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鳴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武鳴區(壯語:Gih Vujmingz)是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的一個市轄區,意為「以武而鳴於天下」,位於南寧市北部,西和西南與隆安縣、平果縣交界,北接馬山縣, 南鄰南寧市區。面積3378平方千米,2012年總人口69.15萬。
目錄
主要歷程
北宋時為武緣縣,屬邕州。
清代為思恩府治。1912年設武鳴府,1913年置武鳴縣。
1949年置武鳴專區,專員公署駐武鳴,管轄平治、果德、鎮結、那馬、隆山、都安、隆安、遷江、上林等10縣。
1950年武鳴專區被撤銷,武鳴等4縣劃歸南寧專區,1958年,武鳴縣與隆安縣合併為武隆縣,次年拆分。後又被劃入南寧市。
2015年2月16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武鳴縣設立南寧市武鳴區。
2016年5月27日,武鳴區正式掛牌成立[1]。
行政區劃
武鳴區轄13個鎮:
城廂鎮、太平鎮、雙橋鎮、寧武鎮、鑼圩鎮、仙湖鎮、府城鎮、陸斡鎮、兩江鎮、羅波鎮、靈馬鎮、甘圩鎮、馬頭鎮、百合農場、南寧華僑投資區和東風農場。
語言文化
該縣所操語言主要為壯語,約60萬人講壯語;約4萬人講新民話(客家話的一種)和橫塘話(平話的一種)等漢語方言(主要分布於靈馬鎮、陸斡鎮、府城鎮),其餘講各種縣境外來的方言。
老壯文是1953年前蘇聯語言專家應邀來到武鳴雙橋以當地壯話為基礎,以拉丁字母為載體創造的文字。新壯文為改革開放後完全以拉丁字母創造了另一套文字系統,沿用至今。
另外,武鳴縣城和府城鎮只有不到1000人能說地道的「軍話」,當地亦稱「街上話」。它應該是明代駐軍屯田制度(類似於當代的「生產建設兵團」)的軍戶的後代的語言。
壯話把這種方言叫 vah gun (詳情見陸天橋著 「廣西『軍話』及『軍人』考」[永久失效鏈接](載於《廣西民族研究》2009.3 138-144),即「軍話」,說這種話的人叫 bux gun,即「軍人」,「說漢語」叫 gangj gun,即「講軍」(不包括普通話、南寧白話等。註:壯話中 gun『軍』和 guen『官』是不一樣的,前者為短元音 [u],後者為長元音 [u:])。
這種語言與桂林話和柳州話以及各地的「桂柳話」不一樣,它有5個調並保留了很多古入聲韻尾,如 ngo tik ni liang gjok「我踢你兩腳」,桂柳話一般是 ngo ti ni liang tsjo (或gjo)。現在軍話已變成一種瀕危方言/語言。
外來移民基本上說桂柳話,但它也有自己的一些特點。普通話是很多幼兒和青少年的社交和家庭用語,在很多公共場所也很流行。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武鳴區位於南寧市北部,地跨北緯 22° 59′ 58″~ 23° 33′ 16″、 東經 107° 49′ 26″~ 108° 37′ 22″之間,,與上林縣、賓陽縣、邕寧縣毗連,西和西南與隆安縣、平果縣交界,北接馬山縣,南鄰南寧市區。境內東西最大橫距111公里,南北最大縱距97公里。武鳴區總面積3378平方公里,占廣西總面積1.4%。
地形地貌
武鳴區地層出露以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和第三系分布較廣,下奧陶統、白堊系次之。總厚度15158~17961米。東部大明山連綿高聳,峰巒重疊,山勢雄偉,並延伸向東北、東南,朝着武鳴河谷呈扇狀分布,構成環繞北、東、南三面的馬蹄形高丘陵、山地。西北部高土坡連綿,西南部為石灰岩群峰,中部是丘陵、崗地、平原相間交錯,呈小盆地。武鳴區山地227平方公里,占總面積6.7%,平地702平方公里,占20.9%,丘陵2139平方公里占63.5%,其他298平方公里,占8.9%。
水文特徵
武鳴區內大小河流138條,東南部的馬定河、西雲江、延河等直接流經邕寧縣或南寧市城北、永新區直注入邕江,其他水系主要河流有:武鳴河幹流,自城區流經寧武注入右江,境內長133千米,流入武鳴河幹流而且流域面積5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主要有:城區西面的西江河及其上游小支流的仙湖河、府城河、元霄河、兩江河、城區東部的香山河及其上游小支流的馬頭河、小陸河、苞橋河等20條。武鳴河幹流從南往北的支流呈扇形連接。境內武鳴河流域面積3102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徑流量29.40立方米每秒,年均徑流總量25.68億立方米,平均徑流量79.60立方米每秒,最大徑流量2840立方米每秒,最小徑流量7立方米每秒。
氣候特徵
武鳴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光熱充足,雨量充沛,夏季炎熱多雨,春秋季易旱,冬季溫暖少雨,偶有霜雪。年平均氣溫21.7℃,最熱的七月份,平均氣溫為28.6℃,極端最高氣溫40.7℃;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氣溫12.8℃;極端最低氣溫-0.8℃。自區西南向東北,常年溫度遞減1-2℃。大明山上和山腳溫差達7-10℃。境內年降雨量1100~1700毫米,呈東北向西南遞減,南北差300-500毫米,東北部多有暴雨。但也有寒、旱、澇、風、雹、冰、霜等災害天氣。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武鳴區土地總面積3388.99平方千米,其中丘陵占63.50%。2014年年末耕地面積11.69萬公頃,其中水田面積3.28萬公頃,旱地8.42萬公頃;林地面積11.2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47.22%[2]。
水資源
武鳴區水資源有地表水、地下水,年均總蘊藏量31.40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主要是138條大小河流,多年徑流深度平均約600毫米,年均蘊藏量27.27億立方米;地下水年均蘊藏量4.13億立方米。每年可利用水量17.73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5.44億立方米,地下水2.29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蘊藏量3.55萬千瓦、可開發利用2.30萬千瓦,已開發7000千瓦。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貧乏的缺水區域主要有白合華僑農場,靈馬鎮的三民、三合、高樓,雙橋鎮伏林,鑼圩鎮板新,甘圩鎮賴坡,城東鎮平等、串錢,太平鎮新聯,羅波鎮天馬等旱片面積約4800公頃。縣城供水的水資源是地下水錶露的靈水,最枯流量4立方米每秒。
礦產資源
武鳴區勘探發現的主要礦種有銅、錳、鎢、金、鐵、煤、鉛、鋅、銻、鎳、鈷、鋁等20餘種。其中:銅礦,分布於兩江鎮的大明山,已探明10條礦帶,總蘊藏量2600萬噸,占廣西總蘊藏量30%,品位0.97%~13%;鎢礦,分布在兩江鎮的七鳳、石高、大明、河裡4個礦段,C級儲量5332萬噸;錳礦,分布於雙橋、太平、甘圩、兩江,蘊藏量119.80萬噸,多為表土淺層儲藏;金礦,民國年間馬頭至天馬一帶、靈馬境內有民間零星開採。
生物資源
植物
武鳴區境光熱充足,夏長冬短,雨量充沛,夏濕冬干,適合植物生長,草木經冬而不枯,植物種類繁多。
森林植物初步調查有100科、1700種和變種,在天然森林植被中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植物有杪欏、福建柏、白豆杉、金綜李、梘木、格木、紫荊木、小葉紅豆、鵝掌楸、蘇木、香木蓮、海南粗榧、長苞鐵杉、大明山松、穗花杉、紫莖等。分布最廣的用材類是馬尾松、濕地松、杉木、桉樹、竹。
2014年果樹樹種主要有香蕉、龍眼、荔枝、芒果、李、桃、扁桃、板栗、柑、橙、陽桃、番桃等,水果總面積3.02萬公頃,其中香蕉、龍眼屬大宗水果,種植面積分別為1.61萬公頃、5956公頃,分別占水果總面積53.31%、19.72%。林果樹種有橄欖、烏欖等,林用中藥有砂仁、何首烏、七莪、柴胡、生地、杜仲、茯苓、天冬等等。
動物
武鳴區野生動物有42科65屬83種:
哺乳動物如蘇門羚、野豬、猴類、靈貓、金貓、狸類、野兔、獺類;
昆蟲類如蜂、蝶、蜻蜓、螳螂、蜈蚣等;水生動物如魚類、黃鱔、泥鰍、團頭魴、蝦、蚌、螺等,還引進羅非魚、露斯塔野鯪、羅氏召蝦等。
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主要有:猴面鷹、熊猴、葉猴、金絲猴、短尾猴、獼猴、眼鏡蛇、金(銀)環蛇、蟒、水獺、旱獺、大靈貓、小靈貓、金貓、河鹿、鬣羚、白鷳、原雞、蛤蚧、果子狸、穿山甲、貓頭鷹、斑冠犀鳥、山瑞、夜鶯、家燕、長尾雉等品種。
人口民族
2015年末,武鳴區戶籍總人口70.01萬,其中農業人口49.37萬。壯族人口60.21萬,占總人口86%。人口自然增長率11.70‰。
武鳴區有32個民族,以壯族為主,漢族其次,瑤族居三。壯族人口分布13個鎮,漢族主要分布在靈馬、府城、城廂、陸斡、兩江、仙湖等鎮及華僑農場、東風農場,瑤族主要分布在城廂、靈馬、兩江等鎮。2014年武鳴縣壯族人口約60.27萬人,占總人口86%。
生產總值
2015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294.95億元,增長8.50%,總量居南寧市六縣首位。三次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為24.5∶49.6∶25.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2.80%、32%、55.20%,第三產業貢獻率比上年提高10.40個百分點。全城區財政收入22.74億元,增長16.90%。其中本級財政收入13.34億元,增長8.60%;稅收收入10.65億元,首次突破10億元,占財政收入近80%;非稅收入2.69億元,占財政收入20.20%,比上年下降1.70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72元,增長7.90%;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1210元,增長10.40%。
民族特色
「三月三」歌圩
從1985年起,武鳴區連續舉辦了18屆「三月三」歌節。2003年後,武鳴區將「歌節」更名為「歌圩」。2008年,武鳴「三月三」歌圩入選了第二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0年,武鳴區被文化部確定為「中國壯鄉文化研究保護基地」。武鳴被認為是駱越古國的中心所在地之一,為了保護和傳承駱越文化。2010年《壯族五色糯米飯製作技藝》入選自治區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壯族師公舞》入選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
2011年,武鳴區將「三月三」歌圩活動的主題擴展為中國壯鄉·武鳴「三月三」歌圩暨駱越文化旅遊節。2014年1月14日壯族文明重要發祥地、壯族人口占86%的「中國壯鄉」廣西武鳴區獲得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頒發的「中國歌圩文化之鄉」稱號[3]。
風景名勝
武鳴區內旅遊資源豐富,舊有八景名區,清代期間,志載八景為:「鳴山疊翠」(大明山)、「伊嶺丹爐」(伊嶺仙山望仙岩)、「靈水澄清」(靈水)、「鳳山太極」(起鳳山)、「羅波龍窟」(羅波潭)、「黃道仙岩」(黃道山)、「獅子古蹟」(府城鎮獅子岩)、「玉印臨泉」(陸斡鎮覃李村玉印山)。隨着歷史的變遷、城市的建設發展,古八景均有所變異。
2014年,武鳴的旅遊資源主要有:伊嶺岩、大明山、靈水、羅波潭、起鳳山、黃道山、三園一河(明秀園、春霞園、秋霞園、西江河)、花花大世界、三十六弄等旅遊景區(點),其中伊嶺岩、大明山、花花大世界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4]。
靈水
位於武鳴區南面,又稱靈源、靈湖、靈犀水。靈水湖水面總面積2.93萬平方米,水深2-3米,水溫常年保持23℃左右,冬暖夏涼[5]。
大明山
位於武鳴區東北部,距城區50公里,以「雨後明空晴翠「而得名,山體屬弧形山脈,西北、東南走向,綿延長150公里,東西寬約25公里。山脊線平均海拔1200米,主峰龍頭山海拔1760米,為桂中南最高峰,氣勢雄偉。大明山以春嵐、夏瀑、秋雲、冬雪四時之景不同,著稱於世。
起鳳山
位於武鳴區城東鎮夏黃村香山河畔,距區城約7公里,因東西兩峰於江邊突起,形如雙鳳展翼騰空而得名。起鳳山是武鳴舊八景之一,景區環境幽靜,山奇水秀,地傑人靈。山上亭台樓閣、古寺廟宇之中,歷代文人墨客游山賦詩、題詞刻字舉目皆是,尤以山之東峰「太極洞「中清朝陽朔知區王元仁在廣西所書三個獨體大字之一的巨刻「鳳「字為代表,字高達四米,寬三米,素有「太極洞中藏大鳳「之美稱。
著名人物
陸榮廷:(1859年~1928年)字干卿,原名亞宋,壯族,廣西武鳴區寧武壘雄村人,中華民國舊桂系軍閥首領,當時控制廣東、廣西、湖南三省。
李璧:(?~1525年)字白夫,號琢齋,明代官員、學者,廣西武緣(今武鳴)人,壯族,學問淵博,弘治八年(1495)中舉,明正德中進士。曾任浙江蘭溪區、仁和區教諭。著有《劍門新志》、《名儒錄》、《皇明樂譜》、《劍閣集》等書。
劉定逌:號靈溪,廣西武緣(今武鳴)區人。相傳他自幼聰穎,有過目不忘的本領。清乾隆辛酉(1741年),劉定逌年方20歲就考上了拔貢,乾隆甲子(1744年)又中了解元,乾隆戊辰(1748年)中了進士。入翰林院進修了3年後,擔任翰林院編修。
林鳳祥:(1825年~1855年)廣西武緣(今武鳴)人,男,太平軍北伐名將。壯族。
李開芳:(1811年~1855年),壯族,廣西武緣(今武鳴區兩江龍英村大李屯)人,太平軍北伐名將。
李靜誠:(1867年~1944年)舊桂系骨幹。歷任南寧軍政府副秘書,龍州、梧州中關統稅局長,廣西都督府秘書,廣西陸軍第二師少將參謀長,廣西督軍署中將參謀長,廣東督軍署顧問,廣西財政廳長等職,分掌刑名、錢糧、文案和交際。1917~1919年,兩次出任廣西省長。
盧紹武:(1906年~1978年)又名劉紹武。壯族。廣西武鳴人。早年參加過北伐戰爭和南寧兵暴。1929年參加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紅7軍第19師第56團排長、連政治指導員,紅3軍團第5師第13團營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78年病逝。
陸兵:壯族,1944年10月生,武鳴區雙橋鎮八橋村人,1976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8年9月參加工作,1968年9月廣西師範學院歷史系歷史專業畢業,大學學歷,高級經濟師,原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現任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甘祥夢:(1929年01~1996年0201) 地方領導人。壯族。武鳴人。1949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市近郊第二區委土改工作隊副隊長,中共南寧市第一區委副書記,中共郊區委副書記、書記處書記,郊區區長,中共興寧區委書記處書記,市農業局局長,南寧市副市長,市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市人民政府特約顧問。是中共第六、七屆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委員,第六、七、八屆自治區人大代表。
張國環:男,壯族,1956年4月生,廣西武鳴人,197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7年12月參加工作,1998年12月中央黨校領導幹部本科班經濟管理專業畢業,中央黨校在職大學學歷,政工師。現任南寧市政協副主席、黨組副書記。
周氏兄弟~周氏山作、周氏大荒,世界知名美籍華人畫家。周氏兄弟(ZhouBrothers)名列全球在世藝術家銷售金額排行榜的前10位。
梁徐:(1917年)兒科血液病學家。博士研究生導師。廣西武鳴人。中國共產黨黨員。主持血紅蛋白病課題研究,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被評為全國少數民族地區先進科技工作者、全國高校先進科技工作者。在國內外發表論文70多篇。1992年被聘為美國紐約科學院會員。
覃宏才:1926年生,廣西武鳴人。壯族。別名博達榮衛,字琥鳴,號樂酉,齋名荷之。大學文化,高中高級教師。民盟宜州市委教育支部主委並先進盟員。中國(全球)覃氏名人之一,享有」世界傑出華人藝術家」等榮譽,博學研究員。
覃馥蘭:女,1940年3月生,廣西省武鳴人,壯族。副主任醫師。1964年畢業於廣西醫學院醫療系本科,在紡織廠從事醫療工作35年,主要研究紡織職業病的防治,任全國紡織系統結核病防治研究協作組廣西柳州市常務理事。
石軒萍:女,1943年生,壯族,廣西武鳴人,中共黨員,副研究員,中國兒童音樂學會會員、廣西兒童音樂學會會員、南寧市音樂家協會會員、南寧市電影、戲劇家協會會員。
韋增欣:(1962~)男,廣西武鳴人,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哲學博士,廣西大學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院長、教授,中國亞太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優化與管理。
卓君,東方衛視《中國達人秀》年度總冠軍,2011年受聘廣西南寧旅遊形象大使[6]。2013年廣西自治區最年輕政協委員。
名優特色
糕點類:鑼圩七心糍粑;馬頭糯米卷;仙湖糯米餅;鳳林糯節糕;雙橋芭蕉糕;里建黃金糕。
粉食類:五色糯米飯;紅薯粽;毛薯粽;府城榨粉;甘圩干撈粉;
小吃類:扯扯糖;雙橋酸嘢;新科芒果饃;米粉餃;木薯饃;油炸糯米圓;
視頻
武鳴區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歷史性的一刻!南寧市武鳴區正式掛牌成立!,搜狐網,2016-05-28
- ↑ 南寧市武鳴區自然資源局以黨建為引領 助推不動產登記工作再上新台階 ,搜狐網,2019-05-20
- ↑ 高清:武鳴"三月三"歌圩開幕 打造民族文化盛宴,鳳凰網,2014-04-02
- ↑ 武鳴區十大旅遊景點,博雅旅遊網
- ↑ 武鳴靈水發現光緒年景觀石刻! ,搜狐網,2019-09-02
- ↑ 中國達人秀冠軍卓君擔任南寧旅遊形象大使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20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