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足利义昭」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added Category:日本軍政人物 using HotCat
HLY對話 | 貢獻
 
(未顯示由 5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1 次修訂)
行 1: 行 1:
'''足利义昭''' (1537-15977年),室町幕府第十五代将军也是日本足利幕府末代將軍,第12代将军[[足利义晴]]的次男。幼年入兴福寺一乘院,法名「觉庆」。1565年[[松永久秀]]弑杀将军義昭之兄[[足利义辉]],他还俗更名为'''义秋''',又改'''义昭''',戒名「靈陽院」。先后请求朝仓、织田等有力大名讨伐松永和三好党,最终于1568年利用[[织田信长]] 的力量回归二条御所,继任幕府将军。
+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足利义昭''' </p>
 +
|-
 +
|<center><img src="https://kotobank.jp/image/dictionary/nipponica/media/81306024002271.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kotobank.jp/word/%E8%B6%B3%E5%88%A9%E7%BE%A9%E6%98%AD-14542 圖片來自kotobank]
 +
</small>
 +
|}
  
  其后因反感信长的专断 秘密联络毛 利、 朝仓、 武田 、上杉 等大名, 以及[[ 石山本愿寺]] 势力,组 『信长包围网』
+
'''足利義昭'''(あしかが よしあき,{{bd|1537年|12月5日|1597年|10月9日|catIdx=Ashikaga, Yoshiaki}})是[[日本]][[室町幕府|足利幕府]]末代[[征夷大將軍|將軍]]。他是前任將軍[[足利義輝]]之弟,年輕時曾遁入[[空門]],法號'''覺慶'''。足利義輝被叛臣弒殺後,被[[细川藤孝]]等擁立為將軍而還俗,改名'''義秋''' 後改名義昭。足 義昭曾經流落於[[近江國|南近江]]的[[六角義賢]] [[若狹國|若狹]]的[[ 武田 義統]]與[[越前國|越前]]的[[朝倉義景]] [[大名 (称谓)| 大名]]處苦苦哀求幫助他復興室町幕府 但都沒有成功,而且被蔑稱為「'''貧乏公方'''」。後來才在[[ 尾張國|尾張]]的[[織田信長]] 幫助之後而得於1568年上洛而正式 為室町幕府第十五代[[征夷大將軍]] <ref>[https://www.easyatm.com.tw/wiki/%E8%B6%B3%E5%88%A9%E7%BE%A9%E6%98%AD 足利義昭],easyatm</ref>
  
1673 长追放, 室町幕府 灭亡。1587年受 到[[ 丰臣秀吉]] 的保护 给赐领地一万石终老。<ref> {{cite web | url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400947 | title =如何评价 足利 义昭? | accessdate =2019-03-18}}</ref>
+
但是之後[[織田信長]]便擅自擴大權力並限制足利義昭的行動,足利義昭便與[[甲斐國|甲斐]]的[[武田信玄]]、[[安藝國|安藝]]的[[毛利元就]]、[[越後國|越後]]的[[上杉謙信]]、[[越前國|越前]]的[[朝倉義景]]、[[近江國|北近江]]的[[淺井長政]]、[[攝津國|攝津]][[大阪府|大坂]]的[[本願寺顯如]]等大名聯合反制[[織田信長]],形成針對[[織田信長]]的[[信長包圍網]];1573 叛臣[[織田 長]](信長1559年出仕 室町幕府 )率軍將足利義昭驅逐出[[京都市|京都]]並放逐 到[[ 河內國|河內]][[三好義繼]] 居城若江城 [[室町幕府|足利 幕府]]因反抗信長而毀滅。
  
  慶長2 旧8月28日(1597年10月9日)病 逝。
+
  足利義昭被信長趕出[[京都]]後,但他的將軍的官位並未真正解除,被流放的義昭前往投奔[[安藝市|安藝]]的[[毛利輝元]]。之後投靠[[豐臣秀吉|羽柴秀吉]];平民出身的[[丰臣秀吉|羽柴秀吉]]曾經要求成為足利義昭養子,以便取得武家身份建立[[幕府]]政權,但被足利義昭拒絕(此历史记载于《丰臣秀吉谱》,真实性尚未确认)。1588年義昭出家,辭去[[征夷大將軍]]一職,[[准三宮]]宣下,足利義昭於1597 年逝
  
== 影視==
+
== 生平 ==
1996年大河劇《秀吉》 ,[[ 玉置浩二]] 飾演 足利義昭。
+
=== 將軍之路 ===
 +
足利義昭是室町幕府的第12代將軍[[足利義晴]]的次子 其母親是[[近衛尚通]]的女兒[[ 慶壽院]]。他也是第13代將軍[[足利義輝]] 的同胞弟弟。 足利義昭 出生後,被外祖父近衛尚通收為[[猶子]];而兄長義輝早已被立為嗣子,根據當時[[足利氏|足利將軍家]]的慣例,未能獲得嗣子地位的將軍之子都要出家,因此被送入佛門,進入[[興福寺 (奈良市)|興福寺]]的[[一乘院]],法名'''覺慶'''
  
2011年NHK大河剧《江~公 战国~》 ,[[和 泉元弥]] 扮演足利义昭
+
覺慶法師在興福寺擔任[[權少僧都]]的高級官職,本來他一生應該是在擔任高級僧官中度過的。但在1565年([[永祿]]8年)發生了[[永祿之變]],第13代將軍[[足利義輝]]連同其母[[慶壽院]]一起,被[[松永久秀]]、[[三好三人眾]]弑殺;擔任[[鹿苑院]]院 主的 弟弟[[足利周暠|周暠]]也被久秀誘殺。由於害怕殺害覺慶會引發興福寺僧眾的敵對情緒 松永久秀沒有立刻殺害覺慶,而是將其暫時監禁在興福寺。但不久忠於足利義輝的[[一色藤長]]、[[和 田惟政]]、[[六角氏綱|仁木義政]]、[[三淵藤英]]、[[細川藤孝]] ,以及[[大覺寺 (京都市)|大覺寺]][[門跡]][[大覺寺義俊|義俊]](近衛尚通之子)等幫助覺慶逃出了監牢
  
2017《军师 兵卫》 ,[[ 吹越满]] 飾演足利 義昭。
+
在此期間的文書中,覺慶被稱作「將軍家的當主」、「矢島的武家御所」等。1566年4月21日被敘為[[從五位下]][[左馬頭]]的 位。經過[[奈良市|奈良]]、[[木津川市|木津川]]逃到[[伊賀國|伊賀]]後(伊賀國的守護是將軍的近臣[[六角氏綱|仁木義政]] 該國國人[[ 服部氏]] 後來追隨 義昭 ),通過[[近江國|南近江]]的[[六角義賢]]的許可後才暫時居住在了[[甲賀郡]]的[[和田城]](和田惟政的居城,位於伊賀和近江交界之處)
  
== 參考资料==
+
  覺慶試圖恢復衰弱不堪的足利將軍家的實權,永祿9年(1566年)2月17日,覺慶還俗,改名'''足利義秋'''。在[[和田惟政]](甲賀住人)和[[六角氏綱|仁木義政]](伊賀住人)的斡旋下,[[六角義賢]]、[[六角義治|義治]]父子同意讓足利義秋以[[野洲郡]]矢島村(今[[守山市]][[矢島町]])為住所。
{{Reflist}}
 
  
 +
居住在[[矢島御所]]的足利義秋,積極同[[管領 (幕府)|管領]][[畠山高政]]、[[關東管領]][[上杉謙信|上杉輝虎]]、[[能登國|能登]][[守護]][[畠山義綱]](居住在近江[[滋賀郡]])取得聯絡,希望得到支持。[[河內國]]的畠山高政積極支持義秋,其弟弟[[畠山秋高|秋高]]也表示支持。得知此事後,[[三好三人眾]]率3000騎襲擊了矢島御所;[[大草氏]]等[[奉公眾]](將軍親衛隊)浴血奮戰擊退了襲擊。但義秋發現自己視為心腹的南近江國主[[六角義治]]暗中與三好三人眾勾結,義秋只得在8月前往[[若狹國|若狹]]投靠[[武田義統]],。但當時[[武田氏#若狹武田氏|若狹武田氏]]正處於家督爭奪和重臣謀反的內亂中,無力支援義秋[[上洛]];武田義統僅派了弟弟[[武田信景]]前往幫助義秋。足利義秋只得前往[[越前國|越前]],哀求[[朝倉義景]](仁木義政的親族)出兵上洛。足利義秋上奏朝廷,將義景的母親封為[[從二位]]官位。但義景只有對足利將軍家的連枝[[鞍谷公方]][[足利嗣知]]([[足利義嗣]]的子孫)扶上將軍之位有興趣,對還俗的義秋ㄧ點興趣也沒有。足利義秋長期滯留越前,[[上野清延]]、[[大館晴忠]]等幕府遺臣紛紛前往越前參見將軍。
  
[[Category: 日本 战国 武将]]
+
永祿11年(1568年)4月15日,足利義秋在越前舉行[[元服|元服禮]],由[[朝倉義景]]擔任加冠役。同時由於「秋」字不吉利,改名'''義昭'''。在朝倉家重臣[[明智光秀]]的介紹下,前往[[尾張國|尾張]],請求管領[[斯波氏|斯波家]]的有力家臣[[織田信長]]的幫助。
[[Category:室町幕府 將軍]]
+
 
 +
=== 再興幕府 ===
 +
永祿11年(1568年)9月,織田信長擁護足利義昭上洛,途中又受到[[近江國|北近江]][[淺井氏|淺井家]]的支持,在織田信長、[[淺井長政]]等警護下進軍[[京都市|京都]]。在途中受到[[近江國|南近江]][[六角義賢|六角家]][[六角義賢]][[六角義治]]父子的阻礙,但由於[[六角義賢|六角家]]不敵[[織田信長|織田家]]的軍力而向[[伊賀國|伊賀]]撤退([[觀音寺城之戰]]),在父親[[足利義晴]]所建的[[桑實寺]]駐紮,順利到達京都。[[三好三人眾]]退出京都。10月18日朝廷封足利義昭為[[征夷大將軍]],同時敘[[從四位下]][[參議]]兼[[左近衛權中將]]的官位。
 +
 
 +
就任將軍的義昭下令將對弒殺兄長義輝持縱容態度、慫恿[[正親町天皇|天皇]]將封[[足利義榮]]為將軍的[[近衛前久]]流放,並讓[[二條晴良]]復任[[關白]]之職。義昭又將自己的[[偏諱]]授予[[管領 (幕府)|管領]][[細川昭元]]、[[畠山昭高]],以及關白家的[[二條昭實]],試圖鞏固自己的統治,掌握了兄長義輝所擁有的[[山城國]][[御料所]]。同時在山城國設置守護,令[[三淵藤英]]據守[[伏見城]]。在政務上,義昭同兄長義輝一樣,任命[[攝津晴門]]為[[政所執事]],任命[[飯尾昭連]]、[[松田藤弘]]等為[[奉公眾]],再開幕政。之前因反叛兄長義輝而被滅的[[伊勢氏]],其末裔[[伊勢貞興]]被義昭允許復任官職。
 +
 
 +
當時足利義昭暫時以[[山城國]][[本圀寺]](位於今[[京都府]][[京都市]][[山科區]])為居住地。永祿12年(1569年)正月,當[[織田信長|信長]]率軍返回[[美濃國|美濃]]、[[尾張國|尾張]]時,[[三好三人眾]]趁機反撲,突襲本圀寺([[本圀寺之變]])。奉公眾和[[明智光秀]]所率的織田軍奮勇抵抗,北近江的[[淺井長政]]以及[[攝津國|攝津]]的[[池田勝正]]、[[和田惟政]]等也奮戰,擊退了三好三人眾的進攻。
 +
 
 +
這次事件暴露了本圀寺守備不足的現狀,因此足利義昭向[[織田信長|信長]]請求重建了足利義輝建造的烏丸中御門第(舊[[二條城]]),以之為將軍邸。重修的烏丸中御門第新挖了兩道護城河,並翻修加高了石垣,增強了防禦機能。只有世代擔任室町幕府[[奉公眾]]的武士和高級[[守護大名]]才能進入拜見。
 +
 
 +
=== 與[[織田信長|信長]]的對立 ===
 +
足利義昭依據當初的許諾,就任將軍之後,在10月24日給予[[織田信長|信長]]「御父織田彈正忠(信長)殿」的尊稱,以請求信長對[[室町幕府|幕府]]的支持。
 +
 
 +
[[織田信長|信長]]將義昭扶上將軍之位後,義昭對其他武將論功行賞,[[池田勝正]]被任命為[[攝津國|攝津]][[守護]],[[畠山高政]]、[[三好義繼]]各被封為[[河內國|河內]]半國守護。
 +
 
 +
足利義昭也提出讓[[織田信長|信長]]擔任和泉守護,甚至[[管領代]]及[[副將軍]]的職務,並繼承斯波氏,但被[[織田信長|信長]]推辭了,僅接受義昭推舉為[[彈正忠]]。
 +
 
 +
然而足利義昭一心想要復興[[室町幕府|足利幕府]],而[[織田信長|信長]]則有用武力統一天下的野心,因此兩者最終關係逐漸惡化。[[織田信長|信長]]為了限制[[征夷大將軍|將軍]]的權力,於永祿12年(1569年)正月頒佈了《[[殿中御掟]]》9條,並逼迫義昭承認。這使[[征夷大將軍|幕府將軍]]的行動受到了很大的制約。翌年正月又追加了5條,信長更進一步限制了幕府的權力。[[元龜]]元年(1570年)4月,織田信長討伐[[越前國|越前]]大名[[朝倉義景]],但就在此時[[織田氏|織田家]]的同盟[[淺井長政]]反叛信長,導致信長大敗。同年,足利義昭與織田信長一同參加野田福島城之戰,並在志賀之陣中與朝廷斡旋織田信長及朝倉義景的和談。
 +
 
 +
元龜3年(1572年)10月,信長向義昭送達了17條責問狀,批評了義昭的一些舉措。此時東方的[[武田信玄]]率兵進軍京都,12月22日在[[三方原之戰]]中擊敗了信長的盟友[[三河國|三河]]的[[德川家康]],信長陷入窘境。足利義昭趁機任命寵臣[[山岡景友]]([[六角義賢]]的重臣以及幕府的[[奉公眾]])為山城半國守護,正式和信長決裂。翌年正月,信長欲遣子入質於義昭以求和解,但遭義昭的拒絕。足利義昭在[[近江國|近江]]的[[今堅田城]]和[[石山城]]為幕府軍的據點,舉起反對信長的旗幟,但數日後兩城皆被攻陷。同時東方戰線的武田信玄在[[上洛]]的路途中病重,武田軍於4月開始撤回本國[[甲斐國|甲斐]],12日信玄在回國的路途中在[[信濃國|信濃]]駒場病逝。
 +
 
 +
信長殺入京都,在[[知恩院]]佈開陣勢。幕臣[[細川藤孝]]、攝津豪族[[荒木村重]]等人投降織田信長。但是不知道武田信玄已經病逝的足利義昭還愚蠢的死守在自己的居城[[二條城|烏丸中御門第]]想繼續抵抗。信長再次提出和解,但義昭認為信長沒有信用,斷然拒絕。信長威脅幕臣以及義昭的支持者,聲稱若不投降,自己將會攻打上京並將此整個地區焚為焦土。同時包圍了義昭的居城烏丸中御門第。另一方面,信長尋求朝廷的支持,4月5日,在[[正親町天皇]]敕命下,雙方講和。
 +
 
 +
但是足利義昭於7月3日宣佈背棄和約,在[[三淵藤英]]、[[伊勢貞興]]以及公家奉公眾的護衛下逃往南山城的要害[[槇島城]]([[山城國]]的守護所)舉兵。槇島城建在[[宇治川]]和[[巨椋池]]水系交叉處的島上,是足利義昭近臣[[真木島昭光]]的居城,為兵家必爭之地。烏丸中御門第的守軍於3日投降了信長,信長率7萬大軍包圍了槇島城。7月18日織田軍開始攻城,槇島城的建築被破壞,足利義昭以自己的兒子義尋為人質,向信長乞降。
 +
 
 +
=== 被逐出京都 ===
 +
信長將足利義昭逐出京都後,並將足利將軍家在[[山城國|山城]]、[[丹波國|丹波]]、[[近江國|近江]]、[[若狹國|若狹]]等地的御料所據為己有。信長以天下人(掌握日本實權的人)自居,挾持幕府將軍和天皇支配京都周圍的地區,並充當各地大名紛爭的調停人。放逐將軍後,信長保持了天下人的地位,現在日本的歷史教科書一般認為此時[[室町幕府|足利幕府]]已滅亡。但事實上根據《公卿補任》的記載,此後的義昭依然長期保持著[[征夷大將軍]]的官位。[[天正 (日本)|天正]]元年8月(即1573年。元龜4年7月28日,改元天正),織田信長毀滅[[越前國|越前]][[朝倉氏|朝倉家]],9月毀滅[[近江國|北近江]][[淺井氏]],信長包圍網完全崩解。信長於次年任命[[塙直政]]為[[山城國|山城]]、[[大和國|大和]][[守護]],鞏固了[[織田氏|織田家]]在近畿內的支配權。
 +
 
 +
足利義昭被放逐後,退往枇杷莊(今[[京都府]][[城陽市]]),在[[本願寺顯如]]的介紹下,被信長家臣[[豐臣秀吉|羽柴秀吉]]護送到[[河內國|河內]][[三好義繼]]的居城若江城,足利義昭仍然在此開設幕政,以[[伊勢氏]]、[[高氏]]、[[一色氏]]、[[上野氏]]、[[細川氏]]、[[大館氏]]、[[飯尾氏]]、松田氏、大草氏等勢力為幕府的中樞,組成了[[奉公眾]]和[[奉行眾]],並授予近臣和大名室町幕府中的官職。<ref>離開京都後仍然擁有統治天下權力的足利將軍還有[[足利義詮]]、[[足利義尚]]、[[足利義稙]]、[[足利義晴]]、[[足利義輝]]等人。</ref>除了[[近畿地方|近畿]]周邊的信長勢力圈以外([[北陸道|北陸地方]]、[[中國地方]]、[[九州島|九州地方]]),足利義昭依然保持著被流放以前的權力,甚至對[[京都五山]]的住持還有任命權。在[[織田信長|信長]]與[[三好義繼]]的關係惡化後,義昭於11月5日移駕到[[和泉國]]的[[堺]]。足利義昭曾提出要返回[[京都市|京都]],但[[織田信長|信長]]提出送交人質的條件,最終交涉破裂。
 +
 
 +
1574年移駕[[紀伊國]][[興國寺]],又移駕[[泊城]]。當時紀伊國是[[管領 (幕府)|管領]][[畠山氏]]的領地,值得一提的是[[畠山高政]]的重臣[[湯川直春]]的勢力在當時很強大,直春的父親[[湯川直光]]擔任河內[[守護代]]一職。
 +
 
 +
1576年(天正4年),足利義昭移駕到[[毛利輝元]]領地內的[[備後國]]的[[鞆町|鞆]]。鞆是當年[[足利尊氏]]接受[[光嚴天皇|光嚴上皇]]追討[[新田義貞]][[院宣]]的地方,對於足利將軍家可謂是有淵源的地方。第十代將軍[[足利義材]]在此處受到[[大內氏|大內家]]的支持,從而回到了京都。因此此地被足利將軍家當作吉祥之地。此後義昭在此地開設流亡幕府,史稱「鞆幕府」。足利義昭在鞆以[[備中國]]的御料所所進獻的[[年貢]],以及足利將軍家任命[[京都五山]]住持所獲得的[[禮錢]]維持生活,同時收到[[宗氏|宗家]]、[[島津氏|島津家]]通過[[明日貿易]]獲得的財政收入,近畿、[[東海道|東海]]以外支持足利將軍家的武家很多。鑒於此,足利義昭向全國大名下達了討伐信長的[[御內書]],天正4年時希望促成[[甲斐國|甲斐]]的[[武田氏|武田家]]、[[相模國]]的[[後北條氏|北條家]]、[[越後國|越後]]的[[上杉氏|上杉家]]結為同盟,但成效甚微。
 +
 
 +
=== 信長的死以及回到京都 ===
 +
1577年[[上杉謙信]]在[[手取川之戰]]擊敗織田軍,但不久上杉謙信就在1578年(天正6年)病逝,上杉軍勢退回北陸,隨後其繼承人因繼承問題爆發內戰,即[[御館之亂]],從此上杉家國力大傷,再無與織田家一較高下之實力。
 +
 
 +
1580年(天正8年)[[一向宗]]本山[[石山本願寺]]不堪長年圍困於城中,最後接受信長方面的議和條件,退出本願寺,不再干涉世俗,實質上向信長投降,一向宗一揆暴動就此瓦解。此時日本的經濟、政治核心地帶及周邊再無對織田家的威脅,其勢力達到鼎盛,並劍指西方大國毛利家。
 +
 
 +
然而1582年(天正10年)[[明智光秀]]發動[[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信長]]及其嗣子[[織田信忠|信忠]]皆戰死。此時足利義昭身在備後國的鞆。而明智光秀麾下的家臣,如[[伊勢貞興]]、[[蜷川貞周]]等,多為昔日室町幕府的幕臣。
 +
 
 +
足利義昭趁此好機欲返回京都,尋求[[毛利輝元]]的支持;另一方面尋求[[豐臣秀吉|羽柴秀吉]]和[[柴田勝家]]支持他重回京都,但1583年(天正11年)毛利輝元、柴田勝家、[[德川家康]]一度著手籌備支持義昭上洛卻又無果。同年毛利輝元臣服於羽柴秀吉,足利義昭也向九州的大名如島津義久、龍造寺政家等人尋求支援,但也無果。1586年羽柴秀吉成為[[關白]][[太政大臣]]。此後進入了「關白秀吉、將軍義昭」並立的2年時期。在此兩年裡,豐臣秀吉逐漸統一天下。
 +
 
 +
1587年(天正15年),豐臣秀吉在[[九州征伐]]期間途經[[備後國]][[沼隈郡]]的津之郡村,在田邊寺訪問了足利義昭,二人交換了[[太刀]]。次年[[薩摩國]]的[[島津氏|島津家]]向秀吉臣服,義昭回到京都,1588年2月9日(天正16年1月13日)與關白豐臣秀吉一起參見了[[正親町天皇]],辭去了征夷大將軍之職並出家,法號'''昌山'''。朝廷給予了[[准三宮|准三后]]的待遇。
 +
 
 +
=== 晚年 ===
 +
豐臣秀吉將[[山城國]]的[[槇島城]]給予了他當作居城,並給予了義昭一萬石的領地。由於足利義昭是前將軍的緣故,豐臣秀吉才給予他這樣高的待遇。在豐臣秀吉[[萬曆朝鮮之役|侵略朝鮮]]時,義昭率軍200人來到[[肥前國|肥前]][[名護屋]],參加了戰鬥。
 +
 
 +
晚年與[[斯波義銀]]、[[山名豐國]]等,成為[[太閣]]豐臣秀吉[[ 御伽眾]]的成員,受到太閣的親近。1597年([[慶長]]2年)在大坂逝世,享壽61歲。
 +
 
 +
== 人物與逸話 ==
 +
*一些 日本 的逸話記載:實現日本統一的[[豐臣秀吉]],因是平民出身,曾要求成為足利義昭的養子,以便取得 家身份建立幕府政權,但為足利義昭拒絕。這個說法最早出自日本儒學家[[林羅山]],但沒有證據表明這是事實。2011年的[[NHK大河劇|大河劇]]《[[江~公主們的戰國~]]》中採用了這個傳說,將足利義昭稱為「先將軍」,這與史實不符。
 +
*一些以[[織田信長|信長]]及其家臣為主人公的作品中,把足利義昭描繪成精神耗弱的一個昏君。事實上足利義昭身體健全,而日益壯大的[[信長包圍網]]顯示他的政治水平。
 +
*兄長足利義輝死後,義昭在幕臣的擁護下四處流浪;被[[織田信長|信長]]驅逐出[[京都市|京都]]後四處流浪,投靠諸大名,因此被譏諷為「貧乏公方」。
 +
*足利義昭入京就任將軍的時候,曾向朝廷奏請將年號改為[[元龜]]。但[[織田信長|信長]]認為這年號不吉祥而反對改元。[[正親町天皇]]最終也沒有接受其改元意見。但足利義昭在4月23日織田信長出征討伐[[越前國|越前]][[朝倉氏|朝倉家]]時,將年號改為元龜。
 +
 
 +
== 官歷 ==
 +
* [[永祿|永禄]]5年(1562年)成為[[奈良市|南都]][[一乘院]][[門跡]]。
 +
* 永禄9年(1566年)敘[[從五位下]],任[[左馬頭]]。(叙位任官時期存在著疑問)
 +
* 永禄11年(1568年)10月18日昇敘[[從四位下]],補任[[参議]],兼任[[左近衛中将]],封[[征夷大将軍]]。
 +
* 永禄12年(1569年)6月22日昇敘[[從三位]],榮進'''[[大納言|權大納言]]'''。
 +
* [[天正 (日本)|天正]]2年(1574年)被逐出京都,在[[備後國|備後]][[鞆町|鞆]]建立了流亡幕府(鞆幕府)。
 +
* 天正16年(1588年)1月13日回到京都,辭去[[征夷大 軍|將軍]] 一職出家。受封為[[准三宮]],接受與皇族同等的待遇。
 +
* [[ 慶長]]2年(1597年)8月28日逝世。法號靈陽院昌山道休。
 +
 
 +
==影片==
 +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yKu2mDnMvw
 +
|alignment=center
 +
|dimensions=480
 +
|container=frame
 +
|description= 室町幕府 を再興しようとした足利義昭+織田信長が義昭を殺さなかった理由は?(【YouTube限定】「第44回偉人・こぼれ噺 」BS11偉人素顔の }}
 +
</div>
 +
{{-}}
 +
 
 +
== 參考文獻 ==
 +
{{reflist}}
 +
[[Category: 731 日本]]
 
[[Category:日本軍政人物]]
 
[[Category:日本軍政人物]]

於 2023年8月20日 (日) 03:45 的最新修訂

足利義昭

圖片來自kotobank

足利義昭(あしかが よしあき,1537年12月5日-1597年10月9日)是日本足利幕府末代將軍。他是前任將軍足利義輝之弟,年輕時曾遁入空門,法號覺慶。足利義輝被叛臣弒殺後,被細川藤孝等擁立為將軍而還俗,改名義秋,後改名義昭。足利義昭曾經流落於南近江六角義賢若狹武田義統越前朝倉義景大名處苦苦哀求幫助他復興室町幕府,但都沒有成功,而且被蔑稱為「貧乏公方」。後來才在尾張織田信長幫助之後而得於1568年上洛而正式成為室町幕府第十五代征夷大將軍[1]

但是之後織田信長便擅自擴大權力並限制足利義昭的行動,足利義昭便與甲斐武田信玄安藝毛利元就越後上杉謙信越前朝倉義景北近江淺井長政攝津大坂本願寺顯如等大名聯合反制織田信長,形成針對織田信長信長包圍網;1573年叛臣織田信長(信長1559年出仕室町幕府)率軍將足利義昭驅逐出京都並放逐到河內三好義繼居城若江城,足利幕府因反抗信長而毀滅。

足利義昭被信長趕出京都後,但他的將軍的官位並未真正解除,被流放的義昭前往投奔安藝毛利輝元。之後投靠羽柴秀吉;平民出身的羽柴秀吉曾經要求成為足利義昭養子,以便取得武家身份建立幕府政權,但被足利義昭拒絕(此歷史記載於《豐臣秀吉譜》,真實性尚未確認)。1588年義昭出家,辭去征夷大將軍一職,准三宮宣下,足利義昭於1597年逝世。

生平

將軍之路

足利義昭是室町幕府的第12代將軍足利義晴的次子,其母親是近衛尚通的女兒慶壽院。他也是第13代將軍足利義輝的同胞弟弟。足利義昭出生後,被外祖父近衛尚通收為猶子;而兄長義輝早已被立為嗣子,根據當時足利將軍家的慣例,未能獲得嗣子地位的將軍之子都要出家,因此被送入佛門,進入興福寺一乘院,法名覺慶

覺慶法師在興福寺擔任權少僧都的高級官職,本來他一生應該是在擔任高級僧官中度過的。但在1565年(永祿8年)發生了永祿之變,第13代將軍足利義輝連同其母慶壽院一起,被松永久秀三好三人眾弒殺;擔任鹿苑院院主的弟弟周暠也被久秀誘殺。由於害怕殺害覺慶會引發興福寺僧眾的敵對情緒,松永久秀沒有立刻殺害覺慶,而是將其暫時監禁在興福寺。但不久忠於足利義輝的一色藤長和田惟政仁木義政三淵藤英細川藤孝,以及大覺寺門跡義俊(近衛尚通之子)等幫助覺慶逃出了監牢。

在此期間的文書中,覺慶被稱作「將軍家的當主」、「矢島的武家御所」等。1566年4月21日被敘為從五位下左馬頭的官位。經過奈良木津川逃到伊賀後(伊賀國的守護是將軍的近臣仁木義政,該國國人服部氏後來追隨義昭),通過南近江六角義賢的許可後才暫時居住在了甲賀郡和田城(和田惟政的居城,位於伊賀和近江交界之處)。

覺慶試圖恢復衰弱不堪的足利將軍家的實權,永祿9年(1566年)2月17日,覺慶還俗,改名足利義秋。在和田惟政(甲賀住人)和仁木義政(伊賀住人)的斡旋下,六角義賢義治父子同意讓足利義秋以野洲郡矢島村(今守山市矢島町)為住所。

居住在矢島御所的足利義秋,積極同管領畠山高政關東管領上杉輝虎能登守護畠山義綱(居住在近江滋賀郡)取得聯絡,希望得到支持。河內國的畠山高政積極支持義秋,其弟弟秋高也表示支持。得知此事後,三好三人眾率3000騎襲擊了矢島御所;大草氏奉公眾(將軍親衛隊)浴血奮戰擊退了襲擊。但義秋發現自己視為心腹的南近江國主六角義治暗中與三好三人眾勾結,義秋只得在8月前往若狹投靠武田義統,。但當時若狹武田氏正處於家督爭奪和重臣謀反的內亂中,無力支援義秋上洛;武田義統僅派了弟弟武田信景前往幫助義秋。足利義秋只得前往越前,哀求朝倉義景(仁木義政的親族)出兵上洛。足利義秋上奏朝廷,將義景的母親封為從二位官位。但義景只有對足利將軍家的連枝鞍谷公方足利嗣知足利義嗣的子孫)扶上將軍之位有興趣,對還俗的義秋ㄧ點興趣也沒有。足利義秋長期滯留越前,上野清延大館晴忠等幕府遺臣紛紛前往越前參見將軍。

永祿11年(1568年)4月15日,足利義秋在越前舉行元服禮,由朝倉義景擔任加冠役。同時由於「秋」字不吉利,改名義昭。在朝倉家重臣明智光秀的介紹下,前往尾張,請求管領斯波家的有力家臣織田信長的幫助。

再興幕府

永祿11年(1568年)9月,織田信長擁護足利義昭上洛,途中又受到北近江淺井家的支持,在織田信長、淺井長政等警護下進軍京都。在途中受到南近江六角家六角義賢六角義治父子的阻礙,但由於六角家不敵織田家的軍力而向伊賀撤退(觀音寺城之戰),在父親足利義晴所建的桑實寺駐紮,順利到達京都。三好三人眾退出京都。10月18日朝廷封足利義昭為征夷大將軍,同時敘從四位下參議左近衛權中將的官位。

就任將軍的義昭下令將對弒殺兄長義輝持縱容態度、慫恿天皇將封足利義榮為將軍的近衛前久流放,並讓二條晴良復任關白之職。義昭又將自己的偏諱授予管領細川昭元畠山昭高,以及關白家的二條昭實,試圖鞏固自己的統治,掌握了兄長義輝所擁有的山城國御料所。同時在山城國設置守護,令三淵藤英據守伏見城。在政務上,義昭同兄長義輝一樣,任命攝津晴門政所執事,任命飯尾昭連松田藤弘等為奉公眾,再開幕政。之前因反叛兄長義輝而被滅的伊勢氏,其末裔伊勢貞興被義昭允許復任官職。

當時足利義昭暫時以山城國本圀寺(位於今京都府京都市山科區)為居住地。永祿12年(1569年)正月,當信長率軍返回美濃尾張時,三好三人眾趁機反撲,突襲本圀寺(本圀寺之變)。奉公眾和明智光秀所率的織田軍奮勇抵抗,北近江的淺井長政以及攝津池田勝正和田惟政等也奮戰,擊退了三好三人眾的進攻。

這次事件暴露了本圀寺守備不足的現狀,因此足利義昭向信長請求重建了足利義輝建造的烏丸中御門第(舊二條城),以之為將軍邸。重修的烏丸中御門第新挖了兩道護城河,並翻修加高了石垣,增強了防禦機能。只有世代擔任室町幕府奉公眾的武士和高級守護大名才能進入拜見。

信長的對立

足利義昭依據當初的許諾,就任將軍之後,在10月24日給予信長「御父織田彈正忠(信長)殿」的尊稱,以請求信長對幕府的支持。

信長將義昭扶上將軍之位後,義昭對其他武將論功行賞,池田勝正被任命為攝津守護畠山高政三好義繼各被封為河內半國守護。

足利義昭也提出讓信長擔任和泉守護,甚至管領代副將軍的職務,並繼承斯波氏,但被信長推辭了,僅接受義昭推舉為彈正忠

然而足利義昭一心想要復興足利幕府,而信長則有用武力統一天下的野心,因此兩者最終關係逐漸惡化。信長為了限制將軍的權力,於永祿12年(1569年)正月頒佈了《殿中御掟》9條,並逼迫義昭承認。這使幕府將軍的行動受到了很大的制約。翌年正月又追加了5條,信長更進一步限制了幕府的權力。元龜元年(1570年)4月,織田信長討伐越前大名朝倉義景,但就在此時織田家的同盟淺井長政反叛信長,導致信長大敗。同年,足利義昭與織田信長一同參加野田福島城之戰,並在志賀之陣中與朝廷斡旋織田信長及朝倉義景的和談。

元龜3年(1572年)10月,信長向義昭送達了17條責問狀,批評了義昭的一些舉措。此時東方的武田信玄率兵進軍京都,12月22日在三方原之戰中擊敗了信長的盟友三河德川家康,信長陷入窘境。足利義昭趁機任命寵臣山岡景友六角義賢的重臣以及幕府的奉公眾)為山城半國守護,正式和信長決裂。翌年正月,信長欲遣子入質於義昭以求和解,但遭義昭的拒絕。足利義昭在近江今堅田城石山城為幕府軍的據點,舉起反對信長的旗幟,但數日後兩城皆被攻陷。同時東方戰線的武田信玄在上洛的路途中病重,武田軍於4月開始撤回本國甲斐,12日信玄在回國的路途中在信濃駒場病逝。

信長殺入京都,在知恩院佈開陣勢。幕臣細川藤孝、攝津豪族荒木村重等人投降織田信長。但是不知道武田信玄已經病逝的足利義昭還愚蠢的死守在自己的居城烏丸中御門第想繼續抵抗。信長再次提出和解,但義昭認為信長沒有信用,斷然拒絕。信長威脅幕臣以及義昭的支持者,聲稱若不投降,自己將會攻打上京並將此整個地區焚為焦土。同時包圍了義昭的居城烏丸中御門第。另一方面,信長尋求朝廷的支持,4月5日,在正親町天皇敕命下,雙方講和。

但是足利義昭於7月3日宣佈背棄和約,在三淵藤英伊勢貞興以及公家奉公眾的護衛下逃往南山城的要害槇島城山城國的守護所)舉兵。槇島城建在宇治川巨椋池水系交叉處的島上,是足利義昭近臣真木島昭光的居城,為兵家必爭之地。烏丸中御門第的守軍於3日投降了信長,信長率7萬大軍包圍了槇島城。7月18日織田軍開始攻城,槇島城的建築被破壞,足利義昭以自己的兒子義尋為人質,向信長乞降。

被逐出京都

信長將足利義昭逐出京都後,並將足利將軍家在山城丹波近江若狹等地的御料所據為己有。信長以天下人(掌握日本實權的人)自居,挾持幕府將軍和天皇支配京都周圍的地區,並充當各地大名紛爭的調停人。放逐將軍後,信長保持了天下人的地位,現在日本的歷史教科書一般認為此時足利幕府已滅亡。但事實上根據《公卿補任》的記載,此後的義昭依然長期保持著征夷大將軍的官位。天正元年8月(即1573年。元龜4年7月28日,改元天正),織田信長毀滅越前朝倉家,9月毀滅北近江淺井氏,信長包圍網完全崩解。信長於次年任命塙直政山城大和守護,鞏固了織田家在近畿內的支配權。

足利義昭被放逐後,退往枇杷莊(今京都府城陽市),在本願寺顯如的介紹下,被信長家臣羽柴秀吉護送到河內三好義繼的居城若江城,足利義昭仍然在此開設幕政,以伊勢氏高氏一色氏上野氏細川氏大館氏飯尾氏、松田氏、大草氏等勢力為幕府的中樞,組成了奉公眾奉行眾,並授予近臣和大名室町幕府中的官職。[2]除了近畿周邊的信長勢力圈以外(北陸地方中國地方九州地方),足利義昭依然保持著被流放以前的權力,甚至對京都五山的住持還有任命權。在信長三好義繼的關係惡化後,義昭於11月5日移駕到和泉國。足利義昭曾提出要返回京都,但信長提出送交人質的條件,最終交涉破裂。

1574年移駕紀伊國興國寺,又移駕泊城。當時紀伊國是管領畠山氏的領地,值得一提的是畠山高政的重臣湯川直春的勢力在當時很強大,直春的父親湯川直光擔任河內守護代一職。

1576年(天正4年),足利義昭移駕到毛利輝元領地內的備後國。鞆是當年足利尊氏接受光嚴上皇追討新田義貞院宣的地方,對於足利將軍家可謂是有淵源的地方。第十代將軍足利義材在此處受到大內家的支持,從而回到了京都。因此此地被足利將軍家當作吉祥之地。此後義昭在此地開設流亡幕府,史稱「鞆幕府」。足利義昭在鞆以備中國的御料所所進獻的年貢,以及足利將軍家任命京都五山住持所獲得的禮錢維持生活,同時收到宗家島津家通過明日貿易獲得的財政收入,近畿、東海以外支持足利將軍家的武家很多。鑒於此,足利義昭向全國大名下達了討伐信長的御內書,天正4年時希望促成甲斐武田家相模國北條家越後上杉家結為同盟,但成效甚微。

信長的死以及回到京都

1577年上杉謙信手取川之戰擊敗織田軍,但不久上杉謙信就在1578年(天正6年)病逝,上杉軍勢退回北陸,隨後其繼承人因繼承問題爆發內戰,即御館之亂,從此上杉家國力大傷,再無與織田家一較高下之實力。

1580年(天正8年)一向宗本山石山本願寺不堪長年圍困於城中,最後接受信長方面的議和條件,退出本願寺,不再干涉世俗,實質上向信長投降,一向宗一揆暴動就此瓦解。此時日本的經濟、政治核心地帶及周邊再無對織田家的威脅,其勢力達到鼎盛,並劍指西方大國毛利家。

然而1582年(天正10年)明智光秀發動本能寺之變信長及其嗣子信忠皆戰死。此時足利義昭身在備後國的鞆。而明智光秀麾下的家臣,如伊勢貞興蜷川貞周等,多為昔日室町幕府的幕臣。

足利義昭趁此好機欲返回京都,尋求毛利輝元的支持;另一方面尋求羽柴秀吉柴田勝家支持他重回京都,但1583年(天正11年)毛利輝元、柴田勝家、德川家康一度著手籌備支持義昭上洛卻又無果。同年毛利輝元臣服於羽柴秀吉,足利義昭也向九州的大名如島津義久、龍造寺政家等人尋求支援,但也無果。1586年羽柴秀吉成為關白太政大臣。此後進入了「關白秀吉、將軍義昭」並立的2年時期。在此兩年裡,豐臣秀吉逐漸統一天下。

1587年(天正15年),豐臣秀吉在九州征伐期間途經備後國沼隈郡的津之郡村,在田邊寺訪問了足利義昭,二人交換了太刀。次年薩摩國島津家向秀吉臣服,義昭回到京都,1588年2月9日(天正16年1月13日)與關白豐臣秀吉一起參見了正親町天皇,辭去了征夷大將軍之職並出家,法號昌山。朝廷給予了准三后的待遇。

晚年

豐臣秀吉將山城國槇島城給予了他當作居城,並給予了義昭一萬石的領地。由於足利義昭是前將軍的緣故,豐臣秀吉才給予他這樣高的待遇。在豐臣秀吉侵略朝鮮時,義昭率軍200人來到肥前名護屋,參加了戰鬥。

晚年與斯波義銀山名豐國等,成為太閣豐臣秀吉御伽眾的成員,受到太閣的親近。1597年(慶長2年)在大坂逝世,享壽61歲。

人物與逸話

  • 一些日本的逸話記載:實現日本統一的豐臣秀吉,因是平民出身,曾要求成為足利義昭的養子,以便取得武家身份建立幕府政權,但為足利義昭拒絕。這個說法最早出自日本儒學家林羅山,但沒有證據表明這是事實。2011年的大河劇江~公主們的戰國~》中採用了這個傳說,將足利義昭稱為「先將軍」,這與史實不符。
  • 一些以信長及其家臣為主人公的作品中,把足利義昭描繪成精神耗弱的一個昏君。事實上足利義昭身體健全,而日益壯大的信長包圍網顯示他的政治水平。
  • 兄長足利義輝死後,義昭在幕臣的擁護下四處流浪;被信長驅逐出京都後四處流浪,投靠諸大名,因此被譏諷為「貧乏公方」。
  • 足利義昭入京就任將軍的時候,曾向朝廷奏請將年號改為元龜。但信長認為這年號不吉祥而反對改元。正親町天皇最終也沒有接受其改元意見。但足利義昭在4月23日織田信長出征討伐越前朝倉家時,將年號改為元龜。

官歷

影片

室町幕府を再興しようとした足利義昭+織田信長が義昭を殺さなかった理由は?(【YouTube限定】「第44回偉人・こぼれ噺 」BS11偉人素顔の

參考文獻

  1. 足利義昭,easyatm
  2. 離開京都後仍然擁有統治天下權力的足利將軍還有足利義詮足利義尚足利義稙足利義晴足利義輝等人。