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小麦(英語: wheat ),是小麦系植物的统称,是单子叶植物,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白酒(如伏特加),或生质燃料。

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1],几乎全作食用,仅约有六分之一作为饲料使用。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小麦的地区,中国是世界最早种植小麦的国家之一[2]

目录

原始作物

小麦是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对其野生祖先进行驯化的产物,栽培历史已有1万年以上。中亚的广大地区,曾在史前原始社会居民点上发掘出许多残留的实物,其中包括野生和栽培的小麦小穗、籽粒,炭化麦粒、麦穗麦粒在硬泥上的印痕。

早在公元前7000-前6000年,在土耳其伊朗巴勒斯坦伊拉克叙利亚以色列就已广泛栽培小麦;公元前6000年在巴基斯坦,公元前6000-前5000年在欧洲希腊西班牙,公元前5000-前4000年在苏联的外高加索和土库曼,公元前4000年在非洲埃及,公元前3000±159年在中国(详情见下),公元前3000年在印度,都已先后种植小麦。

中国的小麦是由黄河中游逐渐扩展到长江以南各地,并传入朝鲜日本。公元15世纪至17世纪间,欧洲殖民者将小麦传播至南、北美洲;18世纪,小麦传播到大洋洲[3]

伊朗西南部、伊拉克西北部和土耳其东南部地区,是栽培一粒小麦和提莫菲维小麦最早被驯化之地。以色列西北部、叙利亚西南部和黎巴嫩东南部是野生二粒小麦的分布中心和栽培二粒小麦的起源地。普通小麦的出现晚于一粒小麦和二粒小麦,一般认为约在8000年前,起源于里海的西南部。

据考证,历史上某一时期,当伊朗西部某地栽培二粒小麦被带到粗山羊草分布地区后,发生了自然杂交,其杂种经染色体自然加倍后产生了普通小麦。其演化的过程,按传统的观点是:具AA染色体组的野生一粒小麦与具BB染色体组的拟斯卑尔脱山羊草自然杂交,产生了野生二粒小麦(染色体组AABB);野生二粒小麦驯化为栽培二粒小麦,再与具DD染色体组的粗山羊草自然杂交,才产生了普通小麦(染色体组AABBDD)。

中国小麦历史

黄河流域两岸的三门峡洛阳卢氏以及西安宝鸡等地大量存在植物学特征与普通小麦栽培种亲缘最接近的小麦草,这种小麦草很可能早已为我国先民采集和栽培。在中国继云南小麦亚种发现之后,在西藏高原又发现有麦穗自行断节的普通小麦原始类型(称西藏半野生小麦);在伊犁河谷有大片的粗山羊草(中国通称节节麦)原生群落,而黄河中游麦田早就有混生节节麦,这些事实对研究中国小麦的起源、演化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1985年和1986年先后两次于东灰山新时期时代遗址中,发现距今5000±159年的碳化小麦和大麦粒;1955年在安徽省亳县钓鱼台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发现有炭化小麦种子。以上从植物学和考古学上给麦为中国起源论提供了证据[4]

皂角树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发现有栽培小麦,且占粮食作物的第四位。说明在夏代,麦子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有“告麦”、“食麦”记载。《诗经·周颂·清庙思文》:“贻我来牟”,亦作“麳麰”。三国魏张揖(3世纪)《广雅》有:“大麦,麰也;泪科,麳也”的记载。以后的古代文献中,将小麦简称为麦,其他麦类则于“麦”前冠以“大”、“穬”等字,以与小麦相区别。根据《诗经》中提及的“麦”所代表的地区,说明公元前6世纪,黄河中下游已普遍栽培小麦。据以后史书记载,长江以南地区约在公元1世纪,西南部地区约在公元9世纪都已经种植小麦。到明代《天工开物》(1637年)记载,小麦已经遍及全国,在粮食生产上占有重要地位。2016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镐京遗址持续进行考古发掘,在一个西周中期用于填埋垃圾的灰坑里,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批碳化的小麦颗粒,虽然距今有2800多年,但小麦颗粒形状依旧保存完好。说明至少在西周中期,小麦已经在国都镐京周围开始规模化种植,这个发现对“我国北方小麦开始广泛种植是在汉代”的传统观点提出挑战。

扩展阅读

本草纲目—小麦

「校正」《拾遗》麦、苗并归为一。

「释名」来。

时珍曰∶来亦作KT 。许氏《说文》云∶天降瑞麦,一来二 ,象芒刺之形,天所来也。

如足行来,故麦字从来从 。 音绥,足行也。《》云∶“贻我来牟”是矣。又云∶ 来象其实, 象其根。《梵书》名麦曰迦师错。

「集解」颂曰∶大、小麦秋种冬长,春秀夏实,具四时中和之气,故为五谷之贵。地暖 处亦可春种,至夏便收。然比秋种者,四气不足,故有毒。

时珍曰∶北人种麦漫撒,南人种麦撮撒。北麦皮薄面多,南麦反此。或云∶收麦以蚕沙 和之,辟蠹。或云∶立秋前以苍耳锉碎同晒收,亦不蛀。秋后则虫已生矣。盖麦性恶湿,故 久雨水潦,即多不熟也。

小麦

「气味」甘,微寒,无毒。入少阴、太阳之经。

甄权曰∶平,有小毒。

恭曰∶小麦作汤,不许皮坼。坼则性温,不能消热止烦也。

藏器曰∶小麦秋种夏熟,受四时气足,兼有寒热温凉。故麦凉、曲温、麸冷、面热,宜 其然也。河渭之西,白麦面亦凉,以其春种,阙二气也。

时珍曰∶新麦性热,陈麦平和。

甘、咸,寒,无毒。

「主治」除客热,止烦渴咽燥,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令女人易孕(《别录》)。养心气,心病宜食之(思邈)。煎汤饮,治暴淋(宗 )。熬末服,杀肠中蛔虫(《药性》)。陈者煎汤饮,止虚汗。烧存性,油调,涂诸疮汤火伤灼(时珍)。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骨蒸虚热,妇人劳热(时珍)。

「发明」时珍曰∶按∶《素问》云∶麦属火,心之谷也。郑玄云∶麦有孚甲,属木。许 慎云∶麦属金,金王而生,火王而死。三说各异。而《别录》云∶麦养肝气,与郑说合。孙 思邈云∶麦养心气,与《素问》合。夷考其功,除烦、止渴、收汗、利溲、止血,皆心之病 也,当以《素问》为准。盖许以时,郑以形,而《素问》以功性,故立论不同尔。

震亨曰∶饥年用小麦代谷,须晒燥,以少水润,舂去皮,煮为饭食,可免面热之患。

「附方」旧二,新五。消渴心烦∶用小麦作饭及粥食。(《心镜》)老人五淋,身热腹满∶小麦一升,通草二两,水三升,煮一升,饮之即愈。(《奉亲书》)项下瘿气∶用小麦一升,醋一升,渍之,晒干为末。以海藻洗,研末三两,和匀。每以 酒服方寸匕,日三。(《短剧》)。

眉炼头疮∶用小麦烧存性,为末。油调敷。(《儒门事亲》)。

白癜风癣∶用小麦摊石上,烧铁物压出油,搽之甚效。(《医学正传》)。

汤火伤灼,未成疮者∶用小麦炒黑,研入腻粉,油调涂之。勿犯冷水,必致烂。(《袖珍方》)。

金疮肠出∶用小麦五升,水九升,煮取四升,绵滤取汁,待极冷。令病患卧席上,含汁 使肠自入。十日中,但略食羹物。慎勿惊动,即杀人。(《刘涓子鬼遗方》)。

浮麦(即水淘浮起者,焙用)[5]

形态特征

鉴别 颖果横切面:果皮与种皮愈合。果皮表皮细胞一列,壁较厚,平周壁尤甚;果皮中层细胞数列,壁较厚;横细胞一列,与果皮表皮及中层细胞垂直交错排列,有纹孔;有时在横细胞层下可见管细胞。种皮棕黄色,细胞颓废皱缩,内为珠心残余,细胞类方形,隐约可见层状纹理。内胚乳最外层为糊粉层,其余为富含淀粉粒的薄壁细胞。

果实粉末白色,有黄棕色果皮小片。主要特征:淀粉粒主为扁平的圆形、椭圆形或圆三角状,直径30~40μm,侧面观呈双透镜状、贝壳状,宽11~19μm,两端稍尖或钝圆,脐点裂缝状,复粒少数,由2~4或多分粒组成。横细胞成片,细长柱形,长38~232μm,直径6~21μm,壁含珠状增厚。果皮表皮细胞类长方形或长多角形,长64~216μm,直径16~42μm,壁念珠状增厚。果皮中层细胞细长条形或不规则形,壁念珠状增厚。非腺毛单细胞,长43~950μm,直径11~29μm,壁厚5~11μm。

秆直立,丛生,具6-7节,高60-100厘米,径5-7毫米。叶鞘松弛包茎,下部者长于上部者短于节间;叶舌膜质,长约1毫米;叶片长披针形。穗状花序直立,长5-10厘米(芒除外),宽1-1.5厘米;小穗含3-9小花,上部者不发育;颖卵圆形,长6-8毫米,主脉于背面上部具脊,于顶端延伸为长约1毫米的齿,侧脉的背脊及顶齿均不明显;外稃长圆状披针形,长8-10毫米,顶端具芒或无芒;内稃与外稃几等长。

生长环境

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耕层较深,有利于蓄水保肥,促进根系发育。土壤结构是指固体(有机体无机体)、液体、气体的组成比例,它与土壤水分、空气,温度、养分有着密切关系,如沙土、重粘土结构不良,难以形成高产。

冬型品种适期的日平均温度为16~18℃,半冬型为14~16℃,春性为12~14℃。温空的高低受地理纬度和海拔的影响,即纬度和海拔愈高,气温愈低,播种期可早些。

小麦长日照作物(每天8至12小时光照),如果日照条件不足。就不能通过光照阶段,不能抽穗结实。小麦光照阶段在春化阶段之后。

分布范围

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

华东地区:山东江苏安徽北部中部 ;

华中地区:江西湖北

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

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

北方地区:内蒙古新疆[6]

繁殖方法

栽培历史

大约1万年前,农业的发明为近东地区文明的出现打下了基础。但是一直以来,考古学家对农业是如何出现的意见不一。一些人认为它出现在地中海附近的一个单一地点,然后从那里向外扩散;也有人相信它有多重的独立起源。多亏来自伊朗一个早期农业地点的考古发现,使得后一观点获得了新的证据支持。

无论农业出现了1次还是100次,科学家认为,它首次出现在肥沃月湾(从地中海延伸到伊朗的广阔地区)。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大多数研究都主要关注肥沃月湾的西部延展区——包括以色列巴勒斯坦叙利亚约旦土耳其等国家。

在那些地区进行的发掘工作表明,早在1.3万年前,当地的采集狩猎人就开始收集和种植野生的小麦、大麦扁豆等谷类和豆类植物的种子。这种耕种文化出现数千年后,这些野生植物基因突变成新的人工种植物种,这样一来更便于管理和收获,也使得农耕更多产和有效。

札格洛斯山脉肥沃月湾西部的地理距离,也暗示作物栽培文明的独立起源。发现于Chogha Golan地区的具有9800年历史的种植小麦也有可能是从更远的西方引进过来的。

小麦原产地在西亚的新月沃地。中国最早发现小麦遗址是在河姆渡流域附近。新疆的孔雀河流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楼兰;在楼兰的小河墓地也发现了四千年前的炭化小麦。四千年前的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下游一带的沙漠绿洲中,有着较充沛的水资源和高达40%的植被覆盖率。

小麦是中国最重要的口粮之一,小麦产业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国内资源环境、粮食供求格局和国际贸易形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种植技术

耕作与整地

耕作整地可使耕层松软,土碎地平,干湿适宜,促进小麦苗全苗壮,保证地下部与地上部协调生长,所以是创造高产土壤条件的重要环节。具体方法,因水田、旱地以及不同前作而不同。

1.稻麦复种的麦田整地由于稻田长期浸水,土壤板结,通透性较差,所以要通过水旱轮作,干湿交替,促进土壤熟化。整地特点是,前作收获较早时,应抓住宜耕期尽早翻耕,以利用初秋的高温晴朗天气,充分炕土晒垡播种前再行浅耕细耙,达到深软细乎,上虚下实;前作为晚稻或杂交稻制种田,由于收播间距很短,应在水稻散籽时即开沟排水,力争薄片晒垡,短期炕田;在不贻误小麦适时播种的前提下,也可浅旋整地,为小麦创造良好的苗床和生长基地。

2.旱地小麦的整地要立足于逐年加深耕层,结合增施有机肥料,提高保蓄水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复种形式进行整地。即前作收获较早者,如春玉米高粱、烟草等,收获应首先浅耕灭茬,然后深翻炕土,使残茬腐烂并接纳秋雨,雨后浅耙,减少蒸发;另一类如甘薯,棉花等,收获时间紧迫,如果用常规之法,势必贻误播期,这是西南区小麦低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一方面推行在前作后期行间松土保墒,种麦时再耕细整平;另一方面提倡挖薯,平地、施肥、播种等连续作业,保证小麦适时播种。

少耕、免耕与半旱式栽培

1.少耕与免耕所谓少耕、免耕,是与传统的整地而言,减少整地次数,降低整地强度,而对于田湿土粘,耕作困难,又易破坏土壤结构的麦田,免去不必要的甚至有害的耕作,所以这是对小麦整地技术的一个发展和完善。据对稻茬麦免耕研,其增产机理可以归纳如下。

(1)保持良好士壤结构与水分免耕未打乱土层,保持了水稻土原有孔隙,避免湿耕造成的粘闭现象。免耕与翻耕相比,耕层土壤容重分别为1.15~1.20及1.34~1.40,水、气比较协调。

(2)利于提高播种质量在保证适时播种的前提下,由于田面平整,利于挖窝或开沟点播,贯彻种植规范,避免了粗耕烂种所造成的深籽、丛籽、露籽,达到苗齐,苗匀、苗壮。

(3)根系发达,抗倒力强 土壤结构较好,有利于根系发展和吸水。据多点调查,免耕单株次生根数比翻耕平均多16.0%;灌浆期用32p示踪测定,标记后第8天,脉冲数高出63.01%。

(4)壮苗早发,增产显著 免耕田有较好的土壤生态环境。幼苗出时快,分蘖早,生长优势明显。在各个生育时期,免耕的叶面积指数均高,群体光合能力强,单位面积增产5~20%。

定位研究(4年)以来,对后作水稻未发生不利影响,但长期免耕后与土壤肥力、病虫害的关系如何,尚须继续进行探索。此外,免耕田杂草较多,后期也易脱肥,所以应有适当的配套措施。

2.半旱式栽培 小麦半旱式栽培是水田自然免耕的重要环节。它是在半旱式水稻收获后,利用原垄埂稍加修正后播种小麦。下湿、烂泥田厢宽170~200cm,一般为27~40cm,沟宽33~40cm,沟深27~33cm。用沟中稀泥覆盖稻茬和肥料后,晾晒1~2天后播种,并以干渣粪或细土盖种。小麦生育期间,沟内保持一定水位(前期距厢面12~15cm,后期18cm),以使垄面不干,既有利于小麦生长,又能保证水稻及时栽插,是冬水田利用改良的一条有效途径。

物种分类

小麦籽粒的皮色划分

按照小麦籽粒皮色的不同,可将小麦分为红皮小麦白皮小麦,简称为红麦和白麦。红皮小麦(也称为红粒小麦)籽粒的表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白皮小麦(也称为白粒小麦)籽粒的表皮为黄白色或乳白色。红白小麦混在一起的叫做混合小麦。

小麦籽粒的粒质划分

按照籽粒粒质的不同,小麦可以分为硬质小麦和软质小麦,简称为硬麦和软麦。硬麦的胚乳结构为紧密,呈半透明状,亦称为角质或玻璃质;软麦的胚乳结构疏松,呈石膏状,亦称为粉质。就小麦籽粒而言,当其角质占其中部横截面1/2以上时,称其为角质粒,为硬麦;而当其角质不足1/2时,称其为粉质粒,为软麦。对一批小麦而言,按中国标准,硬质小麦是指角质率不低于70%的小麦;软质小麦是指粉质率不低于70%的小麦。

按照播种季节分类

按照播种季节的不同,可将小麦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春小麦是指春季播种,当年夏或秋两季收割的小麦;冬、麦是指秋、冬两季播种,第二年夏季收割的小麦。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入药部分:秋季采收果穗,晾晒,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取成熟果实(小麦)、未成熟果实(浮小麦),晒干备用。

药材鉴别: 性状 颖果长圆形,两端略尖,长至6mm,直径1.5~2.5mm。表面浅黄棕色或黄色,稍皱缩,腹面中央有一纵行深沟,顶端具黄白色柔毛。质硬,断面白色,粉性。气弱,味淡。商品有时带有未脱净的颖片及稃,颖片革质,具锐脊,顶端尖突;外稃膜质,顶端有芒,内稃厚纸质,无芒。

化学成分:幼苗中含有Apigenin—di—C—acylglycosides,这种新甙之一是Sinapyl一8一D—galactosyl一6一C一arabinosylapigenin。此外,还含有Vicenin—1.isoscha—ftoside、and schaftoside或者是他们的半乳糖基异构体以及蜀黍苷[Dhurrin,2一β—D—glucopyranosyloxy-2一(4-hydroxyphenyl)一2S—acetonitrile]。叶和杆中含有CH3(CH2)7CHO及其异构体醛和醇类等挥发性物质。

种子含淀粉53~70%,蛋白质约11%,糖类2~7%,糊精2~10%,脂肪约1.6%,粗纤维约2%。脂肪油主要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甘油酯。尚含少量谷甾醇卵磷脂尿囊素精氨酸淀粉酶麦芽糖酶蛋白质酶及微量维生素乙等。麦胚植物凝集素

性味功能:中药味甘,性凉。小麦:养心安神,除烦。浮小麦:益气,除热,止汗。

主治:治心神不宁,失眠,妇女脏躁,烦躁不安,精神抑郁,悲伤欲哭。浮小麦:治自汗,盗汗,骨蒸劳热。

用量用法 中药30~60g,水煎服;外用小麦面适量,调敷烫火伤处。

宜忌 小麦面畏汉椒、萝菔。

未成熟小麦还可入药治盗汗等;小麦皮治疗脚气病。

营养价值

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维生素A等。因品种和环境条件不同,营养成分的差别较大。从蛋白质的含量看,生长在大陆性干旱气候区的麦粒质硬而透明,含蛋白质较高,达14~20%,面筋强而有弹性,适宜烤面包;生于潮湿条件下的麦粒含蛋白质8~10%,麦粒软,面筋差,可见地理气候对产物形成过程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面粉除供人类食用外,仅少量用来生产淀粉、酒精、面筋等,加工后副产品均为牲畜的优质饲料。进食全麦可以降低血液循环中的雌激素的含量,从而达到防治乳腺癌的目的;对于更年期妇女,食用未精制的小麦还能缓解更年期综合症。

食疗价值

麦麸和麦胚通常被加在谷物类早餐食品中或加入馅料、面粉糕饼里。将精制白面粉和麦胚或麦麸混合可以增加面粉的营养价值(用1/4杯麦胚代替1/4杯面粉)。在蔬菜和煎蛋卷上撒麦胚可以增加营养价值。麦胚也可以用来代替蛋糕和小甜饼里的坚果。

粗碎小麦是将粗麦压碎而成的小颗粒。烹饪前必须浸泡(1杯麦用2杯水),烹饪时间为30~40分钟。粗碎小麦可加入做面包用的生面团里,也可以当早餐食品或奶油甜点。

生麦片在食用前要先浸泡几个小时,再烹制大约1个小时,每一杯麦片要用2杯水。烹制好的麦片的营养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制的程度和小麦的烹制过程。生麦片的获取方式和滚制燕麦相同,将谷粒放在大滚筒里打磨。

宜食:心血不足、心悸不安、多呵欠、失眠多梦、喜悲伤欲哭以及脚气病、末梢神经炎、体虚、自汗、盗汗、多汗等症患者适宜食用。此外,妇人回乳也适宜食用。

忌食:患有糖尿病等病症者不适宜食用。

新麦性热,陈麦性平。小麦去皮与红豆煮粥食用可生津养胃,去水肿,它可以除热,止烦渴,咽喉干燥,利小便,补养肝气,止漏血唾血,可以使女子易于怀孕。补养心气,有心病的人适宜食用。将它煎熬成汤食用,可治淋病。磨成末服用,能杀蛔虫,将陈麦煎成汤饮用,还可以止虚汗。将它烧成灰,用油调和,可涂治各种疮及汤火灼伤。

浮麦:主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治大人、小孩结核病虚热,妇女劳热。

面:主治补虚,长时间食用,使人肌肉结实,养肠胃,增强气力。它可以养气,补不足,有助于五脏。将它和水调服,可以治疗中暑、马病肺热。将它敷在痈疮伤处,可以散血止痛。

麦麸:主治瘟疫和热疮、汤火疮溃烂、跌伤折伤的瘀血,用醋和麦麸炒后,贴于患处即可。将它醋蒸后用来熨手脚风湿痹痛,寒湿脚气,交替使用直到出汗,效果都很好。将它研成末服用,能止虚汗。凡人身体疼痛及疮肿溃烂流脓,或者小孩夏季出痘疮,溃烂不能睡卧,都可以用夹褥盛麦麸缝合来垫铺,因麦麸性凉并且柔软,这的确是个好方法。

麦粉:主治补中,益气脉,和五脏,调经络。炒一碗麦粉和汤服下,能止痢疾。将麦粉和醋熬成膏状,能消一切痛肿、火汤伤。

观赏价值

小麦可作为切花,在花束中做装饰,也可用于作插花的配材。

储存贮藏

储存原理

①后熟作用。一般半冬性小麦的后熟期为60—70天,冬性小麦的后熟期为80天,在后熟期,种子的呼吸作用很旺盛,不断的释放水和二氧化碳,引起种子表层湿润。为此,未完成后熟作用的小麦种子,储藏时稳定性很差,必须采取措施,加速其后熟阶段的完成。

干燥的空气、充足的氧气和日光暴晒,都有利于种子后熟。

②抗热性。没有完成后熟作用的种子具有较强的抗热性,含水量在16%以上的麦种,只要种子温度短时间内不超过50度,进行干燥处理,都不会降低种子的发芽率。小麦种子的热进仓就是依据此原理。

但是,已完成后熟作用的小麦种子,抗热性显著降低,若用高温处理,则会影响种子的发芽率,为此,对已完成生理后熟、含水量较高的三益小麦种子,宜用日晒的方法进行干燥,而不能用高温烘干的办法进行干燥,更不宜将种子热进仓处理。

③吸湿性。小麦种子吸湿性强,吸湿速率大,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尤其是空气湿度较大时,会使种子含水量增加。

储藏方法

①热入仓密保管。在盛夏晴朗、气温高的天气,将麦温晒到50oC左右,延续两小时以上,水分降到12.5%以下,于下午3点前后聚堆,趁热入仓,散堆压盖,整仓密闭,使粮温在40oC以上持续10天左右,日晒中未死的害虫全部死亡,根据情况,可以继续密闭,也可转为通风。

②低温冷冻。利用冬季低温时,进行翻仓、除杂、冷冻,将麦温降到0oC上下,而后趁冷密闭,对消灭麦堆中的越冬害虫,有较好的效果,但低温密闭的麦堆,要严防温暖气流的接触,以免麦堆表层结露。

③自然缺氧。小麦收获时正值高温,若干燥及时降水分至12.5%以下,可利用粮温较高,后熟期生理活动旺盛的特点进行薄膜密封,达到麦堆自然缺氧状态,从而抑制害虫的危害,对于隔年陈麦,可采用辅助降氧,或充二氧化碳或氮气等方法进行防治害虫的储藏。

④干燥密闭。只要合乎入库要求的小麦,就可散堆入仓,压盖密闭,以防吸湿及虫害滋生,这对抑制麦蛾繁殖尤为有效,在高温季节要注意防虫,秋凉后积极通风,揭盖降温散湿;春暖后加强压盖或密闭,以保持粮堆低温干燥无虫。总之,只有采取科学储藏和保管方法,才能保证小麦的正常生命特性。

品质标准

小麦籽粒质地的软、硬小麦籽粒质地的软、硬是评价小麦加工品质和食用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并与小麦育种和贸易价格等多方面密切相关。硬度是国内外小麦市场分类和定价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各国的育种家重要的育种目标之一。

确定硬度指数大于等于60为硬麦,小于等于45为软麦,介于其间的为混合麦。

引导优质小麦生产和定价。与小麦生产、出口大国美国标准相比,中国标准中硬度指数60对应于美国的“中硬麦”,属于美国硬麦分类的下限。

2017年,中国农科院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贾继增领衔的研究团队,在小麦D基因组测序研究中,揭示了转座子(TE)在小麦基因组中的重要功能,完成了染色体级别的D基因组精细图谱的绘制,并首次获得一个完整的整合图谱。相关研究论文11月20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植物》期刊上。

小麦是世界最重要农作物之一,基因组巨大而且复杂,和其他作物相比转座子含量特别高。这使得小麦基因组测序组装异常困难。粗山羊草是小麦D基因组供体种,对小麦品种改良非常重要。

市场价格

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发布《2016年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1、最低收购价格:小麦(三等)50kg/118元。

2、主产区: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6省。

3、执行时间:2016年5月21日至9月30日。

4、标准品:国标(GB1351-2008)三等小麦。

1)硬质白小麦的硬度指数≥60,软质白小麦的硬度指数≤45,其种皮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均≥90%。

2)硬质红小麦的硬度指数≥60,软质红小麦的硬度指数≤45,其种皮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均≥90%。

3)标准品的具体质量指标为:750g/L≤容重<770g/L;水分≤12.5%;杂质≤1%;不完善粒≤8%。

2017年10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2018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5元,比2017年下调3元。

2018年11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2019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2元,比2018年下调3元。

视频

小麦 相关视频

认识小麦
小麦生长记录
01小麦的一生
收小麦的航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