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一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Young Main讨论 | 贡献2018年11月16日 (五) 06:39的版本 (文本替换 - 替换“{{Wikisource author}}”为“”)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一行禅师(683年-727年),俗名张遂,法号敬贤,号大慧禅师,魏州昌乐(今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人,唐代僧人,也称为沙门一行、一行阿阇梨,唐人还呼为“一公”。他是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也是风水学家,真言宗将其列为传持八祖之一。

一行精通梵文,熟悉印度的宗教文献,同时了解印度在数学与天文学方面的成就,一行的研究充分利用了当时印度的三角学知识。[1]

生平

一行曾祖是唐太宗的大臣张公谨,在初唐是极显赫的世族。其祖父张大素官至门下省东台舍人,后被贬为怀州长史,家道中落。父亲名叫张懔,任武功县令。

二十一岁时因父母双亡,遇见天台宗玉泉弘景大师,兴起了出家的念头。遂在嵩山普寂大师门下剃度为僧,因为深入“一行三昧”,故法名一行。后于嵩山玉泉寺学习佛教经典和天文数学。

开元五年(717年),唐玄宗李隆基派专人将他接回长安,参与善无畏大师的译经,协助翻译《大日经》。

开元九年(721年),经张说推荐,唐玄宗命一行主持修编新历法《大衍历》。同年,他和梁令瓒一起,设计制造了黄道游仪浑仪复矩等天文测量仪器。他利用新制成的黄道游仪测量恒星赤道坐标,发现和汉代的测量结果有很大的变动。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在一千年后(1712年)提出自行运动的观点。

开元十一年(723年),一行主持大规模的全国性天文测量,测量了北到铁勒(今蒙古国乌兰巴托西南喀拉和林遗址附近),南到交州(今越南中部地区)共13个地点的日影和北极星高度。其中还测量了河南四个地点的距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大地测量,结果推翻了“日影千里差一寸”的传统说法。根据其测量结果可以计算出地球子午线的长度,开创了科学史上用观测方法确定子午线长度的先河。

《大衍历》定稿之年,一行病逝。

著作

著有《大日经疏》、《大衍历》。

风水术

清代阮元《畴人传》:“推步之法,至大衍备矣,后来造算者未能及也。然推本易象,终为傅合。昔木谓一行窜入于易以眩众,乃千古定论也。”

风水研究界里,广泛流传一故事:唐代时国力强盛,不少外国使节、僧人、学生等等纷纷来到中土,广求各种知识。其中,中土的风水术亦为外国人士所景仰之术。然而,风水术一向被唐室视之若秘,半点不许流出民间,更枉论可以给外国人去学习;否则,中土四周之国,一旦学懂风水术,国力渐盛,就必会对唐室做成威胁。故此,唐室特别命令对天文地理有高度学识的一行禅师,借其威名,写下不正确的风水文章,让外国人去学习,以收制夷之效。而一行禅师所篇的,就是俗语所说的《灭蛮经》[2]。这部《灭蛮经》的原文早已失传,故此亦很难追溯是否一行禅师所作。确实情况,现时仍为风水界其中一大议题。

机械工程

曾与梁令瓒于公元725年发明擒纵器的机械设计。

殊荣

参考文献

  1. 阿马蒂亚·森. 《惯于争鸣的印度人》.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2007年11月: 页135. ISBN 9787542626172 (中文(简体)‎). 
  2. 曾文辿的《青囊序》:“盖因一行扰外国,遂把五行颠倒编,以讹传讹竟不明,所以祸福为胡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