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薛鳳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薛鳳祚 (1599年-1680年),中國天文學家數學家。 字儀甫,號寄齋山東益都(今淄博市臨淄區金嶺鎮)人。[1]薛鳳祚其人及其在科學傳播和天文歷算方面的貢獻引起很多科學家和歷史學家的興趣。

簡介

生於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卒於清康熙十九年(1680),出身書香門第,少承家學,後學習中國傳統的天文歷算方法。

1652年-1653年至南京,向波蘭傳教士穆尼閣學習西方新法,並協同穆尼閣翻譯了西方天文歷算等方面的著述。

薛鳳祚少攻儒學,中秀才。明熹宗天啟年間,他遠遊保定府定興縣,從鹿繼善和孫奇逢學「陸王」之學。後跟魏文魁學習中國曆算,接著跟著義大利傳教士羅雅各(天啟二年來華,曾與修《崇禎曆書》)學習;復去南京投師泰西天文學名士波蘭人穆尼閣(為第一個在中國傳播哥白尼《天體運行論》者)和德國湯若望。他集眾師之長,盡得西方歷學之精要,終於成為學貫中西,以歷算知名海內的天文學家。

薛鳳祚「天性孝友,復遵先訓」,三個弟弟早逝後,他毅然承擔起撫養遺孤的責任,當時可稱「家法井然,睦鄉敦族」。康熙四十六年 (1707年) 七月十二日,因薛鳳祚之孫薛應豫「敬獻先世藏書,以副購徵雅意事」,提督山東通省學政翰林院趙申季奏請崇祀薛鳳祚入鄉賢祠。

成長經歷

薛鳳祚,今臨淄區金嶺鎮人,薛鳳祚天資聰慧,少承家學,從父輩中接受儒家教育,熟讀五經四書,並中秀才補廩生。受父輩影響,年輕的薛鳳祚對讀經入仕不感興趣,於天啟年間,受業於理學大師鹿繼善和孫奇逢,學陸九淵王陽明之學。孫、鹿與東林黨人關係密切,曾受閹黨迫害,他們都有正義感和民族氣節,後來曾參與反滿鬥爭。這一切對薛鳳祚的為人處世都產生了很大影晌。但陸、王之學空談心性,無致用之實,於是薛鳳祚便棄而探求致世實用之學,開始致力於自然科學研究。

薛鳳祚先是跟從直隸滿城人魏文魁學習中國傳統歷算,而後他又受業於意大利來華傳教士、天文學家羅雅各,開始了對西學的學習、研究。他虛心學習、博聞強記,學習了多種西方語言文字,吸取了西方各種自然科學如識。他獲眾師之長,得中西數學、天文之精要,而成為當時學貫中西、以歷算知名海內的天文學家。薛鳳祚在與穆尼閣的多年文往中,向他學到了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即地心說,太陽運行說),併合作進行了介紹西方科學的翻譯工作,對西方科學在中國的傳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後來薛鳳祚被清政府任命為欽天監正,可是不久他又辭職回到金嶺老家,隱居著述。死後葬於今金嶺鎮西北七里許,鐵山附近,其尚在。

學術成就

薛鳳祚學識淵博,涉獵廣泛,天文、數學、地理、水利、兵法、醫藥、樂律無不通曉。康熙十五年(1676),河道總督王光裕曾慕名聘請薛鳳祚佐治黃河、大運河,薛鳳祚考察河漕利弊,撰成《兩河清匯》八卷,提出了獨到的治河見解。這部著作後來被收入《四庫全書》。康熙三年(1664),薛鳳祚將當時各家歷算方法、實用科學方面的知識及其本人的天文著作匯集為《天學會通》刊行於世,這部著作內容豐富,集中反映了薛鳳祚的學術成就。

主要著述

薛鳳祚著述甚多,除漢譯穆尼閣所著《天步真源》、《天學會通》之外,數學方面有《比例對數表》、《三角算法》、《比例四線新表》;天文曆法方面有,《太陰太陽諸行法》、《交食法原》、《交食表》、《歷年甲子》、《求歲時》、《西域回回術》、《今西法選要》、《今法表》、《日食諸法異同》、《求黃赤道度及率總數》、《曆法立成》、《新法密率》、《日月食原理》、《五星交食表》。另有數理類《歷算會通》、《比例對數表》、《三角算法》、《比例四線新表》等;另有-《甲遁真授秘輯》、《乾象類占》、《聖學心傳》、《車馬圖考》、《兩河清匯》等多種。其著述涵蓋了天文、地理、數理化、醫藥、水利等學科。後來薛鳳祚將其一生研著成果,匯集為《天學會通》八十卷刊行於世。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編成《歷學會通》一書。康熙十九年卒。《歷學會通》有正集十二卷,考驗二十八卷,致用十六卷。

薛鳳祚的著作有四部收錄於《四庫全書》,另有個別著作收入在《清朝文獻通考》中。664年,薛鳳祚將其一生研究成果匯集為《天學會通》80卷,刊行於世。《清史稿·藝文志》將該書分著為正集、考驗、致用三大部分。

人物影響

薛鳳祚是一位勤奮好學、嚴謹務實、有重大成就的自然科學家,他綜合、整理、介紹了中、西、阿拉伯的天文學,例如他的《太陰太陽諸行法原》和《求歲時》兩書,對太陽、地球、月亮的運行規律,黃道、赤道的夾角,都經過了實地觀測和精密計算,他求出的地球繞太陽一周常要的時間,較現在公認的時間僅差13分37秒;對"恆星"太陽也測出其自轉速度;對回曆的木、火、土三星的運行規律,也有深入地研究和精闢的見解。另外數學方面的《比例對數表》12卷,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對數"專著。此書首次介紹了對數的求法、原理,編制了一至二萬的常用對數表,並計算到小數第六位。著名科學史家李約瑟稱其書是"中國最早的對數表及其討論。"

傑出貢獻

薛鳳祚將其一生研究成果匯集為《天學會通》80卷,刊行於世。他著述甚多,一生以天文歷算聞名於世,主張學以致用,集眾師之長,學貫中西,著述浩繁,是中國歷史上向西方學習的先驅者之一,受到當時學者的高度評價,與天文歷算學大師王錫闡被並稱為"南王北薛",《清史稿·疇人傳》將其列為疇人之功首,為中國科技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2]

相關評價

《清史稿·疇人傳》把他列於首位,稱他"不愧為一代疇人之功首"。

清代著名歷算家梅文鼎說:"近代知中西曆法而有特解者,南則王寅旭(錫闡)、楊子宣,北則薛儀甫,特當為之表率"。《三角算法》所載知識在當時都較為新穎,首先引進了歐洲的數學尖端-對數。對數比較及時地傳入了中國。他對"木、火、土"三星的運行規律,也都有深入地研究和精闢的見解-他是一位為中國科技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的科學家。薛鳳祚是中國歷史上率先向西方科學學習的先驅者,為中國自然科學的發展具有開創之功,並對後世有很大的影晌,誠為臨淄、淄博、齊魯之光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