒。

蘇軾作為繼歐陽修之後主持北宋文壇的領袖人物,在當時享有盛譽,黃、秦、晁、張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養、獎掖和薦拔,《宋史·黃庭堅傳》記載:「(黃庭堅)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俱游蘇軾門,天下稱為四學士。」同時也是蘇軾最先將四人的名字並提,「如黃庭堅魯直、晁補之無咎、秦觀太虛、張耒文潛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軾獨先知」,由於蘇軾的推譽,四人很快名滿天下[1]

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黃豫章,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之開山鼻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為校書郎、《神宗實錄》 檢討官,後擢起居舍人。

黃庭堅書法初以宋代周越為師,後來受到顏真卿懷素、楊凝式等人的影響,又受到焦山書體的啟發,形成自己的風格。黃庭堅大字行書凝練有力,結構奇特,幾乎每一字都有一些誇張的長畫,並盡力送出,形成中宮緊收、四緣發散的嶄新結字方法,對後世產生很大影響。在他以前,圓轉、流暢是草書的基調,而黃庭堅的草書單字結構奇險,章法富有創造性。黃庭堅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為「宋四家」,主要墨跡有《松風閣詩》、《華嚴疏》、《經伏波神祠》、《諸上座》、《李白憶舊遊詩》、《苦筍賦》等;書論有《論近進書》、《論書》、《清河書畫舫》、《式古堂書畫匯考》著錄。

秦觀

(1049~1100),字太虛、少游,號淮海居士,高郵人,北宋文學家。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進士,曾任太學博士、秘書省正字、國史院編修官。政治上傾向舊黨,哲宗時「新黨」執政,被貶為監處州酒稅,徏郴州,編管橫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

秦觀生性豪爽,灑脫不拘,溢於文詞。20歲作《浮山堰賦》,24歲作《單騎見虜賦》,為世人所重。其散文長於議論,《宋史》評為「文麗而思深」。其詩長於抒情,敖陶孫《詩評》說:「秦少游如時女遊春,終傷婉弱。」他是北宋後期著名婉約派詞人,其詞大多描寫男女情愛和抒發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細,音律諧美,情韻兼勝。代表作為《鵲橋仙》(纖雲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滿庭芳》(山抹微雲)等。

晁補之

晁補之(1053~1110),字無咎,號歸來子,濟州巨野(今屬山東巨野縣)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元豐二年(1079)進士,授澶州司戶參軍、北京國子監教授。元佑間調京,歷任秘書省正字、校書郎、後派任揚州通判,又召回秘書省等職。紹聖初,出知齊州,後因編修《神宗實錄》失實的罪名,連貶應天府、亳州、信州等地。宋徽宗立,召拜吏部員外郎、禮部郎中。崇寧追貶元佑舊臣,出知河中府,徙湖、密等州,後退閒故里。晚年起知泗州,死於任所。

張耒

張耒(1054~1114),字文潛,號柯山,淮陰(今屬江蘇)人。自幼聰穎,年十三能為文,熙寧六年(1073)中進士,曾歷官臨淮主簿、壽安尉、咸平縣丞等職。遷秘書省正字、著作佐郎、秘書丞、著作郎、史館檢討,又升為起居舍人。紹聖初,以直龍圖閣知潤州。後謫監黃州酒稅,徙復州。徽宗即位,起為通判黃州,知兗州,召為太常少卿。崇寧初,因遭彈劾而貶為房州別駕,後居於陳州宛丘。建炎初,贈集英殿修撰。

代表作有《少年游》《風流子[2]》等。《少年游》寫閨情離思,那嬌羞少女的情態躍然上,讓人羨煞愛煞,那份溫情美妙真是有點"濃得化不開"。著有《柯山集》《宛邱集》《柯山詩餘》。

視頻

蘇門四學士 相關視頻

中華好詩詞蘇門四學士是指哪幾位呢
宋四家之黃庭堅大字書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