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陇川县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南部的一个县,西接缅甸。面积1931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17万人。县政府驻章凤镇。

目前下辖:章凤镇、城子镇、景罕镇和陇把镇;户撒乡、清平乡、勐约乡、王子树乡和护国乡;以及陇川农场[1]

目录

历史沿革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王朝于云南设郡县,陇川属益州郡不韦县[2]

东汉归永昌郡哀牢县。

唐南诏时属永昌节度,宋属大理金齿。

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麓川思氏部酋兴起,在勐卯(今瑞丽)统一了几个部落,随之兼并勐宛(陇川),建立麓川王朝政权。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在麓川统辖范围置麓川路、平缅路(置首府于今陇川坝北)。至顺元年(1330年)置麓川军民总管府,统管原麓川地。

元至元六年(1340年)思可法立为勐卯王,迁都“姐兰”,建立麓川王国,并开始向德宏及保山地区扩张。

至正十五年(1355年),在姐兰(今缅甸南坎附近)置麓川平缅宣慰使司。

明王朝为巩固其统治,派兵“三征麓川”,于正统九年(1444年),立陇川宣抚司(正四品),辖今陇川、瑞丽、遮放及缅属高丽等地区。

明朝庭废恭项(1447年),立原同知多歪孟为陇川宣抚使,沿袭28代,执政503年。

清袭明制。

1912年,设弹压委员,划入户撒、腊撒两司地。

1916年,改为行政委员,行署旱季住章凤,雨季住杉木笼。同年,户撒划归干崖,腊撒归勐卯。

1932年,改设陇川设治局,隶属云南第一殖边督办。

1950年5月,陇川解放。

1951年12月21日,成立陇川县各民族联合政府,隶属保山专区管辖。

1952年11月21日,政务院批准:撤销陇川设治区,设立陇川县。

1958年11月30日,瑞、陇两县合并,称瑞丽县。

1959年9月,瑞、陇分开,重置陇川县,隶属德宏州。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陇川,傣语称"勐宛",意为太阳照耀的地方,位于中国西南边陲。东邻潞西县,南连瑞丽市,北接梁河县盈江县,西与缅甸毗邻。国境线长50.899公里,地理坐标:北纬24°08′-24°39′,东经97°39′-98°17′。国土面积1931平方公里,县城章凤距省府昆明779公里,是中国西南边陲的最前端。

地地形貌

陇川县境地形由高黎贡山余脉纵贯,西南走向,东北高峻,西南低平。地貌特征为“三山两坝一河谷”,东北高峻,西南低平,最高海拔2618.8米,最低海拔780米。

气候特点

陇川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不明显,干湿季分明。每年5至10月是雨季,11月至来年4月是旱季。历年平均气温18.9℃,降雨量1595毫米,日照数2316小时。年均相对湿度79%。西南风,历年平均风速1.5米/秒,最大风速30米/秒。历年平均降雨量1595毫米,年均降雨日166天,终年无雪。

自然资源

植物种类

陇川县植物资源因地理条件的影响,境内植被呈垂直带谱状分布,天然植被有150余种类,人工植被20余种类。优质木材有:紫椿黄心楠黄檀(柞难能可桑)、木荷(红木)、楸木秃杉西南桦栎树黏枣杉木云南松楝木等。

动物种类

陇川县内峰峦迭翌和茫茫林海,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野生动物有4大类107种。其中:野生动物有:水鹿棕熊黑熊金钱豹云豹、苏门羚(山驴)、豺狼九节狸野猪、黄猴、长臂猴、旱坝羊、破脸狗(果子狸)、麂子刺猬(毫猪)、猞猁野兔、野猫、鼬、灰猴、水獭、松鼠竹鼠穿山甲等27种;野禽、留鸟类35种;候鸟类14种;两栖、水族类有31种。

水利资源

陇川县境内有大小河流98条,总长752.85公里,由北向南流入丽江大盈江后,汇入伊洛瓦江,地表水量为77亿立方米。

主要河流有:南宛河,增内流长65.7公里,径流面积1058.7平方公里,年产水10.5亿立方米;户撒河,境内流长34.4公里,径流面积257平方公里,年产水2.88亿立方米;龙江,境内流长51公里,径流面积615.3平方公里,过境水量58亿立方米。

人口民族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陇川县总人口170006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章风镇 40740、陇把镇 16030、景罕镇 18588 、城子镇 11192、户撒乡 21715、护国乡6259、清平乡13142、帮瓦乡7138、王子树乡13161、赛号乡8554、姐乌乡8900、勐约乡4587。

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26个民族分布。其中,景颇族傣族阿昌族傈粟族德昂族5个民族为陇川县世居民族。

民族文化

民族工艺

三宝一绝

户撒刀:因产于阿昌族聚集的户撒乡而得名。户撒刀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以其精湛的工艺著称,有“柔可绕指,削铁如泥”之誉。

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及装饰性工艺品等三大类120多种,不仅销往北京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甚至还远销缅甸、泰国印度等国。

1990年,户撒刀制作名师用自己独特的工艺锻造了象征民族腾飞的“九龙”指挥刀,被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的指挥刀。2006年户撒刀锻制技艺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 阿昌族银佩饰:主要有银插针、银耳环、银项链、银手镯、银戒指、银纽扣、银衣链、银腰链、银泡花、银花饰以及银饰“挂膀”等。各种银佩饰都是由阿昌族民间银匠手工制作而成。不仅是男女服装的佩饰物,而且往往还是财富和光明的象征。

户撒烟:又名竹杆烟,素以烟叶厚实,烟味醇香,烟丝细腻,柔软、色泽鲜艳、加工别致而闻名,有“户撒草烟赛重九”之说。户撒烟每年的种植面积约为1000多亩。

户撒过手米线:是阿昌族特有民族佳肴,相传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因其酸辣鲜香,软糯无渣,解暑清凉而独具一格。以前,过手米线是一道奢侈的大餐,即使是物质丰富的今天,吃过手米线也是一件盛事。

景颇族织锦

内涵丰富,种类繁多,形式内容及色彩别具一格,花纹图案独树一帜,是中国民族民间染织工艺百花苑中一朵瑰丽的“斑色”花,在景颇族人民中世代传承,是景颇族妇女朝夕接触的充满浓郁民族风格的民间手工艺品。凝聚了无数代景颇族妇女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是景颇族妇女手工文化的艺术精髓所在。

景颇族织锦可分为传统织锦和现代织锦两大类。传统织锦有长裙、短裙、妇女内裙、毯子、背腰、护孩围巾、祭祀毯、男女腰带、挎包、护腿、包头、马鞍坐垫等;现代织锦又增加了材质柔软、款式新颖的钱包、挎包、提包、披巾、拖鞋、男子领带等。

民族节日

目瑙纵歌节

是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数万人踩着同一个鼓点起舞,规模宏大,震撼力极强,是中国西部地区的民族狂欢节,有“天堂之舞”、“万人狂欢舞”的美称。“目瑙”是景颇语,“纵歌”是载瓦语的直译,意思是大家一起来跳舞。在德宏州景颇族聚居地,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就是目瑙纵歌节,村村寨寨都要举办目瑙纵歌。在景颇山寨,目瑙纵歌按其内容可分为祭祀木代贵的“木代”目瑙,出征的“达如”目瑙,重大迎宾或节庆的“克拉”目瑙,祝寿举行的“柱罢丽”目瑙,起义时的“共润”目瑙等10种之多。

尝新节

景颇族俗称“吃新谷”,原本是景颇族在秋收前谷物基本成熟后举行的一种原始宗教祭典。尝新时,各部落、村社的群众齐集官家;担任取尝新谷的老年妇女身着盛装;用来盛放稻谷的竹篮,四周要有稻米、豆类、高粱以及五颜六色的鲜花点缀。收来的稻谷上面用大而圆的青叶覆盖着,背到官家,先由老年妇女用锅炒,炒后由姑娘用手碓舂,并把舂好的米用姜拌好,再由巫师主持祭祀,感谢各种神祗赏赐的丰收。祭毕,巫师当场抛丢用青叶包好的小包新谷和菜,意让野精灵分享。通常在农历八九月间举行。

阿露窝罗节

阿昌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来源于祭祀天公“遮帕麻”和地母“遮咪麻”的一种古老宗教仪式,过去没有统一的固定日期。1983年4月9日经德宏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确定每年农历正月为梁河县阿昌族窝罗节,农历九月为陇川县阿昌族的会街节,节日时间两天。1993年5月德宏州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决定将阿昌族节日名称统一为阿露窝罗节,于每年公历3月20日举行,节日时间两天[4]

阔时节

傈僳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九八三年四月九日经德宏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决定为法定节日,每年春节期间(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九、初十)举行节日活动。

阔时节,即新年的意思,在傈僳语中,“阔”是“年”的意思,“时”是“新”的意思。阔时节的主要活动内容包括跳三弦、弹口弦、吹葫芦笙、对歌和跳对歌舞,“都达”(种游戏)、“跳嘎”(众性舞:歌唱一年来生产生活的全过程)、下火海、上刀山、过刀梯(陇川一带)、打弹弓等。

火把节

是德宏傈僳族的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二十五日。傈僳族过火把节别有一番情趣,节日这天,寨子里热热闹闹,人们喜笑颜开穿上节日盛装,全家团圆,杀猪宰羊,谈天说地,论古道今,美美地喝着水酒,唱歌跳舞,人人讲团结、家家户户互相祝福。

泼水节

傣族德昂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九九三年四月九日经德宏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决定为法定节日。在节日里,泼水的方式有一定的规范。给老人浇水时,只能用盛着清泉水的小竹水筒,且要插上花,让水顺着花束滴到老人伸出的手心上,不能泼到身上。男女青年之间相互泼水时, 也必须用竹筒,轻轻地从肩膀往下泼,不能泼在头上。未婚男女青年在给新婚夫妇泼水时,相互间都不准出现不礼貌的粗野行为。不然,轻则受到众人斥责,重则被剥夺参加泼水节的权利。

旅游景点

户宛温泉

位于陇川县清平乡西山脚的户宛寨头,距县城章凤41公里。这里,群山环绕,树木葱笼,翠竹摇曳,青山绿水,碧绿万顷,风景秀丽,引人向往。这里地质属沉积断陷混合花岗岩类型,清澈的泉水从孵石下喷涌而出,热气腾腾,水温达60℃,最热的泉源处可以将鸡蛋煮熟。泉水潺潺流入南宛河,再向南悄悄地流去,出水量约31.4升/秒,清澈见底,时时散发出喷鼻的硫磺味儿。温泉汇集成河,与大孵石下的清澈凉水合拢,沐浴时可自行调温。这里被称为孔雀歇脚的地方,温泉具有祛病除毒的多功能效果,是沐浴、疗养的好地方,可以与腾冲温泉相媲美[5]

皇阁寺

又称皇阁报恩寺,位于陇川县户撒乡政府北角的金凤山上,海拔1470米。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约公元1387年前后),它是由上下两奘组成。上奘称皇阁寺,下奘称报恩寺,历来俗称皇阁寺。皇阁寺和报恩寺是道教和佛教合一的寺庙,上奘皇阁寺塑着玉皇大帝及诸神像,故称皇阁寺,为道教;下奘报恩寺塑佛、法、僧三宝及其它佛象,故称报恩寺,为佛教寺。

章凤观音寺

位于陇川县章凤城内的一座汉传佛寺,始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寺内正殿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严重破坏。1982年修复,恢复了原貌,1987年扩建,建造了藏经楼,藏经楼里珍藏有一部国内稀有的《中华大藏经》,此经是1991年由台湾财团教育基金会赠送的。

章凤观音寺是陇川唯一的大乘佛教圣地,而且寺内还有着素食佳肴迎宾客,在这里可以品偿佛家的素肴名菜。

视频

陇川县相关视频

美丽的云南陇川
2019中国陇川第三十八届统肯目瑙纵歌节
生态陇川: 绿色家园

参考文献

  1. 陇川概况, 陇川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网
  2. 陇川宣抚司,名词解释大全,2019-12-27
  3. 【可爱的中国 云南篇】阿昌族:“户撒刀王”用40年锻出最锋利的刀, 云南网 ,2019-09-10
  4. 「非遗科普」中国非物质遗产之一《遮帕麻和遮咪麻》:创世神话濒临消亡的危险 ,搜狐网,2018-08-21
  5. 户宛温泉,陇川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