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周公旦」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青铜器铭文记载
Slf對話 | 貢獻
(added Category:儒家人物 using HotCat
 
(未顯示由 8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2 次修訂)
行 1: 行 1:
 
{{Emperorcn box
 
{{Emperorcn box
| 像=
+
| 像=
[[File:周文公.jpg|缩略图|居中|[http://www.91clcc.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43&id=24 原 圖連結]]]
+
[[File:周文公.jpg|缩略图|居中|[http://www.91clcc.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43&id=24 原 图连结]]]
|名 =周文公
+
|名 =周文公
 
|姓名=
 
|姓名=
| 廟號=
+
| 庙号=
| 諡號=文
+
| 谥号=文
|尊 =
+
|尊 =
|政 =周朝[[周朝 列表#重要畿 內諸 或者周朝世卿采邑|畿 內諸 侯]]
+
|政 =周朝[[周朝 列表#重要畿 内诸 或者周朝世卿采邑|畿 内诸 侯]]
 
|前任=  
 
|前任=  
| 任=[[周平公]]  
+
| 任=[[周平公]]  
 
|陵墓=
 
|陵墓=
 
|在世=
 
|在世=
行 18: 行 18:
 
|皇后=
 
|皇后=
 
|丈夫=
 
|丈夫=
|妃 =
+
|妃 =
 
|子=
 
|子=
 
|女=
 
|女=
|年 =
+
|年 =
 
|信仰=
 
|信仰=
 
|族裔=周人
 
|族裔=周人
 
}}
 
}}
 +
=='''周公旦'''==
 +
'''[[周公旦]]''',[[姬姓|'''姬'''姓]],[[周氏|'''周'''氏]],名'''旦''',谥'''文''',又称'''周文公'''、'''周公'''。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追封为“'''文宪王'''”,后世多称其“'''元圣'''”。文王三子[[管叔鲜]]乃周公旦之兄长,按照[[兄终弟及]]的制度,武王逝世后则依次当由管叔继承王位或摄政,然而周公旦却把他与五弟[[蔡叔度]]派到商畿地区(一说七弟[[霍叔处]]亦被派到商地),于是管叔、蔡叔联合商族残余势力与[[徐国]]、[[奄国]]等[[东夷]]外族(《[[史记]]·管蔡世家》载联合[[纣王|帝辛]]之子[[武庚]]),合兵[[勤王]],在商畿地区叛乱,史称“[[三监之乱]]”。他们四处散布流言,说“公将不利于[[周成王|孺子]]<ref>{{Cite book |title = 《[[尚书]]·[[金縢]]》}}</ref>”、“天降割于我家……有大艰于西土<ref>{{Cite book |title = 《[[尚书]]·[[大诰]]》}}</ref>”,周都镐京位于殷之西,诅咒西方周国要有大难降临。
  
''' 周公 旦''' ,[[ 姬姓|'''姬'''姓]],[[ 周氏|'''周'''氏]], 名'''旦''',諡'''文''',又稱''' '''、''' 周公'''。[[周 文王]] 第四子。[[ 西周]] 初年政治家 封於[[ 周邑]]。[[ 武則天]][[ 天授 (武 )|天授]] (690 )追封為“'''褒德 ''' {{NoteTag| 《[[ 舊唐書]]》 記載為[[ 天授 (武 )|天授]] 三年追封。 }} ,[[ 宋真宗]][[ 大中祥符]] 元年(1008年)追封為“'''文憲王'''” 後世多稱其“'''元聖'''”
+
周公 出师东征,三年后平叛 ,[[ 正法]][[武庚]]、管叔;[[流放]]蔡叔;废霍叔为[[庶人]], 并将国家势力扩展至[[ 东海]], 俗称「[[ 周公 东征]]」。 周公 在战后,建造了[[ 周]][[ 雒邑]], 称为「东都」,以便管制[[ 殷朝]] 顽军 [[ 尚书]]大传》称“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 ,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行书,五年营[[ 周]] ,六 制礼作乐,七 致政成 周公曾提出「敬德保民」,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其言论见于 《[[ 尚书]]》 诸篇,如《金縢》、《无逸》等。周公对[[ 易经]]创作也有贡献。 公受[[孔子]] 推崇 [[ 儒家]] 尊为[[ 圣人]] 。周公思想对儒家的形成起了奠基性的作用 [[汉代]]儒家将周公、孔子并称「周孔」
  
== 概述 ==
+
== 周公摄政==
周公據說曾輔助[[武王克殷]][[軍事]]行動。武王克殷之後,分商都畿地區為[[邶國|邶]]、[[鄘國|鄘]]、[[衛國|衞]]三國,設三監督察治理。武王克殷三年後逝世,由周公旦和[[召公奭]]、[[太公望]]輔佐其子[[周成王]]。
 
  
  三子[[ 管叔鮮]] 乃周公旦之兄長,按照[[ 兄終弟及]]的 制度 武王逝世後則依次當由管叔繼承王位或攝政 然而 周公 旦卻把他與五弟[[ 蔡叔度]] 派到商畿地區(一說七弟[[ 霍叔處]] 亦被派到商地),於是管叔 蔡叔聯合商族殘餘勢力與[[ 徐國]]、[[ 奄國]] [[ 東夷]] 外族(《[[ 史記]] ·管蔡世家》載聯合[[ 紂王|帝辛]] 之子[[ 武庚]] ),合兵[[ 王]],在 商畿地區叛亂 史稱“[[ 三監之亂]] ”。他們 處散佈流言 說“ 將不利於[[周 |孺子]]<ref>{{Cite book |title = 《[[尚書]]·[[金縢]] 》}}</ref> ”、“天降割於我家……有大艱於西土<ref>{{Cite book |title = 《[[尚書]]·[[ 誥]] 》}}</ref> ”,週都鎬京位於殷之西,詛咒西方 國要有大難降臨。
+
  西元前1042年,周太子诵即位,即周成王。成王年幼,由武王之弟周公旦摄政。周公是否在周武 之后[[ 摄政]] [[ ]] ,汉代起争论不休,是中国政治学术领域极具争论 一大问题,至今众说纷纭,未有定论 现在存在多种观点 一是认同 周公 曾经摄政称王,[[ 荀子]] [[ 尸佼|尸子]]、[[ 翦伯赞]]、[[ 金景芳]] [[ 宫长为]] [[ 郭伟川]] 持这种观点;二是认为周公并未称王,仅仅是代行王权,[[ 司马迁]] [[ 廖平]] [[王 国维]] 、[[钱穆]]同意此说;三是认为周公摄政 ,在 遇到大事的时候则称王 ,[[ 郑玄]] 持此说; 是认为周公和周成王并行称王 [[顾颉刚]]持此说;五是认为周 既没有摄政,也没有称王,[[王慎行]]、[[ 马承源]]持此说;六是认为 公有摄政,但没有称王,[[杨向奎]]、[[ 冠英]]、[[夏含夷]]、[[赵儒迎]]、[[杨朝明]]持此说。[[梁启超]] 则陷入自我矛盾,莫衷一是。<ref>{{cite book |author = 郭伟川 |title = 《 周公摄政称王与周初史事论集 |publisher =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year = 1998 |ISBN = 978-7-5013-1508-6}}</ref><ref>{{cite journal |author = 赵儒迎 |title = 《 周公称王辩》 |journal = 《成都理工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year = 2006年 |issue = 第3期}}</ref><ref>{{cite journal |author = 杨朝明 |title = 《 公摄政史实诠说》 |publisher = 中华书局 |journal = 《文史》 |volume = 第六十三辑 |year = 2003年 |issue = 第2期 }}</ref>
  
  周公出師東征,三年後平叛,[[ 正法]][[武 ]] 、管叔;[[ 流放]] 蔡叔;廢霍叔為[[ 庶人]] ,並將國家勢力擴展至[[ 東海]], 俗稱「[[周公 東征]]
+
  [[ 尚书]] ·金縢》篇载[[ ]] 在克[[ 商朝|商]] 后的第二年病笃,周公旦设坛祭祀,祈祷[[ 周太王|太王]] [[ 周王季|王季]] 、文王,愿以己身代替武王而死。不久武王病逝 武王子诵([[ 周成王|成王]])年幼, 周公 旦当政称王<ref>{{Cite book |title = 《[[荀子 (书)|荀子]] ·儒效》 |quote = “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倍周也。履天子之籍,听天下之断。”}}</ref>
  
 周公 在戰後 建造了[[成 ]][[雒 ]] 稱為「東都」 以便管制[[ 殷朝]] 頑軍。 [[尚書]]大傳》稱“ 周公 ;一年救亂,二年克[[ ]] 年踐奄,四年建侯衛行書,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作樂,七年致政成王
+
  晁福林认为后人拘于[[宗法制度]]下的正统观念,无法相信 周公 僭位称王之事 辩解成周公辅佐[[ 王|成王]] 摄政来理解。晁福林认为根据先秦史籍文献的记载,周公确实称过王。铭文有,“王来伐商 邑, 延令康侯图于卫”。《蔡尊》铭文有,“王在鲁”等记载 ,[[ 顾颉刚]] 认为这都是周公称王的直接证据<ref>{{Cite journal |title = 《周公 称王》|journal = 《[[ 文史]] 》 |volume = 第二十 辑}}</ref>
  
 周公 曾提出「敬德保民」 [[ ]] [[ ]], 建立典章制度 其言論見於 [[尚書]] ,如 金縢 無逸 。周公 對[[易經]]創作也有貢獻 。周公受[[ 子]] 推崇 [[ 儒家]] 尊為[[ 聖人]]。周公 思想對儒家 起了奠基性的作用 ,[[ 漢代]] 儒家將 周公 、孔子並稱「周孔」
+
  《尚书·周书》记述 周公 之事时使用“王”等言辞。《大诰》篇记述周公东征之事时称呼周公为“王”,如“王曰:‘呜呼!肆哉尔庶邦君越尔御事……肆朕诞以尔东征’”。《多士》篇、《多方》篇记载周公东征取胜后自商都奄返镐京之事,亦使用“王”称呼。《康诰》篇又有,“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 此篇涉及周公平定[[ 三监之乱]] 后封[[ 卫康叔|康叔]] 于卫地之事,康叔乃文王之子、周公之弟 故文中称“弟” 。《 酒诰 》篇 梓材 篇的性质与 康诰 篇相同,皆称呼周公为“王” 《洛诰》载,“惟 周公 诞保文武受命,惟七年 ”指 周公 大力治理周廷文武 命称王七年。《[[ 韩非 子]] ·难二》载 “周公旦假为[[ 天子]] 七年。”《[[ 礼记]] ·明堂》称,“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 ”晁福林认为 周公 称王之事出于当时政治形势 考虑,是一种紧急措施。杨宽据此认为克殷未久, 王年幼,商族残余势力及方国与国遍布东方,因此周公才当政称王。《[[逸周书]]·度邑》载 [[ 武王|王]] 欲旦传于后。王曰:‘旦!汝维朕达弟……今维天使子,惟二神授朕灵期,予未致……维幼子大有知……乃今我兄弟相后,我筮龟其何所即。’”记述武王决定“兄弟相后”传位于 周公 旦,并对此事进行过卜筮
  
 周公 死後葬於畢{{NoteTag|《[[史記]]·魯周公世家》載:“周公既卒 成王亦讓,葬 周公 於畢,從文王。”《[[ 竹書紀年]] 》注:“畢西於豐 十里”。 《[[ 括地志]] 》雲:“周公墓在雍州咸陽北十三里畢原上。”劉向《諫成帝營陵寢疏》:“黃帝葬於橋山,堯葬濟陰,丘隴皆小,葬具甚微。 、武、周公葬於畢,秦穆公葬於雍橐泉宮祈年館下,皆無丘隴之處。此聖帝明 、賢君智士遠覽獨慮無窮之計也。”}}。2004年在[[ 陝西省]][[岐山縣]]內 [[周公廟]]地區 發現了疑似 周公之 墓葬群
+
  晁福林认为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在 周公 之前的时代是颇为常见的 在商代习见、 公[[ 周太王|亶父]] 传于 [[ 王季|季历]] 文王 不传于[[ 伯邑考]] 之子而传于次子武王。西周初期,以嫡长子继统 宗法制度尚未完善 所以 周公 旦继承王位并非后人理解的大逆不道 事。杨宽认为可能因为兄终弟及不符合周朝的宗法制度,所以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未被取用,写作摄政
  
== 周公摄政 ==
+
== 青铜器铭 记载==
西元前1042年,周太子誦即位,即周成王。成王年幼,由武王之弟周公旦攝政。周公是否在周武王之后[[摄政]]称[[王]],汉代起争论不休,是中国政治学术领域极具争论的一大问题,至今众说纷纭,未有定论,现在存在多种观点,一是认同周公曾经摄政称王,[[荀子]]、[[尸佼|尸子]]{{NoteTag|《[[尸子]]》说:“昔武王崩,成王少,周公践[[东宫]],祀[[明堂]],假为[[天子]]。”}}、[[韩非]]{{NoteTag|《[[韩非子]]·难二》说:“周公旦假为天子七年。成王壮,授之以政。非为天下计也,为其职也”。《韩诗外传》卷三:“周公践天子之位七年。 ”}}、[[翦伯赞]]、[[金景芳]]、[[宫长为]]、[[郭伟川]]持这种观点;二是认为周公并未称王,仅仅是代行王权,[[司马迁]]、[[廖平]]、[[王国维]]、[[钱穆]]同意此说;三是认为周公摄政,在遇到大事的时候则称王,[[郑玄]]持此说;四是认为周公和周成王并行称王,[[顾颉刚]]持此说;五是认为周公既没有摄政,也没有称王,[[王慎行]]、[[马承源]]持此说;六是认为周公有摄政,但没有称王,[[杨向奎]]、[[王冠英]]、[[夏含夷]]、[[赵儒迎]]、[[杨朝明]]持此说。[[梁启超]]则陷入自我矛盾,莫衷一是。<ref>{{cite book |author = 郭伟川 |title = 《周公摄政称王与周初史事论集》 |publisher =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year = 1998 |ISBN = 978-7-5013-1508-6}}</ref><ref>{{cite journal |author = 赵儒迎 |title = 《周公称王辩》 |journal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year = 2006年 |issue = 第3期}}</ref><ref>{{cite journal |author = 杨朝明 |title = 《周公摄政史实诠说》 |publisher = 中华书局 |journal = 《 史》 |volume = 第六十三辑 |year = 2003年 |issue = 第2期 }}</ref>
 
  
[[ 尚书]] ·金縢》篇载[[ 周武王]] 在克[[ 商朝|商]] 后的第 年病笃,周公旦设坛祭祀,祈祷[[周 太王|太 王]] [[ 周王季|王季]] 、文王 愿以己身代替武王而死。不久武王病逝 武王子诵([[ 成王|成王]])年幼, 周公 旦当政称 王<ref>{{Cite book |title = 《[[荀子 (書)| 荀子]]·儒效》 |quote “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倍周也。履天子之籍,听天下之断。”}}</ref>。
+
[[ 上海博物馆]] [[ 小臣单觯]] ,《[[ 殷周金文集成]] 》编号为“一二·六五一 ”。其铭文记载了[[周 王]] 克服商的[[ 武庚]] 叛乱后 来到成师 ,周 公赏赐小臣单的事件。从铭文可以证实 周公 辅佐周成 扑灭叛乱的史实<ref>{{cite book |authors = 陈秉新、李立芳 |title = 《 出土夷族史料辑考》 |publisher = 安徽大学出版社 |edition = 第1版 |page 第123页}}</ref>。
  
晁福林认为后人拘于[[宗法制度]]下的正统观念,无法相信周公僭位称王之事,辩解成周公辅佐[[周成王|成王]]摄政来理解。晁福林认为根据先秦史籍文献的记载,周公确实称过王{{R|社会变迁|page1=131—132}}。《[[File:氵木甘.png|16px|link=司土簋]][[司土簋]]》铭文有,“王来伐商邑,延令康侯图于衛”。《蔡尊》铭文有,“王在鲁”等记载,[[顾颉刚]]认为这都是周公称王的直接证据<ref>{{Cite journal |title = 周公 执政称王》 |journal = 《[[文史]]》 |volume = 第二十三辑}}</ref>。
+
==周公 与禾==
  
 《 尚书 · 周书》记述 周公 之事时使用“王”等言辞。《大诰 述周公东征之事时称呼周公为“王” 如“王曰:‘呜呼!肆哉尔庶邦君越尔御事……肆朕诞以尔东征’”。《多士》篇、《多方》篇记载 公东征取胜后自商都奄返镐京之事,亦使用“ ”称呼。《康诰》篇又有 “王若曰:孟侯 朕其弟 小子封”,此篇涉及周公平定[[ 三监之乱]] 后封[[衛康叔|康叔]]于衛地之事 康叔乃文 之子、 周公 之弟,故文中称“弟”。 酒诰 篇、《梓材》篇的性质与《康诰》篇相同,皆称呼周公为“王”。《洛诰》载 “惟 周公 诞保文武 惟七年。”指周公大力治理周廷文武受命称王七年。 [[韩非子]]·难二 “周公旦假为[[ 天子]] 七年。”《[[礼记]]·明堂》称,“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晁福林认为周公称王之事出于当时政治形势 考虑,是一种紧急措施。杨宽据此认为克殷未久,成王年幼,商族残余势力及方国与国遍布东方,因此周公才当政称王{{R|西周史|page1=140}}{{R|社会变迁|page1=132}}。《[[逸周书]]·度邑》载,“[[武王|王]]欲旦传于后。王曰:‘旦!汝维朕达弟……今维天使子,惟二神授朕灵期,予未致……维幼子大有知……乃今我兄弟相后,我筮龟其何所即。’”记述武王决定“兄弟相后”传位于周公旦,并对此事进行过卜筮
+
 《[[史记]] · 周公 世家 中曾 ,周 十一年(1032年) 唐地出现了吉祥兆 田间长双穗禾 进献于[[ 周成王]], 将它转献 周公 并作 馈禾 ,周公受 又作 嘉禾 诗表示嘉许 便是[[ 嘉禾]] 一辞 来源
  
晁福林认为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在周公之前的时代是颇为常见的,在商代习见、周先公[[周太王|亶父]]传于三子[[王季|季历]]、文王不传于[[伯邑考]]之子而传于次子武王。西周初期,以嫡长子继统的宗法制度尚未完善,所以 周公 旦继承王位并非后人理解的大逆不道之事{{R|社会变迁|page1=133}}。杨宽认为可能因为兄终弟及不符合周朝的宗法制度,所以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未被取用,写作摄政{{R|西周史|page1=138}}。
+
== 周公 与梦==
  
== 青铜器铭文记载 ==
+
=== 梦神===
[[上海博物馆]]藏[[小臣單觶]],《[[殷周金文集成]]》编号为“一二·六五一二”。其铭文记载了[[周成王]]克服商的[[武庚]]叛乱后,来到成师,周公赏赐小臣單的事件。从铭文可以证实周公辅佐周成王扑灭叛乱的史实<ref>{{cite book |authors = 陈秉新、李立芳 |title = 《出土夷族史料辑考》 |publisher = 安徽大学出版社 |date = 2005年12月 |edition = 第1版 |page = 第123页}}</ref>。
 
  
== 周公 與禾 ==
+
  「梦 周公 」一词出自于 《[[ 论语]]· 述而 篇的 记载 ︰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意思是 孔子说︰「我衰老得很严重,我也很久不再梦见 。」这裡的「周公」 原本比喻孔子想恢复西周礼乐制度的理想 后人则把「周公」和「梦」直接联繫起来。由 于[[ 孔子]] 的一句「吾不复梦见周公」(我很久没有梦到 周公 了) 后世多以「 周公 」形容人进入梦乡。<ref>[http://www.minghui-school.org/school/article/2011/1/30/87223.html 历史典故:睡觉与梦见周公]</ref>
《[[ 史记]]· 鲁周公世家 中曾 记载,周 成王十一年(1032年),唐地出现 吉祥兆 田間长双穗禾 进献 于[[ 周成王]] ,成王将它转献 周公 并作《馈禾》詩 ,周公 受禾,又作《嘉禾》詩表示嘉许,便是[[嘉禾]]一辭的來源。
 
  
== 周公 ==
+
=== 周公 梦===
=== 「夢神」 ===
 
「夢周公」一詞出自於《[[論語]]·述而》篇的記載︰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意思是,孔子說︰「我衰老得很嚴重,我也很久不再夢見周公了。」這裡的「周公」,原本比喻孔子想恢復西周禮樂制度的理想,後人則把「周公」和「夢」直接聯繫起來。由於[[孔子]]的一句「吾不復夢見周公」(我很久沒有夢到周公了),後世多以「周公」形容人進入夢鄉。<ref>[http://www.minghui-school.org/school/article/2011/1/30/87223.html 歷史典故:睡覺與夢見周公]</ref>
 
  
=== 周公解夢===
+
 「[[周公解梦]]」是 传统 文化,依 据梦 预测 。流 在民 的解 《周公解 》中,分 梦为 十五 :直 、象 、因 、想 、精 、性 、人 一感 时梦 、反 、借 、寄 转梦 、病 、鬼 、美
 「[[周公解梦]]」是 傳統 文化,依 據夢 預測 。流 在民 的解 《周公解 》中,分 夢為 十五 :直 、象 、因 、想 、精 、性 、人 一感 時夢 、反 、借 、寄 轉夢 、病 、鬼 、美
 
  
=== 民 間傳說 戲稱 ===
+
=== 民 间传说 戏称 ===
「夢周公」、「夢見周公」——民間傳說,一個人將要發生甚麽重要的事情,周公會來投夢。典故出自《论语·述而》,孔子說“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我很久沒有夢到周公了)!”後來周公被稱為「'''夢神'''」。
 
  
 「 周公」或「找周公」也用 來戲稱 打瞌睡。台 灣學 「周公online」或「周公 上」也是用 來戲稱 打瞌睡的意思。
+
 「 梦周公」、「梦见周公」——民间传说,一个人将要发生甚么重要的事情,周公会来投梦。典故出自《论语·述而》,孔子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我很久没有梦到周公了)!”后来周公被称为「'''梦神'''」。
 +
 
 +
「梦 周公」或「找周公」也用 来戏称 打瞌睡。台 湾学 「周公online」或「周公 线 上」也是用 来戏称 打瞌睡的意思。
 +
 
 +
==家庭==
  
== 家庭 ==
 
 
; 父母
 
; 父母
 +
 
* 父[[周文王]]
 
* 父[[周文王]]
 +
 
* 母[[太姒]]
 
* 母[[太姒]]
  
 
; 兄弟
 
; 兄弟
兄[[伯邑考]],早卒
+
 
* 二兄[[周武王]]
+
兄[[伯邑考]],早卒
* 三兄[[管叔 ]]
+
 
 +
* 二兄[[周武王]]
 +
 
 +
* 三兄[[管叔 ]]
 +
 
 
* 五弟[[蔡叔度]]
 
* 五弟[[蔡叔度]]
* 六弟[[ 康叔]]
+
 
 +
* 六弟[[ 康叔]]
 +
 
 
* 七弟[[郕叔武]]
 
* 七弟[[郕叔武]]
* 八弟[[霍叔 ]]
+
 
* 九弟[[毛叔 ]]
+
* 八弟[[霍叔 ]]
* 十弟[[冉季 ]]
+
 
 +
* 九弟[[毛叔 ]]
 +
 
 +
* 十弟[[冉季 ]]
 +
 
 
* 十一弟[[郜叔]]
 
* 十一弟[[郜叔]]
 +
 
* 十二弟[[雍伯]]
 
* 十二弟[[雍伯]]
* 十三弟[[曹叔振 ]]
+
 
* 十四弟[[ ]]
+
* 十三弟[[曹叔振 ]]
* 十五弟[[ 公高]]
+
 
 +
* 十四弟[[ ]]
 +
 
 +
* 十五弟[[ 公高]]
 +
 
 
* 十六弟[[原伯]]
 
* 十六弟[[原伯]]
 +
 
* 十七弟[[酆侯]]
 
* 十七弟[[酆侯]]
 +
 
* 十八弟[[郇伯]]
 
* 十八弟[[郇伯]]
  
 
; 子女
 
; 子女
* [[魯公伯禽|伯禽]],封[[魯國]]君主
 
* [[周平公]]君陳,襲周公位
 
* 凡伯,封[[凡國]]君主
 
* [[蔣伯齡]],封[[蔣國]]君主
 
* [[邢朋叔]],封[[邢國]]君主
 
* [[茅叔]],封[[茅國]]君主
 
* 胙伯,封[[胙國]]君主
 
* [[祭公 (周公之子)|祭伯]],封[[祭國]]君主
 
  
== 周 後代 ==
+
* [[鲁 伯禽|伯禽]],封[[鲁国]]君主
[[File:File-The Temple of Duke Zhou2.jpg|缩略图|山東省 周公 ]]
+
 
[[File:The Temple of Duke Zhou.jpg|缩略图|周公庙棂星门]]
+
* [[ 周平公]]君陈,袭 周公
 +
 
 +
* 凡伯,封[[凡国]] 君主
 +
 
 +
* [[ 蒋伯龄]],封[[蒋国]]君主
 +
 
 +
* [[邢朋叔]],封[[邢国]] 君主
  
* 周公旦第75代孫,東野沛然,於[[ 康熙]]23年奉旨授為[[翰林院]]五經博士 世代襲
+
* [[ 茅叔]],封[[ 茅国]] 君主
* 周公旦第77代孫,姬肇勛,於[[ 乾隆]]43年奉旨授為[[翰林院]] 五經博士,世代襲封。
 
* 周公旦第81代孫,姬立法,至民國3年,袭封元聖奉祀官。
 
  
== 注释 ==
+
* 胙伯,封[[胙国]]君主
{{NoteFoot}}
 
  
== 参考文献 ==
+
* [[祭公 (周公之子)|祭伯]],封[[祭国]]君主
; 引用
+
 
{{Reflist
+
== 视频==
|refs =
+
 
<ref name="社会变迁">{{Cite book |title = 《 夏商西 的社会变迁 |author=[[晁福林]] |publisher=[[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location = 北京 |date = 1996年6月 |ISBN = 7-303-04144-3 |language = zh-cn }}</ref>
+
====史传| 公世家 周公旦辅政还政 =====
<ref name="西周史">{{Cite book |title = 《西周史》 |series = 《中国断代史系列》 |author = [[杨宽]] |publisher=[[上海人民出版社]] |location = 上海 |date = 2003年4月 |ISBN = 7-208-04538-0 |language = zh-cn }}</ref>
+
{{#iDisplay:j0639k1eudc|640|360|qq}}
}}
+
 
 +
== 參考文獻==
 +
{{reflist}}
  
== 延伸阅读 ==
+
[[Category: 西周军 人物]]
* 林泰輔 著,錢穆 譯:《周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
+
[[Category: 儒家人物]]
* 艾爾曼(Benjamin Elman):〈[https://www.princeton.edu/~elman/documents/Elman%20--%20Zhou%20gong%20serves%20King%20Cheng.pdf 明代 治與經學:周公輔成王]
 
* 周公解夢大全(Rekday):〈[http://www.rekday.com/dream 周公解夢大全]
 

於 2019年11月6日 (三) 08:27 的最新修訂

周文公
概要
諡號
政權 周朝畿內諸侯
繼任 周平公
西伯昌
太姒
族裔 周人

周公旦

周公旦,名,諡,又稱周文公周公。周文王的第四個兒子,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追封為「文憲王」,後世多稱其「元聖」。文王三子管叔鮮乃周公旦之兄長,按照兄終弟及的制度,武王逝世後則依次當由管叔繼承王位或攝政,然而周公旦卻把他與五弟蔡叔度派到商畿地區(一說七弟霍叔處亦被派到商地),於是管叔、蔡叔聯合商族殘餘勢力與徐國奄國東夷外族(《史記·管蔡世家》載聯合帝辛之子武庚),合兵勤王,在商畿地區叛亂,史稱「三監之亂」。他們四處散布流言,說「公將不利於孺子[1]」、「天降割於我家……有大艱於西土[2]」,周都鎬京位於殷之西,詛咒西方周國要有大難降臨。

周公出師東征,三年後平叛,正法武庚、管叔;流放蔡叔;廢霍叔為庶人,並將國家勢力擴展至東海,俗稱「周公東征」。周公在戰後,建造了成周雒邑,稱為「東都」,以便管制殷朝頑軍。 《尚書大傳》稱「周公攝政;一年救亂,二年克,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行書,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作樂,七年致政成王。」周公曾提出「敬德保民」,制,建立典章制度。其言論見於《尚書》諸篇,如《金縢》、《無逸》等。周公對易經創作也有貢獻。周公受孔子推崇,被儒家尊為聖人。周公思想對儒家的形成起了奠基性的作用,漢代儒家將周公、孔子並稱「周孔」。

周公攝政

西元前1042年,周太子誦即位,即周成王。成王年幼,由武王之弟周公旦攝政。周公是否在周武王之後攝政,漢代起爭論不休,是中國政治學術領域極具爭論的一大問題,至今眾說紛紜,未有定論,現在存在多種觀點,一是認同周公曾經攝政稱王,荀子尸子翦伯贊金景芳宮長為郭偉川持這種觀點;二是認為周公並未稱王,僅僅是代行王權,司馬遷廖平王國維錢穆同意此說;三是認為周公攝政,在遇到大事的時候則稱王,鄭玄持此說;四是認為周公和周成王並行稱王,顧頡剛持此說;五是認為周公既沒有攝政,也沒有稱王,王慎行馬承源持此說;六是認為周公有攝政,但沒有稱王,楊向奎王冠英夏含夷趙儒迎楊朝明持此說。梁啓超則陷入自我矛盾,莫衷一是。[3][4][5]

尚書·金縢》篇載周武王在克後的第二年病篤,周公旦設壇祭祀,祈禱太王王季、文王,願以己身代替武王而死。不久武王病逝,武王子誦(成王)年幼,周公旦當政稱王[6]

晁福林認為後人拘於宗法制度下的正統觀念,無法相信周公僭位稱王之事,辯解成周公輔佐成王攝政來理解。晁福林認為根據先秦史籍文獻的記載,周公確實稱過王。銘文有,「王來伐商邑,延令康侯圖於衛」。《蔡尊》銘文有,「王在魯」等記載,顧頡剛認為這都是周公稱王的直接證據[7]

《尚書·周書》記述周公之事時使用「王」等言辭。《大誥》篇記述周公東征之事時稱呼周公為「王」,如「王曰:『嗚呼!肆哉爾庶邦君越爾御事……肆朕誕以爾東征』」。《多士》篇、《多方》篇記載周公東征取勝後自商都奄返鎬京之事,亦使用「王」稱呼。《康誥》篇又有,「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此篇涉及周公平定三監之亂後封康叔於衛地之事,康叔乃文王之子、周公之弟,故文中稱「弟」。《酒誥》篇、《梓材》篇的性質與《康誥》篇相同,皆稱呼周公為「王」。《洛誥》載,「惟周公誕保文武受命,惟七年。」指周公大力治理周廷文武受命稱王七年。《韓非子·難二》載,「周公旦假為天子七年。」《禮記·明堂》稱,「周公踐天子之位以治天下。」晁福林認為周公稱王之事出於當時政治形勢的考慮,是一種緊急措施。楊寬據此認為克殷未久,成王年幼,商族殘餘勢力及方國與國遍布東方,因此周公才當政稱王。《逸周書·度邑》載,「欲旦傳於後。王曰:『旦!汝維朕達弟……今維天使子,惟二神授朕靈期,予未致……維幼子大有知……乃今我兄弟相後,我筮龜其何所即。』」記述武王決定「兄弟相後」傳位於周公旦,並對此事進行過卜筮。

晁福林認為兄終弟及的繼承制度在周公之前的時代是頗為常見的,在商代習見、周先公亶父傳於三子季歷、文王不傳於伯邑考之子而傳於次子武王。西周初期,以嫡長子繼統的宗法制度尚未完善,所以周公旦繼承王位並非後人理解的大逆不道之事。楊寬認為可能因為兄終弟及不符合周朝的宗法制度,所以司馬遷在撰寫《史記》時未被取用,寫作攝政。

青銅器銘文記載

上海博物館小臣單觶,《殷周金文集成》編號為「一二·六五一二」。其銘文記載了周成王克服商的武庚叛亂後,來到成師,周公賞賜小臣單的事件。從銘文可以證實周公輔佐周成王撲滅叛亂的史實[8]

周公與禾

史記·魯周公世家》中曾記載,周成王十一年(1032年),唐地出現了吉祥兆,田間長雙穗禾,進獻於周成王,成王將它轉獻周公並作《饋禾》詩,周公受禾,又作《嘉禾》詩表示嘉許,便是嘉禾一辭的來源。

周公與夢

夢神

「夢周公」一詞出自於《論語·述而》篇的記載︰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意思是,孔子說︰「我衰老得很嚴重,我也很久不再夢見周公了。」這裡的「周公」,原本比喻孔子想恢復西周禮樂制度的理想,後人則把「周公」和「夢」直接聯繫起來。由於孔子的一句「吾不復夢見周公」(我很久沒有夢到周公了),後世多以「周公」形容人進入夢鄉。[9]

周公解夢

周公解夢」是傳統的夢文化,依據夢的內容預測未來。流傳在民間的解夢之書《周公解夢》中,分夢為十五類:直夢、象夢、因夢、想夢、精夢、性夢、人夢一感夢、時夢、反夢、借夢、寄夢、轉夢、病夢、鬼夢、美夢。

民間傳說和戲稱

「夢周公」、「夢見周公」——民間傳說,一個人將要發生甚麼重要的事情,周公會來投夢。典故出自《論語·述而》,孔子說「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我很久沒有夢到周公了)!」後來周公被稱為「夢神」。

「夢周公」或「找周公」也用來戲稱打瞌睡。台灣學生稱之為「周公online」或「周公線上」也是用來戲稱打瞌睡的意思。

家庭

父母
兄弟
子女

視頻

史傳|《魯周公世家》周公旦輔政還政

參考文獻

  1. 尚書·金縢》. 
  2. 尚書·大誥》. 
  3. 郭偉川. 《周公攝政稱王與周初史事論集》.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1998. ISBN 978-7-5013-1508-6. 
  4. 趙儒迎. 《周公稱王辯》. 《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年, (第3期). 
  5. 楊朝明. 《周公攝政史實詮說》. 《文史》 (中華書局). 2003年, 第六十三輯 (第2期). 
  6. 荀子·儒效》. 「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屬天下,惡天下之倍周也。履天子之籍,聽天下之斷。」 
  7. 《周公執政稱王》. 《文史》. 
  8. 陳秉新、李立芳. 《出土夷族史料輯考》 第1版. 安徽大學出版社. : 第123頁. 
  9. 歷史典故:睡覺與夢見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